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信息技术整合的良好素养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7934543 上传时间:2018-04-2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培养学生信息技术整合的良好素养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培养学生信息技术整合的良好素养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培养学生信息技术整合的良好素养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培养学生信息技术整合的良好素养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培养学生信息技术整合的良好素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培养学生信息技术整合的良好素养(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培养学生信息技术整合的良好素养培养学生信息技术整合的良好素养上海市实验学校附属光明学校 朱颙摘要:摘要:信息技术纷繁复杂,涉及教育教学各个方面,是一门专业技术含量颇高的系统学科。学生,甚至一些非信息学科教师,往往误以为信息技术只是文字处理,通过信息通信网络浏览而已。致使很多学生不重视在学习中的信息处理、归纳以及技术的整合。学生往往依赖于信息通信网络资源的查找,而忽略生活中信息的收集。本文试图探究如何使学生改变对信息技术学科的误解,养成良好的信息技术横向整合的素养。关键词:关键词:信息技术设备 信息收集 信息处理 信息通信网络信息科技学科的目标是使学生在日常学习中通过收集、处理、发送信息的实践

2、活动,培养学生的信息运用实践能力,并使学生大致理解计算机的特性和信息通信网络的组成等基础知识。此外,还要让学生感性地认识在运用信息技术中应注意的事项、信息发展对我们生活产生的影响,以及在信息社会中具备运用信息技术能力的必要性,形成自觉主动地参与信息社会的态度。 要实现以上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运用信息技术设备解决实际问题一、运用信息技术设备解决实际问题 要使学生理解,有效地解决问题,必须根据教学目标适当运用相应的方法,借助计算机及信息通信网络等信息技术设备。为此,教师引导学生解决身边的具体问题,并考虑解决问题的步骤是十分重要的。不要限定学生单一的使用计算机和信息通信网络,要鼓励他们开

3、展使用多种信息设备,进行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例如:可以选取“满足某些指定条件购入计算机”的题目,让学生利用网络收集各类计算机的性能和实际销售价格等信息,并利用软件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还可以选“模拟经营商店”的题目,让学生们利用过去的记录和信息通信网络研究成本和利益的关系,决定进货数量和销售价格。另外,如“班级旅行前的行动计划” 、 “文化节的研究发表计划”等也是学生感兴趣的问题。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们将认识到利用信息技术设备处理问题和手工作业的特征,认识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认识到利用的方法不同,工作效率和结果就会有差异。二、信息的收集与发布二、信息的收集与发布首先,教师要抓好信息

4、通信网络和数据库等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有效的检索方法,从大量信息中采集所需信息。要让学生理解,查询信息的步骤和方法不同,得到的结果和工作的效率也不同,认识到为了提高效率,信息利用者和2信息提供者双方都要采用一定的有效方法。作为利用者的信息利用方法之一,在检索时将 AND、OR、NOT 组合起来,再把条件加进去,改换关键词就可以使用几个检索系统。要让学生体会到检索条件的改变会引起检索结果的改变,对此,可用图进行说明。信息提供者在提供信息时,为便于信息利用者检索,应准备适当的目录索引,使其能够对应不同的表示方法和缩略语,例如:教师设计的教学资源网页就要便于学生快速准确地查询信息。其次,教师要使学生理

5、解为了有效地发布信息、共享信息,必须对信息的表示方法和缔结协议作出规定,如学生在发布作业命名时,要遵循一定的规则。在这里,重点要让学生掌握利用信息通信网络,正确地向对方发送信息的方法。应使学生认识到,利用信息通信网络发送信息时,若发送方和接收方使用编码不同的语言,所传递的信息就不能正确地显示,例如 MP3 文件和 WMA文件;信息的发送方和接收方之间,如果文件的形式和缔结的信息通信协议不一致,信息也无法传递;在给对方传递大容量的信息时,要考虑给对方造成的负担,要将信息进行压缩或简化,例如 JPG 文件尺寸的压缩。不过,在注意信息的加工和简化的同时,也要注意信息的共享问题。例如:如果将统计图信息

6、制成图像或图表保存的话,对其进行加工或再利用就很不方便,如果将其制成文本文件或适合于表处理软件的文件,就很容易加工或再利用了。再次,教师在教学中,应强调信息收集和发布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当运用信息通信网络和数据库收集、发布信息时,一是应注意在信息传递过程中可能存在信息损失带来的可信性问题,例如:分卷压缩中数据的损失问题。二是应注意信息的可靠性问题,例如:在信息通信网络中,学会从各方面不断的求证信息的可靠性,剔除其中的虚假信息;三是应注意信息内容有问题或使用方法不当,可能造成对他人利益的损害和触及个人隐私的问题,例如:在信息通信网络中转载,复制他人言论时,应该回避的信息通信网络的场所。四是要注意

7、信息发送中个人的责任问题,应使学生认识到,在信息通信网络中所发布的信息代表自己意图、立场。第四,教师不能仅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并进行讲解,而要与实践结合起来,在实践中对学生进行指导。例如:关于信息的收集,要告诫学生用合法的手段收集信息;尊重著作权;确认信息的可信性、可靠性。关于信息的发送要告诫学生,注意对个人隐私的保护。尊重著作权,学生所发布的作品中的署名,也意味着对自己和他人的尊重。注意信息的发送给接收者带来的影响,发送信息3时承担的责任。教师在教学中,不仅必须要求学生遵守规则,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理解设立这些规则的初衷。三、利用计算机进行信息综合处理三、利用计算机进行信息综合处理首先,教师应使学生

8、理解通过计算机和软件的组合能够综合多种形态的信息。例如:利用文字处理软件做成一个文稿;利用麦克风输人声音;利用数字照相机或数字录像机摄取静止或活动的画面;利用图形处理软件作图等。要让学生感性地理解可以将这些信息进行数字化处理,对形式不同的信息也可以通过计算机进行综合处理,例如:PowerPoint 可以整合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各种形式不同的信息。其次,教师应让学生掌握将所收集各种形态的信息,根据目的的不同进行综合处理的方法。在实践中可进一步开展信息收集活动,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进行综合各种各样信息的实践。例如,为介绍“学校的历史” 、 “文化节的记录” 、“郊游的记录”等,要制作带有图像和

9、声音的文稿,制作网页或电子影集等,要根据具体题材进行信息综合处理。第三,教师的教学不能停留在简单的制作上,而要重视对概念的认识与解悟制订计划,并要求学生对作品进行自我评价,在形式上学生间可开展互评。在这里,教师应该使学生学会自己确定评价的合适条件,然后进行评价,教师则应在其结果出来后进行指导、加以完善,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也应该以激励为主。四、信息设备的发展及其对生活的影响四、信息设备的发展及其对生活的影响首先,教师应通过对信息设备发展历史的介绍,让学生理解信息设备的组成和特性。在这里我们将计算机和信息通信网络作为信息设备而提出对学生的理解是有难度的。教师应尽量选择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内容。如:伴

10、随着技术革新,计算机向小型化和高性能化发展,信息通信网络也将逐步实现高速化和普及化。另外,通过与模拟处理方式的对比,说明数字化信息处理提高了信息利用的可能性及处理的可靠性、高效性。在此论述下,学生不难理解计算机基于信息通信网络这一设备的便利性。在这里,教师不能仅仅利用资料照片或实物等等,抽象地介绍信息设备的发展变化,而是要选择学生易于理解的题材,让他们自然形象地理解这些。例如:可以用图简单地说明被编码化的文字信息、标本化的声音信息、被压缩的图像信息在光驱等媒体中被记录的状态等。其次,教师应通过身边的事例,让学生认识到信息发展对生活产生的影响,培养学生在生活中,主动有效地运用信息。4在这里,教师

11、可以要求学生具体调查身边的信息技术及其对生活产生的影响,例如:基于高速信息通信网络的 IPTV;基于 3G 技术实现的高速信息通信网络使人们享受到的飞速无线信息通信;基于信息通信网络的公共交通票务系统;基于信息通信网络的 ATM 银行卡业务。在认识到信息化的发展使生活更加充实、更加便利的同时,还要认识到随之而来的一系列问题。确定选题后,教师要求学生,通过信息通信网络和报纸等收集信息、发表调查结果,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讨论活动。在信息的收集和调查结果的发表过程中,要让学生注意信息的可靠性或可信性、安全性,并注意尊重著作权等。选题最好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如:商业 POS 系统、银行的网上服务系统、交通机

12、关的预约服务、电话通信系统、防灾通报系统、商业交易和结算方式的计算机犯罪等等。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面对生活中有关信息时,如何去捕捉、处理它。但教师不能仅限于对问题处理方法的指导,而要注意培养学生信息伦理道德及积极参与信息社会建设、维护信息通信网络安全的意识。 再次,教师应使学生理解,在参与社会活动时,恰当运用计算机和信息通信网络的重要性,认识到将来的发展,对提高信息技术运用能力的重要性。为此,教师在教学中,不能仅仅讲述信息技术运用能力的重要性,还要将学生的见解归纳起来。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开展讨论、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信息社会的态度。 结论:在结论:在信息科技教学中,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

13、的理性认识,让他们感受并领悟到信息整合、信息表示方法、信息发布协议、信息安全、信息综合处理是一个知识渐进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循序渐进,前后综合,并结合实践。让学生理解什么是信息技术,从而为社会培养信息化人才,扎实有效地做好信息技术启蒙的教育工作,并在实践中提升与发展学生驾驭信息技术的能力。参考文献:参考文献:1 董玉琦. 信息技术课程导论M.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2 胡春梅. 2005. 网络教育环境下师生关系的重建J. 教学与管理, (12)3 史晓宇. 2003. 试论信息素养及其培养J. 电化教育研究, (1)4 金振坤. 2002. 对远程教育信息传播规律的思考J. 电大教学, (3)5 钟志贤. 信息化教学模式M.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6 李葆萍, 王迎, 鞠慧敏. 信息技术教育应用M.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457 祝智庭. 现代教育技术-走向信息化教育M.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