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年级历史复习资料打印稿..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7886595 上传时间:2018-04-24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57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7年级历史复习资料打印稿..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7年级历史复习资料打印稿..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7年级历史复习资料打印稿..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7年级历史复习资料打印稿..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7年级历史复习资料打印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7年级历史复习资料打印稿..(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 47 年级历史复习资料1、 朝代特征秦汉统一国家国家的建立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2、政权建立六朝古都古都南京: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古都洛阳: 东周、东汉、曹魏、西晋3-5 世纪,统一黄河流域的政权:曹魏、西晋、前秦、北魏结束三国鼎立局面的是:西晋3. 汉武帝( 1)汉武帝即位后面临的两大问题一是:诸侯国势力威胁到中央政权。二是:匈奴强大起来,威胁着黄河流域人民的生产与生活。( 2)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在政治上实行推恩令,加强中央集权;在经济上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实行抑商政策;在军事上派卫青霍去病反击匈奴,进一步发展和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在思想上采纳董仲舒建议

2、,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儒家思想作为封建正统思想。在外交上派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丝绸之路。汉武帝时期,西汉在政治经济军事思想上实现了大一统,开始进入鼎盛时期。4、汉与匈奴的和战关系可通过下列表格对比掌握:时间关系重大事件作用西汉初期和亲白登之围后,西汉因国力有限,被迫和亲没有解除匈奴对汉朝的威胁西汉汉武帝时战派卫青、 霍去病夺取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取得漠北战役的胜利匈奴无力再与西汉对抗。中原地区生产得到保护,多民族国家巩固发展西汉汉元帝时和昭君出塞边境安定了较长的时间;促进汉匈两族友好相处和经济文化的交流,促进我国北方的开发,5西域(1)西域含义:两汉时期,人们把现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

3、,也就是今天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称为西域。(2)张骞两次通西域的目的与作用目的:第一次公元前138 年,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第二次公元前119 年加紧与西域各国的联系作用:汉朝和西域的交往从此日趋频繁,促进了双方的经济文化交流;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3)西域都护设置时间、目的及其作用时间:公元前60 年设立目的:总管西域事务,保护商旅往来作用:加强了兑西域的管理,保护了商旅往;现新疆地区归属中央政府,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西汉公元前 202公元 9 年汉高祖(刘邦)长安东汉公元 25公元 220 年汉光武帝(刘秀)洛阳三国魏国 220 、蜀国 221 、吴国 222 曹丕刘备孙

4、权洛阳成都建业西晋265316(280 统一全国)司马炎洛阳东晋317420 司马睿建康2 / 47三国鼎立( 1)以少胜多的战役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 2)三国鼎立的形成,是势力均衡的必然结果公元 220 年,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建都洛阳,东汉结束;公元 221 年,刘备成都称帝,国号汉,号称蜀;公元 222 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后定都建业(南京)( 3)影响:三国鼎立局面是东汉末年以来军阀混战的结果,也是从分裂割据走向逐步统一的过渡阶段。并存的三个政权,为战胜对方,都采取了一系列恢复和发展生产的措施,这为日后的统一准备了

5、物质条件( 4)曹操是东汉末年人。建立魏国的是曹丕。7. 两汉、魏晋南北朝的科学成就表人物朝代称谓主要著作主要科技成就蔡伦东汉改进造纸术有利于文化的传播交流,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化的重大贡献。张衡东汉科学家地动仪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地震仪器。显示了我国古代科技水平的先进。祖冲之南朝数学家、 天文学家缀术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第七位数字,比国外早近 千年。贾思勰北朝农学家齐民要术编成我国现存第一部完整农业科学著作,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郦道元北魏杰出的地理学家水经注综合性地理学专著。记载了山西晋祠8内迁的各族内迁五族:匈奴、鲜卑、羯、氐、羌迁入山西境内:鲜卑、匈奴、羯迁入太原:匈奴(羯)

6、影响:各族同汉族长期杂居,互相影响,民族界限日益缩小,呈现出民族融合的趋势。重点是 112 页 人口流动图(民族迁徙图)趋势:由北向南意义:促进北方民族融合;北民南迁,促进了江南的开发,为我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6、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对外关系)丝绸之路时期西汉时期,开通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条件西汉国力强盛;张骞通西域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线路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西亚欧洲的大秦影响是中外之间经济文化交流的大动脉,推动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促进汉代社会的兴盛,丰富中原地区人民的生活。文化交流:佛教从丝绸之路传来,中国的三大发明传到西方。经济交流:葡萄、石榴等-小麦、水稻等国家往来

7、: 166 年,大秦使者访问洛阳,这是欧洲国家与我国的首次直接交往。图片82-83 页三幅图片之间的关系3 / 49. 江南地区的开发(参考19 课导读框和课后材料,对比两个时期经济的发展状况)落后原因:北方是我国农耕文明的发源地;我国政治中心长期在北方。开发原因:(1)江南地区有优越的发展经济的自然条件(2)大量的北方人口迁徙到江南,为江南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技术(3)江南地区的战乱比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4)南北方人民的辛勤劳动(5)统治者的重视发展表现:(1)兴修水利,大片荒地被开垦为良田( 2)以种植水稻为主,开始使用绿肥、牛耕,粪肥也得到推广(3)小麦的种植推广到江南( 4)长江中

8、下游一带的农业发展迅速,福建、广东等地也得到一定程度的开发影响: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改善了人民生活;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10. 北魏孝文帝改革北魏:鲜卑族建立背景:黄河流域统一、民族融合已成为历史发展趋势。内容:( 1)都城由平城迁至洛阳(2)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3)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4)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元(5)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6)采用汉族官制、律令(7)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作用:促进北方民族大融合;加速了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建筑: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11.昌盛的秦汉文化类别年代

9、人物主要成果(观点)影响(评价)科技成果造纸术西汉已发明纸(甘肃天水汉墓出土)。造纸术的发明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传播。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数学东汉九章算术总结了春秋战国以来的数学成就。其中一些内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地震东汉张衡制造的地动仪能测定地震方向。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地震仪器。医学东汉华佗擅长外科手术,制成了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创编了医学体操“五禽戏”。“麻沸散”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东汉张仲景医圣写成了伤寒杂病论,全面阐述了中医的理论和治病原则。宗教思想佛教西汉末年提倡今生忍受苦难,来生转世可以得到幸福。佛教、道教都被奉为统治者的思想工具。佛教和道教的传播

10、,对我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道教东汉张陵主张修身养性,修道成仙。奉老子为教主,称他为“太上老君”。思想东汉王充论衡批判了鬼神迷信的思想。我国古代思想史上的宝贵遗产史学历史学西汉司马迁史记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这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后世纪传体史书的典范; 也是优秀的文学著作。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4 / 412、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数学代表人物南朝数学家、天文学家祖冲之成就缀术,祖冲之山、计算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七位数字,领先世界近一千年农学成就北朝著名农学家贾思勰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地

11、理学代表人物北魏杰出地理学家郦道元成就主要著作水经注,是一部综合性的地理学专著书画艺术书法艺术(1)东汉末年,书法成为一种艺术(2)东晋的王羲之被后人称为“书圣代表作:兰亭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绘画东晋的顾恺之代表作: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石窟艺术代表作: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以少胜多的战役名言名句及相关的历史事件与人物古代民族关系时期关系史实影响西汉到南北朝时,民族关系的两种表现形式战汉初白登之围 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 匈奴无力与西汉对抗,中原地区生产得到保护。和昭君出塞,促进了汉匈两族的友好相处和经济文化的交流。. 五族内迁:匈奴、鲜卑、羯

12、、氐、羌内迁,北方形成民族融合的历史趋势北魏孝文帝进行改革,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民族关系的认识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有战有和,何为主流;少数民族生活在祖国的边疆,未开发祖国边疆做出了贡献;各族人民在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中。促进了民族融合,丰富了祖国文化;中华民族的历史各民族共同缔造的。少数民族首领匈奴:冒顿单于:统一蒙古草原,匈奴崛起发了祖国边疆,但南下掠夺也威胁到中原地区人民的生产生活。呼韩邪单于称臣,和亲昭君出塞促进了汉匈两族的友好相处和经济文化的交流氐族:前秦苻坚前秦统一了黄河流域鲜卑:北魏孝文帝改革顺应历史趋势,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民族融合的途径民族迁徙、联合斗争、民族间的杂居相处、各族通婚、统治者的改革山西历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