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之难万冀一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7941469 上传时间:2018-04-24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14.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才之难万冀一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人才之难万冀一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才之难万冀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才之难万冀一(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才之难万冀一,一士其重九鼎轻从科举制看大国兴衰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最早起源于隋代。隋朝统一全国后,隋文帝为了适应 封建经济和政治关系的发展变化,为了扩大封建统治阶级参与政权的要求, 加强中央集权,于是把选拔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 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他令“ 诸州岁贡三人“ 参加考试,合格者可 以做官。由于这一制度有其明显的优越性,以至于隋朝以后一千三百多年 里科举制度都是这个国家选取人才的最主要途径。唐朝继承和完善、北宋的 发展、到明朝的僵化和清末的彻底废除,科举制度伴随着这个大国的起落。 我们可以通过一种方法看出科举制对于国家兴盛或衰落的影响,那就是通过 比较这一千三

2、百多年里最兴盛和最衰弱的两个朝代中科举制度的发展,就可以清 楚看到这一制度的伟大作用。 如大家印象里的一样, 我也认为其中最强盛的是大 唐,最虚弱的是清末。 下面我就所知谈一谈这两个时期里科举制度的不同以及原 因。 唐王朝于公元 618 年建国之后,李世民君臣总结历史上的经验教训, 认为 “致 安之本,惟在得人” 。只有“任官惟贤才” , “量才授职,务省官员” ,才能加强 封建政权的基础, 达到长治久安。 基于以上的考虑, 唐朝继承并发展了隋朝的科 举制,并使这一制度逐渐完备起来。由于是科举是新的制度,所以整个唐朝都在逐渐完备它。其中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是完善科举制的关键人物。唐代科举常科

3、的科目有秀才、明经、进士、俊士、明法、明字、明算等五十多种,唐高宗以后进士科尤为时人所重。武则天载初元年二月,女皇亲自“策问贡人于洛成殿”,这是我国科举制度中殿试的开始,但在唐代并没有形成制度。在唐代还产生了武举。在科举考试上官方不断提高考试的有效性和严密性,这使得通过科举榜上有名的人可谓是真正的人才。这一系列的继承和创新使得唐王朝吸纳了数以万计的人才,包括有素质和才华的文官以及有身手和有谋略的武将。随着官员的素质不断提高,行政效率和军队战斗力也随之大大提高,“君贤臣能”,这个时代的强盛不是偶然。科举还是社会发生巨大变化。 由于科举,大量的以前生活在社会底层群体有了以学习进入统治阶级的途 径,

4、庶族地主势力不断上升, 这使得庶族开始得到以前从未享有过的权利,从而 缓和了底层与统治阶级的矛盾。 加之唐朝是在隋末群雄割据的基础上统一起来的, 所以初始各地区对唐王朝还没有形成向心力, 但是通过科举制来网罗各地方的士 子为朝廷所用可以缓和地区冲突, 巩固中央。毫无疑问这使得地方势力无法与中 央抗衡而且大大地笼络了人心。 基于以上分析,科举制度的有效应用是唐王朝“政通人和”的重要因素,如 果这还不是很有说服力,我们继续看几百年后的清末。 那个时代,封建制度在它行将就木的时候废除了已经成为迂腐的代名词的科 举制度。事实上科举制度的废除也是加速这个王朝覆灭的一大原因。废科举的最大的成果就是教育制度

5、的大变化。在古代科举制度下, 教育与科 举制紧密结合在一起。 教育体制及结构完全为科举服务。废科举后, 教育与科举 选官制 开始破裂,教育不再只为科举输送官僚阶层,而是开始了由传统社会向 现代社会的教育体制转型。废科举推动了教育内容的更新与知识结构的改变。 西方致用新知取代传统儒学经典,儒家思想的神圣性、正统性,受到普遍的质 疑。大批新式学堂在全国范围内兴起,学生群体的出现必然引起旧社会体系的 结构性变动。传统士绅从儒家群体圈子中跳出,要求新的出路,探索新知,独 立思考,积极参与到国家的救亡运动中。科举的废除引起的价值观、思想文化 的变革和由此造成的传统士绅的转变,动摇了清统治的根基。科举制的

6、废除使 传统社会上升方式割裂,导致了旧的士绅阶层的衰落和以皇帝为核心的、以士 绅为社会基础的中央集权官僚政治体制宣告垮台。清政府的政治权利运行方式发 生了变化,开始了向行政现代化的转变。废科举后,清政府推行官制改革,仿效 西方国 家的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科举制的废除也导致政治联系纽带的断裂。 传统社会,作为社会中介力量的士绅阶层,在官、绅、民三层结构中,借助于 科举制和等级制,成为社会流动的定向所在。科举制的废除,使士绅个人与政 府之间没有固定的联系,社会向心力减弱,士人成为独立的个体,甚至成了背 离官僚政治的异化分子,最终成为清政府的掘墓人。 从以上不同科举制度下的不同朝代命运可以直观的看到,科举制度对于一个 王朝的重要作用。以古为镜,可以鉴今。人才是第一生产力,不是一句空话。我 们没必要重新将科举制度作为选取人才的方法,但我们一定要看到他的深层意 义,那就是国家的兴盛需要大量的人才,而对于人才的有效选取, 是一个国家必 须重视的大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