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专业知识(一)1.1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7929257 上传时间:2018-04-24 格式:PDF 页数:35 大小:269.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药学专业知识(一)1.1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中药学专业知识(一)1.1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中药学专业知识(一)1.1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中药学专业知识(一)1.1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中药学专业知识(一)1.1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药学专业知识(一)1.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学专业知识(一)1.1(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药学专业知识一第 1 页第一章中药与方剂一、最佳选择题1、成书于宋代,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和文献价值的是A、证类本草B、中华本草C、本草纲目D、新修本草E、本草经集注2、记载药方11000 余首的本草著作是A、神农本草经B、本草纲目C、本草经集注D、证类本草E、新修本草3、本草纲目拾遗新增的药物数是A、921 种B、730 种C、716 种D、850 种E、365 种4、明代本草代表作是A、图经本草B、新修本草C、本经D、本草纲目E、本草纲目拾遗5、本草纲目拾遗作者是A、陶弘景B、李时珍C、唐慎微D、张景岳E、赵学敏6、新修本草是哪个时期的代表作A、魏朝B、汉朝C、隋唐朝D、宋朝E、元朝7、本

2、草经集注是哪个朝代的代表作A、隋朝B、唐朝C、宋元时期D、魏晋南北朝E、汉朝中药学专业知识一第 2 页8、神农本草经各论载药A、565 种B、265 种C、365 种D、335 种E、635 种9、对我国传统医药走向世界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的著作是A、神农本草经B、本草经集注C、中华本草D、本草纲目E、本草纲目拾遗10、创古本草增收新药之冠,极大地丰富了本草学的代表作是A、证类本草B、新修本草C、本草经集注D、本草纲目拾遗E、本草纲目11、载药 1892 种的明代本草著作是A、本草纲目拾遗B、证类本草C、神农本草经D、本草经集注E、本草纲目12、李时珍所著的是A、新修本草B、本草纲目拾遗C、

3、证类本草D、本草经集注E、本草纲目13、以图文对照法编著的药典性本草著作是A、本草纲目B、本草经集注C、新修本草D、本草纲目抬遗E、经史证类备急本草14、苏敬等人编撰的是A、证类本草B、本草经集注C、本草纲目D、纲目拾遗E、新修本草15、所载 730 种药物,为魏晋南北朝本草代表作A、新修本草B、证类本草中药学专业知识一第 3 页C、本草纲目D、本草纲目拾遗E、本草经集注16、首次全面系统整理、补充神农本草经的本草著作是A、本草纲目B、新修本草C、本草经集注D、本草纲目拾遗E、证类本草17、表示药物有渗湿利水作用的味是A、涩味B、辛味C、酸味D、淡味E、咸味18、治肺热咳喘,宜选用的药是A、归

4、大肠经的寒性药B、归小肠经的寒性药C、归脾经的热性药D、归肺经的寒性药E、归心经的温性药19、治疗病位在上之风热目赤肿痛,可选用下列药性升浮的A、薄荷B、荆芥C、紫苏D、枳实E、防风20、甘温药多能A、发散风寒B、清热解毒C、降气止咳D、补气或助阳E、补火助阳21、辛凉药多能A、发散风寒B、清热解毒C、发散风热D、利水渗湿E、补气助阳22、既指药物的不良反应,又指药物偏性的性能是A、毒性B、四气C、五味D、归经E、七情中药学专业知识一第 4 页23、安神药主归A、脾经B、心经C、肺经D、胃经E、肾经24、根据脏腑经络病变部位而选药的药性理论是A、升降浮沉B、有毒无毒C、四气D、五味E、归经25

5、、下列哪些不是确定升降浮沉的主要依据A、药物的效用B、药物的性味C、药物的气味厚薄D、药物的质地轻重E、疾病的部位26、下列哪项是确定药物有毒无毒的依据A、病人性别B、整体是否有毒C、个体差异D、给药的途径E、药物的剂型27、下列句子中错误的是A、中药学中 “ 毒” 的含义为药物总称B、“ 毒” 指药物的副作用C、“ 毒” 指药物的毒性D、“ 毒” 指药物的偏性E、“ 毒” 指药物的四气五味28、影响药物升降浮沉转化的条件A、炮制和配伍B、药物的效用C、药物的性味D、药物的质地轻重E、药物的气味厚薄29、指出下列错误的A、芒硝、天花粉主升浮B、桂枝主升浮C、性寒凉,味酸苦咸的药多主沉降D、凡温

6、热、味辛甘的药多主升浮E、药物的性味是确定升降浮沉的依据之一30、升降浮沉指药物在人体的作用趋向,以下关于此说法正确的是A、这种趋向与治疗疾病的病势趋向相同,与病位相反B、这种趋向与治疗疾病的病势趋向相反,与病位相反中药学专业知识一第 5 页C、这种趋向与治疗疾病的病势趋向相反,与病位相同D、这种趋向与治疗疾病的病势趋向相同,与病位相同E、这种趋向与治疗疾病的病势趋向无关,与病位有关31、关于五味,下列哪是错误的A、指药物因功效不同而具辛甘酸苦咸等味B、是药物作用规律的高度概括C、是部分药物真实滋味的具体表示D、药味可以与滋味相同,也可以与滋味相异E、药味即药物的滋味32、与所治疗疾病的寒热性

7、质相反的药性是A、五味B、归经C、升降浮沉D、有毒无毒E、四气33、具有升浮与沉降二向性的药是A、鹤草芽B、胖大海C、天花粉D、蔓荆子E、马齿苋34、不属于沉降性所示的功效是A、收敛固涩B、利水渗湿C、平肝潜阳D、涌吐开窍E、清热泻火35、药性的确定以什么为基准A、药物的气味B、药物的质地C、病证寒热D、药物的形状E、药物的滋味36、中药的治疗效用,又称A、中药的治疗效用B、中药的功效C、中药的不良反应D、中药的作用、功效或功能E、中药的药性理论37、属消除病理产物的功效是A、疏肝B、养血C、宣肺D、理气E、排石中药学专业知识一第 6 页38、属于六经辨证的功效是A、温中散寒B、涩精止遗C、和

8、解少阳D、补气生津E、清营分热39、不属于三焦辨证的功效是A、宣化上焦B、芳化中焦C、清利下焦D、补气生津E、温中散寒40、属于卫气营血辨证的功效是A、温中散寒B、涩精止遗C、和解少阳D、补气生津E、清气分热41、天花粉降血糖属于A、对病证功效B、对现代病症功效C、对症功效D、脏腑辨证功效E、对因功效42、下列属于对症功效的是A、除湿B、杀虫C、清热D、止血E、祛风43、既属于中医辨证学分类,又属于中医治疗学分类的内容是A、止咳平喘B、和解少阳C、清气分热D、清暑除湿E、降血脂44、功效是指A、中药防治、诊断疾病及强身健体的作用B、诊断疾病及强身健体C、中药防治、强身健体D、中药防治E、强身健

9、体的作用45、高级功效是指A、中药防治、诊断疾病及强身健体的作用B、中药防治、诊断疾病及强身健体作用的高度概括中药学专业知识一第 7 页C、中药防治、诊断疾病及强身健体作用的用语原始直白D、中药防治、作用部位及强身健体的作用E、中药防治、安全程度及强身健体的作用46、对应六淫与疫疠的有A、解表、发表、温里、攻里B、补虚、泻实C、补阴、滋阴、敛阴、补阳、助阳、温阳、回阳D、散表热、清里热、散表寒、散里寒等E、散风、祛寒、清暑、渗湿、燥湿、化湿、润燥、清热、泻火、解毒47、对应气病辨证的有A、解表、发表、温里、攻里B、补虚、泻实C、补气、行气、降气、敛气等D、散表热、清里热、散表寒、散里寒等E、散

10、风、祛寒、清暑、渗湿、燥湿、化湿、润燥、清热、泻火、解毒48、下列哪项属于症状类主治病证A、跌打损伤B、口疮C、肠痈D、耳聋E、疟疾49、下列哪项属于病名类主治病证A、疟疾B、风热表证C、惊悸D、热哮E、耳聋50、下列属于针对脏腑辨证的功效的是A、敛疮B、发表C、升脾阳D、疏散风热E、和解少阳51、下列哪一项属于初级功效的表述A、补肾B、行气C、治瘘D、排石E、通便52、石膏配知母属于的配伍关系是A、相杀B、单行C、相畏D、相须E、相反中药学专业知识一第 8 页53、用人参治疗补气固脱属于七情中的A、单行B、相恶C、相反D、相须E、相使54、生姜配半夏属于A、相反B、相杀C、相畏D、相恶E、相

11、反55、能产生或增强毒性反应的配伍是A、相须B、相杀C、相使D、相反E、相恶56、下列各项中,不属于“ 八法 ” 内容的是A、汗法、吐法B、下法、清法C、和法、温法D、清法、补法E、宣法、通法57、照顾兼证或兼有疾病发挥治疗作用的药称A、佐助药B、佐制药C、使药D、君药E、臣药58、针对主证主病发挥治疗作用的药称A、佐制药B、佐助药C、臣药D、君药E、使药59、体现处方主攻方向的是A、君药B、使药C、臣药D、佐药E、助药二、配伍选择题1、A.本草纲目B.本草纲目拾遗中药学专业知识一第 9 页C.新修本草D.经史证类备急本草E.本草经集注、载药 921 种的是A B C D E 、载药 1746

12、 种的是A B C D E 、载药 730 种的是A B C D E 、载药 850 种的是A B C D E 2、A.辛B.苦C.酸D.咸E.甘、能安蛔生津的味是A B C D E 、能行气活血的味是A B C D E 3、A.肺经B.肝经C.肾经D.脾经E.心经、苏子、白前能治疗咳喘,故归A B C D E 、茯神、柏子仁能治疗心悸、失眠,故归A B C D E 4、A.病位在表,病势上逆类病证B.病位在上,病势上逆类病证C.病位在上,病势下陷类病证D.病位在里,病势下陷类病证E.病位在下,病势上逆类病证、宜用升浮性药的病证是A B C D E 、宜用沉降性药的病证是A B C D E 5

13、、A.肺经B.肝经C.肾经D.脾经E.心经、黄芩、桑白皮归A B C D E 中药学专业知识一第 10 页、龙胆草、夏枯草归A B C D E 6、A.咸、苦、温B.辛、甘、温C.酸、苦、寒D.辛、苦、温E.辛、甘、凉、具有沉降趋向的药物,性味多是A B C D E 、具有升浮趋向的药物,性味多是A B C D E 7、A.四气B.归经C.五味D.有毒无毒E.升降浮沉、依据病势选药的药性是A B C D E 、依据病位选药的药性是A B C D E 、依据病性选药的药性是A B C D E 8、A.腻膈B.伤阴C.伤阳D.温里E.清热、寒凉性药的不良作用是A B C D E 、温热性药的不良作

14、用是A B C D E 9、A.真热假寒B.假热真寒C.寒热错杂D.反佐药E.四气、对于真寒假热应当施以的药物是A B C D E 、真热假寒A B C D E 、寒热并用A B C D E 、用寒药A B C D E 中药学专业知识一第 11 页10、A.寒病B.中寒腹痛C.热病D.亡阳欲脱E.气分高热、煨姜A B C D E 、投热药A B C D E 、投附子、甘姜A B C D E 、投石膏、知母A B C D E 11、A.可称为作用机制或偏性所在B.论述其性能特点与功效主治所显现的效用C.依据功效主治论述其在临床的适应范围D.论述其在临床治疗中所显现的效用与适应范围E.依据其性能特

15、点与功效主治论述其在临床的具体应用、性能特点A B C D E 、功效主治A B C D E 、配伍应用A B C D E 12、A.治疗主证的药B.治疗主病的药C.助君药治兼证的药D.引药直达病所的药E.消除君药毒性的药、使药的含义之一是A B C D E 、臣药的含义之一是A B C D E 13、A.相反B.相使C.相恶D.相杀E.相须、临床用药时应加以注意避免的配伍是A B C D E 、临床用药时原则上应绝对禁止的配伍是A B C D E 14、A.相畏B.相杀C.相须中药学专业知识一第 12 页D.相反E.相恶、附子配干姜属A B C D E 、石膏配知母属A B C D E 、人

16、参配莱菔子属A B C D E 15、A.纠性B.减效C.增效D.增毒E.减毒、相须相使表示A B C D E 、相畏相杀表示A B C D E 、相恶表示A B C D E 16、A.相须B.相杀C.相使D.相反E.相恶、石膏配知母,可增强清热泻火的效果A B C D E 、茯苓能增强黄芪的补气利水的效果A B C D E 、莱菔子能削弱人参的补气作用A B C D E 、生姜能减轻或消除生半夏的毒性A B C D E 17、A.药味加减的变化B.药量增减的变化C.剂型更换的变化D.药味加减与药量增减变化的联合运用E.药味加减与剂型更换变化的联合运用、由四逆汤化裁为通脉四逆汤属于A B C D E 、由麻黄汤化裁为三拗汤属于A B C D E 18、A.佐药B.助药C.君药中药学专业知识一第 13 页D.使药E.臣药、体现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