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北京市中考复习--语文三课内文言文阅读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7917039 上传时间:2018-04-24 格式:PDF 页数:31 大小:132.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北京市中考复习--语文三课内文言文阅读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2017北京市中考复习--语文三课内文言文阅读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2017北京市中考复习--语文三课内文言文阅读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2017北京市中考复习--语文三课内文言文阅读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2017北京市中考复习--语文三课内文言文阅读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北京市中考复习--语文三课内文言文阅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北京市中考复习--语文三课内文言文阅读(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言文阅读复习清单1. 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浅显文言文。2. 能理解文章中文言词语的含义。3. 能将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 能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真题回放【例 1】(2015北京)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回答第13 题。(共8 分)【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

2、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乙】游之日,风日清和,湖平于熨,时有小舫往来,如蝇头细字,着鹅溪练上。取酒共酌,意致闲淡。亭午风渐劲,湖水汩汩有声。千帆结阵而来,亦甚雄快。日暮,炮车云生,猛风大起,湖浪奔腾,雪山汹涌,震撼城郭。予始四望惨淡,投箸而起,愀(容色变得忧惧)然以悲,泫然(流泪的样子)不能自已也。(选自袁中道游岳阳楼记)1.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1)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观:(

3、2)则有去国怀乡去: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2 分)(1)春和景明 翻译:(2)时有小舫往来翻译:3. 【甲】【乙】两段文字写的都是游览者在岳阳楼的所见所感。【甲】文中,淫雨、阴风、浊浪等景物触发了“迁客骚人”的悲苦之情,沙鸥、锦鳞、芷兰等景物触发了“迁客骚人”的喜悦之情。【乙】文中,清风、湖水、等景物触发了作者的愉悦之情,浓云、巨浪等景物触发了作者的悲伤之情。“迁客骚人”和袁中道都没有达到范仲淹所说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原因是。(4 分)【答案】 1. (1)景象(景观)(2)离开2. (1)春风和煦,日光明媚(2)时常有小船来来往往3. 小船狂风“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指不

4、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迁客骚人”是带着自己的情感去看眼前的景物,袁中道由景生情,因此都未能达到此境界【试题解析】1. 此题为词语解释题,主要考查考生对课内文言文重点实词的掌握情况。2. 此题为句子翻译题,考生翻译时需要注意抓住关键词语,注意是不是需要补充上句子的省略成分,注意调整句子的语序。3. 此题主要考查课内外文言文的比较阅读,两篇文言文的共同点是通过岳阳楼不同的景物描写引发不同的内心感触。首先,考查了学生对文章信息的提取概括能力;其次,进一步考查了学生对文章深层含义的把握。【例 2】(2016北京)阅读三峡,回答第14 题。(共 9 分)三峡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

5、,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1.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1)沿溯阻绝溯:(2)属引凄异属: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 分)(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翻译:(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翻译:3. 阅读文中画线的语句,发挥你的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清荣

6、峻茂”在你脑海中呈现出的是怎样一幅画面。(3 分)4. 请你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2 分)(1)上文描绘了三峡的景色。说到三峡,你会想到的古诗句是,。(2)当你眼前呈现出长江宽阔的江面上帆船航行的景象时,想到的古诗句是,。【答案】 1. (1)逆流而上(2)连接2. (1)如果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2)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不如船行得快。3. (示例)春冬时节的三峡美不胜收,它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白色的潭水急流而下,险峻的青山青翠欲滴,悬崖陡壁中长着形态各异的柏树,有的枝干清雅俊秀,有的枝干盘虬卧龙,清澈碧绿的潭水中倒映着它们的影子,群峰高耸入云,山峰之间

7、瀑布飞流激荡,水花飞扬。水清,树荣,山高,草茂,景致别有一番趣味。4. (1)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2)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试题解析】 1. 本题考查课内文言文三峡的实词解释,也是文言文题目中最简单的一部分,所有内容回归课本知识。2. 本题考查课内文言文三峡的重点句子翻译,尤其要注意补全文言句子中缺少的成分,不要直译,注意调整顺序。学习使用“留、删、补、换、调、变”的文言句子翻译方法。3. 本题考查课内文言文三峡中对于“清荣峻茂”所呈现出来的意象和意境。注意在原有句子的翻译中加入描写,组成一幅完整的画面。景物描写要全面。4. 本题考查课内文言文三峡中的景色描写与课内古诗的知识

8、点迁移能力。首先分析出三峡句子中的景物特点并与诗句中的意象、意境相匹配。其次联系长江、帆船等关键词语展开联想,选择合适的诗句。实战演练(一)课内文言文阅读(一)阅读曹刿论战,回答第13 题。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

9、。”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1.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1)肉食者鄙()(2)公将鼓之()【答案】( 1)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2)击鼓进军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答案】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受,一定把它分给别人。3. 请你阅读第段,将下面的内容补充完整。(第空用原文回答)在本段中,曹刿论述了,抓住了的有利战机,后发制人,进攻齐军;看到齐军后,

10、果断做出追击齐军的决定。从这两处,我们可以看出曹刿是一个、的人。【答案】鲁国取胜的原因彼竭我盈辙乱旗靡有谋略善观察(二)阅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回答第13题。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1. 填空。(1)曹刿论战“何以战”一句中“以”是“凭借、依

11、靠”的意思,邹忌讽齐王纳谏“皆以美于徐公”一句中“以”是“认为”的意思,本文中“固国不以山溪之险”中“以”的意思是。(2)陈涉世家“行收兵”一句中“兵”是“兵员”的意思,出师表“兵甲已足”一句中“兵”是“兵器”的意思,本文中“兵革非不坚利”中“兵”的意思是。【答案】( 1)凭借、依靠(2)兵器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翻译:【答案】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3. 作者的主要观点是(用原文语句回答);作者认为决定战争胜利最主要的条件是。(用两个字回答)【答案】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人和(三)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回答第13题。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

12、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傅说举于版筑之间()(2)必先苦其心志()(3)曾益其所不能()(4)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答案】( 1)任用、选拔(或被任用、被选拔)(2)使痛苦(3)通“增”,增加(4)脸色(表情、神情、神色)2.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答案】一个国家,

13、如果内部没有坚持法度和辅佐君王的贤臣,外部没有敌国外患,这个国家就往往会灭亡。3. 短文开头连用六个事例,在内容和表达效果上分别有什么作用?【答案】内容上,引出并论证“生于忧患”(困境出人才、人才都是经过磨难和历练而成)的观点;表达效果上,运用排比,同类并举,增强了文章气势,使论证更充分。(四)阅读鱼我所欲也(节选),回答第14题。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

14、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1.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不同的一项是()A. 二者不可得兼品学兼优B. 舍生而取义者也便舍船,从口入C.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D.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答案】 C2. 下列各句中与“所欲有甚于生者”中“于”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B. 生于忧患C. 皆以美于徐公D. 能谤讥于市朝【答案】 C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

15、不辟也。翻译:【答案】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事物,但我所厌恶的还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物,所以遇到灾祸我也不躲避。4. 选段中孟子用假设的方式分析问题,得出的结论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回答。【答案】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都可以使用。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物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方法都可以采用。(五)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回答第13 题。(一)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

16、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扁鹊见蔡桓公)(二)孙思邈,京兆华原人也。通百家说,善言老子、庄周。洛州总管独孤信见其少(),异之,曰:“圣童也,顾器大难为用尔()。”及长,居太白山。隋文帝辅政,以国子博士召,不拜()。太宗初,召诣 ()京师,年已老,而听视聪瞭 ()。帝叹曰 : “有道者 ! ”欲官之,不受。思邈于推步()、医药无不善,孟诜( sh n)、卢照邻等师事之。照邻问曰:“高医愈疾奈何?”思邈答曰:“天有四时五行 (),寒暑迭居 ()。人有四支五藏 (),一觉一寐。天人所同也。良医导()之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