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培计划《小学语文字词教学策略》参考资料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3790201 上传时间:2017-08-11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培计划《小学语文字词教学策略》参考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国培计划《小学语文字词教学策略》参考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国培计划《小学语文字词教学策略》参考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国培计划《小学语文字词教学策略》参考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国培计划《小学语文字词教学策略》参考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培计划《小学语文字词教学策略》参考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培计划《小学语文字词教学策略》参考资料(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小学语文字词教学策略参考资料 论语二则 教学设计铁十一小巩宁教学要求: 通过自学、交流、感悟、读书,能理解两则论语的意思。 朗读课文,在读文言文时,能根据意思停顿,能读出文言文的韵味。 让学生初步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两则论语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发探究欲望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我们在二年级的时候,曾经学习过一篇论语 ,谁还记得?(请同学背诵) 对论语这本书你有多少了解?(论语是记录孔子及他的弟子言行的书) 那对孔子你又有多少了解呢?(学生谈对孔子的了解。 ) 二、朗读,理解课文

2、内容 读书的学法梳理 那你们还想更多的了解孔子吗?那就让我们一起看看记录着孔子语言的这两则论语 。请同学们打开书,把课文读正确呢?(学生自读) 正确流利读书。 课文读正确流利。请两名同学读读。 出示:曰。读一读,什么意思?注意读的长一些。 矣:没有实际意义,是语气词。和焉一样。 而:连词。读时注意前后联系。 这些字的字音要注意。 为:注意读音是二声。是什么意思呢?当做。 则:找找在文中出现了几次?出示字义,选择。 字义: . 表示因果关系,就便。 . 量词。 理解意思的学法梳理。 你有什么办法把课文的意思弄清楚呢?(查字典、请教别人、看注释。强调书下有好几个注释,看注释是个好办法。知道每个字的

3、意思了,怎样知道一句话的意思呢?) 请你结合注释,先自己理解课文的意思,如果有不明白的字或词的意思,可以画下来,标上一个小问号。 同桌交流,老师建议每一个同学都先读一读论语,然后再说一说论语的意思。 (老师巡视) 第一则论语 这则论语告诉我们什么?(导向理解论语的意思) 这几个字的意思你理解吗?(温、故、新、为、矣) 把你的理解读出来。 (读的时候,引导学生读出停顿,读得缓慢,个别字拖音) 大家想一想,孔子在什么情况下能对他的弟子说这句话?(角色扮演,引导学生读出劝戒或赞赏的语气) 孔子的弟子有这么多的收获,那你在生活当中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哪?(通过聊天让学生明白,技能、技法的长进是自己温故而知

4、新的结果,同时把新的体会告诉他人,就是别人的老师) 第二则论语 2“温故而知新”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方法,孔子告诉我们的另一个学习方法又是什么呢?(导向对句意的理解) 理解字义:思、则、罔、殆 读出理解。 指名读。 提问读:学而不思 ,思而不学 。 这样做不行_,再来读读_。 劝告我,可以吗? 知新 _则获。 评:你真正做到了学思结合。 学思结合则获,那怎样做会没有收获呢?(导向朗读) 三、总结,拓展延伸 请你轻声读读这两则论语,从孔子的这两句话中,你都明白了些什么? 学 思 板书:温故 知新 结 合 这么好的学习方法是谁告诉我们的呢? 2500 多年前,孔子说的这两句话,今天我们读来,对我们的学

5、习生活还有这么多的帮助。孔子不仅在学习上给我们讲明了方法,而且他的话在做人、做事、品德修养上也给后人以启示。 (出示课件) 请你轻声地读读孔子说的这些话,哪句是你熟知的,你能给我们讲讲意思吗? 指名讲意思。 指名读。 精炼的语言凝聚着孔子非凡的智慧和人性上的光辉, 2500 年间,孔子的一言一行激励着许多文人、许多武士、许多的报国英雄,他们为了自己的理想,为了国家的振兴,一直在努力奋斗着。孔子的思想不仅影响着中国人,就连国外的许多国家也成立了“孔子研究会” ,他还评为“世界十大古代文人”之首呢。我希望我们同学也能从中获得收获。 课例论语二则 评析文本铁十一小 徐学玲 语言最小的单位是“词” ,

6、字要通过词才能更准确的理解;句子要凭借词,才能组合排列。对语文学习,字词是基础,是根本;没有了字词的吸收和内化,语文素养的提高也就显得空洞和苍白了。 巩 老师在教学“论语二则”时,力求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一、建立联系,理解体验 唤醒学生原有的词汇积累,再利用旧的词汇过渡理解新的词语,使新词在旧词的再现中融会贯通,从而使新词的意思逐渐清晰明了。 本节课上,对于语气词“矣”的教学, 巩老师采取了与学生学过的“焉”这一旧知识建立联系,引导学生感受的方法。在这一过程中,无痕地向学生渗 透了古文中语气词的特点,充分发挥了语文教材的教学价值,给学生留下终身受用的知识。 另外,汉语本身就有一字多义、一词多义

7、的现象,所以在进行字词教学时,一定要关注文本,抓住文本中反复出现的同一个字词,建立联系,让学生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理解,去运用。这就是学习汉语要 “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 ”的道理。 本节课上, 巩老师还适时引导学生把课文题目中的“则” ,与课文中的“则”建立了联系,对比着来理解,也强化了学生字词的感悟和积累,对于今后的运用也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二、结合语境,理解体验字词 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有些词语单独理解起来较难,但是,如果将其置于语言环境中、3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就会容易得多。 巩老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把词语分类处理,从而较好地化解了学生理解的难点。例如, “温故” “知新”

8、 “学” “思” “罔” “殆”等重点词,学生理解起来可能有一定困难, 于是巩老师引导学生把这些词放到句子中去思考,先说一说读懂了什么,顺势让 学生带着理解读一读,这样学生对词句就都理解了,之后再反复诵读内化,进行积累。 可见,要让学生理解这些含义深刻的词句,就要将词语置于句子之中,也就是语言环境中,也就是说 词语探究必须有一个整体的语言环境为依托,只有在对文本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探究词语,才会让词语充满生命的色彩,也只有 这样才能获得真正的理解。 “字不离词 ”、 “词不离句 ”、 “句不离篇 ”,这就是字词学习最基本的方法。 这里, 巩老师对词语的教学并未停留在简单的词面上,而是在学生初步感受

9、词语的基础之上又将学生引向了句子,请学生把这些词语放回到句子中再读一读。词语是零碎的,而句子却是完整的。词语不是孤立的,它存在于句子的温暖怀抱中。 巩老师把词语的教学过渡到了句子教学上,层层深入、步步为营, 扎扎实实,将感受到的热乎乎的词语引向文本,让词语永远活在了文中、活在心中。 三、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体验字词 课文大多是通过描绘生动的场景,以及栩栩如生的形象,表现意蕴深刻的思想道理来感动读者。因此,学习课文时,如果能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感受体验,就能引导学生较快地进入课文的特定氛围中,体会词句所表达的意思和情感。如: 巩老师在引导学生理解“学”和“思”及其关系时,就是通过引导学生联系实际,

10、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得理解和体验的。这些理解和体验,不是简单的来自老师的讲解,而是在与生活实际真正建立联系的过程中获得的。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潜心体会,使字词深入到学生的精神世界,并使他们的心灵丰富起来。这样,学生便能真正读出词语的内涵,读出自己的理解了。 可见,在字词教学中,教师适时把品析词语和理解课文、认识世界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将现实生活中鲜活的素材充实到语文教学中来,可以使学生的语文学习更有趣味,更有实效,对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和发展其语言运用能力也大有裨益。 四、强化朗读,理解体验字词 品读是学生获取文本信息的基本途径。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真正地走进文

11、本,有滋有味地读,全神贯注地读,感受文中绚烂的语言,让读触动心灵,激发学生探究、感悟词语的兴趣。 论语二则中,文中深刻的道理,是通过句子中的重点词语来表现的。巩教师在课上很重视指导学生带着理解朗读,培养朗读的能力,掌握朗读的技巧,从而引导学生学习到课文的典范语言,感受语言的精妙,深入地理解道理。如在学生理解两句意思之前,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要求读准字音,之后教师进行范读。在学生理解词语,感悟句意时, 巩老师还摈弃了为解词而解词的简单做法,将理解词义与朗读训练巧妙地整合在一起,使学生在一次次的朗读体验中真切地感悟到了其中的道理。这样,学生不仅很好地理解了句中词语的意思,更体验到句子所表达的意思了。

12、 可见,通过句子朗读可以很 好促进对词语的感悟品味,感受词语带来的情感体验,它们是相辅相成,有机结合的。 4如何运用评价指导学生积累成语_ 字词能力形成性评价工具使用案例梁山中英文学校 祝爱香成语宝典( 自主学习 )同学们, “成语宝典”和你们见面了!你们自制的“成语宝典”样子一定很精致,内容一定很精彩。老师给你们找来了小朋同学的“成语宝典” ,他的设计很新颖,内容也很丰富。你打开以后一定会受益匪浅。脑力大比拼1 、打开宝囊:宝囊 - 学成语长智慧数字猜成语:12345609 () 1256789 ()1+2+3 ( ) 333 555 ()3 5 () 5 10 ()9 寸 +1 寸 1 尺

13、() 1 1 1 ()2 、宝盆等着你:宝盆 - 学成语知名人下面人名各取自什么成语?作家杜鹏程()画家刘海粟()革命家王任重()作家陈残云()原北京市长焦若愚()影星成龙( )你能解读老师和同学们的名字,看它们取自什么成语吗?3 、开启宝瓶宝瓶 - 谜语猜成语龙 - 闹 - 掠 -寸步不离 - 百米赛跑 - 蛀书虫 -纸老虎 - 丢西瓜捡芝麻 - 鱼尾纹 -你能照样子编几个吗?4 、进入宝库宝库 - 读古诗知成语相逢何必曾相识 - 轻舟已过万重山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此曲只应天上有 , _。飞流直下三千尺,_ 。大漠孤烟直,

14、长河落日圆。 你能设计出更有趣的题目吗?评价与反思1 、你来评价一下小明的“成语宝典” ,你给他几颗红星?为什么?2 、你的“成语宝典”中一定也藏着许多“宝” ,你愿意向同学们展示一下吗?和你的好伙伴讨论一下,积累成语有哪些好方法,试着总结几种。3 、你愿意给成语分类吗?把你“宝典”中的成语放入下面的“百宝箱”中吧 !描写神态的5描写色彩的描写心情的4 、你觉得小明“成语宝典”中的哪些内容使你深受启发?你有新的想法吗?在班级内开展“成语宝典”的比赛活动,评出最佳“成语宝典” 。“成语宝典”设计形式灵活多样,易于提高学生的兴趣。我们在一个班进行了检测,具体情况如下:1 、数据分析有 25 位学生

15、很好地完成了这项评价,用时 40 分钟左右。其中“数字猜成语”一题完成较好, 90% 正确。 “学成语知名人”所有学生都写得十分正确。 “谜语猜成语” 7 名同学稍有错误,对于读古诗知成语的题目,学生都在理解内容,想像意境的基础上进行了思考,其中“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题,回答“绝处逢生”的 15 人,回答“柳暗花明 ”的 13 人,回答“山穷水尽”的 2 人,回答“死里逃生”的 4 人,只有个别学生理解错误。 “相逢何必曾相识”一题,回答“似曾相识”的 18 人,“一见如故”的 20 人,理解基本准确。2 、现场发挥在完成“学成语知名人”的题目后,同学们又自行设计了一项活动,即“猜同学的名字取自何成语” ,这一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举例如下:李晶莹 ( 清澈透明、玲珑剔透、晶莹透亮 )张思颖 ( 才思敏捷、才智过人 )李文博 ( 博学多才、学识渊博 )李斌 ( 文武双全、多才多艺 )在完成谜语猜成语后,同学们又自行设计一些有趣的谜面。如:演员 - 逢场作戏 哭诉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