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与变异-微生物与免疫学课件

上传人:微** 文档编号:37917 上传时间:2016-11-17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1.2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遗传与变异-微生物与免疫学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遗传与变异-微生物与免疫学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遗传与变异-微生物与免疫学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遗传与变异-微生物与免疫学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遗传与变异-微生物与免疫学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遗传与变异-微生物与免疫学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遗传与变异-微生物与免疫学课件(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细菌的遗传与变异遗传( 微生物的生物学性状保持相对稳定,且代代相传。变异( 子代与亲代之间以及子代与子代之间的生物学性状出现差异。第一节、细菌变异的现象形态、结构变异抗原性变易菌落变异毒力变异耐药性变异形态结构的变异: 菌酶细菌 胞壁缺陷型细菌)正常霍乱弧菌 霍乱弧菌 通培养基变形杆菌含 炭酸培养基迁徙生长点状生长 毒力变异有毒 / 强毒 无毒 / 弱毒如:有毒牛分枝杆菌 减毒株(卡介苗 汁、甘油、马铃薯13年 230代第二节、细菌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 细菌 染色体细菌染色体外遗传物质 质粒 菌染色体( 、细菌属于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 细菌染色体即核质, 环状双螺旋 , 无核膜包围。2、基因:是

2、染色体上具有一定生物学功能的 核苷酸序列 ,如编码结构蛋白、酶等功能。是细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是环状闭合的双链 够自我复制,赋予细菌某些生物学性状。几种重要的质粒 致育质粒( 耐药质粒毒力质粒( 质粒( F+ 雄性菌( 具有性菌毛 )性菌( 无性菌毛 )致育质粒( 菌体( 感染 细菌 的病毒 具有病毒的特性:个体微小,电镜观察没有完整的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专性细胞内寄生生物学性状 (蝌蚪形形态 微球形细杆形蝌蚪形噬菌体结构模式图噬菌体结构与组成头部尾部头部由蛋白质衣壳包绕核酸组成噬菌体与细菌的关系宿主细胞溶解(溶菌反应)两种结局宿主细胞呈溶原状态(溶原性反应)毒性噬菌体 溶菌反应两种

3、噬菌体 溶菌反应温和噬菌体溶原性反应毒性噬菌体( 概念:能在宿主菌细胞内增殖,产生许多子代噬菌体,并最终裂解细菌的噬菌体。完成溶菌周期温和噬菌体( 概念: 噬菌体基因与细菌染色体 整合 ,不产生子代 噬菌体,但噬菌体 随细菌的分裂而传代。该种状态称 溶原状态 。该噬菌体称 温和噬菌体。溶原周期 , 诱导条件下进行溶菌周期温和噬菌体有溶原性周期和溶菌周期毒性噬菌体 溶菌性周期第三节、细菌变异的机制 基因突变(内源性变异) 基因的转移与重组(外源性基因的转移与重组)包括: 转化、接合、转导、溶原性转换1、转化 : 是供体菌裂解游离的 将其整合到细菌的基因中,使受体菌获得新的性状。游离 是细菌通过性菌毛相互连接沟通,将遗传物质(主要是质粒或染色体上的基因片段)从供体菌转移给受体菌。以噬菌体为载体,将供体菌的一段 受体菌获得新的性状。供体菌 受体菌噬菌体媒介供体菌 由于 错误的包装 将细菌染色体任何部位基因包装入噬菌体头部,并将其注入受体菌内。当噬菌体感染细菌时,宿主菌染色体中获得了噬菌体的 其成为溶原状态时而使细菌获得新的性状。 例: 带有 因来源 转移方式转化 供体菌 直接摄取接合 供体菌 性菌毛沟通转导 供体菌 噬菌体为载体转换 噬菌体 溶原性基因整合概念 质粒 基因转移与重组的四种方式(转化、接合、转导、溶源性转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医学试题/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