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总复习知识点汇总(最全篇)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7928192 上传时间:2018-04-24 格式:PDF 页数:17 大小:49.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化学总复习知识点汇总(最全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中考化学总复习知识点汇总(最全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中考化学总复习知识点汇总(最全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中考化学总复习知识点汇总(最全篇)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中考化学总复习知识点汇总(最全篇)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化学总复习知识点汇总(最全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总复习知识点汇总(最全篇)(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化学知识点(最全篇)(绪言) 1、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以实验为基础自然科学。物理和化学的 共同点:都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2、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根本区别是:有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化学变化中伴随发生一些如放热、发 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 3、物理性质 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延展性、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吸附 性等。 4、化学性质 氧化性、还原性、金属活动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等。 5、绿色粉末碱式碳酸铜Cu2(OH)2CO3加热后,绿色粉末变成黑色,管口出现小水滴,石灰水 变浑浊。 6、我国的某些化学工艺像造纸、制火药

2、、烧瓷器,发明很早,对世界文明做出过巨大贡献。( 空气) 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现象:红磷(不能用木炭、硫磺、铁丝等代替)燃烧时有大量白 烟生成,同时钟罩内水面逐渐上升,冷却后,水面上升约1/5 体积。 若测得水面上升小于1/5 体积的原因可能是:红磷不足,氧气没有全部消耗完装置漏气没 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 2、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提出了空气主要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舍勒和普利斯特里用不同的方法制得 了氧气。 3、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氮气为78%、氧气为 21%(氮气比氧气约为 41)、稀有气 体(混合物)为 0.94%、二氧化碳为 0.03%、其它气体和杂质为0.03%

3、。空气属于混合物。 4、排放到大气中的有害物质,大致可分为粉尘和气体两类,气体污染物较多是SO2、CO、NO2。(水) 1、水在地球上分布很广,江河、湖泊和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积的3/4,人体含水约占人体质量的2/3。 淡水资源却不充裕,地面淡水量还不到总水量的1%,而且分布很不均匀。 2、水的污染来自于工厂生产中的废渣、废水、废气,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农业生产中施用 的农药、化肥随雨水流入河中。 4、电解水实验可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 却不能再分。 5、电解水中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体积比(分子个数比)为12,质量比为 81,在实验 中常加

4、稀 H2SO4和 NaOH 来增强水的导电性。通的是直流电。(O2、H2、CO2、CO、C) 1、氧气是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液氧是淡蓝色的。 氢气是无色无味,密度最小,难溶于水。 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干冰是CO2固体。(碳酸气) 一氧化碳是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 甲烷是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俗名沼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CH4) 2、金刚石( C)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石墨(C)是最软的矿物之一,活性炭、木炭具有强烈的吸 附性,焦炭用于冶铁,炭黑加到橡胶里能够增加轮胎的耐磨性。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

5、排列的不同。 CO 和 CO2的化学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分子的构成不同。 生铁和钢主要成分都是铁,但性质不同的原因是:含碳量不同。 3、反应物是 固体,需加热 ,制气体时则用制O2的发生装置。2 反应物是 固体与液体,不需要加热,制气体时则用制H2的发生装置。 密度比空气大用向上排空气法难或不溶于水用排水法收集 密度比空气小用向下排空气法 CO2、HCl、NH3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CO、N2、(NO)只能用排水法 4、实验室制 O2的方法是:加热氯酸钾或高锰酸钾 工业上制制 O2的方法是:分离液态空气(物理变化) 原理:利用 N2、 O2的沸点不同, N2先被蒸发,余下的是液氧(贮存在天蓝色

6、钢瓶中)。 实验室制 H2的方法是:常用锌和稀硫酸或稀盐酸 (不能用浓硫酸和硝酸,原因:氧化性太强与金属反应不生成H2而生成 H2O)(也不能用镁:反 应速度太快了;也不能用铁:反应速度太慢了;也不能用铜,因为不反应) 工业上制 H2的原料:水、水煤气( H2、CO)、天然气(主要成分CH4) 实验室制 CO2的方法是: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 不能用浓盐酸(产生的气体不纯含有HCl) , 不能用稀硫酸(生成的 CaSO4微溶于水,覆盖在大理石的表面阻止了反应的进行)。 工业上制 CO2 的方法是:煅烧石灰石。 5、氧气是一种比较活泼的气体,具有氧化性、助燃性,是一种常用的氧化剂。 (黑色)

7、C 和 O2反应的现象是: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更旺,发出白光。 (黄色) S和 O2反应的现象是:在空气中 淡蓝色 火焰,在氧气中 蓝紫色 的火焰,生成刺激性气 味的气体 SO2。 (红色或白色) P和 O2反应的现象是:冒白烟,生成白色固体P2O5。(用于发令枪) (银白色)Mg 和 O2反应的现象是:放出大量的热,同时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一种白色固体氧 化镁。(用于照明弹等) (银白色) Fe和 O2反应的现象是: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Fe3O4,注意点:预先 放入少量水或一层沙,防止生成的熔化物炸裂瓶底。 H2和 O2的现象是:发出淡蓝色的火焰。 CO 和 O2的现象是:发出蓝色

8、的火焰。 CH4和 O2的现象是:发出明亮的蓝色火焰。 酒精燃烧C2H5OH 甲醇燃烧CH3OH 6、H2、CO、C 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可燃性还原性 可燃性 H2+ O2可燃性气体点燃前一定要检验纯度 还原性 H2+CuO黑色变成红色,同时有水珠出现 C+ CuO黑色变成红色,同时产生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CO+CuO黑色粉末变成红色,产生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7、CO2与水反应:CO2+H2O(紫色石蕊变红色) 与碱反应:CO2+Ca(OH)2(检验 CO2的方程式) 与灼热的碳反应: CO2+C(吸热反应,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还原反应,CO2是氧化 剂) 除杂: COCO2 通入石灰水C

9、O2+Ca(OH)2 CO2CO通过灼热的氧化铜CO+CuO CaOCaCO3只能煅烧CaCO3 检验: CaOCaCO3加盐酸CaCO3+ HCl 鉴别: H2、CO、CH4可燃性的气体:看燃烧产物 H2、O2、CO2:用燃着的木条 (H2、CO2),( O2、CO2),( CO、CO2)用石灰水 8、酒精 C2H5OH,又名乙醇,工业酒精中常含有有毒的甲醇CH3OH, 醋酸又名乙酸, CH3COOH,同碳酸一样,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 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矿物燃料是:煤、石油、天然气;煤是工业的粮食,石油是工业的血液。 其中气体矿物燃料是:天然气,固体矿物燃料是煤,氢气是理想燃料(来源广,

10、放热多,无污染)3 (铁) 1、铁的物理性质:银白色金属光泽,质软,有良好的延性和展性,是电和热的导体。 2、铁生绣实际上是铁、氧气和水等物质相互作用,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Fe2O3(红棕色)。 3、 防止铁制品生绣的方法:保持铁制品表面的洁净和干燥,在铁制品的表面涂上一层保护膜。 具体操作是:在其表面刷油漆,在其表面涂油,金属制品表面镀上其它金属,通过化学 反应使铁制品的表面生成致密的氧化膜。 4、黑色金属: Fe、Mn、Cr(铬)有色金属:除前三种以外都是,如Cu、Zn、Al 5、合金(混合物):是由一种金属与其它一种或几种金属(或非金属)一起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 性的物质。铁的合金有:

11、生铁和钢(混合物) 生铁的含碳量在 2%4.3%之间,钢的含碳量在0.03%2%之间。 6、炼铁的主要设备是高炉,主要原料是铁矿石、焦炭和石灰石。原理:在高温条件下,用还原剂一 氧化碳 从铁的氧化物中将铁 还原出来。(不能:置换) 9、导电性:银铜铝,铝和锌在空气中能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可阻止进一步氧化。铜生 锈是铜和水、氧气、二氧化碳发生的反应。钛耐腐蚀性好。(溶液) 1、溶液的特征: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加水升温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熟石灰对温度例外 增加溶质降温蒸发溶剂饱和石灰水变成不饱和的石灰水的方法是:加水降温 对于同一种溶质的溶液来说,在同一温度下,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要浓。

12、 3、分离: KCl 和 MnO2方法为过滤,步骤:溶解、过滤、蒸发, NaCl 和 KNO3方法为结晶,步骤:溶解、冷却结晶。(冷却热饱和溶液法) 对溶解度受温度变化不大的物质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来得到晶体(如NaCl)。 对溶解度受温度变化比较大的物质采用冷却热的饱和溶液的方法来得到晶体(如KNO3、CuSO4) 冷却饱和 CuSO4溶液析出晶体的化学式为CuSO4 5H2O。 4、碘酒中溶质是碘,溶剂是酒精。盐酸中溶质是HCl,石灰水中溶质为Ca(OH)2,食盐水中溶质为 NaCl,氧化钙溶于水溶质为Ca(OH)2,三氧化硫溶于水溶质为H2SO4,胆矾 CuSO4 5H2O 溶于水 溶质为

13、 CuSO4,医用酒精中溶质为C2H5OH。(组成与结构) 1、分子是保持物质 化学性质 的最小粒子(原子、离子也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原子是化学变化 中的最小粒子。 原子中:核电荷数(带正电)=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相对原子质量 =质子数 +中子数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构成原子的三种粒子是:质 子(正电)、中子(不带电)、电子(带负电)。一切原子都有质子、中子和电子吗? 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某原子的质量 /C 原子质量的 1/12。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 1,它是一个 比值。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是1。 2、由同种元素组成的 纯净物 叫单质(由一种元素

14、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但 一定不可能是化合物。) 由一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纯净物不一定是由一种分子构成的。 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化合物,但化合 物一定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4 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氧化物一定是含氧化合物,但含氧 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 元素符号的意义:表示一种元素,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化学式的意义:表示一种物质,表示这种物质的元素组成,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表示这 种物质的一个分子的原子构成。 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的。 由原子直接构成的:金属单质、稀有气体

15、、硅和碳。 由分子直接构成的:非金属气体单质如H2、O2、N2、Cl2等、共价化合物、一些固态非金属单质 如磷、硫等。 由离子直接构成的: 离子化合物(金属与非金属或原子团 )如 NaCl、CaCl2、MgS、NaF、ZnSO4。 构成氯酸钾的微粒是K+、ClO 3-。3、决定元素的 种类是核电荷数(或质子数),(即一种元素和另一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 或者核电荷数不同);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的是最外层电子数。 同种元素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如Fe、Fe2+、Fe3+因核电荷数相同,都称为铁元素,但最外层电子数不同,所以他们的化学性质也不同。 核电荷数相同的粒子不一定是同种元素,如Ne、H

16、F、H2O、NH3、CH4。(质量守恒定律) 在化学反应中 :一定不变 的是: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元素的种类元素的质量原子的种类原子 的数目原子的质量; 一定改变 的是:物质的种类分子的种类; 可能改变 的是分子的数目。(酸、碱、盐) 1、固体 NaCl、KNO3、NaOH、Mg(NO3)2等不能导电,其水溶液能导电,所以酸碱盐溶液能导电, 但有机物溶液不导电。 2、氯酸钾溶液中是否含有自由移动的氯离子?(没有,只含有自由移动的氯酸根离子) 3、能导电的溶液中,所有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等于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所以整个溶液不 显电性。 4、盐中一定含有金属离子或金属元素( ) 碱中一定含有金属元素( ) 化合物中一定含有非金属元素( )碱中一定含有氢氧元素( ) 酸中一定含有氢元素( )有机物中一定含有碳元素( ) 5、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不一定是酸溶液,但一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