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开皇之治”到“贞观之治”说课稿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7941166 上传时间:2018-04-24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5.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开皇之治”到“贞观之治”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从“开皇之治”到“贞观之治”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从“开皇之治”到“贞观之治”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从“开皇之治”到“贞观之治”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开皇之治”到“贞观之治”说课稿(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川教版七年级历史下第 1 课 从“开皇之治”到“贞观之治”说课稿【教材分析 】本课是隋唐历史时期的第一课,隋唐时期既是我国由分裂到再次统一的时期,又是我国历史上繁荣昌盛的时期,被称作“隋唐盛世”。而这种局面的形成是与统治者的励精图治分不开的,本课主要讲述了从“开皇之治”到“贞观之治”的历史过程,详细的阐述了形成这种清明统治的政策、 措施,正确的认识这一历史现象对我国封建社会的发展的重要借鉴作用。本课的重难点有隋朝的建立与统一、唐朝的建立、“贞观之治”、对隋文帝和唐太宗的评价等知识。对于隋朝的建立与统一,可以课件展现隋朝的疆域图:“北周与陈对峙隋与陈对峙隋灭陈, 南北重归统一”的演变,帮助学生形

2、成应有的空间观念,引导学生回答出隋朝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统一的时间及标志。关于唐朝的建立,要引导学生把隋亡与唐兴联系起来思考, 在理解唐朝建立的背景时,让学生在讨论隋炀帝的暴政和隋末农民战争的联系中把握。“贞观之治”作为本课的重点之一,唐太宗居安思危,以史为鉴的开明思想和政治远见,在中国封建帝王中是罕见的,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促成了“贞观之治”的出现。可以采取分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展开讨论,利用课件优势,展示人物图片、话语,分析人物活动来突破这一重点。如何帮助学生对隋文帝和唐太宗等历史人物作出恰当的评价。不要仅仅从“好”或“坏”出发,教师要加以引导,采用小组讨论、甚至辩论的方式,使学

3、生掌握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方法,即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看他对历史发展,尤其是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学情分析 】本课在设计问题时,考虑到学生之间存在着不同的理解能力和判断能力,针对学生存在的差异, 教师在设计问题时, 既有简答的问题, 又有需要合作探究才能作出回答的难度问题。形式也有简答、 表演、讨论合作探究等。这样既可以突破重难点,还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 歌谣是七年级学生所喜爱的一种学习方式,把知识点编成歌谣,贴近学生这个年龄掌握知识的实际, 朗朗上口,便于记忆。七年级的学生有极强的表现欲,无论是回答问题还是参与课本剧的表演等,他们的这种心理老师应该给予理解和支持,尽可能地给每个学生创造展

4、示自己才华的机会。但课堂时间有限,如果不能满足,尽可能用鼓励的、赞赏的言语,保护他们的积极性。同时学生在展示自己的同时也有一种自豪感、自信心,也应当注意保护。如本课的表演, 知识擂台等, 学生也有做的不当的地方,老师要注意用委婉的语气提醒他们,既不打击他们的积极性,又不伤其自尊心,同时又达到了教育的目的,让他们在快乐中体味学习的乐趣。【教学方法 】1、谈话法、讨论法、问题探究法、“设疑启导法” 、互动法等多种教学手段。如,“开皇之治”,可先展现“繁荣”的表现,再探究“繁荣”的原因。“隋朝的灭亡与唐朝的建立”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如此繁盛的隋朝很快就灭亡了”?对于“贞观之治”,教师可以展示

5、材料指出他亲眼目睹隋朝的覆灭,认识到君民关系如同舟水,然后, 让学生阅读教材,归纳讨论唐太宗采取的主要措施,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再做总结。2、课前布置学生搜集阅读有关知识,教学中从学生熟悉的历史知识入手,引导学生分析讨论思考问题,注意使用多媒体课件动态展示教学内容,让学生走向讲台讲故事,激发学生兴趣,扩大课堂容量。3、多方搜集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学习方法 】1、学习贵在联系和归纳,课下学生在理解和接受教科书上的知识以外,还应注意收集、查阅、整理其他相关信息,进一步拓宽知识,如,学生课前复习南北朝后期的历史,查阅有关隋文帝、隋炀帝、唐太宗的故事。准备讲述故事“玄武门之变”、唐太宗纳谏等。2

6、、“自主探究与合作探究”相结合,运用讨论法、表演法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进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社会观的教育。【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要求学生掌握隋朝建立、统一,“开皇之治” ,唐朝建立, “贞观之治”等基本史实。通过分析讨论隋朝与秦朝的有何相似之处,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归纳问题的能力。通过探寻“开皇之治” “贞观之治”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对隋文帝、唐太宗进行简单的评价,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让学生学习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通过阅读图表,文献资料, 简述朝代更替的过程,培养学生表述历史的能

7、力和从中汲取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概述隋文帝及唐太宗治理国家的措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课本剧的表演等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2、过程与方法:多途径查找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表演的道具如镜子。课前预习,课外查找相关资料。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及老师提供的相关资料,结合讨论、 对比等方法分析本课的知识内容。多媒体展示图片、文献资料,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小组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实现教学活动的互动。让学生走向讲台讲述玄武门之变和唐太宗纳谏的故事,加深同学们对唐太宗的认识,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隋朝的统一,使学生认识国家的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8、;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障。引导学生探询“开皇之治”“贞观之治”形成的原因,领悟国家统一以及正确的方略、政策是经济发展、 国力强盛的重要前提;从隋朝灭亡的历史事件中,让学生认识到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正确认识隋文帝和唐太宗作为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对历史发展的作用,使学生认识到评价历史人物, 主要看其是否推动社会发展、历史进步。 从而帮助学生初步树立历史唯物主义和辨证主义观点。通过对魏征不畏强权、敢于直谏的学习,让学生树立敢于同强权和困难斗争的精神。通过对本课的学习,教育学生应当珍惜统一、安定、团结的社会环境,努力学习,报效祖国。【重点难点】1、重点:隋朝的建立与统一唐朝的建立“贞观之治2、难点:唐太宗治理国家的政策“贞观之治”形成的原因如何帮助学生对隋文帝、唐太宗等历史人物作出恰当的评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