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罐和铁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管仕芬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7922021 上传时间:2018-04-24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24.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陶罐和铁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管仕芬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陶罐和铁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管仕芬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陶罐和铁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管仕芬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陶罐和铁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管仕芬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陶罐和铁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管仕芬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陶罐和铁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管仕芬》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陶罐和铁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管仕芬(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陶罐和铁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1. 面向学生:中学小学2. 学科:语文3. 课时: 1 4. 学生课前准备:图片、课件二、教学课题:陶罐和铁罐第一课时三、教学目标:1会认 10 个生字,会写14 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骄傲、傲慢、谦虚、神气、恼怒、相提并论、理会、荒凉、惊讶、光洁、朴素、价值、兴奋”等词语,结合文本理解词语意思。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第一部分内容。3通过陶罐和铁罐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4理解课文讲的道理,学会全面地看问题,懂得要多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 重点:通过陶罐和铁罐对话、神态的描

2、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和不软弱。2. 难点:理解“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的道理。五、教材分析:陶罐和铁罐 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教材第五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埋在土里许多年后,陶罐仍光洁如新,铁罐却完全氧化,不复存在了。 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六、教学方法:陶罐和铁罐 是一则童话故事,教学时主要 “ 以读为主 ” ,摒弃对课文内容的繁琐分析,给学生预留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让“ 读、思、悟、议” 的学习方

3、法渗透其中,采用“ 自主、合作、探究 ” 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自主阅读、合作探究,主动构建。七、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 同学们,喜欢看童话故事吗?你看过哪些童话故事呢?(生答)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一篇有趣又引人深思的童话故事陶罐和铁罐(板书读题)2看,老师把这节课的两位主角请到了现场,这位是陶罐先生,这位是铁罐先生。原来大家都认识啊,那你能说说他们各自的优缺点吗?指名说。 ( 易碎,坚固 ) (二)初步感知。1. 过渡: 那文中的陶罐和铁罐又是怎样的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国王的御厨里,去看看这两个罐子之间到底发生了怎样的故事。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划出生字词。并

4、说一说:读完课文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2. 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师巡视指点。3. 学回答,了解课文内容。(读了课文,我知道 )4. 那读了课文你还想知道什么?或者有什么不明白的?(读了课文我还想知道 )(三)学习生字词。1.课文中有很多的新词语朋友,大家想认识它们吗?2.PPT 出示词语。陶罐御厨奚落谦虚懦弱轻蔑争辩恼怒羞耻流逝掘开朴素和睦相处相提并论(1)自由拼读。(2)小老师带读(带拼音) ,师提醒。(3)开火车读去掉拼音读。2.学习多音字。你那厉害的小眼睛发现了吗?课文中有两个多音字“盛”“处”。3.学难字。我会记。 “恼、捧、荒”4.伸手指跟老师一起写难字。“谦” ,注

5、意笔画顺序,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四)学习课文。1. 同学们,你能说说你喜欢陶罐还是铁罐吗?为什么?引导说出: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2. 想一想: 那骄傲的铁罐为什么会常常奚落铁罐呢?(引导说出: 因为铁罐觉得自己很坚硬,看不起容易破碎的陶罐。3. 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呢?或者说从哪里可以看出他一而再再而三的奚落呢?过渡:好,接下来,请大家默读2 9 自然段。(找一找)(1)用 “” 在文中划出铁罐奚落陶罐的话语。(2)用“”标出表示铁罐神态、动作的词语。4. 学生 1 汇报铁罐说的话。学生2 汇报神态动作词。 (板书贴)5. 这些神态动作一样吗?(不一样)一一解释。(1)傲慢(骄

6、傲)近义词(2)轻蔑 是什么意思? (看不起别人) 。你可以给 “轻蔑” 换个近义词吗? (生说) (轻视、蔑视)利用近义词来理解词语意思也是一种好方法。师引导:轻蔑是怎样的神态。大家看这个“蔑”字,草字头下面是个横着的目,而且这个目还怎么扁,就像一个人眯着眼看别人,把人都看扁了。你能学学轻蔑的神态吗?(4)恼怒(5)奚落(用尖刻的话讽刺别人的缺点,数落别人的不是)6. 从这些神态动作词我们可以感受到铁罐的骄傲,课文还用句子、语言描写了铁罐的骄傲,对陶罐的数落。我们来详细看看。7.PPT1“你敢碰我吗?陶罐子 ! ”请你读出傲慢的语气。(语调上扬)生 1 读,你能读得再傲慢些吗?生1 再读。生

7、 2 读a 提示:感叹号!请将感叹号读出来。生3,生 4 b 齐读,师纠正引导。c 问号?能读出来吗?生 5 生加上傲慢的表情和动作再朗读句子。PPT2:“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接下来铁罐更轻蔑了。 (语调下沉,突出懦弱)为什么铁罐敢骂陶罐是“懦弱”呢?(生说: 因为它觉得陶罐易碎,不敢碰自己)齐读。加上动作表情!PPT3“ 住嘴!” “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 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过渡:铁罐说陶罐懦弱,可陶罐争辩了,他就恼怒了,发火了,请男同学 来读:读出他当时的那份生气。 (声高气粗)为什么铁罐觉得陶罐不能跟自己相提并论呢?(生说:因为

8、他只看到陶罐的短处:易碎,觉得陶罐会破成碎片,而自己坚硬永远不会消失)PPT4 : “ 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 ,“ 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过渡:骄傲无理的铁罐子根本不接受陶罐的谦虚,作者没有写出铁罐的神态动作,你来填一填()地说。 (火冒三丈,暴跳如雷)好,请女同学来读出他的火冒三丈。小结:你感受到铁罐的骄傲无理了吗?那你能体会到“奚落”的意思了吗?铁罐紧紧抓住陶罐易碎的缺点,一而再再而三地数落,使他难看,这就是“奚落”啊!所以我们平常学习可结合上下文来理解词语。8. 铁罐如此傲慢无理地奚落陶罐,陶罐又是怎样对待他的呢?我们按照学习铁罐的方法,来找找。(默

9、读 29 自然段)(1)用“”在文中划出陶罐回答的话。(2)用“ O ”标出表示陶罐神态、动作的词语。PPT1 :“不敢,铁罐兄弟。”陶罐谦虚地回答。相对于傲慢无礼的铁罐,陶罐怎样啊?(生说:很谦虚。 )哪里看出他谦虚啊?生回答。(“不敢,铁罐兄弟 。”)是啊,人家傲慢地叫他陶罐子,他却称它为兄弟,多谦虚啊!请你读出谦虚的语气,加上表情动作。(生 1 读)读得真棒,真是一个谦虚的陶罐。PPT2 :“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陶罐争辩说,“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比你差。再说, ”这只陶罐不止谦虚,还很友善(克制)呢,当铁罐骂他懦弱时,他并没有以凶还凶

10、。他怎样啊?(生说:争辩)他为什么会争辩呢?(生说:因为他觉得自己有长处,可以盛东西,虽然自己的缺点是比较容易破碎。)是啊,他在跟铁罐讲道理啊。这里有个符号(省略号,说明什么啊?)(生:他还想说下去)那他会说些什么呢?发挥想象(生1、2 说)请你读出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小组1 读可铁罐并没有接受,反而被数落得更难听了,可陶罐还是很(生说:和气)PPT3 :“何必这样说呢?”陶罐()说, “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是啊, 面对一次比一次无理的铁罐,陶罐还是如此和善,还希望跟他和睦相处啊,如果叫你填一个神态动作词,你会填?(生说:心平气和、好言好语)小组2 读,读出陶罐的宽容。PPT

11、4 :陶罐不再理会铁罐。到最后,陶罐实在无能为力了,铁罐只拿坚硬的长处来数落自己易碎的短处,讲道理他也不听,所以陶罐只能(生说:陶罐不再理会铁罐)9. 大家读得都很起劲,接下来我们就来比一比。(1)同桌分角色扮演,一个当铁罐,一个人当陶罐。(2)看谁读得最好:注意说话时神态,表情变化,也可以自己的理解加上合适的动作。10. 推荐一小组上来表演。表演得真棒, 表扬他们。 好,接下来, 让我们一起来合作演一演,男生演铁罐, 女生演陶罐,老师就读提示语。大家别忘了加上动作哦!11. 男女分读。(五)拓展延伸。师:故事讲到这里就结束了,读了这个故事,你学到了什么?学生自由交流。 (我来说)师: 人人都

12、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是啊, 我们要像陶罐一样做个谦虚的人,跟同学们要和谐相处。相比大家也有很多话想对陶罐和铁罐说,接下来,请大家写一写。我想对铁罐说,我想对陶罐说,我想对自己说,注意写字姿势:头正身直,脚放平,两臂张开略挺胸,左手按住右手写,精神专注心放松。分享交流。八、教学反思:陶罐和铁罐这一篇童话故事,生动有趣,情节富有变化。 这也是我选择这篇课文作为公开课的原因。它讲述了国王御厨里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许多年代后,陶罐出土成了文物, 铁罐却不复存在的故事。全文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主要讲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即他们的对话;第二部分主要讲许多年代过去后,人们发现了陶罐,铁罐却早已消失。 第一课时主要完成第一部分内容,主要通过引导学生学习陶罐和铁罐对话、神态的描写, 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懂得“不能只看到自已的长处,而看不到自已的短处,也不能只看到别人的短处而看不到别人的长处”这样一个道理。整一节课,目标得以达成, 但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及指导学生朗读方面力度仍不够,毕竟只有将课堂真正交还给学生,听说读写充分结合,才谈得上有效课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