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现代文阅读常见考点提示--打印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7949506 上传时间:2018-04-24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29.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现代文阅读常见考点提示--打印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中考现代文阅读常见考点提示--打印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中考现代文阅读常见考点提示--打印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中考现代文阅读常见考点提示--打印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考现代文阅读常见考点提示--打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现代文阅读常见考点提示--打印(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中考现代文阅读常见考点提示记叙文(包括散文、消息、小说、戏剧)、议论文、说明文三种文体在测试中,其考点具有相同点 和不同点。现试着提纲式诠释。 一、相同的考测点: 1、语文基础知识方面的内容,如语音、近义词的选择、修辞方法及其表达作用等。 2、理解关键词语、句子的含义。 3、找出与某词语、句子相呼应的词语、句子。 4、分析指示代词“这”、 “这样” 、 “它” 、 “它们”等在文段中所指代的具体内容。5、划分段落层次,归纳段落层次大意、归纳文章中心主旨。 6、给文章拟个标题。7、结合文章、问段的内容,联系历史或现实,补充一些典型的事例作为文章内容和观点的证明。8、对文章中的某一事例、人物的

2、言行举止提出评价意见和看法。 9、比较阅读:1文体相同而内容相似的文段的比较;2文体不同而内容相似的文段的比较;3同一作家 不同文体的文段比较;4不同作家相关内容问题的文段的比较, 二、记叙文(含散文、小说、新闻消息)考测点:10、记住记叙文的六要素:1 时间2 地点 3 人物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11、能简洁的归纳出文章的六要素来。 12、理清记叙文的线索:1 以时空转换为线索2 以一人、一物、一事为线索3 两条或两条以上的线索 13、弄清文章使用的记叙顺序:1 顺叙2 倒叙3 插叙 14、弄清文章使用的人称: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表达作用:(以第一人称给人增强真实感, 使内容

3、真实可信) 。 (第二人称如两个人面对面的交谈,显得亲切感人) 。 (第三人称以第三者的视角来叙述,使文章不仅涵盖面广更是真实可信) 15、理解记叙文中采用描写手法的作用。(描写手法有正面描写、侧面描写都是为了突出中心或烘托人物 的性格、精神、思想品质。还有景物描写: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作用是1、衬托人物的心理2、渲染 , 气氛 3、点名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4、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为下文, 作铺垫)16、理解记叙文中议论的方式(先叙后议、先议后叙、边叙边议)及其作用。(议论起着画龙点睛、点明 中心或深化主旨的作用)17、理解记叙文中抒情的方式(1 在记叙基础上直接抒发感情。2 寄情于人、寄情于事

4、、寄情于物)。 (抒情为了引起读者在思想感情上的共鸣,增强文章的感染力)18、弄清新闻消息的六要素(即记叙文的六要素)。19、弄清消息结构的五个部分:1标题(概括新闻主要事实。分为引标题、副标题、主标题)2导语 (文章开头的第一句话或第一段,它是而要概括新闻的核心内容,是六要素的集中体现)3主体(是新 闻的躯干)4背景(事件发生的社会环境或自然环境)5结语(事情的结果)20、给消息加个标题。 21、给消息添加导语。 22、理解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取材特色。 23、理解散文写作采用的方法:1 象征手法(托无言志)2 “以小见大”3抑扬法24、记识小说的三要素。 (人物、环境、情节) 25、识记

5、记叙文、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1 正面(直接)描写、侧面(间接)描写 2 行动(动作)描写3 语言描写4 外貌描写5 神态描写6 服饰描写 7 心理描写8 细节描写26、弄清小说故事情节要素:1 序幕2 开端 3 发展4 高潮5 结局6 尾声 27、理解小说中社会环境描写及其作用: 1交代时代背景2交代社会习俗3反映思想观念4反映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28、理解小说中的自然环境描写及其作用。1 包括: 人物活动的地点、季节、 气候、 时间、 场景。 2 作用: (1)为了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2)表达人物的心情。 (3)渲染 , 气氛。 (3)为下文的什 么内容作铺垫三、说明文阅读考测点:2

6、 1、能指出说明的对象。 2、分析指出说明对象的特征(特点)。 3、记住说明文的两种分类:(1)事物说明文说明事物特点的说明文 (2)事理说明文 阐释事理的说 明文 4、记住常见的十种说明方法 5、正确判断文段采用的说明顺序:1 时间顺序2 空间顺序3逻辑顺序6、理解说明文语言特点:准确、周密。 7、指出文段的中心句、支撑句。8、理清文段的“总分”式的结构。 9、学会分析所给词语不能去掉的原因,并以简练的语言文字作答。 四、现代文阅读 (一)记叙性文章阅读(小小说文化散文 ) 总体思路:整体感知理清思路揣摩语言概括表述 整体感知:文章的基本内容(什么人?什么事?怎么写的?为什么要写?你是怎么看

7、的?) 理清思路:作者的行文思路(叙述的基本要素作者的情感变化材料的安排文章的过渡) 使用关联词揣摩语言:重点词句的剖析 引领文章主旨的词、句(描写句抒情句议论句) 重点虚词(如:不但 , 而且,因为何况但是然而因此等) 概括表述:可以借助找主干的方法概括提炼关键性文字;根据自己的理解重组表达。操作程序: 通读一遍文章,阅读时凭感觉划出自认为重点的词语、句子; 看一遍题目,确定回答问题的阅读范围,再阅读划出与题干相关的材料,截取关键性文字;根据答题要求,加工改造,概括提炼。(尽可能利用原文中的关键性文字答题)11概括文章内容: 按叙述的基本要素(行为、经历)或小说情节或人物言行或作者的情感变化

8、,筛选材料,组合回答。 示例:请以朱丹的言行为发展线索,概括叙述小说的主要情节。(不超过 80 个字 )(5 分) 请概括叙述我“的奇特经历”。(不超过 60 个字 ) 词、句、标题的含义:确定范围,从解释本义、题面义着手,结合语境、文章内容解释特定意义。 示例:第 5 段中加点的“他的意思”、 “这个问题”分别指的是什么? 1理解题主干题,能贯串全文,即概括的要点有时不限于某一段,而是全文。 总体思路:看分数分点答题理解内容,分析原因。可以运用如下方法:确定好范围,划出相关语句,筛选关键性文字,然后加 工改造。 语句或段落在文中的作用。 结构上(线索作用,串连全文总起,引出下文;铺垫,打下伏

9、笔;先抑后扬预示 性作用;渲染气氛;承上启下,过渡;总结全文) 内容上(语面的象征义、喻指义表现人物思想性格点明全文思想意义) 示例:文章以“仙人掌”为题,并在文中多次提到,对“仙人掌”在文中的作用,你是怎么理解的? 文章结尾大师所说的话:“为了一种精神,一种人类正在流失的精神。”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请作 简要回答。 (2 分) 2写作手法和作用 环境描写:渲染或烘托某种气氛或心情为故事的结局起预示性的作用 人物描写:(语言动作外貌神态心理)表现了人物某种思想感情或某种性格特征对比、反问、排比等的作用突出或强调该对象的特征 比喻、拟人、夸张等的作用生动形象地表现(描写)该对象的特征 象征的作用

10、象征该事物某种精神(品质、思想) 示例: 以下是有关对主人公朱丹的描写,根据文意,分别指出其表达作用。(4 分) 一身黑色云锦衣衫仿佛把他也紧束成一棵梅树。(暗示朱丹对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的深切悼念) 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取出他的木笛。(表现朱丹对民族音乐的挚爱) 3评价鉴赏人物、文章主旨(概括文章的主旨或谈谈自己对人物、主题的认识)3 通观全文,筛选重要信息,从人物的言行中分析其中蕴涵的精神或品质。答案可以这样组成:由文 中(言或行)表现该人物的精神(品质性格思想个性)。示例: APPLE 和藤井先生是文中的两个人物,请你对其中的一个人物作出评价。要求从文中选出相应 材料,进行分析和归纳。 一般

11、地说,答案由两部分组成,前半部分简要概括文章内容,可以这样表述:文章通过, 的叙述;本文由 , (某件事)写起,运用了, 。后半部分概括文章内容中蕴含着的思想意义, 可以这样表述:表现了揭示了批判了赞美了 劝诫, (某种思想道理)。有时题目就可成为答案的一部分,而且是必须的内容。 陈述同意哪种观点并阐明理由。在整体感知文本的基础上,找出文中能表现作者情感的句子和文章 主题的句子,联系具体材料展开回答。( 橡数之谜 ) (二)说明文阅读 总体思路:整体感知理清思路揣摩语言概括表述整体感知:文章的基本内容(说明对象是谁?是事理还是事物?有什么特征?) 理清思路:按什么顺序说明 【空间时间逻辑(由整

12、体到局部由一般到特殊由具体到抽象) 】揣摩语言:重点 词句的剖析 表现对象特征的词、句 重点虚词如:不但 , 而且,因为何况但是然而因此等)概括表述:借助找主干的方法概括提炼关键性文字;根据自己的理解重组另写。 操作程序: 阅读一遍文章,结合文体凭感觉划出自认为重点的词语、句子, 看一遍题目,确定用以回答问题的阅读范围,划出与题干相关的材料,截取关键性文字。根据答题要求,加工改造,概括提炼。(尽可能利用原文中的关键性文字答题) 4词、句的指代意义或句段在文中的作用。 词、句的指代意义。一般在该词的前面筛选信息,有时可能在后面。示例: 最后一段中加点的“这些问题”具体指的是什么问题? 句、段的作

13、用。一般表述为: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通过整体介绍,增强形象性和真实感,激发读 者的阅读兴趣。 5概括说明的内容(中心)或说明对象的特征。 总体思路:看分数分点答题。 可以运用如下方法:确定好范围,划出相关语句,筛选关键性文字,然后加工改造。示例: 文章主要说明了哪些内容?请分点作简要概括。(4 分) 6说明方法及作用 辨析说明方法说明方法。从记住的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打比方、下定义、分类别、诠释、用图表等常用的 十种方法中检索出与文章(文段、文句)内容相关的方法。作用: 举例子 (具体说明了该事物的特点,增强文章的可信度或使文章通俗易懂)、作比较 (通过, 和, 的比较,突出了 , 事物的

14、 , 特点)、下定义(科学周密的专业语言,说明, 事物的 , 特点使读者获得 清晰的概念) 、作诠释(不是精确地科学定义,有助于说明事物特征,使读者了解)、分类别(便 于将复杂的 , 事物说的条理清晰、眉目清楚)、画图表(是说明的对象简明清晰、一目了然、节省文字, 更直观地体现了事物特点)列数字(用具体的说子准确地(明确)地说明事物的特点)、打比方(把比作具 体形象(生动)地说明事物的特点)。引用说明(引用了(概括性的话语)例子,说明了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可信度或引起读者的想象、兴趣)、摹状貌(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 特点,使文章语言生动活泼读来情趣盎然) 运用说明方法 根据说明对象的特征

15、,给说明对象下定义。示例: 根据冬眠的特征,给冬眠下一个定义。(不超过 60 个字 ) (3 分) 4 冬眠是某些动物为对不利生活条件的一种适应而减慢机体新陈代谢速度,减少能量需要,但机体仍在 安全活动的自然休眠现象。 结合文章对“电子大脑”的描述,给“电子大脑”下一个定义。 电子大脑是指能再现人脑结构及其运行机制以电子化形式出现在显示器上的三维人造脑。 根据文中说明的内容,运用作比较、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等方法说明该对象的特征。 7语言的准确性。题面为:“文中加点的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答题规范:一般是“不能删去”。理由:加点字突出了该事物的特点,或加点的“可能”“也许”等表示推测,删去了与实际不符合,不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内容的理解。 划出与题干相关的材料,截取关键性文字;根据题干要求,加工改造,概括提炼。(尽可能利用原文 中的关键性文字答题)示例:第3 段说,新发明是“医学走向未来的一个突破口”,从全文看,这么说的理由有哪些?(将 帮助医生找到精神病的根源;可以发现扫描发现不了的最细微的病菌;将帮助解开 “大头脑” 的遗传之谜)附:基本概念 (一)记叙文有关知识点 1、记叙的要素:记叙文有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2、记叙的顺序:常用的有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