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中经济增长的偏离份额分析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7916567 上传时间:2018-04-2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中经济增长的偏离份额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苏中经济增长的偏离份额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苏中经济增长的偏离份额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苏中经济增长的偏离份额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苏中经济增长的偏离份额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中经济增长的偏离份额分析(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苏中经济增长的偏离份额分析【摘要】 本文通过偏离份额分析法(SSM)分析了苏中地区 20002007 年的经济发展情况,并提出了适当的建议。 【关键词】 区域经济 偏离份额分析法 产业结构 产业竞争力 江苏地处我国东部沿海地区,跨江濒海,是长江三角洲的重要组成部分,综合经济实力在全国一直处于前列,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江苏苏南的经济迅猛发展。到 2007 年江苏省实现国内生产总值 25741.15 亿元,比上年增长 14.9%。第一产业增加值 1816.24 亿元,增长 17.6%;第二产业增加值 14306.40 亿元,增长 16.8%,其中工业增加值 13016.84 亿元,增长 17.1%

2、;第三产业增加值 9618.51 亿元,增长22.5%,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33928 元,经济结构不断调整优化,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为 6.755.937.4。 2007 年苏南 GDP 为 13485.61 亿元、苏中 3860.78 亿元、苏北为 4235.7 亿元,而人均分别为苏南 48559 元、苏中 23501 元、苏北 13699 元,苏南大约是苏中的 2倍,而苏中又大约是苏北的 2 倍,呈现出明显的梯度差异。苏中承担着承接苏南辐射和带动苏北发展的作用,为此,江苏省委省政府 2003 年提出了沿江开发战略,最近沿海开发战略又上升为国家战略。因此,加快沿江地区的发展是促进江苏全省实现小

3、康和全面现代化的关键。 一、SSM 模型建立 1、理论依据 SSM 广泛应用于区域经济研究中,它将一定时期内的区域经济发展状况与标准区(即在比较过程中所选取的参照量)作比较,能比较准确地确定区域内各部门2或产业的发展状况与标准区相关部门或产业相比竞争力的大小,且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动态性。SSM 将一定时期内所研究区域的经济增长总量分解为三部分:份额分量、结构偏离分量和竞争力偏离分量,即区域经济增长总量(G)=份额分量(N)+结构偏离分量(P)+竞争力偏离分量(D)。其中份额分量是在计划期间特定区域按标准区域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速到计划期末应增加的量。结构偏离分量是指计划期内区域各产业按标准区相应产

4、业的增速所能达到的增长额与按标准区整体经济的增速所能达到的增长额之差。竞争力偏离分量是指计划期内区域各产业实际增长额与按标准区相应产业的增速所能达到的增长额之差。 2、模型建立 假设 Yij(t)表示 t 时期 j 地区 i 产业的经济发展水平,Rij 表示一定时期内 j 地区 i 产业的增长率,则 Ri(=jRij)为标准区域的 i 产业的增长率,R(=ijRij)为标准区域整体经济的增长率,那么: Yij=Yij(t)-Yij(t0) =Yij(t0)R+Yij(t0)(Ri-R)+Yij(t0)(Rij-Ri)(1) (1)式两端对 i 求和,则: G=Yj=jYij(t0)R+jYij

5、(t0)(Ri-R)+jYij(t0)(Rij-Ri)(2) (2)式即为偏离份额方程。其中 jYij(t0)R 项为份额分量 N,反应了研究区域按标准区域的增长率应该达到的水平;jYij(t0)(Ri-R)项为产业结构分量 P,反应了研究区域的产业结构合理程度;jYij(t0)(Rij-Ri)项为竞争力分量 D,反应了研究区域的产业竞争力。 二、数据处理与分析 苏中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滞后是相对于苏南以及上海等长三角发达地区而言的,放之全国,苏中的经济水平是处于领先地位的,所以本文选取江苏省作为标准3区域,考察了苏中经济发展的优势与不足,分析数据来源于 20012008 年的江苏省统计年鉴。2

6、0002007 年跨度为 8 年,本文以 2003 年为界,分别考察了20002003 年和 20042007 年的情况。运用 SSM 和(2)式,得到结果如表 1、表2 所示。 2003 年之前苏中地区发展缓慢,多项指标落后于省平均水平,甚至落后于苏北。20002003 年全省 GDP 增长 45.18%,而苏中只有 38.43%,GDP 实际增长量与份额分量差额达 108.96 亿元,产业结构的不合理导致其下降 29.24 亿元,竞争力劣势拖累了 79.68 亿元(见表 1)。2003 年以来,苏中经济明显好转,第二产业尤其是工业增长显著,超过全省及苏南近 20 个百分点。在 GDP 实际

7、增长量超过份额分量的部分当中,竞争力的加强贡献了 4.94%,产业结构的优化虽然贡献了-0.78%,但比 2003 年之前提高了约 1 个百分点,结构分量和竞争力分量均比2003 年之前有所提升(见表 2),整体经济增长明显,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竞争力逐步增强。 苏中在 2003 年之后快速发展,渐呈崛起之势。本文认为,其原因之一是对于实现全面小康和现代化的目标以及中央对江苏提出的两个率先的要求,省委省政府认识到苏中的崛起是关键,为此省委省政府自 2003 年起先后提出了沿江、沿海开发战略,加大了对苏中地区的投资,相继建成通车润扬长江大桥、苏通长江大桥,开工建设崇启大桥等过江通道,建成通车宁启铁

8、路等基础工程,大大完善了苏中地区的投资环境。此外,苏中地区在汽车与船舶制造、化工化学等工业领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开放经济也取得巨大成就,另一方面苏中经济增长特别是工业的快速增长是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尤其是 2003 年以来,苏中工业增速高于全省及苏南水平,20032007 年,苏中工业累计增长 129%,全省和苏南为 116.8%和 116.4%。4八年来,第一产业总体上情况不容乐观。虽然产业结构的合理程度有所提高,但发展速度仍然赶不上全省平均水平,差距进一步扩大,产业竞争力也不断减弱。20002003 年苏中第一产业增长比全省第一产业增长速度少 36.54%,而 20042007 年差距扩大

9、到 44.63%,其中因为竞争力的减弱就影响了 16.77%。尽管产业结构向着优化的方向发展,但是结构的不合理依然是导致苏中第一产业落后全省平均水平的最大因素。 第二产业增长显著,实际增长量超过份额分量的部分由前 4 年的 23.04 亿元扩大到后 4 年的 214.83 亿元,增长达 9 倍,特别是 20042007 年,苏中第二产业增长了 80.61%,分别比全省和苏南多 17.04%和 17.73%。在产业总量快速增长的同时,产业竞争力也大幅提升,成为推动产业发展超过全省增速的最大因素。值得注意的是,后 4 年与前 4 年相比,产业结构没有更加优化,反而变得不合理,与竞争力的显著增强形成

10、鲜明的对比,成为影响产业发展超过全省增速的因素。 第三产业增长质量良好。实际增长量由落后份额分量变为赶超,其中后 4 年结构优化带来的增长量为 106.71 亿元,比前 4 年增长了近 10 个百分点。同时,第三产业竞争力也有微弱提升,但提升还不够明显。 三、结论与建议 苏中三大产业的结构不断优化,第二产业特别是工业发展迅猛,产业竞争力不断增强。但农业和服务业发展仍然慢于全省平均水平,农业甚至呈不断恶化的趋势,与工业制造业大相径庭。另外,工业虽然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其产业结构层次不高,主要以机械制造、化学化工、汽车与船舶制造等传统产业为主,电子通信设备等高新技术产业比重还不高,与苏南相差甚远。

11、 5为了解决目前出现的问题,更好地发展苏中经济,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1、大力发展高附加值农业加工业,以工业现代化带动农业发展 苏中仍就以传统农业为主,产品附加值低,科技含量不高,因此要发展高效农业,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推进苏中乡镇企业的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以乡镇企业的繁荣带动农副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提升农业产业链。 2、加快苏中地区南通、扬州、泰州中心城区建设 加速中心城市的城市化进程,加强中心城市的辐射能力,利用城市建设完善城市的服务功能,进而带动服务业的发展。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的繁荣是促进第一、二产业的发展,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链的重要途径。苏中地区要抓住润扬大桥、苏通大桥等过江通道

12、建成通车的时机,完善投资环境,吸引外资,主动承接上海、苏南等地的产业转移,大力发展金融、保险、物流等现代服务业。 3、继续加大引资力度,整合提升产业链,坚持工业第一的方针 要引导外商投资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附加值高的产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延伸传统工业产业链,形成产业集群,加强产业内和各产业间的关联度,扩大经济的正外部性。 4、加大苏中地区的港口建设力度 苏中水资源丰富,河道众多。扬州位于运河与长江的交汇处,南通更是濒江临海,要加快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金融中心为主的现代服务业发展,进一步整合港口资源,加强港口基础设施、集疏运体系建设,加快发展现代航运服务体系,努力提高管理水平和综合

13、服务能力,与苏南、上海等地错位发展,使苏中特别是南通成为上海组合港一体两翼的重要一翼。 5、重视和发展民营经济 6积极进行体制创新,活跃市场,在大力招商引资的同时,也要充分吸收民间资本,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发挥民资作用,使得民营经济、外资经济和国有经济成为推动苏中发展的三驾马车。 【参考文献】 1 陈朝泰:江苏经济增长的偏离份额分析法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996(5). 2 吴解生、张千:上海市制造业结构和竞争力分析J.经济师,2007(9). 3 杨家栋:加快经济发展促进苏中崛起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2). 4 谢科进、刘华:苏中二元结构趋同特征和发展路径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法律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