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4_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点总结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7903880 上传时间:2018-04-24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692.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选修4_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点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选修4_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点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选修4_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点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选修4_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点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选修4_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点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选修4_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点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选修4_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点总结(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一、焓变、反应热要点一:反应热(焓变)的概念及表示方法化学反应过程中所释放或吸收的能量,都可以用热量来描述,叫做反应热,又称焓变,符号为H,单位为kJ/mol ,规定放热反应的H为“”,吸热反应的 H为“ +”。特别提醒:(1)描述此概念时,无论是用“反应热”、“焓变”或“ H”表示,其后所用的数值必须带“ +”或“”。(2)单位是kJ/mol ,而不是kJ,热量的单位是kJ。(3)在 比较大小时,所带“ +”“”符号均参入比较。要点二: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1放热反应的H为“”或H0 ;吸热反应的H为“+”或 H 0 ?H E(生成物的总能量)E(反应物的总能量)?H E(反应物的键能

2、) E (生成物的键能) 2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放热反应: 活泼金属与水或酸的反应、酸碱中和反应、燃烧反应、多数化合反应。吸热反应:多数的分解反应、氯化铵固体与氢氧化钡晶体的反应、水煤气的生成反应、炭与二氧化碳生成一氧化碳的反应3需要加热的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不需要加热的反应,不一定是放热反应4通过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可用来比较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相对稳定性。(能量越高越不稳定)如 C(石墨, s) C(金刚石, s) H3= +1.9kJ/mol,该反应为吸热反应,金刚石的能量高,石墨比金属石稳定。二、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除了遵循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要求外,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3、:1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不同,反应热的数值和符号可能不同,因此必须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用s、l 、g 分别表示固体、液体和气体,而不标“、”。2H 只能写在热化学方程式的右边,用空格隔开, H 值“” 表示放热反应,H 值“+”表示吸热反应;单位为“kJ/mol ”。3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仅表示该物质的物质的量,并不表示物质的分子数或原子数,因此,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4H的值 要与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相对应,如果化学计量数加倍,H也要加倍。5正反应若为放热反应,则其逆反应必为吸热反应,二者H的数值相等而符号相反。三、燃烧热、中

4、和热、能源要点一:燃烧热、中和热及其异同第 2 页特别提醒:1燃烧热指的是1 mol 可燃物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注意:稳定的化合物,如 H2H2O(l) 而不是 H2O(g) 、 CCO2(g) 而不是 CO 、SSO2(g) 而不是 SO3。2中和热是指酸、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生成 1 mol 水所放出的热量。注意:弱酸、弱碱电离出 H+、OH需要吸收热量,故所测定中和热的数值偏小; 浓硫酸 与碱测定中和热时,因浓硫酸释稀要放热 ,故测定的 中和热的数值偏大。3因燃烧热、中和热是确定的放热反应,具有明确的含义,故在表述时不用带负号,如CH4的燃烧热为890KJ/mol 。4

5、注意表示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和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表示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和表示中和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的不同。燃烧热以可燃物1mol 为标准,且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中和热以生成1mol 水为标准。要点二:能源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 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因此 , 以新型能源开发与利用为背景材料,考查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求算反应热,已成为高考命题的热点。关于能源问题,应了解下面的几个问题:(1)能源的分类:常规能源(可再生能源,如水等,非再生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等);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生物能;非再生能源,如核聚变燃料)(2)能源的开发;太阳能:每年辐射到地球表面的能量为

6、51019kJ,相当于目前全世界能量消耗的 1.3 万倍。生物能:将生物转化为可燃性的液态或气态化合物,再利用燃烧放热。风能:利用风力进行发电、提水、扬帆助航等技术,风能是一种可再生的干净能源。地球能、海洋能。四、反应热的求算1由盖斯定律:化学反应不管是一步完成还是分步完成,其反应热总是相同的。也就是说,化学反应热只与反应的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具体反应的途径无关。2反应热的数值等于E(形成新键释放的总能量)与E (断键所吸收的总能量)之差,放热反应H 的符号为“”,吸热反应H的符号为“ +”。特别提醒:(1)运用盖斯定律的技巧:参照目标热化学方程式设计合理的反应途径,对原热化学方程式进行恰当“

7、变形”(反写、乘除某一个数),然后方程式之间进行“加减”,从而得出求算新热化学方程式反应热H的关系式。(2)具体方法: 热化学方程式乘以某一个数时,反应热也必须乘上该数;热化学方程式“加减”时,同种物质之间可相“加减”,反应热也随之“加减”;将一个热化学方程式颠倒时,H的“ +”“”号也随之改变,但数值不变。(4)注意 1molH2、O2、P4分别含有1molHH、1mol O=O 、6molPP,1molH2O中含有 2molOH,第 3 页1molNH3含有 3molN H ,1molCH4含有 4molCH。 一、电解原理及规律 电极的判断与电极上的反应。(1)阳极: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

8、,是发生氧化反应 ;若惰性材料(石墨、Pt、Au )作阳极,失电子的是溶液中的阴离子;若为活性金属电极(Pt、Au除外),失电子的是 电极本身,表现为金属溶解。(2)阴极: 是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电极本身不参与反应;溶液 中的阳离子在阴极上得电子,发生 还原反应。 电流或电子的流向:电解池中电子由电源负极流向阴极,被 向阴极移动的某种阳离子获得,而向阳极移动的某种阴离子或阳极本身在阳极上失电子,电子流向电源正极。 离子的放电顺序:主要取决于离子本身的性质,也与溶液浓度、温度、电极材料等有关。(1)阴极(得电子能力) :Ag+Fe3+Cu2+H+Pb2+Sn2+Fe2+Zn2+Al3+Mg2+

9、Na+Ca2+ K+,但应注意,电镀时通过控制条件(如离子浓度等),Fe2+和 Zn2+可先于 H+放电 。(2)阳极(失电子能力) :若阳极材料为活性电极(Pt、Au 除外) ,则电极本身失去电子,而溶液中的阴离子不参与电极反应;若阳极材料为惰性电极,则有S2IBrClOH含氧酸根离子及 F等。4酸、碱、盐溶液电解规律(惰性电极)5原电池、电解池、电镀池的判断(1)若无外接电源,可能是原电池,然后根据原电池的形成条件判断(2)若有外接电源,两极插入电解质溶液中,则可能是电解池或电镀池,当阳极金属与电解质溶液中的金属离子相同,则为电镀池(3)若无明显外接电源的串联电路,则应利用题中信息找出能发

10、生自发氧化还原反应的装置为原电池。(4)可充电电池的判断:放电时相当于原电池,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发生还原反应;充电时相当于电解池,放电时的正极变为电解池的阳极,与外电源正极相连,负极变为阴极,与外电源负极相连。二、电解原理的应用1氯碱工业(电解饱和食盐水):2NaCl + 2H2O 电解2NaOH + H2 + Cl22电镀:待镀金属制品作阴极,镀层金属作阳极,含有镀层金属离子的溶液作电镀液,阳极反应: M ne=Mn+(进入溶液) ,阴极反应Mn+ + ne =M(在镀件上沉积金属)第 4 页3电解精炼铜:以粗铜为阳极,精铜为阴极,含铜离子的溶液作电解质溶液。电解时发生如下反应:阳极(粗

11、铜) :Cu 2e= Cu2+;阴极(纯铜) : Cu2+ + 2e= Cu。4电冶金: Mg、Al 的制取,如,电解熔融NaCl 制金属 Na:2NaCl( 熔融 ) =2Na + Cl2三、三池的比较原电池电解池电镀池定义将化学能转变成电解的装置将电能转变成化学能的装置应用电解原理在某些金属表面镀上一层其它金属的装置装置举例稀硫酸CuZnCuCl2CCZnCl2ZnFe形成条件活动性不同的两电极(连接)电解质溶液(电极插入其中并与电极自发反应)形成闭合回路两电极接直流电源两电极插入电解质溶液形成闭合回路镀层金属接电源正极,待镀金属接电源负极电镀液必须含有镀层金属的离子电极名称负极:较活动金

12、属正极:较不活动金属(或能导电的非金属)阳极:与电源正极相连的极阴极:与电源负极相连的极名称同电解,但有限制条件阳极:必须是镀层金属阴极:镀件电极反应负极:氧化反应、金属失电子正极:还原反应,溶液中的阳离子得电子阳极:氧化反应,溶液中的阴离子失电子,或电极金属失电子阴极:还原反应,溶液中的阳离子得电子阳极:金属电极失电子阴极:电镀液中阳离子得电子电子流向负极导线正极电源负极导线 阴极电源正极导线阳极同电解池三、原电池的工作原理1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它的原理是将氧化还原反应中还原剂失去的电子经过导线传给氧化剂,使氧化还原反应分别在两极上进行。2原电池的形成条件: (如下图所示)(

13、1)活泼性不同的电极材料(2)电解质溶液(3)构成闭合电路(用导线连接或直接接触)(4)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第 5 页特别提醒: 构成原电池的四个条件是相互联系的,电极不一定参加反应,电极材料不一定都是金属, 但应为导体 , 电解质溶液应合理的选取。3判断原电池正负极常用的方法负极:一般为较活泼金属,发生氧化反应;是电子流出的一极,电流流入的一极;或阴离子定向移动极;往往表现溶解。正极:一般为较不活泼金属,能导电的非金属;发生还原反应;电子流入一极,电流流出一极;或阳离子定向移向极;往往表现为有气泡冒出或固体析出。4原电池电极反应式书写技巧(1)根据给出的化学方程式或题意,确定原电池的正、负

14、极,弄清正、负极上发生反应的具体物质(2)弱电解质、气体、难溶物均用化学式表示,其余以离子符号表示,写电极反应式时,要遵循质量守恒、元素守恒定律及正负极得失电子数相等的规律,一般用“=”而不用“”(3)注意电解质溶液对正、负极反应产物的影响,正、负极产物可根据题意或化学方程式加以确定(4)正负电极反应式相加得到原电池的总反应式,通常用总反应式减去较易写的电极反应式,从而得到较难写的电极反应式。二、原电池原理的应用(1)设计原电池(这是近几年高考的命题热点)(2)加快了化学反应速率:形成原电池后,氧化还原反应分别在两极进行,使反应速率增大,例如:实验室用粗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在锌与稀硫酸反应

15、时加入少量的CuSO4溶液,能使产生 H2的速率加快(3)进行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比较(4)电化学保护法:即金属作为原电池的正极而受到保护,如在铁器表面镀锌(5)从理论上解释钢铁腐蚀的主要原因 四、化学电源1充电电池是指既能将化学能转变成电能(即放电),又能将 电能转变成化学能(充电)的一类特殊的电池。充电、放电的反应不能理解为可逆反应(因充电、放电的条件不同)。2书写燃料电池电极反应式时应注意如下几点:(1)电池的负极一定是可燃性气体 ,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池的 正极一定是助燃气体,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2)写电极反应时, 一定要注意电解质是什么,其中的离子要和电极反应中出现的离子相对应,

16、碱性电解质时,电极反应式不能出现H+;酸性电解质时,电极反应式不能出现OH。(3)可由正负两极的电极反应式相叠加得到总电极反应式,但要注意是在得失电子守恒前提下;电极反应要注意是燃料反应和燃料产物与电解质溶液反应的相叠加的反应式。 五、钢铁的腐蚀与防护 ( 以钢铁铁腐蚀为例 ) 第 6 页1钢铁的析氢腐蚀和吸氧腐蚀:析氢腐蚀吸氧腐蚀条件水膜呈酸性。水膜呈中性或酸性很弱。电极反应 负极 Fe( ) :Fe2e=Fe2+正极 C(+) :2H+ +2e=H2总电极反应式:Fe + 2H+ = Fe2+ H 22Fe4e=2Fe2+O2+2H2O+4e=4OH2Fe+2H2O+O2= 2 Fe(OH)24Fe(OH)2+2H2O+O2=4Fe(OH)3Fe(OH)3 Fe2O3 nH2O 通常两种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