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有组织犯罪的治理对策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7897970 上传时间:2018-04-2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有组织犯罪的治理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论有组织犯罪的治理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论有组织犯罪的治理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论有组织犯罪的治理对策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论有组织犯罪的治理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有组织犯罪的治理对策(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论有组织犯罪的治理对策有组织犯罪是指犯罪集团、单位以及两个以上的自然人有计划、有组织地实施的各种犯罪的总称,是现代社会犯罪的主要形式。近年来,我国有组织犯罪呈逐年上升势头,犯罪活动日益猖獗,手段日渐诡秘,狡诈和残忍,有些地方黑社会性质犯罪和流氓恶势力已呈泛滥之势,严重影响和破坏了我国的社会治安秩序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2000 年 12 月至 2001年 10 月,全国公安机关进行的“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既是顺应这种治安形势的需要而开展的。 “扫黑除恶”虽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全国有组织犯罪问题依然相当严峻。因此,研究有组织犯罪的主要成因,进而制定相应的治理对策,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有组

2、织犯罪的主要成因有组织犯罪的产生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主要是:主流文化的导向作用弱化主流文化即统治阶级倡导的,处于统治地位的文化。意识形态的多元化是目前社会的显著特征。传统的共产主义伦理观念渐渐被一些人所抛弃,而与其相悖的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从被人批判、蔑视到被社会大部分层面所宽容、认可,甚至推崇。主流文化对社会的影响力越来越小,对社会的控制力越来越弱,即导向功能弱化。这种社会环境使有组织犯罪的反社会得到发展得强化,这是有组织犯罪日益猖獗的一个主要原因。(二)亚文化的作用得到发挥亚文化也称次文化或副文化,与主文化相对应.生活再亚文化氛围中的群体,保持着某些独特的行为模式和价值观念。帮会文

3、化就是典型的犯罪亚文华, “江湖义气”2是其主要内容,如为朋友两肋插刀、轻财重义、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等。在“义气”的感召下,一些社会底层群体具有极强的趋同性,尤其是对处于文化需求高峰期,模仿性强,可塑性大的青少年,以及缺乏文化需求,分辨力差的农民,这种亚文化具有相当强的教唆和示范作用。社会上存在的不合理的现象,是导致有组织犯罪的直接原因中国社会贫富差距越来越大,贫富悬殊已是不争的事实,富裕阶层不少人采用非法手段暴富。在遮住情况下,贫困阶层总是通过各种手段来改变自己的经济地位,其中就不能排除犯罪手段。值得重视的是,贫困阶层个体的犯罪行为会逐步演变为阶层成员参加的有组织犯罪。对社会分配的显失公平不

4、满。叶高峰教授在集团犯罪对策研究一书中指出:“事实上,相当部分高收入者,并不一定做出了与其收入相匹配的重大贡献,倒是相当多的低收入者为社会、为国家作出了相当大的贡献。 ”付出多而收获小,付出小而收获大,这种不合理的分配结构直接造成了社会公众强烈的被剥夺感,从而使民众的责任感弱化,对政府的信任度下降,社会矛盾日渐突出。对腐败显现不满。以权谋私,权钱交易,权力资本化的现象,使人们从对权力的倾慕变为对权力的不满,从追求权力演化为反抗权力,这种反抗极易形成有组织犯罪,形成各种类型的反社会的群体。四、无业人员和流民的大量存在在城市,由于国企改革,产业结构调整,下岗失业人员骤增。失业导致贫困,城镇中因失业

5、、待业而形成的贫困群体由于没有切实的生活保障,很容易产生被社会抛弃的心态,极易成为有组织犯罪的主要资源,从事犯罪活动。在农村,人多地少的矛盾使大批劳动力无田可耕,无业可就。有些人为追求个人私欲纠合在一起,搭3帮结伙,横行霸道,形成有组织犯罪,并把犯罪当作自己的职业。另外,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涌入城市,在促进城市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少治安问题。以北京、深圳为例,1994 年北京发生的刑事案件中有 46是外来民工所为,在深圳发生的抢劫、杀人、强劲、卖淫等刑事案件中,90以上是外地打工者所为。而城乡结合部更是流民的聚集地,大量的有组织犯罪就产生于此。(五)社会控制弱化社会控制的任务通过控制主体完成。

6、警察作为社会控制主体的主要构成部分,明显地暴露出与新形势要求不相适应的状况。一是警察数量不足,给有组织犯罪留下了适宜的空间。二是控制主体的素质不高,难以承担日益繁重的任务。三是社会控制主体的物质手段严重滞后,控制手段的技术含量较低。二、有组织犯罪的治理对策有组织犯罪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治理的对策也不应过于单一,更不能仅靠“严打”来解决,必须要多管齐下,多策并举,采取多种措施综合整治。真正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各项措施,强化社会控制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我国独创的预防和控制犯罪的系统工程体系。在我国,社会控制的最好体现就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所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就是各级党委和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部

7、门协调一致,齐抓共管,依靠广大人民群众,运用政治的、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文化的、教育的等各种手段,整治社会治安,打击和预防犯罪,保证社会稳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这就要求我们认真贯彻执行“打防并举,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方针,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融打击、防范、教育、建设、改造为一体,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犯罪预防、打击体系,以达到最大限度地防止、控制、减少犯罪,维护社会治安地目的。主要抓好以下几点:4充分发挥公、检、法、司各机关地职能作用,对有组织犯罪及时、准确、有力地予以沉痛打击,遏制其蔓延势头。坚持专门机关与群众路线相结合,调动社会各种力量参与到维

8、护社会治安中来。各单位要“看好自己的门,管好自己的人,办好自己的事。 ”共同挤压犯罪活动的空间。强化基层组织管理工作。基层组织是国家各项政策的具体执行者,因此,各项基层组织应充分发挥“人头熟、地头熟、情况明”的优势,配合司法机关,解决好辖区内的社会治安问题,将有组织犯罪消灭在萌芽阶段。加强对重点部位的控制。所谓重点部位,主要是指城市死角、郊区、偏远的工厂、矿山、旅店、出租屋、城市小区等。这些地方社会控制力较为薄弱,容易发生犯罪,隐匿犯罪,是有组织犯罪聚集的最佳地点。对流动人员加强谷管理,从源头上管理,避免人口流动的盲目性。二是要加强流动人口管理的立法工作,把流动人口的管理纳入法制轨道。如迅速健

9、全城镇暂住人口管理法规,完善城市、企事业单位使用、聘任外来人员管理制度。三是根据市场经济发展需求和流动人口的需要,改革僵化的户口管理制度。做好失业人员的在就业工作。要合理安排下岗人员的再就业工作,同时必须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因为这部分人对社会有一定的积怨,管理、引导不当,极易诱发有组织犯罪。 强化主流文化,批判亚文化主流文化即是社会的先进文化。目前我国的先进文化就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先进文化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努力建设和弘扬社会主义新文化,用多种文化传播手段,理直气壮地宣传有中国特色地社会主义文化,批5判旧社会遗留下来和国外渗透进来地腐朽没落地文化,增强社会整体地精神免疫力

10、。通过强化先进文化,培养、塑造社会成员地健全人格,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总之,用先进的文化占领思想阵地。亚文化抵制和排斥主流文化,对落后的、封闭的、反社会的亚文化不进行批判,先进的文化就无法确立。缩小贫富差距,合理分配经济利益,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在社会改革发展的进程中出现两极分化不可避免,但分化必须保持在人们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如果分化导致社会财富的拥有者与创造者之间悬殊差别,就会形成社会动荡力量。国家要通过各种手段,减少社会分化的幅度,缩小贫富差距,保持社会稳定。国家要采取各种措施,合理分配经济利益。不以职位的高低分配财富,让多劳者多得,少劳者少得,真正体现按劳分配制度;政府要借助税收资助穷人

11、,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机制;对穷人实行政府补贴,等等,增加穷人的福利。强化社会控制专门机关,全面提高社会控制的质量成立对付有组织犯罪的专门结构。许多发达国家都针对有组织犯罪设立了专门组织,如意大利在内政部设有公共安全局和反黑手党侦察局;美国在有组织犯罪猖獗的大城市建立了打击的专门机构,其主要侦查机关是联邦调查局。我国公安部虽在刑侦总局设立了“反有组织犯罪处”,但是这个专门机构省市一级设立,因此,其作用相当有限。增加社会控制主体的数量,并提高其素质。我国拥有警察的比例在世界上是比较低的,警察队伍远远不能适应维护社会治安的需要,打击、防范犯罪的手段也应高科技化。因此,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素质较高的警察

12、队伍非常必要。惩治腐败,打掉有组织犯罪的保护伞6贿赂腐蚀国家工作人员,寻求保护伞是有组织犯罪的显著特点。犯罪分子为达到自己的目的,利用一切手段拉拢、腐蚀国家工作人员,甚至向党政机关、政法部门渗透,建立关系网,寻求权力保护。一些意志薄弱者在金钱、美女的诱惑下,徇私枉法,为犯罪分子通风报信,撑腰壮胆。由腐败分子形成的保护网危害严重,消弱了打击犯罪的力度,极大地损害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所以,为防止权力滥用,制定反腐败法尤显重要。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间的合作,形成打击合力有组织犯罪具有国际性,单靠某个国家、某个地区的努力难以遏制严重的有组织犯罪。因为,有组织犯罪具有许多复杂的特点,单靠一国警

13、力难以侦破。 ,有组织犯罪具有相当强的实力,比如以拉登为首的恐怖组织且具有极大的隐蔽性,智能型、高科技化趋势也日趋明显,这就使侦破工作异常艰难。因此,进行打击有组织犯罪的国际合作是各国的要求。联合国也积极促进这种国际合作,使有关国家签署了联合公报。加强国家和地区合作,具体而言,就是要信息交流,扩大咨询服务及各种形式的技术合作;建立拥有执法、财政和犯罪记录的数据库。参考文献:王汉斌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订草案)的说明,载人民日报1997年 3 月 14 日赵秉志主编:新刑法典的创制,法律出版社 1997 年版第 380 页郭自力:论有组织犯罪的概念和特征, 中外法学 1998 年第 2 期丁慕英、单长宗:中国对有组织犯罪走私罪和洗钱罪的惩治与防范,载法学家1998 年第 2 期高一飞:有组织犯罪问题专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0 年出版7高立:有组织犯罪类型研究,载中国刑事法杂志2000 第 6 期 92105 页叶高峰、刘德法:集团犯罪对策研究,2001 年 1 月 1 日出版,出版社:中国检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法律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