以知识为载体改造学生的思维、习惯乃至性格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7953145 上传时间:2018-04-24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30.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知识为载体改造学生的思维、习惯乃至性格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以知识为载体改造学生的思维、习惯乃至性格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以知识为载体改造学生的思维、习惯乃至性格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以知识为载体改造学生的思维、习惯乃至性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知识为载体改造学生的思维、习惯乃至性格(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以知识为载体改造学生的思维、习惯乃至性格(转载)高考在即,很多学生面对高考有无穷的焦虑源,担心自己能否 考上理想的大学,看到别人考的比自己好,而反观自己的成绩原地 踏步时,充满担心,而且还经常受他人的干扰无法专注于学习。还有很多学生在高考关头,茫然不知所措,三年学习的内容实 在太多了,根本不知如何下手,是先学数学还是先学英语?那么多 的教材到底要先看哪一本,自己踌躇再三却很难决定。当面对一道物理题时,有的学生感觉好像学过的公式都有用、 都要用,到底用哪个公式呢?一道物理题中信息如此之多,真不知 要从何下手。我们从上述问题的表现上不难看出,这是很多学生高考前都存 在的问题。那么这三类问题的相似点

2、有哪些呢?第一个问题看起来是学生无法处理生活和学习中的问题,也就 是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不知道要抓住什么。是要在乎结果,还是要 在乎过程;是要在乎分数,还是要在乎吸收了哪些知识;是要在乎 同学们、老师们的看法,还是要关注自己的主题呢?第二个问题是在学习内部面对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如何弥补知 识的不足,是先做什么学科、并在一个学科中先选择那一部分的问 题。表面上看这三个问题好像没有多大的联系,但事实上,都同一 类问题。其实质是,很多学生在处理复杂信息的过程中不能够将复 杂信息简单化,直至找到问题的关键信息,因此而产生焦虑。这一矛盾,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尤为明显,即当面对一个 复杂问题解决时,就是要

3、不断的把复杂信息简单化。例如当学生读 到一个物理题时,就是要透过题中纷繁复杂的信息,找到信息背后 的深层次的根源。例如:看到题中的漂浮就想到G=F,看到当一个 物体在另一个物体光滑表面由H 高处下滑时,物体在整个过程中只 有重力做功,机械能守恒。即mgh=1/2mv2。其实这个过程就是在面 对一个学科问题,透过复杂的信息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信息及关键 知识(利用大脑的原有知识加工问题情境的知识)。这个过程也就 是前面提到的问题三,如果学生在每次面对复杂问题解决时都能够 够透过复杂信息找到问题解决的新思路,那么我们不难看出这个学 生的学科学习能力比较强。其实这类学生所表现出的对复杂信息进 行加工处

4、理的能力,也同样可以体现在其他学科,和各个学科的系 统平衡中。虽然要面对很多学科,但是他们仍然能够深入的分析自身存在的问题及自身容易突破的问题,面对学习系统与生活系统中 的干扰因素时总是能够透过复杂的现象,抓住主要矛盾。在生活中 他们也总是能够抓住自身主题,忽略生活中的小插曲。通过培养学生在学科学习的过程中的信息加工和处理能力,进 而培养学生对复杂信息加工的思维习惯,改变学生缺乏信息的深加 工的思维习惯。由此可以改变学生,不仅能够面对外部问题进行复 杂信息的简单化处理,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更重要的是在面对自 身问题的处理时,他们同样可以透过复杂的现象看到问题的本质解 决问题。这也是我们教育的最

5、终目标,不断的完善自我、突破自我。 最终实现自我发展,发挥我们每一个人的潜在能力。有的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经常表现出犹豫、举棋不定的现象。 例如,在模拟考试中,明明平时练习最多、最拿手的是三角函数部 分,但在考试过程中,却感觉好像另一道题很简单,就选择了先解 决另一道题,结果解决的过程中又因出现障碍而放弃,造成原来拿 手的三角函数题没有完成。并且该生在很多问题的解决中经常出现 类似的现象,原本有了一个思路,但是,总是怀疑自己的想法是否 正确,因此就会换一个思路,而另一个思路进行到一半时,因障碍 又放弃,重新回到第一个思路中。就这样反复的徘徊,把解题的时 间都丢到了大量的犹豫与徘徊中了,由此造成

6、考试因为问题不能解 决而频频失败。在引导这个学生进行反思的过程中,他发现自己不 单单是在解题的过程中出现这样的现象,在处理很多生活中的问题 时也是如此。比如参加学校的某些活动,自己也很难拿定主意,经 常去看别人如何去做,有时看别人不参加,自己也选择了放弃,但 是放弃后又总觉得可能会有遗憾,所以该生经常处于一种矛盾、犹 豫和彷徨中。有时选择了,也总是怀疑自己的选择是否正确,原本 选择了就应该尽力的去做,但是由于他一直把时间花费在怀疑自己 的能力上,导致最后努力不足而失败。由此也不难看出,学习过程中的思维习惯,也恰恰是生活中问 题解决的思维习惯,即人的个性特征。通过改变学生学习这一主题 系统的思维

7、习惯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最后来改变学生的行为 习惯,能够达到最终改变学生性格的目标。高考是人生的一个重要 阶段,在这个阶段的学生为了取得一个良好的成绩不惜一切代价, 因此这时通过改变学习思维习惯来改变他们的人格,机不可失,抓 住高考这一时机至关重要。因为人生除了这个阶段,很多人在面对 冲突时很难打破自身的思维习惯,能够通过元认知来改变自身人格 更是难上加难。例如,在婚姻中出现了冲突,一般情况下都是把矛 盾指向外界,指向对方;在家庭教育中,儿女与自身的冲突往往被成年人认为是孩子的问题。而其实上,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可以 通过矛盾与冲突的出现来改变自己。但是,由于成年后的很多时候, 我们会把矛

8、盾指向外界,而并不能通过矛盾的帮助来对自己的性格 进行改变。因此在高考前通过改变学习的过程中的思维习惯来改变 行为习惯,从而改变个性和人格,这恰恰是一个人成长的最好机会。如果我们能够深入的研究,不难发现,很多学生在解题时出现 的错误思维习惯,恰恰源于他们在生活中的性格特征。他们在语文 的阅读中很难看到文章的全局,草率地选择答案;在解数学题的过 程中,看到某个信息就想当然的认为和以前的某个问题相同。这个 现象,他们无论在解答语文还是数学题目中都是如此,很显然,这 是他们思考问题的一种方式,可以想见,在生活中他们也一定很容 易陷入到某一件事情中无法自拔,想当然的认为细节就是全局,这 也是很多高中生

9、由于思维习惯带来学习失败的原因。在高考的问题解决中,经常会有一些题目是考查学生的逻辑性 的,特别是题目备选的四个答案,每个答案单独看起来都是正确的, 但是如果把备选答案放到问题的背景情景下可能就是错误的,但是, 学生却不能把备选答案放到题目的背景下思考,造成解题错误。其 实,这种能力就是学生分析问题思维能力的考核。这种你能力也常 常体现在学生的生活问题的解决中,或是问题的理解中。以上的各种学习问题体现出来的思维习惯也恰恰是学生的行为 习惯,即人格特征。利用高考前这一重要时期,通过改变学习过程 中的思维习惯,进而改变行为习惯,最终达到改变性格的目的,这 不仅仅是教育过程所追求的目标,同时也是学生人格教育的一个重 要阶段。学习是学生的主要矛盾,同时也是学生最核心的价值系统, 而且这个时期的学生会为了自己的理想目标不遗余力的拼搏,因此 充分利用高考前冲刺阶段这样的重要时期,通过改变学习的思维习 惯来改变行为习惯、改变人格,事半功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