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测试卷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7929291 上传时间:2018-04-24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131.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测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测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测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测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测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测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测试卷(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九年级语文 ( 上册)第六单元测试卷(满分 130 分 时间 150 分钟 ) 班级 _ 姓名 _ 得分 _ 第一部分(26 分) 1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答题。(6分) 书香缕缕,书中百页成(zh ng) 。夕阳彩云,书香芬芳。 三国演义的胸怀壮志,水浒传的英雄一堂, 红楼梦的情感悲伤,西游记的变换无常。怎能忘,刘备、关羽、张飞的兄弟情深,魏蜀吴之久经杀场,一百零八将之奇功异武。品宝、黛二人的一世情深,寸段肝肠,阅孙悟空之七十二变,八戒之(h n) 顽,沙僧之 (zh ng)肠。名著之韵,岂能深会,乃略略 (xi ) 之,其传代书香。李卓纮书香伴我行(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 分)百页

2、成 (zh ng)_ (h n)_顽(zh ng)_肠略略 (xi )_之( 2)从短文中找出两个错别字并改正。(2 分)2名句默写。 (10 分)欲将轻骑逐,_。(卢纶塞下曲 ) _,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无可奈何花落去,_,小园香径独徘徊。(晏殊浣溪沙) _,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 _)老骥伏枥, _。(_步出夏门行) _,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 _) ,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3名著阅读。(5 分) (l) 选出对格列佛游记表述不准确的一项。(2 分) ( ) A.英国小说家斯威夫特的代表作格列佛游记以较为完美的艺术形式表达了作者的思想观念。作者用丰富的讽

3、刺手法和虚构幻想的离奇情节,深刻地剖析了当时的英国社会现实。B.小说描绘了主人公英国外科医生格列佛先后游历“小人国”、 “大人国”、 “慧骃国” 、“飞岛国”的奇遇。作品想像丰富,构思奇特,勾画出一个五彩缤纷的神奇世界。C.在小人国里,格列佛发现王国里一直存在着以鞋跟的高低来划分党派。他还遭遇了这个国家与邻近岛国不来夫斯古之间的战争,格列佛帮助该国打败了不来夫斯古国。D.“两匹马走到我跟前,仔细地端详我的脸和手。那匹灰色马用右前蹄把我的礼帽摸了一圈,弄得不成样子,我只得摘下来整理一下重新再戴上去。”选文描述的情节是格列佛游慧骃国。在这里人是一种野蛮粗俗的动物,称作“耶胡”。(2)我的行为博得了

4、皇帝和朝臣的欢心,军队和人民也普遍地喜欢我,所以我就抱着在短期间内可以获得自由的希望。我想尽一切办法来讨好他们。人民渐渐不大害怕我对他们会有什么危险了。有时候我躺在地上,让五、六个人在我的手掌上跳舞。后来男孩子和女孩子也就敢走到我跟前来,在我的头发里捉迷藏了。这段文字描述了格列佛游历哪个国家? 他为何会到这个国家? 结合所选文段具体内容分析格列佛的性格特征。(3 分) 4根据要求,回答下面问题。(共 3 分)据调查,近两年来, 中学生对数字化阅读的兴趣明显提高。数字化阅读是一种阅读方式,与传统纸质媒介阅读不同,它是借助网络、 手机、电子阅读器、 平板电脑等数字媒介进行的。用简洁的语言从下面两个

5、图表中,归纳出三条主要信息。第二部分(44 分)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5-6 题。 (4 分)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5请描述 “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所展现的画面。 (2 分)6 “ 山回路转不见君, 雪上空留马行处” 运用了什么抒情方式?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 分)阅读【甲】【乙】两文,完

6、成7-1 题。 (15 分)【甲】 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 林壑尤美,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瞑,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前者呼, 后者应, 伛偻提携, 往来而

7、不绝者, 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乙】 余作醉翁亭于滁州,太常博士沈遵,好奇之士也,闻而往游焉。爱其山水,归而以琴写之,作醉翁吟三叠。去年秋,余奉使契丹,沈君会余恩冀之间。夜阑酒半,援琴而作之,有其声而无其辞,乃为之辞以赠

8、之。(节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 分)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寓:日出而林霏开开:杂然而前陈者陈:余奉使契丹使:8下列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2 分)A山之僧智仙也好奇之士也B而不知人之乐闻而往游焉C太守与客来饮于此余作醉翁亭于滁州D醒能述以文者归而以琴写之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 分)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有其声而无其辞,乃为之辞以赠之。10关于醉翁亭的建造者,【甲】 【乙】两文各有什么说法?用原文语句回答。(2 分)11 酵翁亭记全文贯穿一个“ 乐” 字。作者因什么而“ 乐” ?请概括作答。 (3 分)阅读下面文章,回答12-14 题。 (共 8

9、 分)传统读书教育是成功的传统读书教育是成功的。童年之时饱学于身者,数不胜数。从近代之交的学者身上,还能看到这一点。陈寅恪先生, 是一个非常有代表性的童年饱学者。陈家重视对子孙的教育,不但开设家塾, 而且还办学堂。倡导新文化运动的鲁迅,亦受惠于传统的读书教育,孩童之年在学识上也已有了很好的积累。鲁迅七岁入私塾读书,百家姓神童诗等书即此时期读的。一个人读书怎么样,关键在读书习惯、读书能力和读书情趣的培养。孩童时期是一个人开发心智、 引导情趣、 培养习惯和技能的最佳年龄段,若能在这一年龄阶段培养出良好的读书习惯和嗜好,锻炼出一定的读书技能,这将会影响其终生。传统读书教育的成功,就在于此。古代读书,

10、重记诵。孩童时期读书,以记诵为主,待成人后,读书也特别强调记诵。只有记诵精熟,才能融会贯通。古代读书,还重朗读。朱光潜先生曾说,朗读“是学文言文的长久传统,过去是行之有效的”。记诵、朗读毕竟是手段,古代读书,更重获得学养。诵诗读书以广学问增修养,为古代读书人之共识。朱光潜先生继承了古代读书精神,陈寅恪先生也曾言:“学德不如人,此实吾之大耻。”传统读书教育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取传统阅读之长,我们的读书会有更大的进步。(选文有改动)12请写出本文的中心论点。(2 分)13第段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 分)14第段能否删去,请简述理由。(3 分)阅读下面文章,回答15-19 题。

11、(共 17 分)杭州的绿徐迅杭州的绿铺天盖地,是流淌着的。树木就像伸着无数的绿的舌4v, ,一块块草坪就像空中飘落下的一片片绿云,水鲜活活的, 一湖的灵动, 就像跳跃着的绿的精灵城市自有自己的颜色杭州的绿,或像一匹硕大的绿绸缎,或像一杯新沏的龙井茶,在透明的玻璃杯里缓缓舒展沁出一缕缕的清香,布满了城市繁华的夹缝。杭州,因这流淌的绿色就宛若一块悦目爽心的玉了。绿掩埋了杭州的一切,典型的例子就是西湖博物馆,不仔细看, 谁也想不到那草坪下就有一座现代的博物馆。杭州的朋友告诉我,为了西湖, 这博物馆最终建造在一片草坪与树木的林荫里让巨大的绿色覆盖了起来柳浪闻莺、曲苑风荷、苏堤春晓、 六桥烟柳西湖许多的

12、地名 一听起来就有绿意, 就有了江南的韵味,江南绿得能滴下一把青草的浆液;苏小小墓、白苏祠、西泠印社许许多多杭州的名胜古迹。街道、古巷、溪流,也都在流淌的绿色里真实地存在着。当然,最大的绿就是西湖了湖水是绿的,所谓碧波荡漾,倒映着湖边无数的杨柳依依,绿是益发地郁郁葱葱如玉叠翠。 荷叶绿得胀了起来就像一位孕妇,艳红的莲花仿佛孕妇的笑脸在绿荷的映衬下,红红的惹人怜爱。苏东坡说: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杭州的绿淡妆浓抹得总这样恰到好处。与别的城市一样,杭州也在炫耀着现代都市的繁华,炫耀着绿。杭州的绿是安静、温软的,也是鲜活的。是翡翠,是碧玉,是丝绸,是湖水

13、,是茶叶,是喧闹中泛出的绿光,是安静里如春的温暖。城市是愈加的繁华,现代文明的繁华夹杂着南宋的凄婉,夹杂着古老的艳丽与传说,这艳丽漂泊在西湖的水里,在西湖两岸的茶坊酒肆里,在璀璨的灯光里,暖风照面,扑朔迷离。印度人婆罗多牟尼说“艳情是绿色”,杭州的绿真的充满了许多艳情的色彩。因了这绿,梁山伯与祝英台在杭州的绿色中迷失,同窗几栽,十八相送,留下的是凄艳的爱情悲剧; 也是这绿, 让修炼了千年的白蛇忍不住寻找到了许仙,留下一个白娘子迷离的传说说杭州是一片硕大的绿叶不算为过吧?首先是桑叶,那桑叶不知何时就生长在杭州的山水之间。 一丛丛、 一簇簇的, 一望无际的绿。 有了桑叶, 就有了蚕, 有了丝绸,

14、有了旗袍,有了女人的温婉可人和亭亭玉立。那丝绸抖搂开来忽然就遮蔽了整个杭州,杭州裹在那丝绸里,一股华美之气便飘荡在杭州的上空。然后是茶叶,也是一丛丛、一簇簇的,一望无际的绿,让人总感觉那里有无数的绿衣少女在绿色中走动,鸟雀啁啾, 蝉在呜唱, 她们摘着茶叶,身如舞蹈, 然后揉着那一把把的青绿,揉出清香, 泡在龙井的水里, 透出的绿就洇润了杭州,洇润了一大片中国再就是桂花的绿叶了,那一株株掩映在树丛中的桂花的绿叶,不知不觉地就结出喷香的米粒,馨香弥漫整个杭州,使白居易“山寺月中寻桂子”一片片绿叶喂养大了杭州,喂养大了一个城市杭州就这样坐在一片片桑叶、茶叶和桂花的绿叶上,如一位入定的老僧,如灵隐寺的

15、钟声,从从容容地活在绿色的时光里,传播着凄美,延续着古老、新生和美丽(选自北京日报 ,有删改 ) 15作者笔下杭州的绿具有怎样的特点? (3 分)16第段提到了哪些民间传说?有什么作用 ? (4 分)17第段中的画线句运用什么修辞手法?分别从什么角度写杭州的绿温软清香。(3 分)18第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从第段中的哪一句话能够得到证实? (3 分)19本文引用了苏东坡、白居易的诗句对文章的主题有何深意?请你再默写一首描写杭州西湖的古诗。( 4 分)第三部分(60 分) 20守望一树花开,守望亲情,守望梦想,守望成功,守望团圆,守望幸福守望是一种渴求, 守望更是一种期待。一路走来,我们自己有太多的守望,也承载了太多亲人与师长对我们的守望,正是有了这每一份守望,才使得成长精彩纷呈。请以 “ 守望 ” 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结合生活实际,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定文体,写600 字以上的文章。文中不得出现真实人名、地名、校名。参考答案1 ( 1)章憨衷嗅( 2)换幻段断2略3 (1)D (2)小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