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鲶鱼效应—适当刺激,让教师队伍活起来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7886486 上传时间:2018-04-24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32.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72-鲶鱼效应—适当刺激,让教师队伍活起来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72-鲶鱼效应—适当刺激,让教师队伍活起来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72-鲶鱼效应—适当刺激,让教师队伍活起来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72-鲶鱼效应—适当刺激,让教师队伍活起来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72-鲶鱼效应—适当刺激,让教师队伍活起来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72-鲶鱼效应—适当刺激,让教师队伍活起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72-鲶鱼效应—适当刺激,让教师队伍活起来(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鲶鱼效应适当刺激,让教师队伍活起来一、鲶鱼效应启示挪威人喜欢吃沙丁鱼, 尤其是活鱼。 市场上活沙丁鱼的价格要比死鱼高许多。所以渔民总是千方百计地想办法让沙丁鱼活着回到渔港。可是虽然经过种种努力, 绝大部分沙丁鱼还是在中途因窒息而死亡。但却有一条渔船总能让大部分沙丁鱼活着回到渔港。船长严格保守着这个秘密。直到船长去世,谜底才揭开。原来船长总是在装满沙丁鱼的鱼槽里放进一条以鱼为主要食物的鲶鱼。鲶鱼进入鱼槽后,由于环境陌生,便四处游动。沙丁鱼见了鲶鱼十分紧张,左冲右突,四处躲避,加速游动。这样沙丁鱼缺氧的问题便迎刃而解, 一条条沙丁鱼欢蹦乱跳地回到了渔港。这便是著名的“鲶鱼效应”。当一个组织的工作

2、达到较稳定的状态时,常常意味着成员工作积极性的降低, “一团和气”的集体不一定是一个高效率的集体,这时候鲶鱼效应将起到很好的“医疗”作用。一个组织中,如果始终有一位“鲶鱼式”的人物,无疑会激活队伍,提高工作业绩。鲶鱼效应也是校长激发教师活力的有效措施之一。它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学校要不断补充新鲜血液,把那些富有朝气、思维敏捷的年轻生力军引入职工队伍中,给那些“故步自封”“因循守旧”的教师带来竞争压力,唤起“沙丁鱼”们的生存意识和竞争求胜之心;二是要不断地引进新教法及新管理观念,以增强学校的生存能力和适应能力。鲶鱼效应对于渔夫来说, 在于激励手段的应用。 渔夫采用鲶鱼来作为激励手段,促使沙丁鱼不断

3、游动,以保证沙丁鱼活着,以此来获得最大利益。在学校管理中,校长要实现管理目标,同样需要引入鲶学习材料第七十二期2鱼型人才,以此来改变教师的状况。鲶鱼效应对于“鲶鱼”来说,在于自我实现。鲶鱼型人才是学校管理必需的。 鲶鱼型人才是出于获得生存空间的需要出现的,而并非是一开始就有如此的良好动机。对于鲶鱼型人才来说, 自我实现始终是最根本的。在学校管理中,校长应加强对这类人才的挖掘。沙丁鱼型人才的忧患意识太少,一味想追求稳定, 但现实的生存状况是不允许沙丁鱼有片刻的懈怠的。 “沙丁鱼”如果不想窒息而亡,就必须活跃起来,积极寻找新的出路。鲶鱼效应的根本就是一个管理方法的问题,而应用鲶鱼效应的关键在于如何

4、应用好鲶鱼型人才, 如何对鲶鱼型人才进行有效的利用和管理。这是校长应该深入探讨的问题。由于鲶鱼型人才的特殊性,校长不可能用陈旧的方式来管理鲶鱼型人才,已有的管理方式可能有相当部分已经过时。因此,鲶鱼效应对校长提出了新的要求,即校长不仅要掌握管理常识, 而且还要在自身素质和修养方面有一番作为,这样才能让鲶鱼型人才心服口服,才能保证校长及学校的目标得以实现。二、巧用鲶鱼效应,增强集体活力某校长在对学校教学人员进行调整的过程中,深刻体会到了集体心理的变化与管理效应之间的关系。2006 年,校长决定对本届高三年级部分学科的任课教师进行调整,调入一些年富力强的教师,其中包括学校的两位中层干部。校长原以为

5、此举仅会调动那些调整学科的教师的积极性,但没想到,它却产生了奇妙的鲶鱼效应,对整个年级的教学工作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表面上仅涉及两三个人的调整是如何产生了奇妙的鲶鱼效应,从而有效地实现了对教师的有效激励的呢?一是鲶鱼的活力作用。鲶鱼充满活力,能使周围的水不断翻动,3使沙丁鱼及时补充足够的氧气,不致因窒息而死亡。调整进高三年级的教师中有两位是学校的中层干部(他们每人只担任一个班的教学任务), 在教学中他们身先士卒,率先利用休息时间给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辅导、答疑。他们的行动打破了年级组原有的平衡,给年级组平淡的教学工作带来了活力和推动力。显然,他们在客观上成了年级组中的“鲶鱼”。在他们的带动下,

6、狠抓教学的风气在整个高三年级越来越浓。二是鲶鱼的威胁作用。鲶鱼对于沙丁鱼来说无异于一个外来异己,这给了沙丁鱼一种恐惧感,使它们紧张不已、加速游动,于是,整个鱼槽里的鱼都因为动了起来而获得了勃勃生机。同样,那两位在教学一线的中层干部对于高三年级组的教师来说也是外来异己。他们与其他教师职位不一样,教学行为也不一样,他们更投入、更执著。这就给其他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带来了压力。年轻教师在原有的教学秩序下即使想在教学上有所创新,也最终因缺乏“为他人先” 的勇气而成了 “旁观者效应” 的殃及者。而在“鲶鱼”的威胁下,他们就会紧张起来,调动自己的潜能, 释放自己的活力。可见,如果没有这样外来的异己和竞争者

7、,集体就可能缺乏危机感,就可能死于安逸之中。三是鲶鱼的摩擦作用。 一般来说,摩擦是消极的, 只会产生内讧、消耗实力。但对于惰性十足的群体而言,适当的摩擦不仅需要,而且大有好处,它能增强整个群体的活力。鲶鱼之所以能使沙丁鱼不死,就在于它不停地游动, 到处挑起摩擦, 使沙丁鱼不得不开动脑筋与鲶鱼竞争。年级组里的那两条 “鲶鱼”何尝不是如此。他们在客观上使他人陷入一个竞争不断的摩擦环境中。其他教师不得不正视这股力量,并通过改变自我而与之保持平衡、展开竞争。这样,整个年级组就充满了活力。4管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潜力在正常状态下只发挥50% 左右,而有效的激励则可使之提高30% 左右。可见,实施有效的

8、激励是十分重要的。个体的心理会随集体心理的变化而变化,同样,集体的心理亦随个体心理的变化而变化。 所以,案例中的校长在学校管理中积极研究集体心理所蕴藏的种种奥秘,以提高管理功效。学校管理者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一个集体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就会在某个层面上达到一种平衡,这时,集体的潜能可能只发挥了 50% ,而要求整个集体做出改变往往很难。在这种情况下,校长们不妨改变一下管理策略,在集体中放入几条“鲶鱼”,通过“鲶鱼”所带来的“新鲜的氧气”打破原有的平衡,推动集体在矛盾的解决中产生新的动力。这样,“缺氧”的集体就会因“获氧”而重新焕发活力。三、应用鲶鱼效应的策略目前,鲶鱼效应已在人力资源管理中被广

9、发地应用,具体包括竞争机制的建立、能人的启用、领导风格的变革等。但鲶鱼效应的应用远不止这些,思考问题的视角不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就不同。1. 如果“鲶鱼”代表校领导者校领导者即影响他人完成任务的个体或者集体,在死气沉沉的沙丁鱼箱内,沙丁鱼就象征着一批同质性极强的群体,他们技能水平相似,缺乏创新和主动性,人浮于事,效率低下,整个机构是一种臃肿不堪的状态。如果“鲶鱼”领导者到来(或者内部“沙丁鱼”进化成“鲶鱼”),就会新官上任三把火, 整顿纪律,规范制度, 改造流程,合理配置岗位和人、财、物,逐渐让组织重新焕发活力,呈现欣欣向荣的景象。在“鲶鱼”领导者的带领下,整个教学组织的活力都被调动起

10、来,从而使集体的力量更加强大。从这个角度看,“鲶鱼”领导者应具备以下特质:5(1)办事果断校领导应迅速发现组织停滞不前的病症所在,并能够快刀斩乱麻,迅速而有效地解决问题。(2)科学决策校领导要科学决策, 并能监督决策的执行, 及时评估政策的有效性。(3)倡导创新校领导应提倡创新, 营造鼓励创新的氛围, 从多个方面体现创新思想。(4)有预见性校领导要有发展规划和目标,能够预见组织发展的方向, 以及现存人力资源与未来的差距,能够有效地辨别未来人才。(5)敢于变革校领导要从系统内外观察组织系统结构的变化和功能,既要把自己当做组织的一部分, 又要把自己看成一个小系统中的领导者,这样才能设法带动教师队伍

11、打开局面、打破常规,取得良好效益。对于在领导者领导下为了共同目标而奋斗的教师群体而言,如果领导者有鲶鱼特性, 那么要生存下去的方法就是运动起来,激发自己的能量,至少要和鲶鱼同步,并且要保证同一方向,这样才不至于被鲶鱼吃掉,或者被其他沙丁鱼挤到最后憋死。2. 如果“鲶鱼”代表教师团队中一员如果“鲶鱼”代表教师团队中的一员,那么它就意味着新、奇、异,包括观点的不一样、行为的不同、习惯的迴异。正因为不同,才会激发智慧。一个教师团队需要不同性格、不同技能、不同工作经历的人加盟,如果都是一样的,那么这个团队产生奇思妙想、产生高绩效的可能性就会微乎其微。在注重团队建设和沟通的今天,校长应适当地吸引一些“鲶鱼”6加入教师团队,这会给整个团队带来活泼的工作气氛,带来创新,从而实现多赢。但是“鲶鱼”的数量应当加以控制,全是鲶鱼的话,整个团队就会出现“个个是英雄、整体是狗熊”的现象,因为每个鲶鱼都想坚持自己的观点, 合作和沟通就不存在了, 整个团队就乌烟瘴气。从这个角度看,校长还应关注团队中的“鲶鱼”分子,让他们注重良性沟通和影响力的塑造,而促使其他教师加强与“鲶鱼”的合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