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印刷术的传播历程及影响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7934942 上传时间:2018-04-24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16.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印刷术的传播历程及影响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中国印刷术的传播历程及影响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中国印刷术的传播历程及影响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中国印刷术的传播历程及影响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中国印刷术的传播历程及影响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印刷术的传播历程及影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印刷术的传播历程及影响(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印刷术的传播历程及影响一在东方的传播东亚和东南亚的朝鲜、日本、越南、菲律宾等国,不仅与中国山水相连或隔海相望, 而且与 中国有着相同或相似的文化传统和政治制度,政治、经济、文化交往频繁,关系非常密切。他们使用中国的汉字,效仿中国的政治乃至科举制度,同中国一样地信奉佛教、 尊崇儒家思想。他们经常、 大批地向中国派遣留学生和佛教徒,从中国索取或购买佛经和经、史、子、集各类书籍。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印刷术发明后首先传往这些周边临国是自然而又必然的事情。中国早期印刷品流入这些国家也在情理之中。1、传入朝鲜从现存文献来看,朝鲜是最先接受中国印刷术的国家。历史上,中朝两国的文化交流至为悠久。到公元前二

2、、三世纪时,两国的交往已相当密切。七世纪时,新罗统一了朝鲜半岛,那时正值中国的唐朝。他们经常派学生到中国学习。这些学生回国时往往带走大批书籍,同时也 学到不少先进的工艺技术。印刷术当然也不例外。由于缺乏记载, 人们还难以断定朝鲜出现印刷术的年代。从现存记载看,比较可信的说法是十一世纪。公元 1237年,当时的高丽翰林学士李奎报 (1108-1241 年)撰有大藏刻版君臣祈告文,称高丽显宗二年始雕经版。 可断为半岛出版的最早印刷品,是高丽朝总持寺1007 年刻印的宝箧印陀罗尼经。已故韩国学者安春根教授在新罗时代的印刷出版问题一文中,建议:有必要确认 1007年出版的宝箧印陀罗尼经 是我国 (按:

3、韩国)最早的印刷物。 至 于1966 年在南朝鲜东南庆州佛国寺发现的、刻印于七八世纪之交的 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经专家们考证,认为它是中国唐朝武后时期的印品。为由中国传入品。朝鲜最早出现的印刷术是用来刻印佛教经典的。显宗王询时, 契丹人大举入侵,显宗王询南行避难,契丹屯兵松岳城(今开城 )。当时显宗兵力不足,难以退敌。便与群臣商议,想借助于佛力退敌,发誓刻印大藏经。自显宗二年(1011 年)起,历经德宗、靖宗以至文宗 ,到公元 1082 年完工,历时 71 年。这部大藏经,主要根据宋开宝藏和辽契丹藏刊刻而成,全藏六千卷,刻成以后,经版藏于符仁寺,世称高丽大宝。1232 年,蒙古入侵朝鲜,焚毁了

4、高丽大宝。其时蒙古兵力强大,高宗束手无策。于是又效法显宗,重新刻印大藏经。这次刻印工程,起自 1237年,成于 1251 年,全藏 6,7 91 卷。这部经版后世几经修补,一直保存至今,即有名的高丽藏。与此同时,还在靖宗八年 (1042 年) ,刻印了两汉书和唐书;靖宗十一年(1045 年)刻印了礼记正义 和毛诗正义;更于1058年刻印了黄帝八十一难、伤寒论、本草备要等书。从此,中国的儒家经典、史书、医书等各类书籍,在朝鲜陆续刻印,广为流传。朝鲜半岛不但采用了中国的雕版印刷术,而且还采用了毕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他们先后应用泥活字、木活字、铜活字、铅活字、铁活字(图 11-1) ,还有后来创制的

5、瓢活字印书。其中最有成就的是铜活字。大量铸造金属活字, 是朝鲜印刷史上最突出的成绩。 它们铸字的方法,可能受中国铸铜币、铜印和制作锡活字的影响,因为朝鲜铜活字采取的雕木字模、作细沙反模,然后浇注铜液等基本方法,与中国铜币铜印铸造法,几乎是一样的。朝鲜半岛大规模铸铜活字,是从十五世纪开始的, 韩国学者孙宝基教授认为朝鲜半岛的金属活字始于十三世纪初的高丽朝,比中国文献记载中国南宋时期出现的金属活字锡活字印刷约晚一个世纪。而且都由政府主持。 当时太宗李芳远感到中国书不能完全传到朝鲜,雕版又不能尽刊天下之书。所以他要范铜为字来刷印群书,并在1403年 2 月设立了铸字所, 几个月内就铸成数十万字。 那

6、年是明永乐元年癸未,所以称这年所铸之字为癸未字。朝鲜半岛不但很早铸铜活字,也是较早采用铅印的国家。 世宗在公元1436 年命世祖大王书纲目大字,范铅为字。这次制作的铅字,字身特别大,约3.5 厘米宽, 3 厘米长,字形略高。此外,在 1688年,朝鲜人还铸成铁活字,铸造铁活字在技术上是比较困难的。由此可见,中国的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术传入朝鲜半岛后,朝鲜人民在学习、 吸收的基础上又有所创新和发 展,尤其是在金属活字的应用方面, 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人们可以从现存最早的铜活字印本 直指(图 11-2) ,可见朝鲜半岛于十四世纪时铜活字印刷水平之一斑。为印刷术的推广应用 作出了可贵的贡献。 但创新、

7、发展与发明是两回事。毕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从活字制作,到拣字排版,到刷印、拆版和还字,有着一整套完整、科学的工艺方法。后来中国乃至朝鲜出现的泥、木、锡、铜、铅、铁等活字,除材质的不同外,工艺技术上与毕升发明的活字印刷并无实质性不同。拿木活字来说,毕升于制作泥活字之前已试用过木活字,只是因木字遇 水膨胀故,改木而用泥。此后不久木活字又被采用,这有西夏文木活 字印刷的佛经实物为证。 西夏木活字印刷与毕升泥活字印刷除材质之外, 工艺技术上无多大区别。 再以金属活字中的锡活字为例,元王祯造活字印书法介绍的、世界上最早出现的金属活字锡活字,时在宋末,与宋毕升发明的泥活字印刷相比,除材质和活字制作上略有不

8、同外,就是排版时采用以铁条贯之,界行印书,作为活字印刷的整个工艺, 亦无实质性不同。此后出现的铜活字、铅活字、铁活字,铜、铅、铁与锡同为金属,在活字印刷工艺上能有多大的区别 ? 故 发明一词是不宜滥用的。滥用则有背历史的真实,反倒让人莫明其妙。2、传入日本和琉球日本与中国,隔海相望,是中国一衣带水的邻邦。同朝鲜半岛一样,日本使用中国的汉字、崇信佛教和儒家思想,学习和使用中国的典章制度,与中国交往甚密。中国发明的造纸术、制墨术、印刷术,在这种密切的交往中不失时机地传入日本,是很自然的事情。关于印刷术从中国传入日本的时间,日本学者秃氏佑祥博士指出是通过公元 754年东渡日本的中国人鉴真 (687-

9、763 年) 大和尚一行人的传授。据日本古书三国传记载,鉴真和尚在日本主持过三部律典的印刷。 虽然此书晚出, 但鉴真及其随行弟子在日本传授印刷技术 的可能性不可否定。况且,刻印佛经、传播广远,乃当时佛教徒对佛祖虔诚的一种被认为是功德无量的事,鉴真一行即历尽艰辛到了日本,在日本刻印和布施佛教经咒是情理中事。故此时传入日本之说是可信的。公元 770年,日本曾刻印无垢净光经根本陀罗尼 等佛经一百万卷,分藏在一百万座小塔里,置于十大寺院内,至今尚存。鉴真大师将印刷术传入日本不久, 日本即兴师动众,进行了如此巨大的刻印工程,难以让人置信,加之此后二三百年间日本没有发现有关印刷事业的记载,故一般学者对此百

10、万经咒是否为日本所刻印,尚持怀疑态度。其实。此次大规模佛教经咒的刻印工程,事出有因:公元七世纪末,武则天既老又病,为灭罪延寿,决定翻译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为汉文,以广为抄写或刊印,普施供养,广做功德,达到神祗保佑、 消灾延寿。此后在中国兴起了长达数百年的刻印 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 的热潮。这股热潮很快传到与中国交往甚密而又崇 信佛教的朝鲜和日本,势在必然。时隔不久, 日本太政大臣藤原仲麻吕武装叛乱,当时的日本称德女皇派兵平叛,并 发愿造百万佛塔,每塔置陀罗尼经咒一枚, 以求护国、驱恶。遂于平叛后调动全国工匠三十一万五千余人,投入大量资金,用了六年多的时间,到公元770年完成此项工程。日本造百万小木

11、塔 ,刊印百万经咒,时在鉴真大师赴日之后,且鉴真大师与称德女皇和主持这次刊印工程的太政大臣道镜和尚有着十余年的交往,加之日本百万经咒刻印尚不娴熟, 据此可以认为此百万经咒系在鉴真影响下由日本人刻版印刷。值得一提的是,据潘吉星先生考证,此百万经咒所据之底本与韩国发现的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所据底本为同一个版本,即中国武周时期的原刻本。若此,则日本雕版印刷的起始年代要早于朝鲜半岛。 然此毕竟还是推论, 因刻印百万经咒并无日期记载。在日本有年代可考的印刷品, 是 1088年(宋哲宗元佑三年、日本崛河天皇宽治二年 )所印的成唯识论。这是宋版书传入日本以后的产物。历史上自唐迄宋,有不少日本僧人和商人从中国带

12、回佛经和书籍。譬如:日本僧人宗睿入唐多年,于公元865年回国时,曾带走佛经和书籍七百余卷,其中就有印本书唐韵和玉篇,宋太宗太平兴国十二年 (983 年),宋太宗将刻印不久的佛教经典开宝藏一部赐给日本僧人大周 然,带回日本。无疑,这对日本以雕版印刷事业为主的印刷业的兴起具有推动作用。此后,由于日本笃信佛教,需要刻印佛教经咒, 雕版印刷逐渐兴起。 出现了春日版、高野版、五山版等版本。内容多是禅僧语录、僧史、僧传等。日本雕版印刷兴起后的一个明显特点,是有不少中国刻工到日本从事刻书事业。他们除刻印佛经外,还刻印了不少小学课本、字书等其他书籍。据日本印刷史家长泽规矩也着和汉书印刷历史记载,元末明初一段时

13、间中国到日本从事印刷业者多达五十多人。质量较好和刻书较多者首推天台的陈孟荣和俞良甫。其中:陈孟荣刻书质量甚佳,除自己单独刻印外,有时也同别人合刻,并在刊记中刻有孟荣妙刀、 孟荣 刊施等字样; 俞良甫 系福建兴化路甫田县人,在日本刻书长达三十年之久, 刻印 唐柳先生文集(图 11-3) 、集千家注分类杜工部诗等多种,一般刊记中刻有中华大唐俞良甫学士谨置、大明国俞良甫刊行等字样。印刷术传入日本后, 中国刻工东渡日本, 对日本印刷事业的兴起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至于日本的活字印刷,出现较晚,可能与日本的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有关。日本称活字版为一字版、植字版,或仿照中国称聚珍版。日本采用活字版印书, 不

14、仅比中国晚,而且比朝鲜半岛、甚至比欧洲都晚。这是需要研究、探讨的一个问题。 1597年,日本用木活字排印过劝学文一书,书后有此法出朝鲜一语。有人认为日本的活字印刷传自朝鲜, 或系以此为据。但尚有日本于 1593年用活字排印的古文孝经一说。故日本的活字印刷究竟传自中国还是朝鲜还难成定论。日本的活字印刷业始于十六世纪末年,当时从两个方面传入了不同的活字印刷术。一方面,丰臣秀吉在十六世纪末侵占朝鲜平壤时,把李朝铸字中的铜字劫往日本,使日本熟悉了朝鲜的活字印刷术。另一方面,意大利教士范利安于1590年从印度果阿带了一部西洋铅字印刷机到日本,第二年便用以印书。因为后者是作为传教工具,所印又是西文书,因而

15、没有发生什么影响。而由朝鲜传去的源于中国的活字印刷术则大受欢迎。得到广泛流行。1593 年日本就仿照朝鲜活字版的方法制成木活字,用来印成古文孝经一卷,这种印书法很快扩展开来。由于当时日本所印的书都是汉文书,也由于两国文化联系极为密切,由中国传去的活字印刷术也就容易为日本人所接受。这种情形直到十九世纪西洋印刷术重行输入日本以后,才有所改变。东方海上的琉球 ( 今日本冲绳 ),同中国大陆交往甚早, 并采用中国文字 。十四世纪后半期 ( 明太祖洪武年间 ),琉球成为明朝属国。 明朝大批航海人员迁到琉球,琉球的对外交通有了改进。琉球国王经常派遣学生在北京国子监读书,如洪武二十五年(1392 年)三瓜留

16、学生到南京留学; 清末北京国子监仍有琉球学生在读书。他们回去时往往携带着大批书籍。同时,当时明朝政府也定期派遣使节到琉球去。使节的船上照例带着刻字工人,以便临时刊印文告。他们在琉球要停留一段时间, 这对琉球的刻书业是不会不产生影响的。相传在十六世纪初期 (明武宗正德年间 ),琉球国王就已翻刻过中国的四书,随后又刊印五经、小学以及其它书籍。起初只是翻刻中国所印的图书,后来也将本国学者着作雕版付印,这样中国印刷术就在琉球扎下了根。3、传入东南亚各国印刷术传入朝鲜、日本之后, 陆续向其它周边邻国传播, 在东南亚各国,较早接受中国印刷术的是菲律宾、越南,之后才传向泰国、马来西亚等其它南亚国家。1. 向其它南亚国家的传播中国福建、广东等东南沿海一带居民,自宋代开始就陆续飘洋过海,到南洋诸国谋生。到了明朝,中国人到南洋各国的越来越多。他们带去了中国先进的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