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湖北省枣阳市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7887603 上传时间:2018-04-24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90.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2016学年湖北省枣阳市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5-2016学年湖北省枣阳市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5-2016学年湖北省枣阳市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15-2016学年湖北省枣阳市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15-2016学年湖北省枣阳市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2016学年湖北省枣阳市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2016学年湖北省枣阳市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页1 第湖北省枣阳一中高一年级2015-2016 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时间: 150 分钟分值 150 分第一卷阅读题甲 必考题一、 现代文阅读 (9 分,毎小题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 13 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在世界文明对话史上,公元2 世纪到 7 世纪期间最重要的历史事件当属佛教的东传及其与中华文明的对话。这一文明对话产生了重要的历史后果,它不仅使佛教融入中华文明,与儒家、道教一起成为中国思想文化的结构性力量,而且也使得佛教获得持续的发展活力,从一个地方性宗教上升为世界性宗教,直到今天仍然发挥其重要的精神作用。两汉时期,是佛教东传的发生期。佛教进入中国大地是一个因

2、地域关系自然而然地发生的过程,“其教因西域使臣商贾以及热诚传教之人,渐布中夏,流行于民间”。(汤用彤)它不是像后来基督教教团派出大量传教士有组织地传教活动。这一点决定佛教进入中国是和平的、非强制性的。佛教最初传入中国是与当时道家的黄老之术和方士之术互相影响、相得益彰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佛教东传的扎根期,隋唐时期是佛教东传的开花结果期,这两个时期是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对话的最重要时期。唐以后,随着三教合流,随着中国化佛教禅宗的盛行,融入中华文明的佛教已经成为中华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佛教已经不是在异族异质文明意义上与中华文明展开对话了。魏晋时期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对话主要体现在佛学与玄学的对话上,两

3、种文明对话呈现出佛学的玄学化和玄学的佛学化。南北朝时期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对话的一个突出特征是皇帝亲自参与对话,如宋文帝曾与僧人论究佛理,宋武帝亲自到寺庙听讲,梁武帝甚至亲制发愿文,皈依佛教,大兴寺庙。魏晋时期,中外学者合译佛经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东晋是佛典合译的高峰期。不仅小乘佛教的基本经典阿含经系列被创译,而且大乘佛教的重要经论、密教经典、律典等都被译出。当时在佛经的翻译解释中大量采用“格义”的方法,即用中国原有经典中的精义与典故来比配佛经中的道理,以便中国信徒的理解与接受。显然这是一种聪明的文明对话与融合方式。佛教文明在中土的生根开花结果,还在于佛教本身具有一种对话精神,佛教内部往往通过对话

4、来加深对佛法佛学的理性认识。中土的高僧大德完全继承了印度佛学的对话精神。慧远曾就大乘要义与罗什通信,往复问答。慧远的弟子慧观,也从罗什请问佛学,研核异同,详辩新旧。受到罗什的高度赞扬,与僧肇一起被称为“第一”。佛教东传与中华民族文明对话并不纯粹是“西学东渐”的单向对话,同时还有大量中土的高僧大德长途跋涉到天竺等西方取经而形成的逆向对话。中土沙门西行求法从曹魏的朱士行开始可谓代不乏人,其中东晋的法显和唐朝的玄奘是最为突出的两位。当代印度史学家阿里教授在给季羡林先生的信中写道:“如果没有法显、玄奘和马欢的著作,重建印度史是完全不可能的。”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对话的一个深远的历史影响是通过中国,佛教流

5、传远播于四邻诸国。早在隋朝,佛教就通过中国而影响到高丽、百济、新罗及日本。没有在中国的存在与发展,佛教难以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宗教。就此意义而言,中国佛教具有建构世界宗教文明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的历史价值。(选自张三夕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对话有删改)1下列关于“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对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对话历经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唐以后,伴随着中国化佛教禅宗的盛行,佛教不再被看作是在异族异质文明意义上与中华文明展开对话了。B 公元 2 世纪到 7 世纪期间出现的佛教的东传及其与中华文明的对话,是世界文明对话史上最重要的历史事件,使佛教从一个地方性宗教上升为世界性

6、宗教,就是到今天还发挥着重要的精神作用。C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对话可以说是双向对话,不仅有“西学东渐”的单向对话,同时也有大量像法显和玄奘等中土的高僧大德到西方取经而形成的逆向对话。页2 第D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对话,不仅使佛教融入中华文明,成为中国思想文化的结构性力量之一,而且也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使佛教通过中国流传于四邻诸国。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对话在魏晋和南北朝时期的表现特征不同,魏晋时期主要是佛学的玄学化和玄学的佛学化,南北朝时期一个突出特征是皇帝亲自参与对话。B在魏晋时期,中外学者合译佛经就取得了突出成绩,小乘佛教的基本经典阿含经系列

7、和大乘佛教的重要经论、密教经典、律典等都被译出。C 佛教进入中国是和平的、非强制性的, 最初是与道家的黄老之术和方士之术互相影响、相得益彰的,因此,佛教进入中国是一个因地域关系自然而然地发生的过程。D中土的高僧大德慧远曾就大乘要义与罗什通信,往复问答。慧远的弟子慧观,也从罗什请问佛学,研核异同,详辩新旧,这是对印度佛学的对话精神的继承。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翻译佛经的过程中,为了便于中国信徒的理解与接受,就用中国原有经典中的精义与典故来比配佛经中的道理,这种方式加速了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对话与融合。B佛教文明在中土的生根开花结果,除了通过和平、 聪明的方式融入之外

8、,还因佛教自身具有对话精神,即其内部往往通过对话来加深对佛法佛学的理性认识。C 魏晋南北朝时期和隋唐时期分别是佛教东传的扎根期和开花结果期,是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对话的最重要时期,唐以后佛教成为了中华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D佛教能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宗教,是离不开其在中国大地上的存在和发展的。在此意义上, 中国佛教在建构世界宗教文明上的历史价值必不可少。二、 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 题。孔奂,字休文,会稽山阴人也。奂数岁而孤,为叔父虔孙所养。好学,善属文,经史百家,莫不通涉。州举秀才,射策高第。入为尚书仓部郎中,迁仪曹侍郎。时左民郎沈炯为飞书

9、所谤,将陷重辟,事连台阁,人怀忧惧,奂廷议理之,竟得明白。丹阳尹何敬容以奂刚正,请补功曹史。会侯景之乱,京城陷,朝士并被拘絷,或荐奂于贼帅侯子鉴,子鉴命脱桎梏,厚遇之,令掌书记。时景军悉恣其凶威子鉴景之腹心委任又重朝士见者莫不卑俯屈折奂独敖然自若无所下。或谏奂曰:“当今乱世,人思苟免, 獯羯无知, 岂可抗之以义 ?”奂曰: “吾性命有在, 虽未能死, 岂可取媚凶丑, 以求全乎 ?”时贼徒剥掠子女,拘逼士庶,奂每保持之,得全济者甚众。高祖受禅。永定二年,除晋陵太守。奂清白自守,妻子并不之官,唯以单舱临郡,所得秩俸,随即分赡孤寡。曲阿富人殷绮,见奂居处素俭,乃饷衣一袭,毡被一具。奂曰:“太守身居美

10、禄,何为不能办此,但民有未周,不容独享温饱耳。”初,世祖在吴中,闻奂善政,及践祚,征为御史中丞,领杨州大中正。奂性刚直,善持理,多所纠劾,朝廷甚敬惮之。深达治体,每所敷奏上未尝不称善,百司滞事,皆付奂决之。时世祖不豫,台阁众事,并令仆射到仲举共奂决之。世祖崩,高宗即位。奂在职清俭,多所规正,高宗嘉之。性耿介,绝请托,虽储副之尊,公侯之重,溺情相及,终不为屈。后主实在东宫,欲以江总为太子詹事。高宗将许之,奂乃奏曰:“江总文华之人,今皇太子文华不少,岂藉于总!如臣愚见,愿选敦重之才,以居辅导。 ”帝曰: “即如卿言, 谁当居此?”后主时亦在侧,乃曰: “廓王泰之子, 不可居太子詹事。”奂又奏曰:“

11、宋朝范晔即范泰之子,亦为太子詹事,前代不疑。”后主固争之,帝卒以总为詹事,由是忤旨。其梗正如此。至德元年卒,时年七十。(节录自陈书孔奂传)4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页3 第A时景军悉恣其凶威/ 子鉴景之腹 / 心委任又重 / 朝士见者 / 莫不卑俯屈折奂/ 独敖然自若 / 无所下B时景军悉恣其凶威/ 子鉴景之腹心 / 委任又重 / 朝士见者 / 莫不卑俯屈折/ 奂独敖然自若/ 无所下C时景军 / 悉恣其凶威 / 子鉴景之腹心/ 委任又重 / 朝士见者 / 莫不卑俯 / 屈折奂独敖然自若/ 无所下D时景军 / 悉恣其凶威 / 子鉴景之腹 / 心委任又重 / 朝士见者

12、 / 莫不卑俯屈折 / 奂独敖然自若/ 无所下5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孤”在古代一般指幼年丧母或父母双亡,“鳏寡孤独”泛指没有劳动力而又无人赡养的人。B“台阁”在东汉时期尚书省的别称。因汉尚书台在宫禁内,因此有这一称谓。后亦泛指中央政府机构。C“功曹”是古代的官名,亦称功曹史。西汉始置,除掌人事外,得以参与一郡的政务。D“桎梏”是中国古代的刑具,指脚镣手铐。在手上戴的为梏,在脚上戴的为桎。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孔奂少年时就显露出过人才华。他幼年被叔父收养。好学,善写文章,通读经史。后来被州里举荐为秀才,参加射策考

13、试,取得了优异的成绩。B孔奂为人刚正。 任仪曹侍郎时, 左民郎沈炯被匿名信诽谤,牵连到朝廷中枢机关,人人都心怀忧惧,只有他敢于在朝堂上争辩此事,最终真相大白。C孔奂为官清廉自守。担任晋陵太守时,妻子儿女都没有随他赴任,孔奂只用一只船到达任所。他的生活朴素简约,所得俸禄都用来赡养孤寡之人。D孔奂虽逢乱世, 却凭借自己的才能与品行受到君主的赏识。高宗时他对太子詹事的人选提出了中肯的意见,并据理力争,最终高宗采纳了他的建议。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1)时贼徒剥掠子女,拘逼士庶,奂每保持之,得全济者甚众。(5 分)(2)太守身居美禄,何为不能办此,但民有未周,不容独享温饱耳。

14、(5 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 题。屈原庙(明)梁辰鱼寒云掩映庙堂门,旅客秋来荐水蘩。山鬼暗吹青殿火,灵儿昼舞白霓旛。龙舆已逐峰头梦,鱼腹空埋水底魂。斑竹丛丛杂芳杜,鹧鸪飞处欲黄昏。【注】梁辰鱼:戏剧家,生活在君庸巨昏、阉党当政的明末时代。水蘩:即白蒿,可食,古代用为祭品。灵儿:与“山鬼”皆为屈原作品中民间传说的山神、仙灵的形象。峰头梦:指楚怀王梦与巫山神女在阳台幽会之事。杜:指杜蘅,香草名。8在“鱼腹空埋水底魂”一句中哪个字用得最妙?请作简要赏析。(5 分)9诗的尾联描绘了怎样的情景?这样结尾有何作用?(6 分)(三)名句名篇默写(6 分)10补写出下列

15、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王维使至塞上的“_ ,_ ”两句,以“飘蓬”“归雁”自比,叙事写景,一石两鸟。(2) 杜甫登高 中写自己漂泊他乡,见秋而悲, 拖着多病的身体登台远望的句子是“_ ,_ 。”(3)在赤壁赋中,苏轼饮酒甚酣扣舷而歌,借用“美人”来抒发情怀的两句是“_ ,_ ”。页4 第乙 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題卡上把所选大 题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題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題计分。 三、 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 分) 梁启超面

16、面观梁启超很欣赏孔子所说的“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并以此自励,大智、大仁、大勇的梁启超为后人铭记。在近现代学术史上,梁启超的成就和影响都非常大。他留下了1400 多万字的著述,在33 年的著述生涯中平均每年要写40 多万字,他撰写陶渊明年谱三日而成,他用一昼夜完成戴东原先生传,他的著作中最有名的是清代学术概论,本是为别人作序,结果一发而不可收,用15 天写成一部6 万字的著作, 而这一切都是在他自戊戌以后的政治运动无不参与的情况下完成的!梁启超的治学领域极其广泛,他的著作涉及哲学、史学、文学、图书馆学、社会学等诸多学科。在学术研究上,他不动手则已,一动手便有极大的格局放在那里,不管能否成功。他喜于将某一件事物、某一国学术做一个通盘的打算,进行大规模的研究,永不肯安于小就,做一种狭窄专门的精密工作。梁启超在新民说中把敢于进取冒险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