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证明1.2.1-----1.3.2课案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7929298 上传时间:2018-04-24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171.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角形证明1.2.1-----1.3.2课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三角形证明1.2.1-----1.3.2课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三角形证明1.2.1-----1.3.2课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三角形证明1.2.1-----1.3.2课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三角形证明1.2.1-----1.3.2课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角形证明1.2.1-----1.3.2课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角形证明1.2.1-----1.3.2课案(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宁郭初中八年级数学课案 课题 1.2 直角三角形( 1)课型新授课执笔 :石摞集备时间年月日授课时间日星期班第小组学生姓名 目标要求:1、从角的角度研究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2、证明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有两个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3、证明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 重点:证明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及判定定理; ( (结合旧知,探索新知) 难点: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的证明方法对不是“如果, 那么 , ”形式的逆命题的叙述 (经历证明过程,得出结论) 自学指导: 一、预习课本 14 页并思考: (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有怎样的关系?为什么? (2) 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互余,那么这个三

2、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吗?为什 么? 定理: 二、我们曾经利用数方格和割补图形的方法得到了勾股定理。实际上,利用基本 事实和已有定理,我们能够证明勾股定理。 定理: 反过来:在一个三角形中, 当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时,我们曾用度量 的方法得出“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的结论。下面我们证明这个结论。 已知: 求证: 证明:定理:如果三角形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 形。 三、观察上面第一个定理和第二个定理,它们的条件和结论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第三个定理和第四个定理呢? 一个命题是真命题, 它的逆命题不一定是真命题。 如果一个定理的逆命题经过证 明真命题, 那么它也是

3、一个定理, 其中一个定理称为另一个定理的逆定理。你还 能举出一些互逆定理的例子吗?拓展探究:1、如图, BA DA于 A,AD = 12,DC = 9,CA = 15,求证: BA DC 。2、若直角三角形的三条边长分别是6,8,a,则 a=_ 。3、已知:如图, ABC中,CD AB于 D,AC =4,BC =3,DB = 59。(1)求 DC的长; (2)求 AD的长; (3)求 AB的长; (4)求证: ABC 是直角三角形 . 课堂小结:这一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课堂评价:评价内容自学情况自学检测课堂反馈课堂参与等级评价人DCBA12915宁郭初中八年级数学课案 课题

4、1.2 直角三角形( 1)课型新授课执笔 :石摞集备时间年月日授课时间日星期班第小组学生姓名自学检测:1、填空: (1)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为9、12,则斜边为;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为 13,其中一条直角边为5,则另一条直角边为。 (2)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边分别是6、10、8,则这个三角形是三角形。 2、说出下列命题的逆命题,并判断每对命题的真假。 1)初三( 6)班有 62 位同学; 2)等边对等角; 3)对顶角相等; 4)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相等; 5)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3、 某校把一块形状为直角三角形的废地开辟为生物园,如图所示,ACB 90, AC 80 米,BC 60 米,若线段

5、CD是一条小渠,且D点在边 AB上,已知水渠的 造价为 10元/ 米, 问 D点在距 A点多远处时,水渠的造价最低?最低造价是多少?课堂反馈:1、找出下列定理有哪些存在逆定理,并把它找出来。 (1)矩形是平行四边形。 (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3)如果yx,则22yx。(4)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 (5)对顶角相等 2、如图, AB BC ,DC BC ,E是 BC上一点, BAE =DE C=60 ,AB =3,CE =4, 则AD等于。 B层: 3、如图,为修铁路需凿通隧道AC ,测得 A=50,B=40,AB =5 km,BC =4 km , 若每天凿隧道 0.3 km ,问几天才

6、能把隧道凿通?宁郭初中八年级数学课案 课题 1.2 直角三角形( 2)课型新授课执笔:石摞集备时间年月日授课时间日星期班第小组学生姓名 目标要求: 1、 进一步掌握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中, 30 度的角所对的边等 于斜边的一半; 2 、能利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重点: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经历猜想、操作、观察、证明等活动,得到定理)难点:直角三角形性质的应用 (本节课通过小组合作交流, 归纳出在一般三角形中两边及其一边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而当一边的 对角是直角时,这两个三角形是全等的,从而得出判定直角三角形全等 的特殊方法HL 定理,并用此定理安排了一系列具体的

7、、开放性的问 题,不仅进一步掌握了推理证明的方法,而且发展了同学们演绎推理的 能力)教学用具:多媒体自学指导:一、 按要求画图:(1)画 MON ,使 MON=30,(2) 在 OM 上任意取点 P,过 P作 ON 的垂线 PK ,垂足为 K,量一量 PO,PK的长度,PO,PK有什么关系?(3) 在 OM 上再取点 Q,R,分别过 Q,R作 ON的垂线 QD,RE, 垂足分别为 D,E,量一量 QD ,OQ ,它们有什么关系?量一量RE,OR ,它们有什么关系?由此你发现了什么规律?直角三角形中,如果有一个锐角等于,那么它所对的等于 . 二、自主完成: 1、 探究直角三角形中,如果有一个锐角

8、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 角边为什么等于斜边的一半。如图,RtABC中, A=30,BC为什么会等于12AB ?(提示:取 AB的中点 D,连结 CD )证明: 取 AB的中点 D ,连结 CD则 AD=BD 因为 CD 为 RtABC 斜边的中线 所以KPOMDCBA又因为A=30 所以 B= 所以CDB 为三角形 所以 BC= 所以 BC= 得出结论: 2、 上面定理的逆定理上面问题中,把条件“ A=30 ”与结论“ BC=12AB ”交换,结论还成立吗?(证明过程讨论完成)得出结论:拓展探究:(1)在ABC 中,C=90,B=15,DE 垂直平分 AB,垂 足为点 E,交 BC 边于点

9、D,BD=16cm,则 AC 的长为 _ (2)如图在 ABC 中,若BAC=120,AB=AC,AD AC 于点 A,BD=3,则 BC=_. (3)在 A 岛周围 20 海里水域有暗礁,一轮船由西向东航行到O 处时,发现 A岛在北偏东 60的方向,且与轮船相距303海里,该轮船如果不改变航向,有触礁的危险吗?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哪些内容? 1.直角三角形的性质:2.直角三角形的判定:课堂评价:评价内容自学情况自学检测课堂反馈课堂参与等级评价人:DCAB宁郭初中八年级数学课案 课题 1.2 直角三角形( 2)课型新授课执笔:石摞集备时间年月日授课时间日星期班第小组学生姓名自学检测:1、 若

10、 三 角 形 一 边 上 的 中 线 等 于 这 条 边 的 一 半 , 则 这 个 三 角 形 的 形 状 是 2、在直角三角形中,若一锐角为30,而斜边与 30角所对的边的和为15cm , 则斜边的长为() A、3cm B 、 7.5cm C 、10cm D 、12cm 3、如图RtABC沿直角边BC所在直线向右平移得到DEF,下列说法错误的 是() A、ABCDEFB、90DEF C、ACDFD、ECCF4 、 如 图 ,ABCD,AHCH、分 别 平 分BACACD、, 则AHC= 5、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长分别为3 和 4,则斜边的中线长为() A、5 B、2.5 C、 2 D、4 课

11、堂反馈:1、在 ABC 中, ACB=90 ,CE是 AB边上的中线,那么与CE相等的线段有_,与A相等的角有 _ ,若A=35,那么 ECB= _2、下列说法正确的个数是()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上的中线相等两个锐角对应角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两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若两个三角形全等,则对应边所对的角是对应角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的角平分线相等A、4 个 B 、3 个 C 、2 个 D 、1 个3、如图,在 ABC 中,AD BC ,E、F 分别是 AB 、AC的中点,且 DE=DF. 求证: AB=AC EDABC宁郭初中八年级数学课案 课题 1.3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1)课型新授

12、课执笔:石摞集备时间年月日授课时间日星期班第小组学生姓名 目标要求:1、经历探索、猜测、证明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推理证明意识和能力。2、能够证明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判定定理及其相关结论。重点: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性质与逆定理及其的应用。(结合例题,具体应用)难点:证明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判定定理及其相关结论。(通过对性质的逆向思考,探索得出定理)教学用具:多媒体自学指导:一、预习并完成下列问题:1、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2、若 P在线段 AB的垂直平分线 CD上,则有。3、到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4、若 PA = PB,

13、则 P点在。二、自主完成:1、如图,在 ABC 中, C = 90 ,DE是 AB的垂直平分线。1)则 BD = ;2)若 B = 40,则 BAC = , DAB = , DAC = ,CDA = ;3)若 AC= 4, BC = 5 ,则 DA + DC = ,ACD 的周长为。2、如图,DE为ABC的 AB边的垂直平分线, D为垂足, DE交 BC于 E, AC = 5,BC = 8,求 AEC 的周长。CBADE3、在 ABC 中,AB = AC ,AB的垂直平分线交AC于 D,ABC 和DBC 的周长分别是 60cm和 38cm ,求 AB 、BC 。拓展探究:1、如图,已知 AB

14、= AC = 14cm,AB的垂直平分线交 AC于 D。1)若 DBC 的周长为 24cm ,则 BC = cm;2)若 BC = 8cm,则 BCD 的周长是 cm。2、已知在 ABC 中,DE是 AC的垂直平分线, AE = 3cm,ABD的周长是 13cm ,求ABC 的周长。课堂小结:这一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课堂评价:评价内容自学情况自学检测课堂反馈课堂参与等级评价人EDABCCBADE宁郭初中八年级数学课案 课题 1.3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1)课型新授课执笔:石摞集备时间年月日授课时间日星期班第小组学生姓名自学检测:1、如图, ABC 中,AB = AC ,A =

15、 40,DE为 AB的中垂线,则 1 = ,C = , 3 = , 2 = ;若 ABC的周长为 16cm ,BC = 4cm ,则 AC = ,BCE的周长为。2、如图,在 ABC 中,AB的垂直平分线交 AC于 D,如果 AC= 5cm ,BC= 4cm ,AE = 2cm,求 CDB 的周长。课堂反馈:如图,在ABC中, AC的垂直平分线交 AC于 E, 交 BC于 D , ABC的周长为 12cm , ABD 的周长为 9cm ,求 AC的长度。EDABC宁郭初中八年级数学课案 课题 1.3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2)课型新授课执笔:石摞集备时间年月日授课时间日星期班第小组学生姓名 目标要求: 1、能够利用尺规作已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2、能够利用尺规作已知底边及底边上的高,能利用尺规作出等腰三角形。 重点:用尺规作已知线段垂直平分线。 (结合具体问题,实际应用)难点:已知底边及底边上的高求作等腰三角形。(利用尺规作图探索解决问题)教学用具:多媒体自学指导:一、预习并完成下列问题:1、 尺规作图是指用作图。2、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3、 到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 在。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