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溶液的形成讲义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7886476 上传时间:2018-04-24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250.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9-1溶液的形成讲义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9-1溶液的形成讲义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9-1溶液的形成讲义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9-1溶液的形成讲义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9-1溶液的形成讲义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9-1溶液的形成讲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9-1溶液的形成讲义(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最大的中小幼儿课外辅导培训品牌做感动中国人的教育 1 第九单元溶液9-1 溶液的形成教学目标:1. 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等概念2. 能说出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乳化现象3. 了解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应用价值4. 学习科学探究和科学实验的方法,练习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溶液 ) 1溶液(1) 特征:具有 _均一 _性、 _稳定 _性,属于 _混合 _物。(2) 组成溶质: _被溶解 _的物质。溶质可以是_固_体、 _液_体或 _气_体。溶剂: _能溶解其他物质_的物质。 _水_是最常用的溶剂,_汽油 _和_酒精 _也可以做溶剂。(3) 质量关系溶液质量_溶剂质量 _溶质

2、质量 _ 溶液质量溶液体积溶液_密度 _ 2乳浊液和乳化现象(1) 乳浊液: _小液滴 _分散到 _液体 _里形成的 _混合物 _。其特征是 _不均一 _、_不稳定_、长期放置易_分层 _。(2) 乳化是指洗涤剂使植物油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集成大的油珠的过程,形成的乳浊液能够_稳定 _存在。, 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1过程分析(1) 溶质分子 ( 或离子 )_ 向水中扩散 _,这是一个 _吸收 _热量的过程,属于物理变化。(2) 溶质分子 ( 或离子 ) 与_水分子 _作用,形成 _水合分子 _( 或_水合离子 _) ,这是一个_放出 _热量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2溶解时的吸热或放

3、热现象中国最大的中小幼儿课外辅导培训品牌做感动中国人的教育 2 (1) 扩散吸热水合放热,溶液温度_下降 _,如 NH4NO3溶解。(2) 扩散吸热水合放热,溶液温度_不变 _,如 NaCl 溶解。(3) 扩散吸热水合放热,溶液温度_升高 _,如 NaOH 、H2SO4溶解。同步练习5 分钟训练1.如果物质以_的固体颗粒分散在水中,则形成_;若物质以_分散在水中则形成_; 若物质以 _或 _的形 式均匀分散到另一种物质的过程,叫做物质的溶解。物质溶解后形成的_、_的混合物叫做_。解析: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共有三种情况:以细小的固体小颗粒形式;以小液滴的形式;以分子离子的形式。 由于物质在分散时

4、颗粒的大小不同,形成的混合物的性质和稳定性也不相同。颗粒的大小决定了形成的混合物的种类。它们依次为悬浊液、乳浊液和溶液。 物质以分子或离子形式分散在水中形成溶液的过程,叫做物质的溶解。答案: 细小悬浊液小液滴乳浊液分子离子溶质溶剂溶液2.在以下空白中填写有关编号。(A) 溶液(B) 悬浊液(C)乳浊液将味精溶于水中得到_, 粉笔末放入水中搅浑得到_,将水放在油锅里用力涮洗得到_,粉刷墙壁的石灰搅拌后得到_,石灰浆静置后上面的澄清透明的液体是_,其中溶质是 _。解析:溶液、浊液的根本区别在于分散在水中的物质颗粒的大小:以细小的固体小颗粒形式;以小液滴的形式;以分子离子的形式。由于物质在分散时颗粒

5、的大小不同,形成的混合物的性质和稳定性也不相同。颗粒的大小决定了形成的混合物的种类。它们依次为悬浊液、乳浊液和溶液。 判断混合体系的类型,关键看分散物质是什么,应该以什么样的颗粒分散在水中。根据生活常识, 粉笔末难溶于水,应该以细小颗粒的形式分散在水中;味精易溶于水, 以离子形式分散在水中;油锅中的油与水形成混合物,油是以小液滴的形式分散的;石灰浆则是固体小颗粒,以悬浊液的形式分散在水中。答案: (A) (B) (C) (B) (A) 氢氧化钙3.根据你的经验判断,把少量的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后完全消失的是( ) A.面粉B.白糖C.植物油D. 粉笔灰解析:面粉、 粉笔灰放入水中形成

6、悬浊液,植物油形成乳浊液,白糖放入水中可以得到溶液。答案: B 4.硫酸铜溶液的特征是( ) A.均一、稳定、无色B.蓝色、均一、稳定、不透明C.均一、稳定、蓝色、透明D.浑浊、均一、不透明、不稳定 解析: 硫酸铜溶液呈蓝色,它的性质很稳定,具有溶液的均一、稳定性,光线能够透过,所以是透明的液体。答案: C 中国最大的中小幼儿课外辅导培训品牌做感动中国人的教育 3 10 分钟训练1.下列各种应用中,不属于溶液应用的是( ) A.医院里使用消毒酒精对皮肤消毒B.熟石灰粉配制成喷涂墙壁的涂料C.马拉松运动员运动途中喝葡萄糖水来补充能量D.如果皮肤上生了疖子,可用碘酒涂抹患处解析: 熟石灰粉配制的

7、涂料属于悬浊液。答案: B 2.根据您的生活常识,请判断下列混合体系属于溶液的是( ) A.菜汤B.石灰浆C.碘酒D.黄河水解析: 物质分散后形成的混合物是否属于溶液,关键看物质以什么形式分散在溶剂中。菜汤中有食用油, 食用油以小液滴的形式分散在水中,属于乳浊液; 石灰浆是由较多的氢氧化钙小颗粒分散在水中形成的混合体系,属于悬浊液; 碘酒是把单质碘分散到酒精中,形成的混合物, 碘是以分子的形式存在于混合物中的,属于溶液; 黄河水中含有大量泥沙,泥沙是以固体小颗粒形式分散在水中,属于悬浊液。答案: C 3.如右图所示,向盛水的试管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固体,U 形管内有色液面将发生的现象是( ) A

8、.无变化B.A 处升高, B 处下降C.A、B 两处都升高D.A 处降低, B 处升高解析: 导致压强发生变化有两种情况,一是气体的量发生变化;二是温度变化,使气体体积发生变化。固体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热量,温度升高,气体体积膨胀。答案: D 4.一杯溶液里各部分性质( ) A.上、下不相同B.相同C.完全不同D.有的相同,有的不同解析: 溶液具有均一性,溶液的各个部分性质相同。答案: B 5.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任何物质溶于水都能放出大量的热B.煮沸的汤要比煮沸的水温度高C.有水的手接触正在通电的电器设备更易发生触电事故D.在严寒的冬季,厨房里的水结冰了而食醋却不易结冰解析:有的

9、物质溶于水放出热量,如固体氢氧化钠; 有的物质溶于水却吸收热量,如硝酸铵。答案: A 6.关于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中国最大的中小幼儿课外辅导培训品牌做感动中国人的教育 4 A.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液体B.只有水才可以用作溶剂C.溶液是纯净物D.溶液是均一的、稳定的解析: 溶液不一定都是无色的。如FeCl3溶液是黄色的,CuSO4溶液是蓝色的;水能溶解很多种的物质,是最常用的溶剂,但汽油、酒精等也可以作溶剂,例如,汽油能溶解油脂,酒精能溶解碘等等;因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因此溶液是混合物,不是纯净物,故A、B、C 三项都是错误的。溶液里各部分的性质是相同的。当水分不蒸发,温度不变时,溶

10、液放置多长时间后,溶质都不会分离出来。因此,溶液是均一的、稳定的,故D 项正确。答案: D 7.各种洗涤剂广泛进入人们的生活中,下列洗涤中所用洗涤剂不具有乳化功能的是( ) A.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B.用餐具洗洁精清洗餐具上的油污C.用肥皂液洗衣D.用沐浴露洗澡解析: 能够把油污转化成为均匀地悬浮在水中的小液滴的物质,具有乳化作用。 一般具有乳化作用的是洗涤剂和洗衣粉、肥皂等。答案: A 8.从一杯食盐水的上部取出少量溶液,测定它的密度为a g cm-3,再从其下部取出少量溶液,测定它的密度为_g cm-3,通过这一实验你对溶液有什么认识?解析: 根据溶液的基本特征和基本性质。答案: a 溶

11、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溶液中各个部分的性质相同。30 分钟训练1.取 A g 食盐固体溶于水,得到食盐溶液200 mL。从食盐溶液中取出10 mL,则对于这部分溶液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该溶液中含有的食盐的质量为Ag/20 B.该溶液的密度比原溶液的大C.该溶液的密度与原溶液相同D.该溶液与原溶液一样咸解析: 食盐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取出的10 毫升溶液中含有原溶液溶质的1/20,取出的溶液与原溶液完全相同。故B 项不正确。答案: B 2.花生油、盐、酱、醋是厨房中常用的调味品,将它们分别与足量水充分混合后,形成的混合物属于溶液的是( ) 花生油食盐面酱白醋A.B.C.D.解析:

12、 能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才是溶液,花生油、面酱不能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而食盐、白醋则能。答案: D 3.下列物质属于溶液的是( ) A.石灰浆B.生理盐水C.菜汁D.牛奶解析:根据溶液、 浊液的区别, 可知生理盐水是氯化钠以离子形式分散在水中,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答案: B 4.乳化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十分广泛的应用。下列应用与乳化现象无关的是( ) A.金属表面油污的清洗B.高锰酸钾溶于水进行杀菌消毒C.有机农药的合成或使用D.各种日用洗涤剂和化妆品的配制中国最大的中小幼儿课外辅导培训品牌做感动中国人的教育 5 解析: 乳化作用是指能够把油或难溶于水的有机物以小

13、液滴的形式分散在水中,形成乳浊液。高锰酸钾溶解于水形成溶液,与乳化无关。答案: B 5.在工农业生产中,许多化学反应都要在溶液中进行的主要原因是( ) A.便于观察现象B.溶液间的反应不需加热C.水是反应的催化剂D.溶液中分子或离子接触充分,反应速率快解析: 只有在溶液中分子或离子才能充分接触,发生反应的机会较多,反应速率才能加快。答案: D 6.动物摄取食物养料必须通过消化的主要原因是( ) A.食物分解后便于吸收B.使食物充分发生化学反应C.食物搅拌均匀后便于吸收D.食物被消化后形成溶液便于充分吸收解析: 食物被消化后形成溶液,在溶液中食物分子或离子与消化道充分接触。答案: D 7.学校研

14、究性学习小组选择探究“ CuSO4溶液显蓝色与什么离子有关” 作为研究课题,以下是他们提交的实验方案,其中不需要做的实验是( ) A.观察 Na2SO4、K2SO4溶液的颜色B.观察 CuCl2、Cu(NO3)2溶液的颜色C.向 CuSO4溶液中滴加适量的NaOH 溶液,静置后观察溶液颜色D.加水稀释后观察溶液的颜色解析: 在硫酸铜溶液中存在硫酸根和铜离子,若要观察使硫酸铜溶液呈现蓝色的离子,应分别观察含有铜离子的溶液和含有硫酸根的溶液颜色,还应该观察使铜离子沉淀后溶液的颜色,这样能够证明究竟是什么离子使溶液显色。无需要观察溶液稀释后的颜色。答案: D 8.在化学学习中,经常会遇到“ 1+1

15、2”的有趣现象。下列选项符合此现象的是( ) A.n 个 N2与 n 个 O2混合后得到的分子总数B.100 mL 酒精与 100 mL 水混合后溶液的体积C.1 g 饱和食盐水中加1 g 水后所得溶液的质量D.1 g 氢氧化钠稀溶液和1 g 稀硫酸溶液混合后所得溶液的质量解析: 溶液混合后总质量不变,但只要两溶液不完全相同(溶质或浓度 ),混合后溶液的体积会发生变化。答案: B 9.夏日里想随时喝到凉爽的饮料,可以自制化学“ 冰箱 ” ,即把一种化学试剂放入一定量的水中,就可以形成低温的小环境,这种试剂可以是下列物质中的( ) A.食盐B.硝酸铵C.蔗糖D. 熟石灰解析: 物质溶于水有热效应,食盐溶于水基本不变;硝酸铵溶于水吸热,使得温度降低;蔗糖溶于水基本不变;熟石灰溶解于水放出热量。答案: B 10.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在( )中打 “”;错误的,在( )中打 “”。(1)寒冷的冬季,人们常向公路上的积雪撒些盐,使冰雪很快融化( ) (2)加了食盐的汤比纯净水更难煮沸( ) (3)电解水的实验时,在水中加少量稀硫酸可增强导电性( ) (4)任何固体物质溶于水,都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