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苓种植技术大全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7886950 上传时间:2018-04-24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277.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猪苓种植技术大全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猪苓种植技术大全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猪苓种植技术大全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猪苓种植技术大全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猪苓种植技术大全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猪苓种植技术大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猪苓种植技术大全(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猪苓栽培技术 1、菌种:猪苓的菌核依其生长年限及成熟度,分为老苓、黑苓、灰苓、白苓四种。老苓、黑苓、灰苓均为商品苓,一般作中药材进行加工利用,或直接作为中药入药,或进行提取生产成药;黑苓也可直接入药或制成药; 一般无性栽培时, 多用灰苓作种, 有时也可用黑苓,白苓系新生的嫩苓,生活能力极差,一般不宜作种用。有性栽培即使用猪苓菌种进行栽培,详见后述。 栽培猪苓的另一必不可少的菌种就是蜜环菌, 一般可使用蜜环菌种直接伴栽,也可先培育菌材,然后播种猪苓,两种方法均可。蜜环菌种及菌材的培育技术可参考天麻栽培技术。 2、猪苓无性栽培:系指苓种不经过有性育种(繁种)阶段,而使用猪苓菌核即其苓块组织直接播

2、种的栽培方式, 生产上一般使用灰苓作苓种用于栽培,基本程序及操作规程如下: (1)栽培季节:除土壤冰冻无法下种外,其余季节均可实施栽培,尤以每年 11 月至来年 5 月为最佳。 (2)栽培场所:半阴半阳的山坡上、树林下、苗圃林荫下、葡萄架下、果树下、普通闲置平房、防空洞、地下室或半地下室、废弃山洞、闲置养鸡棚、废旧砖瓦窑等场所均可,但要求栽培场所内在汛期不得长期积水。 (3)土质要求:室外栽培时,最好选腐殖土层较厚或偏沙性土质,但底部为偏粘性的土质,该类土质养分充足、通透性好、利于排水,或者其底部粘性土质又利于保水保肥,防止流失。室内栽培时应予调配沙土,腐殖土可直接使用,也可按土沙 7:3 比

3、例混匀后使用;腐殖土资源缺乏地区,可使用菜园土或蔬菜大棚土与河沙按 6:4 比例混合使用。注意覆土材料应使用药物处理后再予使用。 (4)苓种选择:使用灰苓或黑苓均可,一般可选 100 克以下的猪苓菌核,但生产中往往难以满足要求,故可将大块菌核从其离层处掰开,或者从其延伸生长的细部掰开,使用均匀的 5080 克苓种,应注意菌核自身无病、无虫、色泽正常、无碰痕伤斑等,每平方米栽培面积准备 1 千克左右。 (5)蜜环菌选择:使用蜜环菌种加段木栽培时,选用优质、健壮的蜜环菌种 2 瓶、鲜(湿)段木 4050 千克;或者菌种 12 瓶、菌枝 35 千克、段木 4050 千克;使用菌材直接栽培时,每平方可

4、准备菌材 4550 千克。 (6)树叶准备:凡是阔叶树种如杨、粟、柳、桐、果树等树叶均可,用量按栽培面覆盖 10 厘米厚的数量准备,一般可用干树叶堆集后喷水,使之充分湿润、软化为宜。 (7)栽培沟(窝、畦)修建: 室内栽培:可使用空心砖或红砖之类“干打垒”形式砌高约 4050 厘米,宽 100 厘米左右,长度不限。底层垫沙土(见土质要求)30 厘米厚,对畦内喷洒 800 倍多菌灵(粉剂) ,进行杀除杂菌,23天后即可用于栽培。 室外栽培: 在山坡上可选 2050 度的土山坡, 挖深 3050 厘米、长宽约 1 米左右的栽培坑,并将坑底挖松约 20 厘米左右。注意要点:一是要有适当遮阴度,最好在

5、 68 月份时遮阴度在 6080,以免土层直晒后水分大量流失,使热量传导至坑内,影响猪苓及蜜环菌的生长或生存。二是坑深以斜坡下部的深度为准。 在林荫下、 果园内、 平地上的栽培: 可挖深 3050 厘米、 宽 60100 厘米、长度不限的栽培沟。 在裸地上或遮阴度严重不足的平地上栽培: 栽培沟可参照林阴下挖建,可以采取种植南瓜、丝瓜等长蔓植物遮阴的方式,也可在栽培沟表面覆以秸秆、杂草予以遮阴。总之,以尽量减少地表水分蒸发为目的。 平地上的栽培,关键的要素是选择的地块应尽可能达到既保水、又不积水的要求,这就要求该地块的土壤质地应疏松、但又不是漏水漏肥的纯沙质土,并且在汛期土壤渗水性较好、地表不形

6、成积水,具体可根据情况考虑选择。 在防空洞、山洞、地下室等场所的栽培:可参考室内栽培方式进行。 (8)苓种选择;一般应使用 100 克以下的灰苓作为苓种,最小为 30 克,大者亦不超过 100 克;没有灰苓时,可使用黑苓,但需进行掰块,一般每块可控制在 70120 克左右。注意要点:仔细检查,用作苓种的灰苓或黑苓,块不得自身携带病菌及害虫类。 (9)栽培操作:使用蜜环菌菌材栽培:在栽培畦(窖、沟)底排放一层间隔 715 厘米的菌材,有条件者可先铺一层 25 厘米厚的树叶,然后即排放菌材,填充沙土,与菌材持平,采取大约平均分布的办法,在蜜环菌菌索较多处排播苓种,一般每平方面积上可排播10 个左右

7、,并注意苓种之间的距离应基本差不多。播上苓种后在上面撒铺一层已经预湿的树叶,约 25 厘米厚度即可;然后再排放一层菌材,填沙土至与菌材持平后,再播入 10 个左右苓种,要求同上。撒铺一层树叶后,填沙土约 1520 厘米厚度稍拍实。山坡上栽培时,应使栽培窖表面稍有凹陷,以便尽量接收雨水,并同时使周边植被茂盛,既保持水土,又使之遮阴。在林地、果园等平地,则应根据土质、地形以及季节等合理确定其凹凸, 比如土质偏砂性时, 适当使之凹陷,土质偏粘时,则应适当凸起,以免积水,并且,汛期一般应使之稍有凸起,也是为了避免积水。在室内栽培时,则不必有此顾虑,直接覆平、正常管理即可。 使用蜜环菌种栽培:或因来不及

8、培育菌材、或因运输不方便等,可使用蜜环菌种加段木直接进行栽培,生产效果不错。基本操作程序同菌材栽培法,只是用段木替代菌材,并在段木上适当“砍花”或打孔,以使蜜环菌能尽早地对段木形成侵染,早日长出菌索并与苓种结合。注意要点:一是蜜环菌种繁殖(继代培养)代数要少、菌龄应适当,老化、退化的菌种一律淘汰;二是菌种播入时应塞进段木的砍口或钻孔内,尽量结合紧密;三是段木砍口只破坏其皮层即可,不必深入木质部,砍口应斜向进行,使皮层外翘,以便塞入菌种。 3、有性栽培:所谓有性栽培,就是采用生物技术如孢子分离、组织分离等手段,分离出猪苓的非组织块茎菌种,该菌种保持其菌丝体形态和特征,将其与蜜环菌结合后生长出猪苓

9、菌核即其块茎组织。其菌种的分离有两种基本方法,即组织分离和孢子分离,分别简介如下: (1)菌种制作:组织分离:即业内所说的菌核分离或块茎分离。基本方法为:首先,制作接种用培养基,配方为 PDA 培养基中加入麦芽糖 15 克、蛋白胨 5 克、磷酸二氢钾 3 克、硫酸镁 2 克、食母生4 片、维生素 B11 片,常规操作,制成斜面或平皿,熏蒸待用。其次,选取刚刚挖出 12 天、无病虫害附着、健壮、饱满、新鲜的灰苓,使用清水冲洗后,于无菌水中浸洗 5 分钟,使用 03新洁尔灵冲洗表面后, 进入无菌操作阶段, 即可带入超净工作台, 然后使用 0 2升汞溶液擦洗表面,待用。第三步,手术刀经灼烧灭菌后,将

10、猪苓菌核表皮组织削去一层, 每削一次更换一只刀片, 再将内核组织切成35 毫米厚的片, 纵向切至 2 毫米宽、 长度为 35 毫米。 预先配制 0 2金霉素溶液,将猪苓种片从中蘸一下即可取出,随即用接种针、铲接入培养基试管或平皿中;注意整个操作过程应符合无菌要求。接入试管的菌核组织块, 在 25条件下经约 35 天, 即可萌发出新生菌丝,再过约 35 天,其气生菌丝即可深入基质内,培养基外的气生菌丝约 15 天左右即可变为褐色,开始老化,正常生产应在气生菌丝为白色、并有部分基内菌丝时,开始转接二级种,或者在气生菌丝占据斜面 23 左右时进行低温保存,待转接。 孢子分离;即利用猪苓子实体所产生的

11、孢子作为种源,既可先培养纯菌丝,亦可直接将孢子进行播种。基本方法有三种:第一种是习惯做法,将猪苓所产生的子实体(猪苓花)成熟后晾干,打碎成粉,该菇粉中即有大量猪苓孢子存在,栽培时将其作为种源播入即可。第二种是将猪苓子实体鲜品直接打碎后播入。 第三种是采用孢子分离技术获得猪苓纯菌丝,按一、二、三级的菌种制作程序进行常规生产,最后使用其二级或三级种作种源,与蜜环菌进行同播即可。 (2)栽培方式:程序及操作基本同无性栽培,只是猪苓种源有所不同。一般可按每平方栽培面积 2 瓶的用量使用。 (3)注意要点:首先,取得猪苓子实体后,应使用无菌水进行冲洗,以防表面带有杂菌或活虫及虫卵等;其次,在进行打碎之前

12、使用升汞溶液冲洗一次,晾干后再打碎处理。第三,获取孢子进行纯菌丝培养时,应密切观察,25条件时每天至少检查一次,以防某些病菌被其菌丝掩盖;第四,提前作好计划,周密安排时间,以防菌种老化。第五,有性栽培时,要求将段木钻孔后,将猪苓菌种塞入孔中,以最大程度地保持其活力。 4、管理措施 (1)温度管理:猪苓作为一种真菌,其与蜜环菌形成的寄生与反寄生关系或称共生关系,基本上确定了它们的习性相仿的特点,一般情况下,当温度达到 12以上时,二者开始萌发,达到 14时猪苓即开始膨胀长大,蜜环菌才能够进入正常生长代谢阶段;此后随着温度的提高,如达到 26以上,二者的生长均受到抑制,达到 30时,即进入高温休眠

13、。根据该特性,可以进行合理地调控,比如适量浇水降温、遮阴降温等。实践表明,遮阴降温是对猪苓生长有着极好的促进作用的,所以,野外选择栽培地点时必须要在树荫下,但是,即使在荒山上或裸地上,也可采取搭建阴棚、种植长蔓型植物等方式予以遮阴。总之方法很多,只要根据具体条件合理设计与操作,将猪苓生长的土层中温度控制在 28以下,即可满足其生长需要,这是夏季管理。冬春季节则应采取适当覆盖草苫、柴草、秸秆类,或在栽培沟上搭盖塑膜等进行增温,各种方法均可,目的是增温、保温,只要使土层内保持 12以上,猪苓即可缓慢生长。注意尽量不要使温度降至 8以下(零下 20 度不死亡) ,以最大程度地延长猪苓的生长时间。 (

14、2)水分管理:苓种或菌种等在运输操作中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某些外力的撞击、揉搓等,导致其带伤播种,正常条件下,伤口愈合需要约 5 天左右, 因此, 播种后不要即时用水, 约一周后方可浇透水;此后,根据土质状况及气候状况,约每 710 天浇一次水,使沙土湿润;沙土含水率一般在 3040之间。注意春夏之交季节如有干热风、 大旱天气等, 则应加大浇水频率, 并需每月应至少灌透水一次,否则将因过度干燥使蜜环菌菌索生长缓慢、活力降低或死亡。 (3)保护管理:第一, 遮阴管理。遮阴的主要作用一是降温,二是防止水分过量蒸发流失,如在室内栽培,不存在遮阴问题。但在山坡、果园及平地的栽培时,则必需采取遮阴措施,主要

15、方法:依靠原有树木的遮阴、种植长蔓型植物搭架遮阴、搭架后利用秸秆、杂草类遮阴、植草皮、直接在栽培沟上覆盖秸秆、柴草等。第二,蓄水、排水。野外尤其山坡栽培猪苓时,春季干旱时,应将栽培坑(沟)下游方向稍加围高,以利保存和利用水分,但当汛期雨水频繁且雨量较大时,则应将栽培坑稍加屯高,以免存水。第三,猪苓生长过程是其菌核的膨大过程,需要相应的土壤通气性,因此,应防止人畜践踏,尤其大牲畜的践踏,将使栽培坑被踏之下陷,既破坏了猪苓的生长微环境,又使之下凹积水。 (4)通风管理:该项管理主要针对地下室、防空洞之类场所,该类场所的最大不足之处是通气性差、湿度高且稳定,因此,应予定期通风,尤其夏季高温高湿季节,

16、通风换气不仅排除其中二氧化碳等废气,而且还可顺便降低其湿度,从而为猪苓生长创造一个良好的条件。 采收与加工 1、采收时间:利用蜜环菌菌种或菌种进行人工栽培时,一般 23 年即可收获,而野生猪苓。采收的感官标准是:开穴检查,黑苓上不再分生小(白)苓或分生量很少,甚至猪苓已散架时,可及时予以采挖。如果蜜环菌菌材的林质较硬,或使用的段木较粗,可以只收获老苓、黑苓及灰苓,留下的白苓继续生长,如因段木已被充分腐解、不能继续为蜜环菌提供营养,则必须全部起出,重新进行栽培。 2、采收季节:一年四季均可采收,如果是规模化栽培,可分批采挖,也可随用随挖。但是,北方地区在 12 月至来年 2 月期间采收时,应选择晴好天气,并采取适当的保温措施方可,否则,尽量不在该季节采收,以防冻伤。211 月份,除雨天外均可安排采收。 3、采后处理:收获后的猪苓,首先必须进行分级,灰苓可直接用于无性栽培播种。老苓、黑苓则按其个体大小分级,利于统一安排加工;其次,将黑苓用清水冲洗,将不慎采挖破损的黑苓用作分离菌种,或切块后作为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