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送东阳马生序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7881054 上传时间:2018-04-23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41.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3.送东阳马生序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3.送东阳马生序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3.送东阳马生序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3.送东阳马生序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3.送东阳马生序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3.送东阳马生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3.送东阳马生序(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3. 送东阳马生序助学卡片此版块内容根据我公司内部资料整合,编稿老师不用编写此板块内容。积累运用:1. 下列加点的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A、嗜学(sh ) 弗之怠(d i))裘(qi ) 葛既加冠(gu n)B、媵(y ng)人稍降辞色( ji ng)叱(ch )咄(du ) 俟( s)C、皲(j n)裂布衾(qn)廪(l n)稍负箧(qi )曳屣(x )D、容臭(ch u)谒(y )见烨(hu )然缊(y n)袍敝(b )衣2下列词语书写有错的一项是()A廪稍援疑质理冻馁俯身倾耳迷B绮丽负箧曳屣流辈稍降辞色C赞誉脍炙人口矜持袖手旁观D阴霾改斜归正撰写德隆望尊3. 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

2、的是()A、先达德隆 / 望尊B、益慕圣贤 / 之道C、门人弟子 / 填其室D、手指不可 / 屈伸4. 文学常识填空。宋濂 (1310 1381) ,字,号,谥文宪,浦江( 在今浙江义乌县西北 ) 人。明朝初期著名文学家。曾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学者称。宋濂与高启、刘基并称为。序,文体名。序有书序和赠序之分。本文是一篇,其中的“序” ,并非“序言” ,而是“”的意思。5、按要求解释词义。(1)找出句中的通假字,并翻译。四支僵劲不能动。同舍生皆被绮绣。手指不可屈伸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2)辨析下面提示字的古今词义。汤媵人持汤沃灌古义:今义:走走送之古义:今义:趋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古义:今

3、义:或或遇其叱咄古义:今义:卒卒获有所闻古义:今义:假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古义:今义:(3)一词多义以:俯身倾耳以请以衾拥覆以中有足乐者以是人多以书假余故:故余虽愚。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至:色愈恭,礼愈至。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质:援疑质理。非天质之卑。色:未尝稍降辞色或遇其叱咄,色愈恭(4)词类活用腰白玉之环。手自笔录。主人日再食。不必若余之手录。6、理解课文,原文填空。(1)揭示作者小时侯学习就很勤奋的句子是:(2)最能表现作者抄书之苦的句子是:(3)表明作者尝趋百里外求学原因的句子是:(4)对太学生中的其他人“烨然若神人”作者却“略无慕艳意”的原因是:7、翻译下面的句子。(1)以中有足乐者

4、,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2)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3)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4)盖余之勤且艰若此。8、阅读探究(1)作者用大量的文字书写求师之艰的目的是什么?(2)全文中怎样运用对比手法突出中心的?(3)作者写赠序的目的是什么?(4)古人有克服艰苦条件努力学习的佳话,试举例。9、你从作者身上看到了什么优良品质?现代中学生应该怎样读书?课内提升:10、作者在求学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如何克服的?11、本文作者勉励马生勤奋学习,并不讲大道理,却直接以自身经历相告,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课内阅读:(一)阅读下面两则选文,完成文后小题。【甲】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5、,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乙】许衡字仲平,怀之河内人也,世为农。幼有异质,七岁入学,授章句,问其师曰:“读书何为?”师曰:“取科第耳。 ”曰:“如斯而已乎?”师大奇之,每授书,又能问其旨义。久之,师谓其父母曰:“儿悟不凡,他日必有大过者,吾非其师。”遂辞去, 父母强

6、之不能止。如是者凡更三师,稍长,嗜学饥渴, 然遭乱世, 且贫无书。尝从日者家见书疏义,因请寓宿,手抄归。既逃难徂徕山,始得易王辅嗣说。尝暑中过河阳, 渴甚, 道有梨,众争取而啖之, 衡独危坐树下自若。 或问之,曰:“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 ”人曰:“世乱,此无主。”曰:“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节选自元史列传第四十五)注释:许衡: 元初大臣。 官至集贤大学士。怀之河内:怀,怀州。治所在河内(今河南沁阳)。过:过人之处。更:更换。日者:古时称占卜的人。书:也叫尚书,书经。疏义:指为古书旧注所作的阐释。寓宿: 指在别人家借宿。易 王辅嗣说: 王辅嗣对 易 的解说。1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以是

7、人多以书假余假?师谓其父母曰谓13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句子。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14两则短文的主人公幼时读书的经历极为相似:因家贫,都做过的事。因求名师难,【甲】文中的“余”曾经;【乙】文中的许衡曾经“更三师”。因遭逢乱世,许衡又多了的经历。 两人都格外珍惜学习的机会,发奋读书,最后都学有所成。15如果将【乙】文第二段删去,是否会影响我们对许衡的优秀品质的认识?请说说你的意见。(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问题。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

8、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 俯身倾耳以请; 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 负箧曳屣, 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16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手自笔录虽人有百手B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故患有所不辞也C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太守归而宾客从也D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若为佣耕17把“援疑质理, 俯身倾耳以请”翻译成现代汉语。1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常常手借抄来之书,隆冬时节,十指冻僵仍毫不懈怠,足见“我”求学之“勤”。B遇师斥责,表情更恭顺,理解更周到,没有争辩一句,足见“我”求学之“诚”。C寒冬大雪,身背书箱,拖着鞋子,在深山巨谷中行走,足见“我”求学之“艰”。D处服饰华丽的同学之间,虽然羡慕,却坚守心中之乐,足见“我”求学之“精”。中考链接 : ( 2016 山东泰安)阅读送东阳马

10、生序一文,完成问题。送东阳马生序宋濂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 久而乃和。 寓逆旅, 主人

11、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 腰白玉之环, 左佩刀, 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19对文章第一段的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 | B| C| | D| | | 20对文中画线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写出了“我”的求知若渴。B变现了老师的脾气暴躁。C写出了“我”的胆小怯懦。D表现了老师的德隆望尊。21下列选项中,全都表现作者求学艰难的一项是()无从致书以观无硕师、 名人与游益慕圣贤之道门人弟子填其室无鲜肥滋味之享缊袍敝衣处其间同舍生皆被绮绣余因得遍观群书ABCD 22 对文章的分析理解正确的

12、一项是()A善用对比是本文的特色,通过“我”和“同舍生”的对比,突出了“我”求学的快乐。B“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写出了学馆条件之差,反衬了“我”学习的刻苦。C学习生活的艰苦没有动摇作者的求学意志,他勤奋刻苦、 孜孜以求, 终于学有所成。D本文是一篇赠序,作者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要求马生勤奋学习,成为德才兼备的人。微作文:23、 求学之路是艰难坎坷的,只有不畏艰难,勇于探索, 具有恒心和毅力, 才能学有所成,勤奋学习是取得好成绩的根源。学了本文,你一定深有感触,写一写你的心得吧!要求:不少于200 字参考答案:1、D 2、D 3、C 4、景濂潜溪开国文臣之首太史公“ 明初诗文三大家”赠

13、序赠言5、 ( 1) “支”通“肢” ,肢体。“被”通“披” , 穿着。“屈” 通“ 曲” , 弯曲。“辨”通“ 辩” 。(2)汤:热水菜汤走:跑行走趋:快步走趋势或:有时或者卒:最终士兵假:借虚假(3) 以: 连词:相当于“ 而” ,译为而,来。介词:把,用。连词:因为。介词,前者译为因为,后者译为把。患: 担忧,忧虑,动词。忧患,名词。故: 因此,连词。特意,故意,副词。至:周到,形容词。到,动词。质: 询问,动词。本质,资质,名词。色: 脸色。表情。(4)(腰:名词作动词, 挂在腰间, 佩戴。 )(笔:名词作状语,用笔。手:名词作动词,动手。) (日:名词作状语,每天)(手:名词作状语,

14、用手)6、 ( 1)余幼时即嗜学。 (2)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曲伸。 (3)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4)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7、 (1)因为心中有足以使我感到快乐的事(指读书),就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别人。(2) 到了成年时,愈加仰慕圣贤的学说。(3)所以我虽然愚钝,最终还是得到不少教益。(4)我的勤劳和艰辛就是这样。8、(1)拿自己的艰苦求学经历勉励马生珍惜太学的条件,刻苦学习。(2)拿作者自己的粗袍敝衣与同舍生的豪华穿戴作对比。通过对比, 说明了学业能否有所成就主要在于主观是否努力的道理。(3)勉励马生努力学习。 (4)战国,苏秦读书欲睡锥刺骨。西汉,匡衡勤学

15、无烛凿壁偷光读书。东汉,孙敬昼夜苦读,以绳系头悬屋梁。晋朝,东车胤( yn)囊萤读书。东晋,孙康家贫,映雪读书。北宋,欧阳修画荻习字。北宋,杨时程门立雪。明,王冕僧寺夜读。9、从作者年轻时求学上看:作者对读书有浓厚的兴趣,为学有所成,不畏艰难,学习刻苦, 有克服困难奔向目标的坚定决心和毅力。从作者写本文的态度上看:作者德高望重, 但却不摆出名人的架势说教,而是真挚诚恳, 循循善诱, 反映了他高尚的品德,也反映了他对后代人的殷切关怀。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具有远大的理想,读书虽然苦些, 但和宋濂求学相比,又何苦之有?只要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之中,就会以苦为乐,且乐此不疲。10、困难:无书、无师、家贫(生活艰苦)克服的方法 : 常借书于人,手自笔录,无名师引导,尝趋百里外, 从师叩问。 用精神上的富足战胜了物质上的贫困. (以中有足乐者)。11、以自身经历相告, 现身说法,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态度恳切,易于接受。12?假(借)?谓(对,告诉)13抄完后,小跑着送还书,不敢稍微超过约定的期限。14抄书学习到百里外求师(或“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逃难(或“离乱”)15会影响。因为第二段叙述了许衡宁愿忍受口渴的煎熬, 也不愿意偷摘路旁树上的梨解渴这件事。表现了许衡正直、严于律己、绝不把别人的东西据为己有的高尚品质,也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