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实践活动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7934423 上传时间:2018-04-2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小学语文实践活动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浅谈小学语文实践活动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浅谈小学语文实践活动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浅谈小学语文实践活动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小学语文实践活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小学语文实践活动(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小学语文实践活动浅谈小学语文实践活动周红梅 2013-2-27 15:53:15 来源:教育艺术(京)2010 年 3 期第 1718 页【作者简介】周红梅,内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蒙古族实验小学。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有利于学生在实践中进行研究性学习,有利于语文课程和其他课程、书本知识和生活实际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所以,我们应积极开展对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探索。一、凸显语文学习要素一、凸显语文学习要素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以语文学科为依托的,其落脚点是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上。因此,它的实践性、综合性都要立足“语文”。学生刚刚踏进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大门时,可能将

2、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实践活动的趣味性因素上,兴趣点落在“好玩”二字上,而忽视了“语文”的习得。此时,教师要意识到,综合性学习过程应该是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过程。综合性学习将听说读写整合在一起,既为听、说、写创设了生活化的问题情境,提供了有意义的话题,又为学生课外阅读圈定了内容,指明了方向。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我们可以设计一系列规模小的活动,把听说读写巧妙地融于活动之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将语文课堂教学中所学到的基础知识与学生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现象与问题完美地结合起来,从而成功地解决或描述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和现象的一种活动方式。小学语文 12 册课本中多次出现与“春联”相关的教学内容,于是我决

3、定利用春联这种特有的民间艺术形式来加强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性,从而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拓宽他们的知识面,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1.春联这一传统民间艺术与小学语文 12 册课本中相关的教学内容有机结合的研究。2.在组织学生围绕“春联”这一主题开展一系列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同时,研究如何有效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3.进行如何结合各年龄段教材及学生学习的特点,分层次、有选择地让学生了解有关春联知识的研究。4.研究如何在学生对春联深入了解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热爱,使学生逐步形成民族意识,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接着,根据各册语文的教学内容和各学段学生学习的特点,分层次、有选择地让

4、他们了解有关春联的知识,制定各阶段的活动目标。第一学段(12 年级):激发兴趣,知晓春联,诵读春联。利用多媒体手段让学生欣赏大量春联的图片,让学生对春联有感性的认识,了解春联的结构、意义、张贴的方法等。对学生讲一些春联的故事,既能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春联,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春联感兴趣,他们就会时时处处关注春联,从而在不知不觉中提高观察力,在诵读春联的同时增加识字量。第二学段(34 年级):掌握特点,赏读春联,体会情感。结合语文教学内容,让学生掌握春联独有的对仗、押韵等修辞方法以及朗朗上口、易于背诵的特点,从而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音律美,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通过对

5、春联中词语含义的理解,懂得品析、欣赏春联,体会人们借助春联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领会其中深刻的文化内涵。第三学段(56 年级):喜爱春联,编创春联,运用春联。组织学生利用网络、查阅书籍等方式对春联的创作进行深层次的了解。让学生根据对春联的认识,由补春联、重组春联到给上联对下联,甚至能根据一定的情境自行编创春联,将语文与生活相联系,积累与应用相结合,不断地提高学生整体把握语言文字的能力。二、整合语文教材资源二、整合语文教材资源挖掘教材中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的因素,然后通过开放、动态的语文课堂教学,创设开放的语文实践情境。通过有效的实施策略,促使语文与生活紧密联系,使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紧密联系,使课内外

6、紧密联系,使语文教学不再壁垒森严,活化语文课内学习。新课标教材拓宽了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安排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如举办故事会、诗歌朗诵会、演课本剧、调查社会上的用字情况、调查“人与环境”的问题等。老师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相关内容引导学生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要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综合实践活动课和品德与生活课上学生们发现秋天的变化,采集各种树叶、种子并将采集来的物品进行归类。语文课上同学们将自己的发现和优美的课文融为一体,将自己的发现说给大家听,在介绍树叶、果实的变化中学生认识了表示颜色的“黄、绿、红、金”等生字词;在介绍归类的过程中,既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

7、力,又丰富了词汇,发展了语言。同学们和秋天一起玩,用树叶、花朵、种子贴画,画自己喜欢的树叶,和同伴一起用秋天的物品装饰黑板报开展这样的活动,学生的说话、识字、审美、绘画、想象、创造、探究等能力得到提高,而且加强了语文学科与科学、艺术学科的整合,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培养了学生合作与探究意识,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学习语文的兴趣。三、体验语文探究的价值三、体验语文探究的价值强调学生亲身经历,并获得参与活动的发展性体验,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价值追求,从这一点上看,综合实践活动注重的不是行为的结果而是行为过程的本身,所以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必须遵循“亲历体验、亲身体验、深度探究”的原则,学生自主参与问题探究

8、与解决的全过程,体会亲身探究的艰辛、收获的喜悦。例如在“走进回乡领略回族风情”综合实践活动中让学生通过观察、走访、调查、分析,全面了解宁夏回族风情,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和习俗的认识,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异族同胞的情感,产生建设家乡的行动。当目标明确之后,同学们积极行动起来。他们利用星期六、星期天或放学后的时间,3 人或 5 人一组,走街串户,访问,调查。有的上网查找,有的到清真寺访问,有的到回民家里采访,还有的到图书室、阅览室查找和翻阅大量报刊、书籍,有的走访了许多回族家庭。他们摘文字,做记录,拍照片,找特殊性标志等。在调查中,同学们还和回族同胞拍照,留言,学说回民话。以上活动过程,不仅使学生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更主要的是积累了一些与人交往的社会经验,显然这种独特的体验正是学生自己亲历所得,这是任何说教形式都无法企及的教育效果。为了保证学生“长周期、慢节奏”的自主探究实效,让学生及时记录探究所得,进行记载整理,突出了重过程、显实效的探究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