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银行理论与实务期末复习资料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7934587 上传时间:2018-04-24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27.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央银行理论与实务期末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央银行理论与实务期末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央银行理论与实务期末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中央银行理论与实务期末复习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中央银行理论与实务期末复习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央银行理论与实务期末复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央银行理论与实务期末复习资料(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中央银行理论与实务期末复习指导一、名词解释 1、一元中央银行制:是一国只设立独家中央银行和众多的分支机构执行其职能,它是由总分行组成的高度集中的中央银行制度。 2、二元中央银行制:单一中央银行制度中的一种。是指在中央和地方设立两级中央银行机构,中央级机构是最高权力或管理机构,地方 级机构也有其独立的权力。 3、单一中央银行制:在一个国家内单独设立中央银行,由中央银行作为发行银行、政府的银行、银行的银行和执行金融政策的银行,全 权发挥作用 4、跨国中央银行制:中央银行制度的一种。即与一定的货币联盟相联系,是参加货币联盟的所有国家共同的中央银行,而不是某一个国 家的中央银行。 5、复合中央银行

2、制:集中央银行业务和职能与商业银行业务和职能于一身的体制。 6、比尔条例:是指1844 年,由英国首相皮尔主持通过的特许条例,史称皮尔条例。主要内容包括:(1)不再产生新的发行银 行;英格兰银行内部分为银行部和发行部,规定英格兰银行的信用发行限额暂定为1400 万元。皮尔条例从中央银行的组织模式上和 货币发行上为英格兰银行行使中央银行职能奠定了基础。 7、国库:国家金库的简称,是专门负责办理国家预算资金的收纳和支出的机关。 8、清算业务:中央银行的业务之一。是指各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都在中央银行开立存款准备金帐户,相互之间发生的资金往来和债 权债务关系都由中央银行办理。 9、金银管理业务:国

3、家根据金融、外汇管理、金银储备等方面政策的需要,而对金银收购、配售、加工、进出境等方面进行管理的行为。 10、再贴现政策: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再贴现率、规定再贴现票据的种类等来影响市场利率和货币供应量的一种政策手段。 11、认识时滞: 是指中央银行或其他政策制定当局通过分析物价、利率、投资等实际经济变量的变动,认识到是否采取行动所花费的时间。 12、存款保险制度:为了维护存款者利益,防止银行恐慌事件,由政府或者政府与私人部门共同出资设立,由存款机构、存款人或者双方 共同负担保费,对小额存款提供保险的一种制度。 13、货币扩张系数:即货币乘数,是指货币供应量与基础货币的比值。 14、 消费者信用控制

4、: 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的一种,是指中央银行通过对各种耐用消费品规定分期付款的最低首次付现率和最长付款期限, 进而调节消费信用的政策工具。 15、超额准备金:商业银行的准备金总额中扣除法定准备金之后的剩余部分,也称剩余准备金或业务备付金。 16、存款准备金:商业银行为满足客户提取现金和转账结算的要求而持有的现金资产,包括库存现金和其在中央银行的存款。 17、骆驼评级体系: 1978 年以后,联邦储备系统制定“统一鉴定法”,统一了对商业银行的检查标准,并进一步使自有资本是否充足、资 产质量的好坏、经营管理能力、盈利的数量和质量、资产流动性等五项指标数量化,逐渐形成了一套统一的、规范化商业银行业务经

5、营综 合等级评级体系。 18、非自愿性失业:指劳动者愿意接受当前的工资水平和就业条件,但仍然找不到工作。 19、货币购买力指数:单位货币在报告期所买的商品和劳务的数量与基期所买的商品和劳务数量之比。 20、储备货币:即基础货币,指流通中现金与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之和,它是货币扩张和收缩的基础或源头。 21、资本充足性管制:中央银行或监管当局对商业银行资本水平实行最低比率控制的监管制度,用资本与总资产的比率、资本与负债的比 率、资本与风险资产的比率等来衡量。 22、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与信贷总量,调节利息率水平和汇率水平等,以期影响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水平,从而促进宏观 经济目标实现的方

6、针和措施的总和。 23、备付金:又称支付准备金,是商业银行和非商业银行机构为保证存款支付和票据清算而保留的货币资金。它包括库存现金和在中央银 行清算户的存款。 24、清算业务:中央银行的业务之一。是指各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都在中央银行开立存款准备金帐户,相互之间发生的资金往来和债 权债务关系都由中央银行办理。 25、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指运用货币政策工具中到实现货币政策的作用过程,即如何通过货币政策各种措施的实施,经济体制内的各种 经济变量影响整个社会经济活动。 26、中央银行贷款:是中央银行的重要资产业务之一,充分体现了中央银行作为“最后贷款人”的职能;中央银行通过贷款的资金运用方 式,影

7、响基础货币,进而影响货币供应量和信用规模,从而调控经济。 二、简答题 1、中央银行保管(持有)外汇储备的意义或作用何在?P98 答:稳定币值;稳定汇率;调节国际收支。 稳定币值。纸币的使用,增加了发生通货膨胀的可能性。为了保证经济的稳定,就必须保持纸币所代表的价值的稳定。 稳定汇率。在浮动汇率制下,汇率经常发生变动。汇率的变动对一国的国际收支和经济发展都有重大影响。中央银行通过在国际市场上买 进或抛售国际通货,使本国货币的汇率维持在合理的水平上。 调节国际收支。 当一国出现国际收支逆差时,为保持收支平衡, 就可以动用金银外汇储备补充进口所需外汇的不足;当国际收支发生顺差, 黄金外汇储备充足有余

8、时,中央银行也可以用其清偿外债或对外投资。 2、简述选择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和操作目标应坚持的原则?(选择货币政策标的应坚持的原则一样)P184 答:所谓货币政策的标的,又称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是指中央银行在货币政策实施中为考察货币政策的作用,在货币政策操作目标和 最终目标之间设立的一些过渡性指标。 (1)可控性。就是中央银行通过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可以直接和间接地控制和影响其目标变动状况和趋势。 (2)可测性。就是指货币政策标的有明确而合理的内涵和外延,能迅速收集有关数据进行定量分析。 (3)相关性。就是选定的货币政策标的与最终目标之间有稳定、较高的统计相关度。 (4)抗干扰性。就是选定的货币政

9、策标的在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调节过程中,受其他非货币政策因素的干扰度较低。 (5)适应性。就是选定的货币政策标的要适应本国的社会经济、金融体制和当时的金融市场、金融产品等实际情况。 3、简述再贴现政策及其内容?P159 答:再贴现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制定调整再贴现利率和再贴现业务来干预、影响市场利率和货币供应量的政策措施。它的主要内容包括 以下: (1)规定再贴现的对象。即要确定中央银行贴现窗口接受哪些类型的票据。 (2)规定再贴现票据的条件。即要确定金融机构在什么情况下可以获得贴现贷款,特定条件下可以获得哪种类型的贴现贷款。 (3)制定再贴现率。首先要确定是实行统一再贴现率,还是实行差别再贴

10、现率制度,其次是要适时调整再贴现率。 4、简述中央银行产生的客观经济基础?P2 答: (1)银行券的发行问题:对发行统一的、可以在全国流通的银行券,以解决银行间的恶意竞争,资信实力不足等问题的需要 (2)票据交换问题:建立统一、权威、公正和最后的票据交换清算中心需要; (3)最后贷款人问题:稳定金融系统,发挥最后贷款人的需要; (4)金融管理问题:政府对金融事业进行管理的需要。 5、高度集中的单一金融监管体制有什么优缺点?P225 答:该体制适用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中央银行集权制的政治结构。优点在: (1)金融管理集中,金融法规统一,金融机构不容易钻金融监管的空子。 (2)有助于提高货币

11、政策和金融监管的效率,克服其他体制的相互扯皮、推卸责任弊端,为金融机构提供良好的社会服务。 缺点是:易于使金融管理部门养成官僚化作风,滋生腐败现象。2 6、简述货币政策的作用过程?P175 答:货币政策的作用过程,也称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是指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改变货币供应量,并通过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影响经 济的各种变量,从而影响实际经济活动的过程或机制。由于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本身不直接影响实际经济变量,必须选择若干中介指 标作为货币政策的传导媒介和观察货币政策效果的变量,以实现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货币政策对实际经济活动的作用是间接的,央行通过运用一定的货币政策工具,往往不能直接达到其

12、预期的最终目标,而只能通过控制某 一中介目标,并通过这一中介目标的传导来间接地作用于实际经济活动,从而达到最终目标。一般地说,中央银行通过各种货币政策工具 的运用,将对商业银行的基础货币和短期利率等经济变量产生比较直接的影响,而这些经济变量的变动将影响到货币供应量和长期利率。 由于货币供应量和长期利率将对实际的经济活动产生比较直接的影响,因此,如货币政策操作得当,则其最终结果将是达到其预定的货币 政策的最终目标。 7、中央银行业务一般有哪些限制性规定?P133 答: (1)不得直接从事商业票据的承兑业务; (2)不得直接从事不动产买卖业务; (3)不得直接从事不动产的抵押放款; (4)不得直接

13、对企业和个人发放贷款; (5)不得收买本行股票(当中央银行是以股份制形式组建时); (6)不得以本行的股票为抵押进行放款。 8、简述中央银行对外债借入管理的主要内容?P280 答: (1)外债总规模的管理。在一定时期借入多少外债取决于国家的总体经济实力和对外债的偿还能力; (2)债务结构的管理。其原则是尽量多借官方优惠贷款,控制商业贷款,力争借款类型多样化; (3)货币结构的管理。从宏观上讲,国家整体外债的货币构成应与本国出口和劳务收入的货币构成及外汇储备的货币构成相协调,同时 币种也应尽量多元化,这样可减少汇率风险; (4)期限分布的管理。有两方面内容:一是长短期债务的比例要适当,短期债务(

14、期限在1 年和 1 年以下的债务)不宜过大,一般以控 制在不超过总债务的20%-25% 为宜;二是还款年期要均衡,应避免还款期过于集中在某一年,形成偿债高峰; (5)利率结构的管理。固定利率债务与浮动利率债务应有一个什么样的大致比例,浮动利率应选择什么样的基础利率,固定利率如何选 择较优惠的条件,固定利率与浮动利率债务如何转化,预测市场利率的变动趋势,这都是利率管理的内容; (6)筹资市场分布的管理。在进入市场的时机上,应尽量避免同一国家的几个机构同时在同一市场上筹资的现象,这样会自相竞争,人 为地使借债条件变坏。对于那些初次进入某一市场的借债机构,应扩大宣传,使其逐步为该市场熟悉。 9、中央

15、银行经理国库业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P113 答:一是预算收入的吸纳、划分、报解。具体包括国库款项的吸纳、国库款项的划分、国库款项的报解、国库款项的退库。二是预算指出 的拨付。中央银行有权审查款项的用途,对库款支拨进行有效监督。、 10、简述巴塞尔协议的主要内容?P294 答:一是制定了国际通用的资本标准。巴塞尔协议把银行资本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核心资本,包括普通股(按面值计算)、永久性优 先股、资本溢价或资本盈余、附属机构中的少数权益、未分配利润,从中减去库存股票(即未售出去的股票)和商誉(获得某种资产时, 超过其净值的部分);另一类是附属资本,包括有到期日的优先股、呆账准备金、长期债务、可调换

16、证券及次级债务(原始期限不低于5 年),其中核心资本在总资本中的比率不得低于50% 。 二是使用了5 个风险权数来衡量银行的资产业务和表外业务的风险。这5 个风险权数为0、0.1 、0.2 、0.5 和 1。具体见书上内容。 11、简述说明金融统计资料三级汇总的步骤或内容?P352 答:第一级,将金融统计资料合并形成货币当局概览、存款货币银行概览和特定存款机构概览。 第二级,将货币当局概览和存款货币银行概览合并形成货币概览。 第三级,将货币概览和特定存款机构概览合并形成银行概览。 12、货币政策为什么要进行国际协调?P82-84 答:一是在经济全球化中本外币政策的冲突;二是在经济全球化中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受到影响;三是在经济全球化中货币政策的作用机制 产生变化;四是在经济全球化中货币替代使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发生变化;五是在经济全球化中外部经济因素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增大。 具体见书上 13、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金融监管遇到哪些问题?P237-238 答: 1、银行监管机构的权利和义务:中国人民银行法规定了中国人民银行有权对金融机构实施审批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