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文字的画面感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7924662 上传时间:2018-04-24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8.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丰富文字的画面感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丰富文字的画面感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丰富文字的画面感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丰富文字的画面感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丰富文字的画面感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丰富文字的画面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丰富文字的画面感(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丰富文字的画面感揠苗助长教学设计无锡市惠山区天一实验小学沈燕琴教材简析:揠苗助长以生动形象的语言讲述了一位农夫巴望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于是就将禾苗一棵一棵往上拔,结果禾苗都枯死了。这则寓言告诉人们:不顾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会把事情弄糟。故事的内容浅显易懂,但道理的领悟对第一次接触寓言故事的三年级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需要教师适当点拨。教学理念:阅读是学生、教师与文本三者之间对话的过程,是进行信息沟通、产生互相影响的过程。学生是阅读的主人。我们只有创设多种情境,丰富课文文字的画面感,设计充满活力、张力和想象力的教学过程,这样才能使学生乐意走进文本,感悟文本,使我们的阅读教学成为启人心

2、智的有效过程,从而更好地促使学生听、说、读、写等多方面语文素养的提高。教学目标:1、运用已有的识字策略学会本课生字新词,通过观察字形, 识记“寓、疲、勃”等容易错的字,结合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理解“揠苗助长”“筋疲力尽”等词语的意思。2、结合生活实际领悟寓意,懂得做事不能急于求成,要按规律办事的道理。3、抓住人物语言、动作,体会人物内心,在此基础上发展学生听、说、读、写等多方面的语文素养。教学过程:一、感知内容把握大概(课前谈话 ):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都喜欢听些什么故事呢?(生自由说说自己喜欢的故事)1. 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则故事, 名字叫(出示课题:揠苗助长指名读准;齐读)2

3、. 读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呢?(生质疑课题 . “揠”是什么意思 ?” “揠苗助长”又是什么意思 ?) 3. 别急, 在读故事之前老师先来检查一下你们的预习情况. 看,老师这里的这些生字你会读吗 ?(出示生字 , 指名学生逐行领读 , 相机正音 ; 齐读) 4. 现在请你把这些词语放入课文,仔细朗读,争取把课文读得更准确、 更通顺、更流利。 ( 生自由读课文 ) 5、指名四人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倾听,边听边并思考老师这里的填空。6. 指名分句填空:宋国有个农夫,他巴望,指名学生说;于是,指名说,结果。指名说,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发现这里的第一句话就是事情的(起因)第二句就是事情的 (经过)

4、,第三句就是事情的结果, 把事情的起因、 经过和结果连起来就是就是故事的主要内容。7. 谁来把这三个填空连起来说说?8. 现在你知道揠苗助长是什么意思了吗?(指名说)( “揠苗助长”就是拔禾苗帮助禾苗长高)对,这里的“揠”就是“拔”的意思。【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静下心来读书,把课文读准确、读流利,这是感悟课文语言、与文本进行对话的保证。在读准确、读流利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理清文章思路,有助于学生自渎能力的提高。看似平常、简单的环节却体现着课堂的朴实和扎实,符合当前的教育观。】二、对话语言感悟文本(一)、学习第一自然段师过渡:那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这个故事。1、请小朋友自由读一读课文, 思

5、考:这是一位怎样的农夫? (焦急的农夫)(板书:急)2、你从文中哪些词句感受到他很焦急?交流:(1) “巴望” 。 “巴望”是什么意思?(生可能的回答:希望盼望 盼望)仅仅是希望吗?而是非常希望。足以看出农夫心里很焦急。(点出“焦急”)(2) “天天” 。为什么可以从这个词语看出来?(是啊,多性急的农夫啊!)(3)这一节中哪儿也让你感觉到了农夫内心的焦急?引出“总觉得一点儿也没有长?”讨论禾苗在不在长?为什么农夫会觉得没有长?(原来不是禾苗不在长,而是它长得慢,农夫真是焦急过头了。(突出“焦急”)(3)想象: (指着图片)同学们,你们看农夫蹙着眉头田边会焦急地想些什么?(师评:是啊,他恨不得禾

6、苗能够能够一夜长大,多焦急啊!) (升华“焦急”)3、谁能读出农夫焦急的语气?(1)指名读(从你的朗读中, 老师仿佛看见了一个急得团团转的农夫了)谁再来读(这个农夫急得已经坐立不安了)(2)让我们一起来读这段话,感受农夫的焦急吧!齐读。【教师抓住语言文字引导学生体会、品味,随后进入想象的情境,让学生与文本进行亲密接触,想农夫所想,急农夫所急,学生不仅动了口,动了脑,还动了心,充分丰富了 “焦急” 这个词语的画面感】4、既然他这么急,我们也来帮他想想办法:想让禾苗长得快些,我们可以怎样做?(浇水施肥 捉虫 除草) 是啊, 农夫这样做是按照禾苗的生长规律。【从学生的回答中提炼出了“规律”一词,使学

7、生对这个抽象的词有了一个初步的理解和感悟,为寓意的引出铺设梯度,同时让学生的想法与农夫的做法形成强烈对比 , 对后文产生阅读期待。 】(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1、农夫啊,他也想出了一个自认为很棒的妙计,是什么呢?默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2、他想出了怎样的办法呢?(指名说)(出示)将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3、请同学们再读读这句话,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农夫拔得认真 , 拔得仔细 , 拔得用心 ) 4、 (指图)中午,太阳火辣辣地炙烤着大地,而他已是热得满头大汗,但他还是(引读)将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天黑了,不时还有虫蚊叮咬,但他还是(引读)将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5、就这样,他从中午一直忙到天

8、黑,累得怎么样?(引读)筋疲力尽筋疲力尽是什么样子?(是啊,真是有气无力啊;腰酸背痛;汗流浃背)6、你能读好这个词吗?(1)指名读 ; 评价: 恩,累得一点力气也没有了;累得连说话的声音也变小了;他累到了极点 ) (2)齐读7、那谁来读读农夫拔苗时的情景?师评:这位农夫拔得多认真啊;谁再来读;(再指读)师评:农夫拔得多辛苦啊他已是有气无力了。我们一起来读(齐读)8、虽然是这么累,你看看他脸上的表情是什么样子的(高兴)为什么?(指名说)【坚持扣住语言文字理解、 感悟,创设情境, 在“一棵一棵往上拔”上做文章,体会农夫拔苗时的认真专心,把简单、枯燥的文字读丰富、想丰厚、说生动。】10、总结: 农夫

9、虽然拔得筋疲力尽, 但看到禾苗棵棵都长了一大截,他觉得这份辛苦的付出是值得的。11、讨论:那你觉得他拔苗的做法对不对呢?为什么?让学生明白农夫的做法是“不按规律办事”。(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过渡: 可农夫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他回到家里,兴致勃勃地说 (引读) “真把我, ”谁来读出农夫兴致勃勃的语气。指名读。师评:看到自己的禾苗长高了,心里能不高兴吗?谁再来读?(指读)师评:老师仿佛看到了他兴高采烈的样子了。谁还想来读?(指读)师:农夫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错误的做法,他对自己的做法实在太满意了,他认为他的力气总算(引读) “没有白费”。我们一起来读好它!(齐读)(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1、但

10、听了父亲的话,儿子的反映是“纳闷” ,什么是纳闷?(奇怪,疑惑)他纳闷什么?所以第二天他(引读)发现(引读)2、 农夫付出了艰辛的努力, 为什么到最后禾苗却枯死了呢? (禾苗要慢慢地长,违背了植物生长的规律,禾苗就会枯死, )(相机板书:不按规律办事一无所获;急于求成反而把事情弄糟)3、看到事情的结果,很多人想发表感言:看到禾苗都枯死了,儿子哭着跑回家对农夫说:“。”农夫听了拍着脑袋说:“。 ”妻子安慰农夫说:“。 ”我想对农夫说:“。 ”4、同学互相说说;指名学生选择一个说说。【感悟寓意对三年级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因此作为教师应该想方设法做适当的点拨、引导。通过设计多角度、多角色的说话练习,

11、抛砖引玉,学生不仅多了一次语言实践的机会,同时也能把寓言故事所蕴涵的道理毫无痕迹地浸入心田。】总结:看来,我们做事不能急于求成,要按规律办事(点板书)这就是揠苗助长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一个道理。5、同学们,像这种通过一则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的文章就叫做寓言。(板书:寓言)【在学生深切感悟文本的基础上,不露痕迹地揭示了寓言这种体裁,使学生更容易接受,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三、联系生活深化文本师:那同学们,在我们身边有没有揠苗助长的人和事呢?(指名学生说说)(参考例子: 有些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一到双休日,既让孩子报补习班,又让孩子上美术班、钢琴班、书法班、舞蹈班, 压得孩子喘不过气来。有的人盖楼,地基没打好,就急着盖楼,结果楼塌了。有的病人,想病快点好,一下子吃了很多药,反而病更重。)师:是啊,想要急于求成,但却越办越糟,我们不仅要明白这个道理,最重要是要真正引以为戒,在生活中不要犯同样的错误。【寓言的深刻含义学生很难理解,这个环节运用了一个很巧妙的方法,运用生活中的例子来引导学生理解,既能帮助学生消化难懂的寓意,也能把语文真正渗透到生活中,达到教学语文的真正目的。】四、拓展延伸1、针对以上现象,以我想对_说, 写几句话,劝告那些揠苗助长的人。2、把这个寓言故事和道理说给爸爸妈妈听。板书:揠苗助长急于求成不按规律办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