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县志-文化-文物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7935761 上传时间:2018-04-24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42.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义乌县志-文化-文物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义乌县志-文化-文物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义乌县志-文化-文物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义乌县志-文化-文物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义乌县志-文化-文物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义乌县志-文化-文物》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义乌县志-文化-文物(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本县历史悠久,文物丰富。建国后,经调查、搜集、整理并出土和保存了一大批自新石器时代至现代各时期的文物、古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共12 处,按确定并公布先后顺序排列为:双林铁塔原置于塔山乡云黄山下双林寺内。寺毁后,铁塔几经迁移,现保存在县博物馆院内。铁塔原有两座,为 8 面5 层,仿木结构,楼阁式。朱宏基( 野塘 ) 铸造于后周广顺二年(952)。其中一座毁于战乱。今留存这座亦仅存2 层,残高 2 15 米。四周设有8 面铸花卉铁围栏。塔身铸有人物、动物、佛像、花卉、水波等图案。除局部生锈外,仍旧乌黑发亮。大安寺塔位于县城绣湖畔。宋大观四年(1110)建。因塔旁原有大安教寺而得名。系砖木结构6 面

2、5 层楼阁式。残高约28 米。塔内原置盘旋而上的木扶梯,外有飞檐回廊,可供人登临榄胜。因年久失修,塔顶早已无存。木结构亦朽,塔身倾斜,塔砖风化破损严重。葛塘碗窑山古窑址位于廿三里乡葛塘村碗窑山。系宋代龙窑。窑床依山势而建,坐北朝南,为砖砌拱顶窑。现存窑床堆积约3 米。产品以烧制碗为主,兼烧盆、碟、壶、罐、汗瓶等。施满釉,且多为青釉。胎质细腻,纹饰外以篾纹、内以花卉为多。窑床未曾发掘。钓鱼矶塔又名一峰塔。位于县城南徐村乡荷叶口东阳江畔的钓鱼矾上。明万历二十一年(1603),知县张维抠倡建,完成5 层。继任知县周廷待命邑人陈思善捐资增建2级。系砖木结构楼阁式。现为6 面7层。塔内原沿壁没有木扶梯,

3、盘旋至5 层,可登临凭窗远眺。今塔内木构件已朽,塔壁局部风化。“培德堂”匾原保存在田心乡田心第四村新厅内。上书“培德堂”,是林则徐手迹。上款为“道光乙未年”;下款署“少穆林则徐”,并盖有印章。匾系木质,长2 8 米,宽 1 85 米,字阳刻鎏金0 83x072( 米) 。据传林则徐在苏州做官时,曾与田心火腿商王恒山结为好友,应王之请,题写此匾。吴店烈士墓位于吴店乡塘西桥东端小山坡。系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等时期牺牲的40 多位烈士的 4 座合葬墓。每座墓前有墓碑。上镌烈士姓名、职务及牺牲年月地点。墓前有1985年建的“怀英亭”一座。宗泽先祖墓位于联合乡新厅五龙塘村旁小山坡上。系宋代抗金名

4、将宗泽的曾祖父母和祖父母合葬墓。历经咸丰元年(1851)、1930年等多次修葺,现墓为1981年重修的水泥墓。墓两旁筑有墓首、墓前立有各时期重修墓碑、记事碑3 块。八面厅位于黄山乡黄山村”建于清嘉庆十八年(1813)。坐西朝东。现残存后3 进3 开间及左右厢房,共 51 间。整座建筑外观古朴,庄重。内外部木雕、石刻精细。全厅分大厅、中厅和两个边厅。朱丹溪墓位于东朱乡东朱村谷潭渊( 旧名墩头庵 ) 。经清乾隆年间、民国25 年多次修葺。现墓为1982年县有关单位集资重修。墓前立有当代著名书法家沙孟海题写的“元名医朱丹溪之墓”墓碑。墓前侧有朱丹溪生平简介石碑。墓后为其二子的重建墓。冯雪峰故居位于赤

5、岸乡神坛村。建于清宣统二年(1910)。坐北朝南。系四合院建筑,2 进3 开间,左右厢房各 2 间,内有天井。 1927年12 月23 日至 1941年2 月,冯雪峰在此撰写反映长征的长篇小说卢代之死初稿及其他作品。 故居大门外墙镶嵌“义乌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雪峰故居”的大理石标志碑。“雪峰故居”由浙江省文联副主席、著名作家黄源题写。吴晗故居位于吴店乡苦竹塘村。建于清宣统年间。坐东朝西。系院落式庭院建筑。1 进5 开间,左右厢房各l 间,均有楼。故居内陈列着吴晗使用过的遗物。故居大门上方镶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乌兰夫亲笔题写的“吴晗同志故居”青石匾额。照墙内壁左侧嵌中共中央政

6、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彭真于1983年为吴晗史学论著选集撰写的亲笔题词青石碑。右侧有吴晗生平简介青石碑。正堂两边各悬挂一木刻条幅:“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留取丹心照汗青”,系北京市政协副主席、“三家村”幸存者廖沫沙1984年夏为吴晗故居揭幕亲笔题写。陈望道故居位于何里乡分水塘村。建于清宣统年间。坐北朝南。系院落式庭院建筑,1 进5 开间,左右厢房各 2 间。陈望道曾在此翻译了我国第一部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古遗址东岩书台遗址在县南 18 公里的赤岸乡赤岸村冯孝祠堂东。 为宋名儒徐侨讲学所。现岩上残存“东岩庵” 3 字,传为徐侨所书。书舍与底记废。古窑址据查,全县有窑址37 处,均

7、属宋、元遗址。分布在廿三里、联合、路东、华溪、徐村、苏溪、楂林、杭畴、赤岸等乡。产品系以碗为主的日用品。其中保存较完整、规模较大的有联合乡范家碗窑背窑址,廿三里乡葛塘窑址等。古建筑经初步调查, 全县有明、 清时期古建筑 1060余处。其中清乾隆以前的有500 余处。现将保存较完整,且各具时代特点的记载如下:古月桥宋嘉定六年 (1213)建。坐落于东朱乡雅治街村西侧龙溪之上。系单拱纵联分节并列砌置法建造的石拱桥。桥洞底宽15 米,全桥长 31 2 米,高 4 95 米,宽 45 米。桥顶压梁石上刻有“皇宋嘉定癸酉季秋闰月建造”字样。察院厅坐落在杨村乡大水畈村。建于明万历年间。系明监察御史、按察副

8、使龚一清府第。原3 进3开间 2 廊1 茶厅。后进焚毁于清光绪年间。现存前进、中进和茶厅。前后檐额枋各设 1 斗6 升平身科 2 至3朵,外檐斗拱出3 跳。灵威庙坐落在大陈乡大陈村。明万历年间建造。1 进3 开间。 1982年秋,由民间自筹经费按原貌重修。大小藻井斗拱出跳。是本县典型的家庙建筑。庙前有清道光时期建的戏台、民国时期造的祭亭各1座。此庙系当时陈道兴后裔所建。存古堂建于明崇帧九年 (1636)。坐落在义亭乡雅文楼村。原3 进3 开间,左右设厢房。后2 进毁于火。现存前进 3 开间与左厢房数间。门楼采用磨砖仿木结构梁架式建筑。花厅又名萃和堂。建于明万历年间。坐落在塘李乡陈宅村。3 进各

9、 3 开间。梁架采用抬梁式月梁建筑。额枋平身科1 斗6 升。整个建筑成一纵轴线,保存完整。航憨溪桥据东山傅氏十九修宗谱载。建于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坐落在畈田朱乡先田村航慈溪上游。系 6 墩平板桥。长 46 5 米,宽 1 9 米,高 4 5 米。官厅建于明后期。 坐落在畈田朱乡陇头朱村。3 进3开间 2 廓。左右设厢房。梁架采用拾梁式直梁建筑,保存较完整。砖厅约建于清康熙年间。坐落在尚阳乡尚阳村。3 进各 3 开间。进与进之间各设天井。各明间梁架为抬梁式。后檐额枋上各设1 斗6 升平身科。前进前照墙采用磨砖门楼。后进为楼房。七幢始建于明弘治元年(1488)。现存建筑据其特征,约重建于清

10、乾隆年间。位于平畴乡大元村。原有 5 进5 开间,其中第一、二进在抗日战争时期被毁。第五进于太平天国时期焚毁。现存第三、四进和左右2 幢,共 16 间,相互对称。第三、四进进深6 拴,左右 2 幢进深 5柱,有楼房。礼耕堂建于清乾隆廿七年(1762)。坐落在柳青乡柳一村。3 进3 开间 2廊2 厢房。中进正厅进深5柱11 檩抬梁式建筑。保存完整。龙皇亭坐落在倍磊乡倍磊村东端的东溪之上。据其特征,约为清嘉庆年间所建。系4 柱重檐歇山顶建筑。柱与柱之间长宽均4 米。亭内顶设有八角藻井。整个建筑造型别致,雕刻精细。倍磊牌坊坐落在倍磊乡倍磊村中部。约建于清嘉庆年间。系4 柱3 间5 楼门楼式仿木结构石

11、牌坊。雕刻精细,具有地方特色。是本县目前保移较完整的牌坊。豆古桥清道光九年 (1829)建。坐落在下宅乡沿华村大溪下游。系纵联砌置法单孔石拱桥。桥顶设有望柱栏板。桥长18 4 米,宽 3 米。桥拱宽 10 4 米,高5 8 米。栏板上有“互古桥”3 字和纪年石刻。方大宗祠始建于明。重建于清光绪廿四年(1898)。坐落在塘李乡塘下村。建筑规模宏伟。后进建国后重建。前进 9 开间,中进 7 开间,屋顶系硬山顶。前进与中进之间天井内设有困栏水池。水池上有双拱石桥 1 座。搪西桥又名普济桥。坐落在航慈溪上游,吴店烈士墓西测。系框式纵联砌置法2 墩3 拱石拱桥。长52 2 米,宽 4 1 米。桥顶设有望

12、柱和石栏板。1944年5 月9 日,共产党领导的金萧支队第八大队勇士曾在此与日军激战,毙敌20 多名。善慧傅大士塔坐落在塔山乡云黄山顶。据旧县志载:傅大士在云黄山修善行道,建塔3 座,各 7 级,皆称七佛阁梁傅大士行道塔。清康熙个六年 (1677)八月二十七日夜间,3 塔均被暴风刮倒。 1934年在原址重建现塔,系6 面5 层砖木结构楼阁式,高约20 米。历史纪念物松瀑山摩崖石刻宋。 在东朱乡乔溪村南乔峡石壁上刻有:“松瀑泉石” ( 字径约 20x30厘米) , “是人间尘外境, 何须人峭壁森, 佳水澈底清。来坐禅,石危多隐者,春来砌岸锄荒径”( 字径约 10x10厘米,标点系编者加 ) 。另

13、有“松瀑山”名号石刻101 字,分 7 行阴刻在“金布机”石上,字径约12x12厘米,字面有局部损坏,落款为:“时嘉定丁丑十有一月戊戌里人朱公望应之撰并书”。圣寿寺碑记在何里乡圣寿禅寺内。元至正五年(1345)秋八月庚申,秘书少监黄溍撰,集贤院大学士、荣禄大夫致仕吴直方篆额,承直郎婺州路义乌县尹兼勤农事周自强书。当时住持憎不宝立石。碑长 17米,宽 0 85 米。现保存完好,字迹清晰。钓鱼矶摩崖石刻明。在徐村乡荷叶口钓鱼矶西面临东阳江的岩石上。刻有“春潭瑞石熊人霖题”字样。现残存“潭石”2 字。每字高约 60 厘米。余因采石而毁。竺阳洞又名祝公岩。在华溪乡武岩山麓。有明万历义乌知县周士英、竺阳

14、洞主虞国奇撰写的祝公岩记等石碑 3 块。岩上还嵌有虞国奇所书“云山石室”、“漱水枕流”与清乾隆年问鹤洲虞恩经所书“云飞”等石匾。坞菇山摩崖石刻在毛店乡毛店村坞菇山下西部岩石上。刻有“景泰丙子至己卯莲年大旱,开通水田川,貌儿塘、耙塘、藕荷塘,放水承注坞菇山下横路山下田地口口四斗耳”( 明景泰丙子至天顺己卯为14561459。标点系编者加) 。这是记载古代水利、气象的珍贵资料。现除局部风化外,保存较完整。冯孝饲堂碑记共 2块。在赤岸乡赤岸村冯孝祠堂内。系明嘉靖年间立。 现嵌于祠堂内墙,保存完整。吴闻斋 ( 吴晗之父 ) 墓碑现代。在吴店乡苦竹塘村的苦山之北。碑文为“吴闻斋之墓”。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5、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会主席沈钧儒题写。现保存完整。陈?墓碑近代。在县城南凤凰山南面。碑文为“陈乐书先生暨徐夫人之墓”。系著名教育家、金石书画家经亨颐题刻。现保存完整。古墓葬西周墓在平畴乡平畴村南200 米的大山边缘脊( 又名木见山 ) 。 1981年11 月经浙江省文管会批准,由金华地区文管会主持进行发掘。墓中出土62 件随葬品,墓左侧挖出52 件,合计 114 件。其中原始青瓷100 件,陶器及其他器物14 件。主要器物有盉、盂、盘、豆、罐等。数量之多,在浙江省境内还属少见。西周原始青瓷的出土,为研究本省原始青瓷的生产情况提供了极为珍

16、贵的实物资料。据古陶瓷专家推断,这批原始青瓷属当地产品。颜孝子墓秦。在县城东面,针织器材厂宿舍之西。系孝子颜乌与其父墓。墓前原有“孝德感乌”石牌坊。墓与牌坊皆于“文化大革命”初被毁,遗址尚存。骆宾王墓唐。在廿三里乡丁店村口。旧县志载:“崇帧十三年守道莱阳宋公蘖,知县熊人霖重修立碎。”墓前有石牌坊一座。墓与石牌坊已毁。现仅存清道光廿二年(1842)重修墓牌。碑文为:“唐诗御史谥文忠骆公赠淑人范氏合墓”。徐侨墓宋。旧县志载:“徐侨墓在五云山下。”即现何里乡何斯路村南500 米处的五云寺南侧。墓巳毁,址尚存。冯友仁墓宋。在赤岸乡赤岸至神坛的路旁山坡上。旧县志载:“赵孟頫作铭,陈大绶题石”。现墓尚可辨认,墓面已毁。张宣墓宋。兵部尚书张宣之墓。旧县志载:“在县北三十五里水碓塘。”即今巧溪乡溪北村水碓塘山( 又名石柱山 ) 。墓坐北朝南。正对龙祈山。墓已毁,址尚存。张湍墓宋郡马张湍之墓。旧县志载:“在县北三十五里迎祥寺。”即今巧溪乡溪北安福寺东北。墓坐西朝东。现已塌陷。墓前残存乾隆四十三年(1778)重修墓碑。王祎墓在徐村乡青岩傅村南象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