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配套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7929074 上传时间:2018-04-24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42.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与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配套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与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配套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与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配套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与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配套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与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配套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与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配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与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配套(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与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配套基础训练(含单元评价卷)语文八年级上册参考答案课时练习部分参考答案第五单元21桃花源记第一课时预习反馈 一、1.yu n2.hu?3.qi n m?4.ti o5.y o6.y 二、D 三、陶渊明东晋宁静、安乐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安居乐业,和 睦相处向往美好生活 感知探究 一、1. 对, 感到惊奇。 2.平坦开阔的样子。 3.整齐的样子。 4. 高兴的样子。 5.于是,就。 6.竟然。 7.都。 8.详细,详尽。 9. 隐隐约约。 10.妻子和儿女。 11.更不用说。 二、1. 又向前走,想要走到林子的尽头。 2.老人和小孩,都高兴愉悦。 3. (有人

2、)就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摆了酒,又杀鸡做饭(来款待他)。 4. 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 三、1. 渔人 2.村中人渔人渔人村中人 3.村中人村中人第二课时 感知探究 一、1.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2.这段景物描写带点神秘色彩。 暗示将会出现“奇景”, 为渔人进入桃花源渲染气氛, 也为桃花源的美好作了铺 垫。 3.桃花源人生活安定、富足,人人幸福。 4.桃花源人的先人为躲避 秦朝时候的战乱,带领妻子、孩子和同村的人来到桃花源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 就没有再出去过, 于是和外面的人断绝了往来, 今竟见到了渔人, 所以吃惊不小。 5. 与世隔绝,热情好客

3、。 二、开头便写渔人“忘路之远近”;渔人离开时,村中人说“不足为外人道 也”;渔人虽然出来的时候“处处志之”,但再回去找时,还是“寻向所志,遂 迷,不复得路”;高尚士刘子骥欲寻找,也是“未果,寻病终”。 三、作者描绘了一个没有阶级, 没有剥削,自食其力,自给自足, 和平恬静, 人人自得其乐的社会, 与当时的黑暗社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桃花源是作者及广 大劳动人民所向往的一种理想社会,它体现了人们的追求与向往, 也反映了人们对现实的不满与反抗。 作者的这一社会理想是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批判,在客观上 也反映了人民摆脱压迫、摆脱剥削的要求,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四、世外桃源、豁然开朗、无人问津。 背诵积

4、累 1.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自云 先世避秦时乱。 3.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 鸡犬相闻。 4.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拓展提升 1. 祖先躲避战乱隋炀帝失天下 2.(1)同“邀”,邀请。(2)难道。 (3)确实。(4)终于。 3.(1)竟然不知道有个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 晋朝了。(2)如果你们尽心竭力,使老百姓人心思定,这就是朕最好的兵械。 4.【示例】我认为没有战乱可以使百姓安乐。桃花源记中的桃花源人正是避 开了秦时的战乱, 躲到了一个没有战争的地方, 才有了和平安宁的生活环境。所 以,我们要反对战争,珍视今天来之不易的和

5、平环境。 【译文】 房玄龄上奏说: “我看过朝廷府库的兵械,远远超过隋朝。”太宗 说:“铠甲兵械等武器装备,诚然不可缺少;然而隋炀帝兵械难道不够吗?最后 还是丢掉了江山。 如果你们尽心竭力, 使百姓人心思定, 这就是朕最好的兵械。 ”22短文两篇第一课时陋室铭预习反馈 一、1.x n2.r 3.d4.ti o 二、D 三、唐刘禹锡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 感知探究 一、1. 有名。 2.不加装饰的。 3.只有。 4.使, 劳累。 5. 大。 6.这。 二、1. 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我的身体劳累。 2. 这是简陋的屋子, 只是我的品德高尚就不觉得简陋了。 3.跟我谈笑交往的 都

6、是博学之人,没有无学问的人。 三、1.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 以虚衬实, 运用类比引出文章的主旨句“惟 吾德馨”。 2.从陋室主人的交往方面,反映了陋室主人高雅脱俗的品质。 3. 高雅,超凡脱俗。 4.以古名贤自况, 表明自己也具有古名贤的志趣与抱负。 画龙点睛,表明陋室因其主人品德高尚而不陋,流露出作者以君子自居之意。 背诵积累 1.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 阅金经。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拓展提升 一、【示例】青苔绿绿的,密密的,茸茸的,像一方绿绿地毯,像一袭翠翠 衣衫,像一片碧碧彩云,落在我陋室的阶前。阶前的石头和那细细的石缝里,都 散发出醉人

7、的绿。还有那阶前的丛丛青草,青青的茎,青青的叶,青青的露珠, 像一只只明亮的眼睛,正透过我那稀疏的竹帘,打量着我的陋室呢。于是,我的 陋室一片青翠。二、1. (1)曾经。(2)是。 2.夏玑流着眼泪辞谢,终究没有喝下那 半杯酒。 3.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4.不矛盾。 陋 室铭中前者是指生活情趣高雅, 后者是说没有俚语扰耳俗务缠身。 5.夏玑 是闻过即改,终身奉行父训的人。提示:说明要结合自身和陋室铭与选文作 答。第二课时爱莲说 预习反馈 一、B 二、予 / 独爱/ 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三、1. 周敦颐北宋谥号 2.借物抒情爱 感知探究 一、1. 多。 2.更加。 3.立。

8、4.应该。 5.洗涤。 6.少。 二、1. 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听说了。 2.我认为菊花,是 花中的隐士。 3.可以在远处观看, 但是不能够在近处玩弄。 4.我唯独喜 爱莲花,(它)从淤泥中生长出来却不受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三、1. 莲花菊花反衬隐逸者君子2. 生长环境: “出淤泥而不 染,濯清涟而不妖”生性高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体态、香气:“中通 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正直, 通达事理,行为方正;风度气质: “亭 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志洁行廉,体态端庄,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 3. 作者分别用“菊”和“牡丹”来作正衬和反衬,表达自己洁身自好、 不慕名利

9、 的生活态度,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 4.隐士。不是完全赞赏。因 为作者赞赏的只是陶渊明这种不苟同于世俗的人格,而对于他的隐逸却不赞赏。 不愿意。惋惜。 背诵积累 1.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3.香远 益清。 4.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5.莲,花之君子者也。 6.予独爱莲 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拓展提升 一、三种:隐逸的人生观;贪图富贵的人生观;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洁身自好的人生观。提示:谈自己的人生观,只要积极向上,联系实际,言之有 理即可。 二、1. (1)说出。(2)酷似,逼

10、真(“相似”亦可)。 2.B 3.B 4. 香远益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 5.洁身自好高洁23 核舟记第一课时预习反馈 一、1.mn2.wng3.ru?4.s n5.r n6.y 7.zhu n 8.j 二、D 三、1. 虞初新志魏学洢说明 2.盖大苏泛赤壁云山高月小,水落石 出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赤壁赋后赤壁赋 感知探究 一、1. 顺着、沿着。模仿,这里指雕刻。 2.赠送。 3.上下。 4. 戴着高高的帽子。 5.平。 6.长。 7.靠,靠近。 8.清清楚楚。 二、 1. “诎”通“曲”, 弯曲。2. “衡”通“横”, 横着。3. “简” 通“拣”,挑拣。 三、1. 叫。是。 2.奇异。零数

11、。 3.雕刻。是。有。 4. 大约。可以。 四、1. 没有一件东西不是依据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 的神情姿态。 2.曾经赠送给我一只用桃核刻成的船, 刻的是苏轼乘船游赤壁。 3. 他们互相靠近的两膝,都隐藏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 4.(字迹)像蚊子的 脚一样细小, 笔画清清楚楚, 它的颜色是黑的。 5.原来是挑选长而窄的桃核 刻成的。 五、“盖大苏泛赤壁云。”“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第二课时感知探究 一、1. 苏东坡、黄鲁直一起看一个横幅的书画卷子。 2.还刻着篆文图章 一枚,文字是“初平山人”,它的颜色是红的。 3.总计一条船上,刻有五个 人;刻有窗户八扇 , 4.船尾

12、横放着一支船桨。归纳:大多数文言文有数 词而无量词,现代汉语中既有数词也有量词; 文言文中数词可以放在名词的后面, 现代汉语中的数词习惯放在量词的前面。 二、1. 总分总空间船头苏东坡佛印黄鲁直罔不因势象形, 各具情态2.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洒脱、豁达。佛印是和尚,脱离红尘,无欲无求,所以显得很洒脱、豁达,而 苏、黄受世间、官场的纷扰,就显得没有佛印洒脱。3. 用料体积小:“舟 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所刻的事物繁多:“通计一舟,为人五; 为窗八, 为字共三十有四。”所刻人物情态毕现: “鲁直左手执卷末, 右手 指卷,如有所语。其人视端容寂,若听

13、茶声然。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 4. 列数字。总述了核舟所刻的人、物和文字的数目,赞叹雕刻者的高超技艺。 拓展提升 一、剪纸、口技、泥人等。如介绍剪纸舞梦姑娘:一片金色的麦地前, 一位傣族姑娘正翩翩起舞。她身着长长的花裙,身材婀娜,步履轻盈。她头顶三 只精致的陶瓷碗, 帽子上的一朵花尽情地绽放。 少女的眼睛弯成了一条缝, 脸上 漾着丰收的喜悦。她不停地旋转,裙摆飞扬,如一位仙子从天而降。 二、1. (1)上下。(2)分明的样子。(3)禁受。(4)像。 2.(1)松树下面开了两扇门,可以打开和闭合。(2)有一个船客靠着茶几在 休憩, 样子好像快要睡醒了。 3.从低到高的空间顺序。 “山坳”“山

14、麓”“核 侧”“高阜”“山顶”。 4.通过细节描写,形象地表现了桃核坠子的内容, 突出了古代微雕工艺者精湛的构思、高超的技艺和卓越的成就。 【译文】我最小的弟弟得到了一枚桃核坠子,它长五分左右,横宽四分。整 个桃核正面和背面全是山。 在山的低洼处插出一座城来,城墙垛子分明, 可以计算数目。城顶有高楼,楼门大开。其中有人,像是打更的更夫,拿着鼓槌打鼓, 好像不能忍受这寒冷的天气一样。 靠近山脚有一座寺院, 隐蔽着三棵古老的松树。 松树下面开了两扇门, 可以打开和闭合。 门里面有一个和尚, 侧着耳朵专心致志 地听着外面的声音,门半掩着,好像是等着谁应声开门;把门大开,好像在请谁 进去的样子以上两种

15、情况无论怎样揣测没有不合适的。松树东面来了一个和 尚,背着佛经匆忙地前行, 好像是刚参加完佛教活动晚归的人。对面的树林里有 一个小和尚, 好像听到了脚步声急急忙忙地上前。桃核旁边露出七级宝塔, 距离 河滩有半分远。 靠近河滩系着一条小船。 在篷窗短舷之间, 有一个船客靠着茶几 在休憩,样子好像快要睡醒了。船尾有一个小童,抱着炉在吹火,大概是烧水给 客人泡茶喝吧。 船靠岸的地方正对着寺院的背面,高处的土山上有钟楼矗立在那 里。敲钟的人神色飞扬,怡然自得,是睡足了慢慢起身才这样的啊。山顶月亮昏 暗呈半圆形, 夹杂着几点稀疏的星星。 山下面则是波纹涨起来了, 显示出大潮要 来的征兆。24 大道之行也预习反馈 一、1.j 2.gun3.fan4.w 二、1. 矜 2.寡 3.孤 4.独 三、C 【解析】应为:使老有所终 四、礼记儒孔子政治上的最高理想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感知探究 一、A 二、1. 以, 为亲。 2.职分,指职业、职守。女子出嫁。 3.憎恶。 4. 兴起。 5.泛指大门。 6.因此。 7.通“举”,推举。 8.指理想 社会。 三、1. 天下都是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