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自传说课稿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7940977 上传时间:2018-04-24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7.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鲁迅自传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鲁迅自传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鲁迅自传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鲁迅自传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鲁迅自传说课稿(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鲁 迅 自 传 说 课设计者 :郭海涛工作单位:双河中学年级:初一科目:语文课题:鲁迅自传 。 本课题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适用于初中一年级下学期,本节所讲的是第二课时。具体说课如下:(一)、教材的分析与处理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课是一篇自传体文章,教者设计两课时完成。本节课是在第一课时讲授完的基础上,采取自主、 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努力达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 情感与态度的和谐统一。第一课时以读为主, 根据课文所提供的材料,列表梳理鲁迅在1881 年到 1930 年的主要活动,教师并随时补充与文章所提到的内容有关的历史文化资料。第二课时以休会文中隐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为主

2、,培养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分析概括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使每个学生都是受到鲁迅崇高品质和伟大精神的熏陶。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习自传体文章的写作知识,培养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分析概括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2)过程与方法。整体感知课文,体会作者以时间为顺序,思想感情为线索的写作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鲁迅时刻以国家兴亡为己任,具有强烈民族责任感的崇高品质和伟大精神。3、五点的确定重 点:整体感知课文,体会作者以时间为顺序,思想感情为线索的写作方法。难 点: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分析概括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德育点:培养学生的强烈民族责任感。创新点:学生配乐朗诵鲁迅的诗。空白

3、点:课下读鲁迅的文章和关于鲁迅的文章。4、教材处理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体会作者以时间为顺序,思想感情为线索的写作方法。(1)分析全文的结构。(2)以时间为顺序分析各段的层次。(3)抓住文章中的重点词语和时代背景,体会并导出文章的主线 - 作者的思想感情,从而感知鲁迅的作品。第三步是本节的主要内容。教学过程中学生自学知识、形成技能并受到思想教育,教师起到点拨指导作用。整个过程围绕自主-合作 -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达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和谐统一。(二)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选择教学方法时,我遵循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的原则。本节课我采取:提问 -自主 -讨论 -答疑 -自结

4、的教学方法。方法的确定是依据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师生的共同参与合作,相互学习,合理运用这些教学方法,达到学生学到知识、提高能力,受到教育。教学手段: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录音机和投影仪。磁带的音乐是理查德克来德曼的钢琴曲,在朗诵的过程中使学生受到音乐美、语言美、 意境美的熏陶。投影片直观形象,有利于集中学生的精力,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问题难易适中,便于学生回答。(三)教学程序1、新知导入由科代表主持口语训练,内容和方式都学生自己确定,本节课是两名同学的配乐朗诵,采用理查德克来德曼的钢琴曲,诗是鲁迅的自嘲、 自题小像 ,这一过程重点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借助学生的

5、口语的训练的内容导入新课。这样导入使学生进入学习的情境,产生求知欲望,有利于更好的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去。2、探究理解本过程通过 “提问 - 自读 - 讨论 - 自结”的教学方法,使师生成为一个整体,共同学习共同进步。教师提出以下问题:(1)同学们思考本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的,初步体会作者在文中蕴涵的思想感情?(2)学生快速默读一、二自然段,请用一个字概括鲁迅这一时期的思想感情?(3)学生出声朗读第三自然段,请用两个字概括这一时期的思想感情。(4)学生齐读第四自然段,从鲁迅的作品中选择一书名概括这一时期的思想感情?(5)通过同学们的共同学习,请思考: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6)通过本课的学习,请

6、同学们简单评价一下鲁迅是怎样的一个人?问题的设计,有利于学生感知课文,并能调动学生积极思维,踊跃参与讨论,在师生的共同合作中完成问题,提高能力。 教师起到参与指导作用。这一过程重点培养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分析概括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学生在概括中不能确定准确的答案时,教师教以方法通过讨论确定答案。讨论过程同学之间互助合作,互助促进, 此过程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不仅学会,而且要会学。学生读文:学生读文需要反复诵读,在这个过程我按照从易到难的要求,大致可分为认读、 理解、评析、巩固四个阶段,四个阶段各具特征并前后联系。认知性读文, 目的在读文字的形式,既需认辨字的音、形、 义,又得认识

7、词、 句、段的涵义。本读文在第一节课完成。理解性读文,意在披文入情、循文释道,从语言结构入手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与思想感情。本读文贯穿两课时。评析性读文,是在文章已具有的理解的基础上,所作的深入研读,对人物进行评论。巩固性读文,从反复读文中默记所要识记的内容,以达到巩固学习的目的。学生讨论:四人为一小组,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这一过程教师要寻视,要参与学生的讨论,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师要多用鼓励性的语言,增强学生的信心,讨论过程是学生学习探究的过程,学生互相学习,这样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3.知能训练师生答疑: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共同解答。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归纳总结学生总结本节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5、作业:课下阅读鲁迅的文章和关于鲁迅的文章。这一环节是空白点,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使学生再次受到鲁迅崇高品质和伟大精神的熏陶。(四)、板书设计(五)板书:鲁迅自传自传时间: 1881-1930 一、生平简历:1 少年变故:在绍兴老家2青年求学:实业救国医学救国文艺救国(思想发展)3回国工作:几易其职(苦闷、无奈)二、著述情况:小说、论文、散文诗等(五) 、作业布置:搜集有关鲁迅的信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