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古代史考试资料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7914698 上传时间:2018-04-24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18.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世界古代史考试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世界古代史考试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世界古代史考试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世界古代史考试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世界古代史考试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世界古代史考试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界古代史考试资料(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世界古代史复习资料一、查理马特的采邑改革内容: 为加强王权, 查理马特将没收叛乱贵族和教会的土地作为采邑,分封给新的贵族和教会。采邑领受者必须为赐予者服骑兵役,并宣誓效忠; 采邑赐予者有义务保护忠心效力的领受者,使其不受他人侵害。采邑分封,只限终身,不得世袭。评价: 采邑制以土地为纽带建立了领主与附庸之间的主从关系,形成了 “军人占有土地的等级制度”,即封建等级制。采邑分封,一方面使自主地日益消逝,变成封建地产;另一方面,使附着在采邑上的广大自由农民成为受封者的依附农民。采邑制的实行,虽然暂时加强了王权,但终极是削弱了王权,导致封建割据和帝国的瓦解。二、中世纪行会斗争的三个阶段商人行会 手工业

2、行会 商业公会三、罗斯受洗的意义首先, 加速了罗斯封建制度的形成并得以巩固。1、促进罗斯封建土地占有制度的形成。2、促进了罗斯封建关系的形成。3、促使罗斯封建典章趋向完善。4、有利于提高罗斯王公的地位,巩固罗斯的封建制度。其次, 推动了罗斯与基督教欧洲的交往,提高了罗斯的国际地位。它为古罗斯国家建立了统一的思想和宗教基础。基督教传教士在东欧平原各语系(斯拉夫语、芬兰语、突厥语)部落居民中的传教活动,不仅吸引了这些部落进入基督教文明范围,也不断柔化了多民族国家形成中不可避免的矛盾对立和痛苦过程。古罗斯国家并不是在单一民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是在统一宗教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基督教不仅是一种宗教价

3、值体系,也是一种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罗斯受洗改变了罗斯国家的国际地位, 使其成为可依照欧洲公认的行为规范行事的文明主体。罗斯文明起步较晚,加入具有千年传统的基督教使它能更方便地理解古希腊罗马文明的遗产,从而发展自己在文学、 艺术、宗教生活的独特形式。借助拜占廷多方面的文化成就,罗斯出现了它早先不知道的石建筑艺术、圣像画艺术和水彩壁画;正是在希腊文字和斯拉夫语的基础上,才形成了古罗斯的文学语言,并用它写成了 罗斯法典 、编年史往年纪事 、 史诗伊戈尔远征记 。基督教对古罗斯人的精神生活发挥了长期而深刻的影响,改变了罗斯社会生活的形式。基督教的修道生活特别对罗斯北部和东部边区的东斯拉夫移民的社会心

4、灵的形成,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它使人们注重个人内心生活的自由,而不关心世俗政权;对生活意义的理解不在于外界的财富, 而在于内心精神生活的和谐一致,在于社会的正义性。这一切,又为日后俄罗斯文明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使东正教成为俄罗斯文明的核心。再次,它加强了罗斯与拜占庭文化的沟通,促进了罗斯文化的发展。四、拜占庭帝国何以能延续千年1 拜占庭帝国农业存在多种经营方式,发展余地较大。2 拜占庭保持了城市工商业的繁荣,为帝国提供了大量的财政收入。3 拜占庭保持了古罗马的帝国制传统,拥有对付内忧外患的强大国力。4 君士坦丁堡的经济和军事战略优势:君士坦丁堡三面环海,南北两面有一条狭长的海峡:博斯普鲁斯海峡和

5、达达尼亚海峡,只要封锁两海峡,就可以禁止无论从爱琴海,还是从黑海来的敌船的航行城的西面则修了两道高大的城墙,保 卫了君士坦丁堡的陆上进口只要君士坦丁堡不被攻克,帝国就继续存能在。 五、莫斯科公国的兴起和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 1.金帐汗国的支持 从罗斯托夫 苏兹达尔公爵领地到( 13 世纪)莫斯科公国。 在蒙古金帐汗国的支持下,莫斯科公国的疆域逐渐扩大,14 世纪初成为俄罗 斯最强大的政治力量,伊凡 卡利达被金帐汗国册封为“ 弗拉基米尔及全罗 斯的大公2.俗权与教权的结合:莫斯科公国不仅依靠金帐汗国的支持,而且寻求东正教会的支持。14 世纪初东正教俄罗斯地区总主教的驻节地自基辅迁至莫斯科,标志着莫

6、斯科成为俄罗斯地区的政治中心与宗教中心。1.罗斯由分裂走向统一方式:武力兼并和反抗蒙古统治瓦西里一世( 1389-1425)兼并尼什哥罗德公国。伊凡三世( 1462-1505 年)兼并诺夫哥罗德公国和特维尔公国。瓦西里三世( 1505-1533 年)兼并普斯科夫公国和里亚赞公国2.金帐汗国由统一走向分裂伊凡三世与克里米亚汗结盟1481 年阿合马汗被杀,金帐汗国覆灭。莫斯科公国独立3.中央集权体制的加强莫斯科大公成为俄罗斯最高君主,贵族成为臣仆中央政府机构的初步建立:贵族会议杜马,王公、大臣、总主教组成权力核心;地方由总督治理、总揽行政、司法、税务和军事4.中央集权体制形成的原因首先,罗斯东正教

7、会成为俄罗斯中央集权制国家的心理和精神支柱。其次,金帐汗国对罗斯长期实行野蛮统治的反作用。政治上的成熟多于經濟上的成熟,是主要原因。最后,服役贵族是莫斯科大公紧紧依靠的阶级力量六、中古德意志和意大利历史发展的特点和原因 德意志: 1、封建化进程的缓慢, 8 世纪末 12 世纪初。 罗马化微弱和起点低。 马尔克的传统、自由农民爱好自由2、中央王 (皇)权软弱,地方封建势力强大 a.王位继承选举制。德国最初分裂为许多大公国,最著名的有萨克森、法兰克尼亚、巴伐利亚和 士瓦本 4 大公国。 b.城市兴起晚,外向性强。 c.“ 神圣罗马帝国 ” 的负担,不注重对内整饬,注重对外扩张 d、城市同盟实力强大

8、 意大利:1.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北部波河流域和中部托斯坎尼地区经济最为发达,中部教皇领地主要是农业区,工商业不甚发达,南部地区经济落后。2.政治上长期处于分裂状态:北方公国和城市共和国;中部是拉丁平原的教皇国;南部是西西里国王3 形成了城市国家,原因: 1 神圣罗马帝国的控制和影响导致两国经济发展不平衡。2 政教斗争的干扰和罗马教皇的阻止,导致神圣罗马帝国皇权的沦丧,破坏了德、意两国民族统一国家的形成。3 德、意城市在对外贸易中独立发展,分别导致了强大的城市同盟和城市国家的产生。七、阿拉伯政府的特点 阿拉伯征服的特点之一,是在伊斯兰 “ 圣战 ” 的旗帜下进行的武装征服,同时伴以宗教传播。阿

9、拉伯扩张的后果影响是巨大的,它不仅改变了被征服地区的政治版图,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这一地区的民族构成、宗教信仰、语言、文化以及社会风俗,形成了独特色的阿拉伯 伊斯兰世界 阿拉伯人创造了光辉的阿拉伯 伊斯兰文化,沟通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八、印度封建化的过程的特点印度次大陆土地辽阔,各地经济、 文化和社会发展水平不一,封建化过程参差不齐,经历了长期缓慢的过程。农村公社制度残余长期存在。印度的农村公社不仅是阶级国家建立的牢固基础而且也是封建剥削制度的牢固基础。印度封建化过程没有发生激烈动荡的社会革命,因而古代种姓制度等残余得以继续存在下来。印度由古代向中世纪社会转变中,社会经济没有发生类似西欧那

10、样全面的衰落,农业和城市工商业继续繁荣和发展。九、印度种性制度在中古的演变种姓制度更加复杂化婆罗门和刹帝利依然保持着他们在社会中的统治地位吠舍:农村公社中自由成员,即农民、手工业者和商人组成的等级专门指商人首陀罗专门指从事农业的依附农民贱民:屠、侩、钓、猎、娼在四种姓之外,还形成了一个按行业组成的各种集团,即阇提(jati) 。阇提内部职业世袭,互不通婚,相互隔离。十、印度教的教义、经典和派别教义一、达摩说,信守婆罗门种姓制度。二、羯磨说,即业报轮回。经典:印度教不像基督教和伊斯兰教那样,有唯一信奉的经典。除了古老的四部吠陀经典外,它还信奉种类繁多的“ 奥义书 ” 、“ 往事书 ” 、“ 法典

11、 ” ,以及两大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派别:1.尸摩多派,遵奉古婆罗门教传统,奉行多神信仰,承认泛神论为最高真理,其信徒人数颇众;2.毗湿奴派,拜兼有创造与破坏能力的宇宙维持者毗湿奴为最高神,认为通过默念神名和坐禅便可获解脱,强调禁欲、苦行、素食等戒律,主要流行于北印度和西海岸地区;3.湿婆派,奉湿婆为最高主神,视其为毁灭、苦行和舞蹈之神,主要流行于克什米尔和南印度等地;4.性力派,崇尚女性神灵,持具有色情色彩的性力仪式。该派不相信业报轮回,反对种姓制度和歧视妇女。主要流行于孟加拉、尼泊尔和南印度的喀拉拉等地。十一、十字军东征(背景、影响)背景:在西欧城市和经济复苏的背景下,封建社会内部矛盾

12、酝酿和发展的结果。1、宗教原因:教会的影响和号召(1).消除封建社会内部不稳定因素;(2). 扩大罗马天主教的影响:a 统一基督教( 1054 年教会大分裂) ;b 打压世俗王权2、世俗原因(1) 封建主内部矛盾的激化,物质贪欲;光蛋骑士,对东方财富的向往;(2) 意大利商人力图扩大势力范围,控制过境贸易与商路;(3) 农民在封建压迫下处境维艰。1089 1095 年西欧连续七年的自然灾害。3、外在条件(1) 阿拉伯人的衰落。(2) 突厥人的分裂。(3) 1071 年后东地中海的政治形势与拜占廷帝国的求援。影响:1、侵略战争的性质。2、消极影响人力与财力的浩劫。3、积极影响第一, 西欧封建统治

13、者通过战争和殖民掠夺,获得大量土地和财富,极大地改善了西欧社会经济状况,不仅克服了社会经济危机,并且促进了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a.十字军把东方的许多产品和生产技术,如棉花、水稻、西瓜、丝织、印染、制糖等传入西欧,大大丰富了物质生产,提高了生产力水平。b.在商业方面,意大利商人取代了阿拉伯和拜占廷商人在东方贸易中的垄断地位,独占了地中海商业霸权,有力地推动了西欧的商业发展。贸易的发展, 促进了城市的繁荣和市场的扩大,从而导致西欧封建社会的深刻变化,开始进人一个新的发展时代。第二, 随着城市的发展以及市民地位日益提高,市民与王权结盟,导致有市民参加的等级议会制的产生。第三,农奴制的瓦解。庄园

14、的衰落;地租的折算与劳役制的解体。第四,十字军东征导致罗马教会权威的盛极而衰。十二、中世纪城市(兴起的背景、影响和特点)背景:(1)外部刺激西欧周边的国家和地区明显地笼罩在浓厚的商业氛围中,并对西欧社会形成包围之势:在东部,是强大的拜占庭和阿拉伯国家;在北部,是率先兴起的北欧商人和佛兰德斯商人;在南部,则是以威尼斯为首的意大利商人。这些外部的商业力量,与西欧的经济模式反差极大,对西欧形成了持续的压力和刺激。(2)内部动力生产力的提高以及工商业的发展为城镇提供了剩余的农产品、原材料、劳动力。首先,封建制度的确立、社会秩序的稳定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为商品交易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其次,农具及动力的

15、改善,节省了不少的劳动力,使得人们有可能从土地的束缚中脱离出来,从而为工匠和商人阶层的兴起提供了人力基础。此外,虽然西欧大部分生活用品庄园中都可以进行生产,但是有些不可或缺的产品,却由于技术和资源的限制,无法自行生产,必须依靠外部的输入。影响:经济上,导致了西欧社会商品货币经济的迅速发展,形成庞大的商业网络,改变了欧洲的经济面貌,影响着西欧诸国的经济政策. 政治上,对西欧政治进程产生了经济影响城市商品经济的作用,城市的兴起使欧洲出现了一个新的等级 市民阶级,城市与王权结盟,促使王权加强,国家出现了不与封土相联系的官吏;同时市民阶级参与政治,城市自治和城市议会,也促进了议会制度的出现3.在社会经

16、济结构方面,促使旧的自然经济的领地庄园制度瓦解和农奴依附地位的消失;思想文化方面,随着城市的出现,产生了市民日常需要的世俗文化和世俗教育,文化教育不再为教士所垄断,这就为日后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作了准备特点:与东方城市相比,西欧城市的特点就是其从产生起,即展开了与封建主的斗争,并取得一定程度的自治权,拥有独立的行政、司法、财政等职能中国城市一般首先是政治统治中心,城市与专制统治同心,而西欧城市对封建制度起离心作用十三、中世纪英法两国王权的的发展以及议会君主制的形成1.王权的加强威廉一世、亨利一世亨利二世的改革:司法:组成中央常设法庭;巡回法庭正规化和经常化;实行陪审制度,以“ 誓证法 ” 取代“ 神命裁判法 ” ;每个自由人缴纳一笔钱后可越级上诉。军事:用 “ 盾牌钱 ” 取代骑士兵役制,用所征捐款招募雇佣军;自由人按照财产和收入状况制备相应武装。其他:收回王室地产,拆毁封建城堡;更换郡守;打击教会势力到爱德华三世(1327 1377 年)时,骑士和市民代表参加国会成为一项稳定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