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脉络分析--台中市重划区之应用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7888194 上传时间:2018-04-24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761.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都市脉络分析--台中市重划区之应用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都市脉络分析--台中市重划区之应用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都市脉络分析--台中市重划区之应用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都市脉络分析--台中市重划区之应用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都市脉络分析--台中市重划区之应用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都市脉络分析--台中市重划区之应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都市脉络分析--台中市重划区之应用(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市脈絡分析-台中市重劃區之應用 Analysis of Urban Context: An Application of Land Consolidation in Taichung 作者:豐旗 系級:都市計畫系 碩士班 學號:M9301932 開課師:偉 課程名稱:都市設計專題 開課系所:都市計畫系 開課學:九十四 學 第一學期 都市脈絡分析-台中市重劃區之應用 1 逢甲大學學生報告 ePaper(2005 ) 摘 要 摘 要 本篇文章在涵構主義的市分析概下,藉由圖-底分析方式,進台中 市撞擊城市之初探,進街道延續性及沿街面虛體設方式二項之比較,在二 項分析中,可概探究涵構主義對市脈絡分析

2、之探討意涵,由於同的重劃 區辦時間與範圍,所形成二重劃區間產生的非重劃區間隙。研究中所探討的 市空間問題,為界定於目前發展時間點所觀察到的市平面現況,無法明確 定義重劃區與撞擊城市間 , 何者該依照涵構主義之作為撞擊城市角色對週 遭環境有所呼應,可做為未研究之探討方向。 關鍵字:涵構主義、組構建築、撞擊城市 Key Words : Context, Composite Building, Collision City 都市脈絡分析-台中市重劃區之應用 2 逢甲大學學生報告 ePaper(2005 ) 目 目 壹、前言 貳、涵構(Context)概 参、圖-底分析 肆、組構建築(Composit

3、e Building)撞擊城市(Collision City) 伍、台中市市發展背景 、撞擊城市節點空間分析 柒、結 考文獻 都市脈絡分析-台中市重劃區之應用 3 逢甲大學學生報告 ePaper(2005 ) 壹、前言 壹、前言 從1748Giambattista Nolli (巴提塔 ) 所繪製的馬地圖開始, 提出城市是一個實體與虛體的系統。建築群之建蔽比外部空間密集,塑造 公共開口的具體形。市內的公共及私有建築物的區別,是由外圍 的市隙地空間(Urban Poche)決定。隙地空間是指實體佔據空間位置 所塑造出的外部虛體形。 由Giambattista Nolli提出後,於廿世紀將其分析加

4、以運用及延伸, 試圖以此概為基礎,建以市脈絡為觀點之市分析方法,本文章以此相 關分析方式,並以台中市為,作為脈絡分析方法運用之初探。 貳、涵構(Context)概 貳、涵構(Context)概 最早談此一議題是在1959英國出版的Townscape中提出,書中城 縣的是工業革命以前市鎮規則而有趣味的市空間 。 這本書成為此議題之 開端,美國於1960開始,以Colin Rowe為首,再康乃爾市設計課程對 此議題進探,他解現代主義所塑造市品質的貢獻,但其則較頃向 歐洲傳統市空間品質。於是展開一個 如何運用現代建築技術創造傳統市 空間品質之研究。 康乃爾學者從研究中提出涵構(Context)的概,

5、狹義的涵構是指 從市既有形象中衍生出建築和市設計的想法, (現代建築主義則是認為建 築應棄傳統,而由新的因素中產生);廣義的涵構觀應從形象擴大到各 方面,包括人造的、自然的、文化的和史的。 参、圖-底分析 参、圖-底分析 圖-底認為,當市像垂直方向發展時,幾乎可能創造一個和諧的 市空間。如果要妥善處好空間,必須以轉角(corner) 、壁龕(niches)、 角(pockets)、及通(corridrs)等,建戶外空間系統。Alvar Aalto (阿瓦奧圖)所做的公共建築物作品也是堅持此一圖-底。 創造正性虛體空間的最簡單方式就是增加水平建築物體,建蔽必須較 周圍地區高。空間是傳遞市經驗的媒

6、介,提供公共、半公共、私密的 域,要使這些次序有意義,必須盡可能減少妨礙繫的隙地。 圖-底研究法是將整體市視為實體與虛體的組合模式,如直角/斜角道 重疊、有機、軸等,多城市是這些樣式的集合。 掌握實虛形式有助於設計及解公共空間的意涵。 都市脈絡分析-台中市重劃區之應用 4 逢甲大學學生報告 ePaper(2005 ) 市實體 市實體 1.主要的公共紀物或機構。 2.市街場域。(由事先決定的單元重複組織而成,如:住 區、商業區、工業區) 3.具有方向性或界定邊緣的建築物。一般而言,這些建築物具有 重複,特定形式。 市虛體 市虛體 1.入口前庭,指位於私人域與公共範圍之間的重要過渡空間或通 道。

7、2.街內虛體,封閉的甜甜圈內的圓孔,供人們休憩或工作的 半私密空間。 3.街道和廣場的基本網絡。(過去的混合使用街道VS.現在的購物 中心) 4.公園及庭園。 5.線型開放空間系統。(河、河岸、溼地等主要水域空間) 圖-底的重點在於如何操縱、組織市實體與市虛體。能讓實體 與虛體間完整、明確關係,空間就能正確的運作。實與虛之間關係平衡, 各單元間將無法繫,也意造成失空間的產生。 肆、組構建築(Composite Building)撞擊城市(Collision City) 肆、組構建築(Composite Building)撞擊城市(Collision City) 從維也納哈天堡皇宮的設計案中,經

8、過長時間的經營成長後呈現規則 形,但放在市紋中可以發現,規則各部分在呼應 附近的市空間,在概上也 可以是建築受外所擠 壓而成,Colin Rowe稱這種為 組構建築(Composite Building)。 在現代市規劃中透過土地重劃,同的重劃區交接的地方也會出現這樣 的問題,並可透過組構建築的設計手法處,這種位置稱之為撞擊城市 (Collision City),配合組構建築進多變化的設計。本篇文章在運用脈絡 分析中,以藉由圖-底分析之實虛操作方式,運用於台中市並從分析圖中,由 各同時期市地重劃,找尋撞擊城市之位置,並以實地調查探討及建物測圖 之配合 , 探討其開發與建築是否符合市脈絡之發展

9、, 以及組構建築運用強 。 都市脈絡分析-台中市重劃區之應用 5 逢甲大學學生報告 ePaper(2005 ) 伍、台中市市發展背景 伍、台中市市發展背景 台中市位於台灣中部的台中盆地中央,被台中縣圍繞。政區範圍東至旱溪 與新社鄉、太平市相鄰,西鄰沙鎮、井鄉與大肚鄉,南與烏日鄉、大市相 接,接潭子鄉、大雅鄉。 台中市之市發展可分為五個階段: 一、1900 以日治時期市區改正計畫區及光初期重新核定的市計畫區 為主的舊市區。 二、1970 代中期一到四期市地重劃的擴大市計畫。 三、1980 以後為五到十二期的優先發展新市區建設地區。 台中市之市發展完全在市計畫層級的規劃下進,大規模市開 發計畫是在

10、民國七十五通盤檢討時 , 市政府依市計畫應分主要計畫和細部 計畫一起推動,以主要計畫為原則性綱要,細部計畫為地方之開發圖。相較 於台灣其他城市的況,台中市的市發展是在計畫的引導下進發展,在問 題未發生前即以預防未然設定方向 。 台中市是在有效及分期分區發展的市 計畫指引下,依照各期市地重劃的順序,依序開發市用地。在此發展程中, 台中市市計畫是以新市區建設配合市地重劃方式辦市鎮開發的城市 , 土地 重劃已進至十二期,並依照市發展程推動後期發展地區。 、撞擊城市節點空間分析 、撞擊城市節點空間分析 台中市在1970以後的市發展,大多以市地重劃土地開發為主,也受重劃 區辦影響甚鉅,至目前為止(200

11、5)。已進市地重劃共十二期,其中具備 各同面積大小之重劃區,分布於市外圍地區。由於各市地重劃區的開發時 間差性,以及重劃區劃定範圍時的銜接地區產生空隙,也形成涵構主義所稱之撞擊城市,本篇文章以重劃區之交界間隙空間為分析對象,進撞擊城市與 組構建築之初探。 如下圖所示,從台中市圖-底分析,與重劃區進疊圖分析,由重劃區交 界處,五期、七期、八期重劃區交界之間隙,未納入市地重劃之土地,產生撞 擊城市之節點。 都市脈絡分析-台中市重劃區之應用 6 逢甲大學學生報告 ePaper(2005 ) 在此所產生之重劃區間隙,依據Colin Rowe所稱對撞擊城市之設計規 則,應將其視為組構建築(Composi

12、te Building)進設計。其設計所需 考之處應探討側五期與南側八期重劃區之規劃與發展 , 並在此撞擊城市節 點設計可與周圍互相呼應之街道規劃與虛實空間對比形式。 撞擊城市 五期五期 七期七期 八期八期 撞擊城市 都市脈絡分析-台中市重劃區之應用 7 逢甲大學學生報告 ePaper(2005 ) 一、街道之延續性 一、街道之延續性 從撞擊點之圖-底分析進判,在五期與八期重劃區之間的非重 劃區,明顯的在街道巷延續性上無法準確的銜接二重劃區間所劃設 之巷道,以致於在發展後南同重劃區之間除主要道之外,鄰 巷的延續性產生嚴重的街道錯移現象,此情況也導致在同一街 中出現過多的街道囊底形式,且各街道衝

13、擊點並未予定義空間特質。 二、沿街面之退縮 二、沿街面之退縮 在重劃區與非重劃區的交界沿街 面處 , 由於同的管制與土地使用形式之差 , 產生同一道之二側建築沿街 面有同開放空間設之形式 。 也由退 縮方式的同 , 低空間完整性與整體 意象,對照維也納哈天堡皇宮的設計, 廣場的設整體性互相比較則顯的有 所差。 都市脈絡分析-台中市重劃區之應用 8 逢甲大學學生報告 ePaper(2005 ) 柒、結 柒、結 本篇文章在涵構主義的市分析概下,藉由圖-底分析方式,進台中 市撞擊城市之初探 , 其分析雖僅進街道延續性及沿街面虛體設方式二項之 比較,但在二項分析中,可概探究涵構主義對市脈絡分析之探討意

14、涵,由 於同的重劃區辦時間與範圍,所形成二重劃區間產生的非重劃區間隙,在 缺乏適當的整體考下,無法適時的扮演撞擊城市的銜接角色時,常使市空 間的延續性產生間斷痕,這種空間上的斷痕,在涵構中必須適時的以組 構建築方式進開發,以追求市空間的整體性與延續性。 本研究所得到之結果,僅以圖-底分析的方式,在 2D平面式的研究中探究其空間結構,然而,市空間乃 屬於3D向之空間形式,圖-底分析進初步之探討 時,能結合界定市空間的外皮-面同 時進市空間的分析,或許能得到好的結果與確 的市問題。 研究過程中所探討的市空間問題,為界定於目前發展時間點所觀察到 的市平面現況,由於並未深入探究發展脈絡的史先後次序,故在針對重 劃區與撞擊城市間,何者該依照涵構主義之,作為撞擊城市角色對週遭 環境有所呼應,在此文章初探中並無法明確定義,也可做為未研究之探討 方向。在進此研究時,應可用圖-底分析方式,於全市尋找市撞擊 點,而在撞擊城市深入的研究時,仍必須透過實地的空間調查及發展史 脈絡搜尋,才能對市問題有較正確且深入的探究。 考文獻 考文獻 1.謝慶達 譯(2002),找尋失的空間市設計,田園城市文化事業有限 公司,台 2.張樞,(2002),圖建築,建築情報叢刊,台 3.王受之(2003),有機城市,藝術家出版社,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