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八下古诗词内容复习提要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7934135 上传时间:2018-04-2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语文八下古诗词内容复习提要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苏教版语文八下古诗词内容复习提要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苏教版语文八下古诗词内容复习提要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苏教版语文八下古诗词内容复习提要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苏教版语文八下古诗词内容复习提要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语文八下古诗词内容复习提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语文八下古诗词内容复习提要(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苏教版语文八下古诗词内容复习提要苏教版语文八下古诗词内容复习提要赵俊赵俊 1.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叙云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叙云李白(八下李白(八下 P62)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菜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菜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1诗句大意:诗句大意: “弃我者,昨日之日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以

2、两个散文式的句子直抒心中的郁结,表现诗人骚动不安的心情,并由此定下全诗的感情基调。既说“弃 我去” ,又说“不可留” ;既言“乱我心” ,又称“多烦忧” ,表现出他的忧愤之烈、 心绪之乱,以及一触即发,发则不可抑止的感情状态。散文式的句子更有助于传达 诗人纷扰不宁的心情。 (第一层)“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这两句借景抒情,烦忧一扫而尽,感情为 之一变。写秋季天高气爽,万里长风中雁群高飞,面对着这样开阔的景致正可以高 楼上把盏痛饮, “秋”字点明饯别的季节, “酣高楼”点明饯别的地点和方式。“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写酣饮后的思想情绪, “蓬莱文章”借指李 云的文章, “建

3、安骨”赞美李云的文章风格刚健, (东汉末年建安时期以曹操父子和 王粲等“建安七子”为首的作家,文风刚健,辞情慷慨,语言质朴,内容充实,后 人称之为“建安风骨” ) “小谢”是诗人李白自比之辞。“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他们都胸怀壮志豪情,要高飞远翥到天上 去摘取明月,当然上青天揽明月只是一种要求解除烦忧,追寻自由的幻想,这在现 实世界中是做不到的。最终他还是跌落到现实的土地上来了!“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抽刀断水水更流是生活中的现象,用来比 喻内心的苦闷无法排解,显得奇特而富有创造性, “举杯销愁愁更愁”一句道出了 他不能解脱,只能愁上加愁的不得志的苦闷心情。“人生在世不称意

4、,明朝散发弄扁舟”这两句是说在这个社会里理想不能实现, 就只有等待有一天能够抽簪散发驾着一叶小舟驶向远方了,诗人将解除烦忧,获取 自由的希望寄托在明朝,有对现实不满的激愤之词,更表现了他那不甘沉沦的、豁 达乐观的精神。 2主题思想:主题思想: 这首诗抒写了作者因怀才不遇而引发的无尽烦忧之情。 3名句赏析:名句赏析: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表达出诗人内心 的苦闷无法排解,想借酒消愁,但却愁上加愁的苦闷心情。2.渔家傲渔家傲 范仲淹(八下范仲淹(八下 P64)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边角起,千山章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

5、意。四面边声边角起,千山章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内容大意:内容大意: 秋日傍晚的边塞更加显得荒凉萧瑟,归雁成群结队地飞回南方,似乎没有一点留恋的意思。悲壮的军乐和杂乱的边声混合在一起,像是有意撩拨人的情怀。在落日余 辉,烟雾缭绕的群山中间。有一座早闭的孤城,孤城中守边将士的生活怎样呢?心 情沉重的将军,边喝着酒,边想着极辽远的家乡,可是敌人没有打败,哪能说到归 去?在寒霜落地,笛声哀怨的夜晚,没有人能睡得着,将军由于战事的持久和劳苦, 发丝都白了,战

6、士们因为久戍穷边,也不免流下伤时的眼泪。 2结构详解:结构详解: “塞下秋来风景异” ,先点明季节“秋天” ,然后用“异”字并概括总的感受,统领 下文,并以三个方面分别叙述:一是大雁南飞,二是边声四起,三是孤城落日。 “衡阳雁去无留意”写出连南飞的大雁都毫无留恋之意,何况是离乡边的将士? “四面边声连角起”写出傍晚时分,四面传来边疆特有的声响,与军中的号角声交 织在一起。 “千山章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在层峦叠障之中,只见烽烟直上,夕阳 残照,衬出一座早早闭门的孤城, (孤城闭,隐隐透出当时军事态势的严重) 。 “雁 去” 、 “边声” 、 “长烟” 、 “落日” 、 “孤城” ,渲染出西北

7、边地的荒漠,暗示出将士们 的思乡之情,这是词的上阕,描绘荒凉的秋景,以显示边地生活的艰苦和军事态势 的严重。 下阕由写景转为抒情。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战士们离家万里只好 借酒浇愁,但是敌军未退,边塞未宁,怎么能够回家见亲人呢?这一句写出了战士 们的报国激情。 “羌管悠悠霜满地”是个写景句,时间上是“长烟落日”的延续,词义中见出将士们寒夜戊守的艰辛,以及因“归无计”而“人不寐”的哀伤。 “人 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最能引发读者的思考和屿,将军为什么深夜不寐,愁白发 头发?显然是“燕然未勒归无计”造成的,征夫为什么落泪?也是出于同样的原因。 爱国的情怀,思乡的苦闷,构成了守边将士复

8、杂的心态。这一句抒发了他们的壮志 难酬的感慨和思乡忧国的情怀。词的上片以白描手法勒出一幅塞外边关图,这幅图雄浑沉郁,恰到好处地表现了主 题,写景围绕“异”字着笔,勾勒出一幅充满肃杀之气的塞下秋景。词的下片则采 用直抒胸臆和借景抒情相结合的手法,重在抒情,揭示出孤城将士内心的苦闷,使 得诗人的思乡报国之情交织互现,苍凉悲壮,慷慨生哀。写景与抒情的完美结合,表现出一种苍凉悲壮的艺术风格。3主题思想:主题思想: 这首词描绘边地奇异的秋景,表现出作者慨叹功业未产和戊守将士思念家乡和复杂 心情。 4名词赏析:名词赏析:“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形象写出此时此刻驻守在边关重镇满怀乡愁的将士们个个难以入睡,

9、因日夜操劳而染白了双鬓的将军,久征在外的艰苦异常士兵们, 都止不住在悄悄地流泪,这句抒发了将士们壮志难酬的感慨和思乡忧国的情怀。 第二部分第二部分 练习:练习: 1 渔家傲中表现国家贫弱时代,将帅和士兵们的共同悲哀的句子是: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2选出对这首词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B ) A词的上片各句围绕着“异”字,写出西北边塞地区到了秋天,风景与中原不同 之处。 B “衡阳雁去无留意”写出将士们为了守边杀敌,不留意雁去南归。 C “四面边声连角起”中的“边声”指的是边塞上引起人们悲秋之情的笛声、马声、 号角声等。 D “燕然未勒归无计”一句引用典故来抒发报国之志,写出了作者为国立功的远

10、大 抱负。 3 “将军白发征夫泪”中的“将军”是作者的自称吗?是 4 用“/”划分下面诗句的诵读节奏。 长烟/落日/孤城闭 5.对本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D ) A.这首词写出了我国北方秋季的景物特点,从词中的“塞下” 、 “霜”等词语可以看 出。B.“衡阳雁去”是“说大雁向衡阳飞去”而不是“大雁向衡阳飞走了” 。 C.这首词既表达将士的爱国之心,又流露出思念亲人和家乡的感情。 D.这首词感情悲观而消极,表达了鲜明的反战,厌战情绪。 6上阕“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字表现了边陲之地的孤寂荒凉的特点。 7请谈谈你对“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一句的理解。 表现了作者壮志难酬、思念家乡的情感。 8

11、 “浊酒一杯家万里”一句蕴含了戍边将士的什么感情? 答:无比思念遥远的家乡而不能归,借酒浇愁的痛苦心情。 9.“燕然未勒”的意思是什么?其中的“勒”字是什么意思?答:边患未平,功业未成。 “勒”字是“刻石记功”的意思。3.天净沙天净沙 秋思秋思 (八下(八下 P67)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大意大意: 秋天的黄昏,夕阳正在西沉,天色渐渐黯淡下来,郊原上一片寂静,只有几只刚刚归巢的乌鸦栖息在缠着枯藤的老树上,不时地哑哑地叫几声,稍远一点,在小桥流 水的近旁,有稀稀落落的几家村舍,已

12、经升起了炊烟,村外,静寂无人,看到这样 的景象,诗中的主人公一个流落异乡的游子,怎能不涌起满腔的乡愁?更何况 此刻他是独自牵着一匹因长途跋涉而累瘦了的马,步履艰难地行走在这西风劲吹的 古道上呢!又是一年将尽,何日是归期? 2.解析:解析:“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这三句由九个名词性词组构成, 一共列出了九种事物, “枯藤老树昏鸦”显然是深秋傍晚的景物,树是老的,藤是 枯的,显得毫无生气;而傍晚栖息树上的乌鸦能引起旅人思归之念。 “小桥流水人 家” ,本来是恬静明丽的景物,在境界上似乎与上下句所描写的景象,截然异趣, 其实不然,因为旅人在荒郊野外见此安适的人家,只会引起“日暮乡

13、关何处是”的 愁绪,第三句“古道西风瘦马”更给人以苍凉之感,一个“古”字唤起人们对古往 今来多少过客的不尽联想;“西风”即秋风,既点明了季节,又增添悲凉气氛;而 旅途劳顿的“瘦马” ,使整个画面带有令人沮丧的感情色彩。“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不仅写景,而且写人,于暮色苍茫中,烘托出一个 骑着瘦马,远离家乡,羁旅漂泊的人来,表达出一个长期流落异乡之人的悲哀之情。 “断肠人在天涯”一个因长期漂泊在外而伤心欲绝的游子,游荡在天边极远极远的 地方,此句渲染天涯游子思乡的悲凉之情。 3.主题思想:主题思想:这支曲子只有 28 个字,却能以巧妙的构思,给我们摹画出一幅秋郊夕照图,创造 出一种萧瑟、苍凉的

14、意境、寓情于景,生动展现了一个漂泊在外异乡人的悲哀思乡 之情。这首写景小令选取秋天几个富有特征性的景物,巧妙地组合起来,创造出一 种萧瑟凄凉的意境,用以衬托天涯游子孤寂凄楚的心情。 4.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八下刘禹锡(八下 P206)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诗人的思想感情:、诗人的思想感情: 诗中曲折地表达了诗人遭受政敌打

15、击,长期远贬异地愤慨不平的心情。2、理解诗词:、理解诗词:首联:回首往事,抒发感慨 颔联:用两个典故表达回归之后的感受 颈联:以“沉舟” “病树”相比,虽然有忧伤之感,但又相当达观,诗人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沉浮,表现出豁达的胸怀。 尾联:诗人在朋友的关怀下,表示要振作精神,重新投入到生活中去,同时点明了诗人酬答白居易的题意。 3、全诗赏析:、全诗赏析: 诗中诗人巧用典故,抒写长期贬居生活的艰辛和对世事沧桑、亲朋凋零的伤感,含蓄地表达了内心的不平,但诗人并未因此而消沉下去,而是振作精神面向未来。 4、名句赏析:、名句赏析: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沉舟的旁边千帆过往,病树的前面万木向荣,这

16、句诗里诗人以“沉舟”和“病树” 相比,以生动的艺术形象,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 律。 第二部分第二部分 .练习练习 1、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中的两个典故,分别用来表现诗人怎样的 思想感情? 答:对亲旧凋零的伤痛,人事全非的怅惆。暗示贬谪时长太久,表现了世态变迁的 怅惆心情。 2、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你怎样理解这两句 诗? 答:这两句生动形象地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3、这首诗感情浓郁,但前后基调不同,前四句低沉愤懑(愤怒) ,后四句高昂乐观, 前后开成鲜明对比。4、下列对诗中相关词语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 “酬”酬答的意思, “二十三年”指白居易于唐顺宗永贞元年(805 年)九月被 贬,到唐敬宗宝历二年(827 年)被召回,前后近二十三年;“弃置”指被贬谪。 B、 “闻笛赋”指晋朝的向秀所作的思旧赋 ,诗人用这个典故,是为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