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关于文艺学和文学理论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3795096 上传时间:2017-08-11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导论:关于文艺学和文学理论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导论:关于文艺学和文学理论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导论:关于文艺学和文学理论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导论:关于文艺学和文学理论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导论:关于文艺学和文学理论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导论:关于文艺学和文学理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导论:关于文艺学和文学理论(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开场白:在这个时代,选择文学的艰难和对你一生命运的影响1、你与文学的关系,或者你在此前所积累的文学印象如何?包括你阅读的作品的数量、质量(层次) 、你的文学知识有多少,你或周围人是否有过文学创作,发表与否,等等。尤其是你为什么要选择文学专业?特别是在这个市场经济主导一切,这个消费主义和拜金主义肆虐的时代。从我选择文学及对我一生的影响开始说起。文学与我们安身立命的关系:选择文学意味着你一生都会拥有一种无法抹去的人道情怀和人文精神,你无法向城管那样残忍凶狠地对待草根阶层。 (见导论附件 1、2、3)2、选择文学意味着你永远都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因为你始终以审美的眼光去看待一切,长期的文学审美修养会

2、使你总是以诗意的心情去思维,以诗性的方式去生活。你很难变得十分铜臭气,市侩气,更难以做到官场上的那种圆熟和阴毒。3、选择文学意味着你永远都会是一个对现实的批判主义者。无论是文学给你描绘的那个纯美的世界,还是文学对现实社会的无情揭露,都会使你对眼前的现实保持拒绝的距离,永远用否定的批判态度对待现实,尤其是政治所提供的宣传。你与主流意识形态始终有格格不入的感觉,你存在的意义就是鲁迅式的不合作,你以抗拒的姿态使那些总是企图蒙蔽广大人民的利益集团和权力掌握者感到害怕,你就是一股力量,一股随时准备不合作,随时准备揭露谎言,随时准备对一切不公正的现象进行批判。2、文学在这个特殊时代的遭遇:(1)文学被边缘

3、化乃至有2“终结论” ,这是文学遭到视觉图像包围的结果。历史上中国一直是个文学的国度,从事文学者所享有的声誉和地位尽人皆知,甚至文学是进入政治权力中心的门票(科举) ,是身份的标志,是进入上层社会的必经学习阶段。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前,做文艺青年是很多人的梦想,文学作品和作家也享受到至高的礼遇和尊重(约会见面都拿着文学作品) 。但是视觉艺术的普及迅速夺走了文学的市场,以致图像甚至取代了语言文字,这个影响和改变对普通受众是历史性和革命性的(三千年未有之变故) ,我们可以比较看电视和阅读作品对人的心智结构的改造(有一个美国漫画:猴子读书变成人和人看图变成猴子) 。阅读衰落和退场是整个时代的宿命(包括经

4、典的阅读) ,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2)消费社会的来临将人们从对审美和诗意的追求转向物质和金钱,快节奏的生活剥夺了人们静心阅读的时间和心情。文学阅读是需要休闲的心情的。中国古代是一个慢节奏的农业社会,竞争不激烈,客观上保证了文学接受的时间条件和心情常态。 (3)一个几千年的巨变温饱的基本解决和审美多样化、娱乐方式多元化成为可能,尤其是经济条件的改善,录像、DVD、影视、网路、体育活动、休闲购物、旅游等都挤占了阅读的时间,转移了阅读的注意力,忽略了阅读的意义。 (连文学研究者都已经很少看作品) (4)内在心灵原因:旧理想主义破灭,新理想主义难产,精神真空和众神倒塌,使得人们转向世俗生活,不再轻易

5、相信任何由文学和政治宣传构筑的理想蓝图,更加注重当下的利益追求(附图) 。3总之,选择文学,对我们意味着什么?这个选择将给我们一生的命运和生活带来什么重要的改变和影响?会对我们的心智和精神有什么样的改变?我们应该有哪些清醒的认知,做好哪些心理准备,在我们选择文学的时候!这不能不认真思考,在我们开始进入文学知识殿堂和文学作品的海洋之前。一、关于文艺学和文学理论:1、在文学这个一级学科下属的所有二级学科中,文艺学是基础理论,是研究方法论,是对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研究的理论渊源和指导,比较而言,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思辨性,与哲学、史学的关系密切,与美学更是相互兼容和渗透。教材第一章第一节说文艺学其实应

6、该叫“文学学”不错,但更名为文艺学恐怕不仅仅是汉语构词习惯问题,还有个外延问题,叫文艺学更符合该学科研究的对象和范围,因为文艺学早就将全部艺术问题和文学一起来共同研究,很多理论都不仅仅指向文学,对其他艺术形态也同样适用。2、文艺学的具体分支教材说有三个: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发展史,进而衍化为五个,加上文学理论史和文学批评史。这是不错的,但更具体的内容,可以大致分为:西方古典文论(史) ,西方二十世纪文论(史) ,西方文学批评(史) 、中国古代文论(史) 、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 、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现当代文论等等。应该充分认识到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发展史三者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和相互作

7、用的复杂而密切的关系,且三者很难截然分开。教材第 4 页有对三者关系的总结。事实上,没有文学作品构成的演4变史,哪有批评可言,有理论又有何用?没有理论,批评用什么去分析作品?只有理论和作家作品,没有针对性很强的批评,如何对创作和欣赏起到实际的指导作用?理论和作品岂不成了两张皮,互不干涉了,如此理论岂不更显得凌空蹈虚?(文学批评侧重于对作家、作品的分析、研究和评价,兼及文学思潮、文学运动。它对文学现象的反映和反应往往是及时的、敏锐的和活跃的,别林斯基称它为“运动的美学” 。每一个时代的文学批评都直接或间接地强烈体现着那个时代的文学主张和美学要求,是一个时代各种意识形态的集中呈现。文学理论既要借助

8、于文学批评的成果,又有赖于文学发展史提供的丰富材料。它的研究对象总的来说是文学这种独特的精神现象的各种表现形式及其本质、规律和特征。可以说,有关文学的一切,从具体到抽象,从现象到本质,从创作到鉴赏,无不在其研究的范围之内。 )现实中,确有作家看不起批评和理论,从余华等作家的访谈中可以明确看出来,有一次余华说,他从来不把批评家和理论家的意见放在心上,说如果那样就没法创作了。有人认为二者是皮与毛的关系,甚至不少作家觉得搞理论和批评的人是靠他们吃饭的。同样,学院派又看不起创作者,从高标准和纯学术的角度认为作者们写得很差劲,并拿中国文学总也与诺贝尔奖无缘为证。当然,当代又出现第三种情况:作家和批评家、

9、理论家联合起来为某部作品炒作,甚至出版商出面来组织这种炒作,有计划分步骤地在各种媒体上进行。出版商获利、批评家和作家名利双收。尤其是那些“触电”的5作品,更是将这种有组织的炒作演绎得轰轰烈烈,难分良莠。如此,则难有好作品问世,也同样难有深刻的理论出场。正确而合理的关系及其表述人人都会:创作以理论为指导,理论和批评在创作中得到检验和深化,等等。我们可以举一个好的个案作例子八十年代文化寻根文学流派的形成:1984 年, 上海文学编辑部在杭州召开了一次创作理论会,史称“南北对话” ,来自北方的阿城等一批作家和理论家与来自南方的韩少功等作家与批评家就文化寻根问题达成共识,会后便开始动作起来。1985

10、年,第一批理论成果产生,如作家第 4 期的文学的“根” , 文艺报7 月 8 日的文化制约着人类 ,7 月 13 日的跨越文化的断裂带等等;随后,文化寻根文学的主要作品问世,有韩少功的爸爸爸 、阿城的棋王 、王安忆的小鲍庄 、郑义的远村等等。文化寻根派的理论逻辑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在五四时发生了断裂,这是由于五四对传统文化是持批判立场的,但传统文化只是在文本意义上被否定,它实际上仍留在人民的集体无意识之中。文学的浅层表现对象是社会生活,而文学的“根” ,即文学的深层表现对象却是文化,是文化在制约着人类的一切,我们必须揭示决定我们民族发展和生存的文化之谜,文学的“根”应该植于民族传统文化的土壤。在

11、这些理论指导下,许多寻根作家开始将笔触伸向中华民族的远古时期,或者是偏远村寨、深山老林,去描写那些半神半巫、充满非理性的蒙昧的奇特风俗民情;这些作品常常以神秘性为依托,渲染民族文化的顽强延续力量,而且偏重于消极方面,以此解释民族命6运之谜。譬如爸爸爸中那个怪物、白痴的丙崽,永远长不大,会说的话只有两句“爸爸爸。妈妈” ,不论人们怎样玩弄他,殴打他,也不论寨子经历多大的破坏,甚至他喝了毒性极大的雀芋水,仍然如故。他经受了历史的诸多磨难,他目睹了时代的兴衰,而自身却是以不变应万变。显然,这里的整个山寨和丙崽都是一个隐喻,小说是想以此阐释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得以延续的根源。阿城的棋王更是通过棋王王一生

12、的生存就是由吃饭和下棋构成,揭示了老庄精神的博大精深。今天,我们观照文化寻根文学的“反叛精神(反叛马克思主义文艺观“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 ) ”、复古思想、对现代化和现代文明的躲避、对自然的回归和对非异化的古朴人性美的向往等,包括对文化的泛化和夸大等等,固然不能全部认同,但作为一种尝试的曾经盛极一时的文学流派,其理论、批评和创作三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却是不争的事实!3、要充分体认文艺学、文学理论在中国近几十年来遭遇到的特殊历史境遇和命运,主要表征在文学与政治、革命的关系上。这必须从宏大的二十世纪上半期中国的“救亡图存”和国内战争,尤其是社会主义运动着眼。共产党将文艺作为政治斗争和革命宣传的重要手

13、段早已从延安时代就显示出来。王实味就因为写批评文章揭露延安的专制作风和不平等现象而最终被枪毙。储安平在重庆主办的观察周刊就注意到延安的一言堂局面和千人同声,并预言中共建国后可能要出现比国民党更为严酷的言论管制,可惜这样聪明的人还是死于文革的批斗中(可以参考谢泳的研究文章,可以讲讲谢7泳去厦大事件) 。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以后直至 1978 年的中国文艺定下了不可更改的基调和准则,那就是文艺必须从属于政治,必须将政治倾向性作为首要标准,文艺必须为工农兵服务,为阶级斗争服务。从此,中国的文艺学基本就是“工具论”(文艺是阶级斗争的工具) 、 “服务论” (文艺为政治服务) 、 “从属论

14、”(文艺从属于政治)一统天下。文艺面对的受众人民群众或工农兵被送上神坛,成为正确的代名词,是衡量作为知识分子的作家的作品优劣的准绳。这才有红日中团长牺牲时掏钱给家里变成交党费,杨沫青春之歌中小知识分子的林道静必须下到基层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之后才能成为坚定的革命者(由小我到到大我的转变) 。如果说战争年代为了革命胜利而将文艺作为夺取政权手段之一还可以理解,但革命胜利后,和平建国时期,一系列的政治运动更是变本加厉,对文艺的严重束缚和整齐划一的规定可以通过文革时期的样板戏为高峰,所谓“三突出”和“高大全”形象等等,以致今天看来这些“奉命文学”作品显得十分荒谬。更严重的是,很多发出不同意见的作家、

15、文艺理论家都先后在 57 年“反右”运动和文革中被劳教、判刑、批斗,抄家,革职定罪等等。著名的钦定“胡风案”就是因为 1954 年胡风的“万言书”表达了对政治凌驾于艺术之上的不满而殃及很多人(50 年代初中期有著名的文艺战线“三大战役” ,即批判电影武训传 、批判俞平伯的红楼梦研究和胡风反革命集团案。实际上,早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就直接参与了历史剧三打祝家庄的改编,毛提出这个剧要写好三条:第一,8要写好梁山主力军;第二,要写好梁山地下军;第三,要写好祝家庄的群众力量。毛还将该剧主题确定为:打进敌人内部进行斗争,发动群众里应外合。显然,毛将文艺作品完全看做是阶级斗争和政治观点的形象演绎。在延安整风

16、运动中,著名文化人丁玲、王实味和萧军等就遭到政治上的强烈批判,后来胡乔木回忆说,当时有些事做得有过头的地方,有些事现在写出来不大容易理解,当时对丁玲诸人“斗得相当厉害” ,对“萧军,搞到不让他吃公粮” 。 )事实上,政治运动首先拿文艺理论家开刀也是必然,因为他们最清楚这种政治论文艺学对文学的戕害之深,也是他们总是发出与政治意识形态不合拍的异见。文革结束,文艺学开始拨乱反正,首先开始反思的就是文艺与政治的关系问题,人们愤愤然为文艺的“政治婢女”地位鸣不平,提出“为文艺正名” ,要摆正文艺与政治的关系,要破除“工具论” 、“从属论” 、 “服务论” 。要求为文艺摘除扣在头上的紧箍咒。1979年 3 月,上海戏剧艺术杂志第一期发表陈恭敏文章工具论还是反映论关于文艺与政治的关系 ,首先对“工具论”发难。接着, 上海文学1980 年第 4 期发表“本刊评论员”文章为文艺正名驳“文艺是阶级斗争的工具”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