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低年级数学如何多角度加强思维训练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7934418 上传时间:2018-04-2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小学低年级数学如何多角度加强思维训练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浅谈小学低年级数学如何多角度加强思维训练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浅谈小学低年级数学如何多角度加强思维训练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小学低年级数学如何多角度加强思维训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小学低年级数学如何多角度加强思维训练(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小学低年级数学如何多角度加强思维训练浅谈小学低年级数学如何多角度加强思维训练云南省宣威市格宜镇启文完小 胡丽清根据新教材特点,小学低年级数学就要求对学生从多角度去加强思维训练。多角度加强 思维训练,就是启发和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思路,用不同的方法和不同的运算过 程去进行多角度加强思维训练活动。能够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综合运用已 学知识解答数学问题的技能技巧;能够锻炼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促进他们长知识、长智慧; 能够开阔学生的思路,引导学生灵活地掌握知识的纵横联系,培养和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怎样进行多角度加强思维训练?下面就二年级多步应用题教学过程中如何多角度加强思 维训

2、练,粗略地介绍一下我的基本做法: 第一步,进行多角度加强思维训练的实际练。 在实际教学中,我一般采用以下两种方法: 1、一般的采用同题多解的练。题目是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解法、时间、速度等要 求逐步提高。 题 1、汽车上原有 45 人,前门上车 15 人,后门下车 18 人,汽车上现有多少人? 解法 1、 451560(人)601842(人)答:汽车上现有 42 人。 解法 2、 451518601842(人) 答:汽车上现有 42 人。 解法 3、 45(1815)45342(人)答:汽车上现有 42 人。 2、看谁的解法多样。我们知道,多角度加强思维训练的目的,不是单纯地解题,而是 为了培

3、养和锻炼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所以,在实际训练中, 我们不能满足于学生会用几种一般的方法来分析解答应用题。如果只以一般的几种解法为满 足,对学生通过多向思维求得其它解法特别是一些较为复杂的解法不提倡,不鼓励,甚至还 挖苦、批评、责备学生,这样就会挫伤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影响学生的学兴趣,不利于培 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实践证明,学生的解法越多,表明学生的思维越灵活,思路越开阔。学 生能够根据题意和数量关系,运用所学和掌握的知识不拘泥、不守旧,乐于打破一般的框 框去进行广阔的思维,十分用心地去探求各种解题方法,就越有利于促进其思维的发展,提 高创造能力,我们就越应当给予肯定和

4、鼓励。对于学生“别出心裁” 、 “独辟蹊径”的解题 方法,我给予我总是给予肯定和鼓励。这对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很有 好处的。 对于题 1、学生还想出以下几种解法: 解法 4、 451827(人)271542(人)答:汽车上现有 42 人。 解法 5、 451815271542(人)答:汽车上现有 42 人。 多角度加强思维训练,学生能够想出这么多的解法,表明学生的思路很开阔,思维很灵 活。智力发达的同学争先恐后,智力较差的同学也积极动脑。全班同学都进入积极的思维状 态,互相启发,不甘落后,课堂气氛很活跃,学生的学积极性都可以调动起来。 第二步,口述不同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口

5、述不同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就是只要求学生说出不同的(或叫新的)解题思路和 解题方法,不用具体解答。它是进行多角度加强思维训练的另一种形式。这种练和前一种 练所不同的是:前一种练偏重于学生动脑动手,进行实际练;这种练偏重于学生动 脑动口,寻求新的解题思路和不同的解题方法。简言之,前者是动脑动手,后者是动脑动口。 进行这种训练,主要是为了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更多地、更好地认识和掌握应用题的多种解 法,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在实际教学中,这种练我一般是采取全班和分组两种形式交错进行。开始,全班同学 一起,分别对某一道应用题口述不同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一人一次口述一种。然后分组 进行,便于增加学生口

6、述的机会,达到人人动脑,人人口述。这种练的基本过程是:先全 班后小组再全班。这样交错进行,好、差学生都有口述的机会,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例:有 2 箱可口可乐,每箱 10 瓶,如果把这些可口可乐平均分给 4 个小组,每组可以 分几瓶? 口述 1、 每箱 10 瓶,有两箱,就相当于求:2 个 10 相加,和是多少?列式: 10220(瓶) ;20 瓶分给 4 个小组,相当于求:把 20 平均分成 4 份,每份是多少?列式: 2045(瓶)这样就可以知道每组可以分几瓶。 口述 2、 每箱 10 瓶,平均分给 4 个小组,每组可分 2 瓶半,那么有 2 箱就有 20 瓶, 每组就可以分 5 瓶。

7、实践证明,口述不同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不仅可以促使学生积极动脑,努力探求应 用题的多种解法,培养和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而且可以帮助学生在较 短的时间内把应用题的多种不同解法都挖掘出来,这对学生更好地认识和掌握应用题的各种 解法,提高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和效率等都有重要作用。第三步,引导学生自己找出最简便的解法。就是在上面两步的基础上,在学生求得多种 解题方法后,让他们自己去分析比较,可以互相讨论,也允许相互争论,让学生分析比较, 相互讨论、相互争论的过程中,找出最简便的解题方法, 。这一过程,就是一个继续思维的 过程,也是一个对应用题的各种解法的再认识过程。它是一题多解训练

8、的一个不可忽视的环 节。学生通过前面两步的训练,求得应用题的多种解法之后,解题思维不能就此完结, ,对 各种解题方法的认识也不是非常深刻。学生求得的几种解题方法是否完全正确,分析解题的 过程是否都很恰当,哪些是一般的解法,哪些是自己的创新,哪种解法简便等等,这些都要 引导学生自己去进一步思维,进一步去认识。否则是对是错,是优是劣,是简是繁,学生都 不知道,这样就不能达到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目的。只有通过引导学生自己对上述求得的各 种解题方法进行逐一比较,展开热烈的讨论或争论,才能真正把握应用题的最简便的解题方 法,才能进一步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和效率。 例、小白兔去自选商场买商品,原计划买 9

9、袋饼干,每袋 8 元,后来从买饼干的钱中先拿出 24 元买糖果,剩下的钱够买几袋饼干? 解法 1、 (1)8972(元)(2)722448(元) (3)4886(袋) 答:剩下的钱够买 6 袋饼干。 解法 2、 (1)2483(袋)(2)936(袋) 答:剩下的钱够买 6 袋饼干。解法 3、 (8924)8 488 6(袋) 答:剩下的钱够买 6 袋饼干。 解法 4、 9(248) 93 6(袋) 答:剩下的钱够买 6 袋饼干。 本题上述多种解法,思维分析过程不同,解法和运算过程也不同。解法 1、2 是分步解 法;解法 3、4 是综合的解法,但解法 4 的解题思路新,解答方法、解题过程简便,当

10、一个 学生说出这个解题思路:“把拿出 24 元买糖果的钱看作是少买了几袋饼干的钱,再用计划 买的 9 袋饼干数减掉少买的饼干袋数所得的差,就是所求的答案。 ”列出:“9(248) ” 这个式子后,全班同学连连点头,纷纷称赞这位同学的解题思路独特又有新意,解题方法简 单,解题过程简单。 实践证明,进行这种训练,让学生在比较、讨论、争论中,找出最简便的解法和独特的 富有新意的解题思路,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多种解题方法的认识,从而更熟练地把握应用题的 多种分析解题方法。 多角度加强思维训练,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目的要明确。上这种课,不是单纯地追求一题多解,而是要通过这种练活动, 达到锻炼学生的思维

11、,拓宽学生的思路,增长学生的知识,培养和提高学生创造性学能力 这个根本目的。所以,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活动的组织,教学方法的选择等等,都要有利 于实现这个根本目的。这是上这种课的总要求。 (2)要注意把握上这种课的时间。这种课必须要在学生对有关知识和技能熟练掌握的 基础上进行。如果学生对有关的知识和技能没有熟练掌握,就谈不上灵活运用,就谈不上纵、 横向联系,也就不能进行多角度加强思维训练。所以上这种课,一般是在学生对某一部分知 识或几部份知识熟练掌握时,在综合练时进行,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得越深刻,越透彻; 基本技能越娴熟,越灵活,就越能够进行多角度加强思维训练,就越能收到好的效果。 (3)选题

12、要得当,方法要灵活。选题得当是学生多角度加强思维训练的前提条件。它 既要能够多角度加强思维训练,又要顾及班上差生、好生的具体情况,使差生想想也能找出 几种解法,使好生也有用武之地,多角度加强思维训练的具体方式方法是很多的,不能死搬 硬套,人云亦云。要从实际出发,不能千篇一律,堂堂如此。要根据班上学生学的具体情 况和实际教学需要,灵活选择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全班学生的学积极性,取得 好的教学效果。综上所述,儿童认知的特点和学迁移的原理,在知识(概念)教学中,突出基本结构 的教学,在应用题的教学中,突出数学能力的培养,既改革教材(没有超出教学大纲) ,又 创造了一套新的教学方法。由于抓住基

13、本结构的教学,知识能产生广泛的迁移,使学生学 数学变得容易些、快些,理解比较深,记忆比较牢。由于抓住数学能力的培养,就抓住了技 能训练的纲。学生有了数学能力,就能产生广泛的迁移,就能顺利地掌握数学解题技巧,就 能举一反三,不但能解同类题、相似题,也能解未见过的题。作者简介:胡丽清,曾用笔名:青雨,女,水族,现年 25 岁,参加工作年限 7 年,在校重 点攻读写作,曾在国家、省、市报纸、刊物上发表诗歌、散文、小说 10 余篇,参加工作后, 前两年任教语文,后 5 年任教数学(其中前 3 年高年级,后 2 年低年级) ,在任教期间,借 着年轻气盛,边摸索教学边操作实践,也曾发表教研论文数篇(如:小语口语训练在数学 中的应用 、 如何提高小学生作文写作水平等)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