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反离骚》看扬雄对《离骚》的接受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7941206 上传时间:2018-04-24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46.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反离骚》看扬雄对《离骚》的接受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从《反离骚》看扬雄对《离骚》的接受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从《反离骚》看扬雄对《离骚》的接受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从《反离骚》看扬雄对《离骚》的接受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从《反离骚》看扬雄对《离骚》的接受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从《反离骚》看扬雄对《离骚》的接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反离骚》看扬雄对《离骚》的接受(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反离骚看扬雄对离骚的接受专业:汉语言文学姓名:王强镪指导教师:多洛肯摘 要扬雄的反离骚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少有的几部敢于打破权威,提出自己的立场的作品。 毋庸置疑,扬雄对离骚的接受是全面而深刻的,作为凭吊屈原而作的反离骚 ,后世对它褒贬不一,本文以反离骚为中介,探究扬雄对于屈原和离骚的态度,分析反离骚对离骚内容和手法的接受, 梳理以及其接受后的反思, 从而更好地了解 离骚与反离骚之间传承与再创造的关系。关键字反离骚, 离骚 ,扬雄,接受ABSTRACT “Counter-Li Sao“ of Yang Xiong is China ancient times in the history of

2、 literature unusual several dares to break the authority, proposed own standpoint work.Without a doubt, raises male to “Li Sao“ acceptance is comprehensive and profound, the achievement is grieved “Counter-Li Sao“, the later generation which Qu Yuan does has different opinions to it, this article ta

3、ke “Counter-Li Sao“ as intermediary, inquired into raises male regarding Qu Yuan and “Li Sao“ the manner, analyzes “Counter-Li Sao“ to “Li Sao“ the content and technique acceptance, combs as well as it accepts after the reconsidering, thus understood well “Li Sao“ and “Counter-Li Sao“ between inheri

4、ts with the relations which creates again. Key words:Counter-Li Sao Li Sao Yang Xiong Accept 引言1 (一)选题目的和意义“在古代文学史上 , 与尊崇经典的现象相对,也存在着反经典现象。可以说反经典与经典差不多具有同样丰富的表现形态,也有着几乎同样漫长的历史。 ”扬雄写反离骚是需要些胆气的,可以说勇敢向权威发起挑战。如今,学术界对离骚的研究著述汗牛充栋,我们完全可以从反经典文本入手,探究经典著作, 这不失为一种新的研究思路。 但如今将离骚与反离骚结合起来研究还比较稀少, 本文主要通过借鉴历代先贤们的研究

5、成果,从中选取一鳞一爪进行粗浅的分析论述。扬雄反离骚的写作目的是反对屈子某些行为的,为什么偏偏在汉代出现反离骚这样一个具有争议的存在?那么其中蕴含着怎样的文化心理?故在这里,就反离骚折射出的思想文化价值问题进行探讨,特别就离骚与反离骚的对比进行分析,目的在于揭示在当时特定的政治、 文化等影响下,汉代人们独特的文化心态。(二)相关研究动态1. 湖南大学郭建勋先生在扬雄及其之再认识一文中认为学界对扬雄及其反离骚全盘否定有失偏颇,“应当重新认识和评价”,并指出三点任务。 认为扬雄的思想是对当时宗教化的僵死正统儒学的消极反抗,充满着反传统的叛逆精神。直至他晚年的作品如法言等, 也“自有其异端的倾向”

6、, 贯穿着这种精神。因此 , 与朱熹等正统派相反 ,桓谭、王充、李赞等后代的异端思想家, 对扬雄及其作品都给予了高度评价, 并从中寻取他们反传统的武器 , 从而亦折射出扬雄异端思想的价值光辉。2. 黄中模先生在扬雄的 及其引起的论争一文中指出了古代吴承学,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与反经典, 文史哲,2010 年第 2 期。 郭建勋,扬雄及其 之在认识, 求索,1989 年第四期。2 一些文艺理论家对扬雄的反离骚的论争。指出历代文艺理论家, 在围绕着评价屈原问题进行论争的同时, 也对扬雄评骚发表了不同意见。其中以朱熹为代表的儒家观点 , 既攻击屈原作品的基本内容, 也反对和责骂扬雄 , 以李赞为代表的

7、文艺理论家, 敢于突破儒家的思想偏见, 既正确评价了屈原 , 又大胆肯定了扬雄评骚的基本精神。 这是我国文艺理论批评史上长时期地进行论争的基本问题之一。“其实质是儒家思想与非儒家思想的分歧, 在评价屈原的论争中的反映。”这说明扬雄与班固之评论屈原与离骚, 无论在基本内容、道德原则和思想基础等方面, 均不相同。因此对扬雄的评骚应作具体分析,不宜笼统地全盘否定。3. 何根德在一个“反离骚”的文化现象一文中,将反离骚的内涵扩大,把责难屈原的文化现象, 统称为“反离骚 , 的文化现象。认为“反离骚”的文化现象 , 与文人所处环境和个性精神有直接关系,并分析评价其深厚复杂的文化涵蕴。上述诸位学者对反离骚

8、的研究可谓清晰透辟,其中的许多内容涉及到汉代的时代精神,论及到离骚与反离骚的对比。本文主要结合前人观点,以扬雄对离骚的接受为基点, 从反离骚这一主要作品入手,论述扬雄对离骚的接受过程。 。一、扬雄对屈原的接受态度屈原的传播和接受在古典文学史上是个比较突出的话题。汉代文人对屈原评价的不同形成了以司马迁为首的尊屈派与班固为首的抑屈派。扬雄作为汉代重要的辞赋大家,弄清楚他对屈原与离骚的态度是我们认识和评价黄中模,扬雄的 及其引起的论争 , 江汉论坛 ,1982 年第 6 期. 何根德,一个“反离骚”的文化现象, 云梦学刊 ,1993 年第 1 期。3 扬雄及其反离骚的关键,解决了此问题对于我们考察与

9、了解汉代政治文化、文人心态及其骚体文学的发展历程有很重要的意义。首先要指出的是,骚体赋之所以在汉代如此风靡,与身为楚人的统治者的大力提倡有莫大关系。他们身为南方人,耳濡目染楚地的文化传统、习俗方言,对楚辞拥有强大的心理认同感,这从上层建筑方面扩大了楚辞的影响力。扬雄对待屈原的态度是矛盾的,从文本表面上看,他对屈原的态度更多的是批判与诘问:尤其无法接受屈原投江自尽的行为,认为这是心胸狭窄之举;并且认为屈原入仕楚国如同披着美人的头发去向九戎兜售,想要获利是根本不可能的。对于楚王听信子椒、子兰的谗言,他责备屈原忽视问题的症候而没有及早发现?既然知道很多小人妒忌屈原的才干,屈原就不应该在他们面前展露“

10、蛾眉”!他讽刺投江自刎的屈原不会得到圣明的舜帝的赏识,揭露屈原既辛勤寻找占卜的工具,却又不听从灵氛吉占的矛盾,挖苦屈原口口声声说仰慕傅说,却又不像傅说那样行动。他想象屈原乘着缤纷的五彩祥云在昆仑山上空盘旋,天下风光尽收眼底的壮阔场面,质问他为什么非要在楚国这一颗树上吊死,奉劝他应该像孔子一样周游列国。在扬雄看来,投入湍急的江水中是十分愚蠢的行为,文人要学会明哲保身,趋福避祸。当然,抛除掉批判和责备, 反离骚中还隐隐渗透着作者对于宿命论的感叹,他写美丽的神龙平素藏在深渊,等到有五色云时才一飞冲天,可是若没有春风吹散云彩,谁能知道神龙的所在?在这里,他把屈原比作美丽的神龙,但时运不济,天道不开,遭

11、受夏末初秋的寒霜摧残,过早地失去了他的荣光。他慨叹屈原遭受的一切是 “固时命之所有”,意思是命中注定的,蒋立甫,古文辞类篆注下 ,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 年,第 2186 页。4 带有一定悲天悯人的色彩。同时,扬雄对屈原也有肯定的评价,他用凤凰、骅骝、芙蓉等象征其高洁品质;所以,扬雄内心是偏爱屈原的,他不愿意接受屈原投江的事实,转而欲以一己之力改变现实,扬雄的“反”类似于女媭之“詈” ,他敬佩屈子的不俗品格而又不理解投江的无辜行为,故而爱之深,恨之切。二、 反离骚与离骚之比较(一)承接骚体赋反离骚外在承袭骚体,模仿离骚诗句,内蕴却重在“反”。以文本为基点出发,我们在反离骚中时时会发现离骚的影

12、子。第一,反离骚在文体选择上承袭骚体。离骚开创性地运用了骚体,屈原放弃使用当时广泛流行的以诗经为代表的四言诗,反而大量使用带有楚地方言特色的“兮”字句;再加上长短相间的句式,使诗人郁邑侘傺的心态,天马行空的想象跃然纸上,诗歌的情感爆发与诗人的个性精神得以确立。同时屈原在继承楚国民间诗歌、祭祀文化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打破传统诗歌的路数,自成一家,加之文人“不遇”心态的强烈共鸣,备受后人推崇。因而模拟之作层出不穷,例如扬雄的反离骚 、 广骚 、 畔牢愁。遗憾的是,广骚 、 畔牢愁如今均已失传,但反离骚留存至今,我们可以通过此篇来对比研究扬雄的拟骚作品。 反离骚对离骚的模拟痕迹显而易见, 反离骚全文5

13、0 句,共用了 49 个“兮”字,唯有“资娵娃之珍髢,鬻九戎而索赖”一句没有使用“兮”字,这极有可能是扬子有意而为之,周易系辞上云:“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扬子可能以此蒋立甫,古文辞类篆注 ?下,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 年,第 2185 页。杨天才张善文,周易,中华书局, 2011 年,第 583 页。5 来配合大衍之数。(二)借用词汇、语句扬雄在反离骚中大量借用离骚中的词汇、诗句,如“衿芰茄之绿衣兮,被芙蓉之朱裳”来自于“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知众嫭知嫉妒兮,何必飏累之蛾眉?”源自“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 “弃由、聃之所珍兮,蹠彭咸之所遗。”来自“虽不

14、周于今之人兮,愿依彭咸之遗则。”在句式上除掉“兮”字,离骚多以六言为主,且多用对偶。如“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在变化中蕴含节奏, 使得全诗错落有致, 灵动生姿。 反离骚同样以六言诗为主,间以七言,对偶手法运用也相当娴熟,如“衿芰茄之绿衣兮,被芙蓉之朱裳”、 “卷薜芷与若蕙兮, 临湘渊而投之;棍申椒与菌桂兮,赴江湖而沤之。”(三)开篇记家世第三, 反离骚开篇方式也受到离骚极大影响。离骚开篇自叙身世: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不仅身为颛顼后裔,出身高贵,而且出生时辰也相当吉利,这些是先天的因素;加上父亲赐给他的“嘉名”和他对自己仪表的

15、重视,后天条件更是不同凡俗。这不失为对自己的一种标榜,为屈原的形象抹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大概是诗人想表现自己的不同凡响和一种使命感。既然诗人家世显赫、境遇非凡,因此就含有一种强烈的振兴家国的主观愿望。这种传统极大影响了后世文人,在他们的诗集、著作的序跋中往往标榜蒋立甫,古文辞类篆注 ?下,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 年,第 2185 页。林家骊,楚辞,中华书局, 2010 年 6 月,第 12 页。6 身世、展现奇遇,以抬高身价、自命不凡。如史记太史公自序中太史公曰: “先人有言:自周公卒五百岁而有孔子。孔子卒后至于今五百岁,有能绍明世,正易传,继春秋,本诗书礼乐之际?意在斯乎!意在斯乎!小子何

16、敢让焉。”结合他在报任安书中“亦欲以究天人之际, 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写作目的,其标榜自身之意,自不必多言。再如南朝的刘勰深爱离骚,在文心雕龙中专设辨骚篇,来论说以离骚为代表的楚辞,篇末不胜景仰地赞曰:“不有屈原,岂见离骚?”他竟也在第五十篇序志中标榜自己七岁时 “乃梦彩云若锦,则攀而采之。” 三十岁后,夜梦“随仲尼而南行。 ”同样,扬雄也在反离骚中自叙家世,开篇即云: “有周氏之蝉嫣兮,或鼻祖于汾隅;灵宗初谍伯侨兮,流于末之扬侯。”意思是扬雄的祖先和有周氏相亲连,始祖最初居住在汾水边上;宗谱记载的最早的祖宗是威灵的伯侨,流传下来便到了扬侯。扬雄家族虽然世世以农桑为业,但他有着与屈原相似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