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专用导与练】2015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练习:专题12课案1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理解]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7903236 上传时间:2018-04-24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240.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专用导与练】2015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练习:专题12课案1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理解]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浙江专用导与练】2015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练习:专题12课案1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理解]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浙江专用导与练】2015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练习:专题12课案1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理解]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浙江专用导与练】2015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练习:专题12课案1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理解]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浙江专用导与练】2015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练习:专题12课案1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理解]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专用导与练】2015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练习:专题12课案1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理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专用导与练】2015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练习:专题12课案1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理解](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十二文言文阅读课案 1 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理解随堂演练1. 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素善留侯张良善: 友善、交好B.亡去不义 , 不可不语语: 说C.秦时与臣游游: 交游、交往D.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谢: 道歉、谢罪解析:B B项中“语”有“谈话”“话语”“语言”“告诉”等义项,在此语言环境中 ,只能理解为“告诉”。2. 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张良出 , 要项伯B.距关, 毋内诸侯 , 秦地可尽王也C.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D.沛公今事有急 ,亡去不义解析:D A项“要”通“邀” , 邀请。在桃花源记一文中“便要还家, 设酒杀

2、鸡作食”中的“要”也是这个意思。B项“距”通“拒” ,动词, 把守;“内”通“纳”, 动词, 接纳。C项“蚤”通“早”。D项“亡”是取用“逃跑”的本意 , 不是通假字。“亡”也可作通假, 比如“河曲智叟亡以应”中“亡”通“无”。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兴造大业 , 可以利百姓者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朝歌夜弦, 为秦宫人后人哀之而不鉴之李牧连却之无以 , 则王乎日削月割, 以趋于亡A. / / / B./ / C./ / / D. / / / 解析:C 使动用法 , 名词作动词 , 名词作状语 ,意动用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段 , 完成 45 题。

3、昌为人强力 ,敢直言, 自萧、曹等皆卑下之。昌尝燕时入奏事 , 高帝方拥戚姬 , 昌还走。高帝逐得 , 骑昌项 , 上问曰:“我何如主也 ?” 昌仰曰 :“陛下即桀、纣之主也。”于是上笑之, 然尤惮昌。及高帝欲废太子 ,而立戚姬子如意为太子 , 大臣固争莫能得。 上以留侯策即止。 而昌庭争之强, 上问其说 , 昌为人吃, 又盛怒 , 曰: “臣口不能言 , 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虽欲废太子, 臣期期不奉诏。”上欣然而笑。( 节选自汉书周昌传 ) 4.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 正确的一项是 ( ) A.敢直言直:公正, 正直B.昌尝燕时入奏事燕: 通“宴” , 安闲, 指帝王闲暇C.然尤惮昌惮

4、: 宽容D.昌为人吃吃: 很能吃饭解析:B A项当面 ,C 项敬畏,D 项口吃。5. 下面句中加点词的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自萧、曹等皆卑下之卑下: 蔑视, 轻视B.昌还走还走:掉头就跑C.而昌庭争之强 庭争: 在朝堂上争论D.臣“期期”不奉诏期期: 形容说话结巴解析:A 卑下: 比不上。参考译文 : 周昌为人坚忍刚强 , 敢于直言不讳。像萧何、曹参这些人都比不上他。 周昌曾经有一次在高帝休息时进宫奏事, 高帝正和戚姬拥抱, 周昌见此情景 , 掉头便跑 , 高帝连忙上前追赶 , 追上之后 ,骑在周昌的脖子上问道 :“你看我是什么样的皇帝?” 周昌挺直脖子 ,昂起头说 :“陛下您就

5、是夏桀、商纣一样的皇帝。”高帝听了哈哈大笑, 但是却由此特别敬畏周昌。等到高帝想废掉太子, 立戚姬之子如意为太子时, 许多大臣都坚决反对 , 但是都未奏效。后来 , 幸好张良为吕后定下计策,使高帝暂时把此事放下。 而周昌在朝廷中和皇帝都极力争辩, 高帝问他理由何在 , 因为周昌本来就有口吃的毛病, 再加上是在非常气愤的时候,就口吃得更加厉害了 , 他说: “我的口才虽然不太好, 但是我期 ,期, 知道这样做是不行的。陛下您虽然想废掉太子, 但是我期 ,期, 坚决不能接受您的诏令。”高帝很高兴地笑了。课案训练1. 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A.B.C.D.解析:D A项“过”是

6、“责备”的意思。 B项都正确。 C项“相”是“仔细看、审察”的意思。 D项, “烈”是“功业”的意思; “蹶”是使动用法, “使, 受挫折”。2. 下列加点词的古今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 A.B.C.D.解析:D A项“邂逅”古义是“一旦, 万一”, 今义是书面语 , “偶然遇见”的意思。 B项“所以”古义是“ , 的原因”; 今义是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其实”古义是“他实际上”, 今义表示说的是实际情况。C项“形成”古义是“形势形成”, 今义是经过发展变化而成为( 某种事物、风气或局面 ); “中国”古义是“中原地区”,今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简称。3. 下列各句中 , 不含偏义复词的一

7、句是 ( ) A.去来江口守空船B.昼夜勤作息C.孰与君少长D.有孙母未去 , 出入无完裙解析:A “来”是虚词 ,B、C、D三项均为偏义复词 , 分别偏在“作”“长”“出”上。(2014 年高考山东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 回答问题。詹鼎传明 方孝孺詹鼎, 字国器, 台宁海人也。其家素贱 , 父鬻饼市中 , 而舍县之大家。大家惟吴氏最豪贵 , 舍其家 , 生鼎。鼎生六七年 , 不与市中儿嬉敖 , 独喜游学馆, 听人读书 , 归, 辄能言诸生所诵。吴氏爱之, 谓其父令儿读书。鼎欣然, 其父独不肯 , 骂曰: “吾故市人家 , 生子而能业 , 吾业不废足矣 ,奈何从儒生游也 ?”然鼎每自课习

8、, 夜坐饼灶下 , 诵不休。其父见其志不可夺, 遣之读书。逾年 , 尽通其师所能 , 师辞之。时吴氏家延师儒, 鼎就学, 吴氏亦子育之 , 使学。未数年 , 吴氏子无能与鼎谈者。其师去, 鼎遂为吴氏诸子师。元末方国珍起海上 , 不能制, 以重位授之。 国珍开府【注】庆元, 求士为己用。国珍闻鼎有才 , 以计擒之。鼎为所获 , 无奈, 因为之尽力 , 为其府都事, 有廉名。国珍弟平章事 , 有人犯法 , 属鼎治, 鼎论如法。平章之妻受赇, 请于鼎。持不可 , 曰:“今方氏欲举大谋 , 当用天下贤士 , 一心守法, 曷使妇人得预事乎 ?”不许。妻怒 , 谮之, 系鼎狱 , 半载乃释。复起, 为上虞

9、制。上虞与伪吴王张士诚地相错, 军吏贵臣甚众 , 以鼎儒生, 不习边事 , 屡违约。鼎会众于庭 , 引一驿丞 , 责以不奉公 , 斩之。在庭者皆股栗 , 膝行请罪 , 膝屈久不能起 , 乃罢。后虽元帅、 万夫长有所陈说, 皆长跪以言, 不敢举目视其面。鼎临事有才, 简牍满前 , 须臾而决。至正末, 我兵临庆元城下 , 国珍惧 , 乘楼船遁于海。上怒 , 欲举兵诛之。莫为计 , 鼎为草表谢 ,辞甚恭而辩。上读表 , 曰:“孰谓方氏无人哉 ?是可以活其命矣。”乃赦之, 不问。更以国珍为右丞 , 鼎亦召至京师。时河南行省缺郎中 , 吏部请命鼎为之。 丞相曰 :“吾同事 , 以鼎才不可使外也。”待半岁

10、 , 除留守都卫经历 , 改刑部郎中、刑部佐僚。未完,有司请除吏。丞相曰 : “刑部有詹鼎在 , 胜百辈。”其见称如此。鼎在刑部, 一以宽仁行法 , 威声不起 , 而人皆乐其不苛刻。会大都督府受赂,除军吏。事发, 诬鼎有赃。御史覆鼎 , 鼎言在留守时所养孤甥来省, 恐有之, 鼎诚不知。御史曰 : “法贵杀有名。”卒诛鼎, 与百余人皆死。( 选自逊志斋集 , 有删改) 【注】开府 :古代指高级官员成立府署, 选置僚属。4.(2014 年高考山东卷 ,9)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舍县之大家舍:寄居B.其父见其志不可夺夺: 改变C.时吴氏家延师儒延: 迎接D.属鼎治

11、, 鼎论如法属: 交付解析:C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延: 招请,聘请。5.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 吾故市人家 , 生子而能业 , 吾业不废足矣 , 奈何从儒生游也 ? 译文: (2) 上读表 , 曰: “孰谓方氏无人哉 ?是可以活其命矣。”乃赦之, 不问。译文: 答案:(1) 我们本是商人之家 , 生养儿子能够继承我的手艺, 我的手艺不废弃就行了 ,( 你)怎么能跟读书人交往呢 ? (2) 皇帝读了奏表 , 说: “谁说方国珍没有人才呢?这就可以让他活命了。”于是赦免了方国珍, 不再问罪。参考译文 : 詹鼎, 字国器, 是台州宁海人。他的

12、家庭贫寒微贱, 父亲在集市中卖饼 , 寄居在县里的世家望族中。县里的世家望族中, 只有吴家最富有 , 地位最高 , 就寄居在他们家里 , 生下了詹鼎。詹鼎六七岁时,不喜欢与集市上的儿童嬉戏玩耍, 唯独喜欢去学馆 , 听别人读书 , 从学馆回来, 就能说出学馆里的学生所诵读的诗文。吴氏喜欢他, 劝詹鼎的父亲让詹鼎读书。 詹鼎很高兴 ,唯独他的父亲不愿意 , 他骂詹鼎说 :“我们本是商人之家 ,生养儿子能够继承我的手艺, 我的手艺不废弃就行了,( 你)怎么能跟读书人交往呢 ?” 然而詹鼎常常自己学习, 晚上坐在饼灶下, 诵读不停。他的父亲见他的志向不可改变, 就送他去读书。一年之后, 他把老师的知

13、识都学完了, 老师就不再教他了。当时吴氏家里聘请了老师 (教孩子们读书 ), 詹鼎就去 (吴氏那里 ) 学习, 吴氏也把他当作自己的孩子来养育他 , 让他学习。没过几年 , 吴氏的孩子便没有能与詹鼎讨论问题的了。他们的老师辞职而去, 詹鼎就做了吴氏孩子们的老师。元末, 方国珍在海上起兵 ,( 朝廷)不能控制 , 就授予方国珍高位。 方国珍在庆元成立府署 , 选置僚属 , 寻求人才为自己所用。方国珍听说詹鼎有才能 , 就用计谋擒获了他。 詹鼎被方国珍擒获 , 没有办法 , 于是就为方国珍效力 , 做了他的府都事 , 很有廉洁的名声。 方国珍后来做平章事 ,有人触犯法律 , 他便将此事委托给詹鼎处

14、理, 詹鼎按法律判了他的罪。平章事的妻子受贿 , 向詹鼎求情。 ( 詹鼎)坚持己见 , 没答允她 ,说: “现在方氏正在谋划大计 , 应当任用天下人才 , 全心守法 , 为什么让女人干预政事呢 ?”没答应她的请求。 (平章事的 ) 妻子很生气 , 便诬陷他 , 将詹鼎抓入监狱 , 过了半年他才被释放出来。( 詹鼎)再次被举用 , 做了上虞制。上虞与伪吴王张士诚的属地相交错, 军吏中显贵的大臣很多 , 他们认为詹鼎是一个儒生, 不熟习边防事务, 多次违反规定。 詹鼎就将大家聚集到院子里, 叫来一个驿丞 , 斥责他不奉公守法 , 斩杀了他。院子里的人都大腿发抖, 跪在地上用膝盖行走请罪, 膝盖跪久

15、了 , 不能站起来 ,( 詹鼎)才罢休。后来即便是元帅、 万夫长有事汇报 , 也都长跪着报告 , 不敢抬头看他的脸。詹鼎处理事情很有才能, 文件在面前摆满了 , 一会儿就能处理完。至正末, 我军兵临庆元城下 , 方国珍害怕了 , 坐着楼船逃到海上。 皇上大怒, 想要兴兵讨伐他。没有其他的办法, 詹鼎便草拟了奏章谢罪 ,言辞非常恭敬谦逊 , 显示出很好的口才。 皇上读了奏表 , 说:“谁说方国珍没有人才呢 ?这就可以让他活命了。 ”于是赦免了方国珍 ,不再问罪。并且让方国珍做了右丞 , 詹鼎也被召至京城。当时河南行省无人担任郎中一职, 吏部请求朝廷让詹鼎担任这个官职。丞相说 :“我们一起做事 , 凭詹鼎的才能 , 不能让他到京外任职。 ”过了半年 ,( 詹鼎)被任命为留守都卫经历 , 后改任刑部郎中、 刑部佐僚。刑部建制还不完备 , 有关部门请求再任命其他官吏。丞相说: “刑部有詹鼎一人在 , 胜过一百个人。”詹鼎被称赞到如此地步。詹鼎在刑部,全凭宽容仁爱执法 , 没有威名 , 但人们都满意他的不苛刻。适逢大都督府受贿, 任命军吏。 事情败露 , 诬陷詹鼎收受赃物。 御史审问詹鼎 , 詹鼎说在担任留守都卫经历时自己扶养的失去父亲的外甥曾来看望自己,可能是他收受了赃物 , 自己确实不知情。御史说: “法律以诛杀有名望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