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20 世纪西方文化一战的结果历时 4 年零 3个月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涉及到33 个国家, 15 亿人口,造成了1000 万人战死, 2000 万人受伤,经济损失2700 亿美元,而且从深层次上改变了世界格局,战争的结果推翻了 4 个帝国,产生了一些新的国家,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推翻四个帝国1917 年二月革命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 1918 年德国十一月革命爆发后,霍亨索伦家族的统治被推翻1918 年奥匈帝国解体,哈布斯堡家族的统治终结 1922 年苏丹默罕默德六世被废黜,奥斯曼王朝的统治终结 一战后诞生的国家捷克、匈牙利、奥地利、罗马尼亚、南斯拉夫、波兰(被瓜分123 年后重建)、伊拉克等 杜波伊斯“ 这场战争既是一个结局,也是一个开端世界上较蒙昧的人们决不再仅仅占据他们以前所 占据的地方在他们所占据的地方,迟早将出现独立的中国、自治的印度、代议制的埃及、非 洲人的、而不仅仅是供他人进行商业剥削的非洲从这场战争中,还将出现一个不受侮辱、有 权选举、有权工作和有权生存的美国黑人民族 二战的反思汉娜 ? 阿伦特( 1906—1975) ,20 世纪最伟大、最具原创性的思想家、政治理论家之一,主 要著作有: 《极权主义的起源》 《黑暗时代的人们》 《论革命》 《在过去和未来之间》《耶路撒冷的艾希曼:一篇关于平庸的恶魔的报告》等。
弗罗姆的《逃避自由》,哈耶克的《通往奴役之路》,卡尔 · 波普尔的《开放社会及其敌人》,弗 里德利克和布热津斯基的《极权主义独裁和独裁》极权主义宣传之所以需要在大众中反复不断地进行,是因为它的意识形态内容原本便是虚构 的,非事实、非经验的;但是某些观念通过逻辑推理,能够产生长期不变性,也可称为“ 彻底 性” 群众由于缺乏自由交流的空间,已然丧失由常识所提供的现实感,极权主义宣传正好利 用逻辑演绎的强制性,以恐怖的力量,为他们提供现实感的另一种代用品——“ 科学 ” 的谎言 如果说在极权主义国家里,宣传需要和恐怖相互为用的话,那么,在极权主义拥有绝对控制权 的地方,宣传便为灌输所代替了阿伦特在 《耶路撒冷的艾希曼:一篇关于平庸的恶魔的报告》中,提出了 “ 平庸的恶 ” 的概念, 强调了思考在政治行动中的意义还提出了集体不抵抗问题真正的思想者不在于完成,而在于打开不是由自己终结真理,先知般地把真理交给人们, 而是打开思考之门,让自己和人们一道在思考中行动—— 汉娜 .阿伦特 二战题材的小说君特 ·格拉斯的《但泽三部曲》—《铁皮鼓》, 《猫与鼠》和《非人的岁月》(直译为《狗年 月》 ;亨利希 · 伯尔 —《以一个妇女为中心的群像》 雷马克的《凯旋门》米歇尔 · 图尼埃的《桤木王》 诺曼 .梅勒的《裸者和死者》 ;海勒的《第二十二条军规》; 第三节哲学思潮一、 20 世纪前期1、生命哲学 —— 柏格森 2、精神分析学—— 弗洛伊德 3、逻辑实证主义 4、实用主义 —— 威廉 · 詹姆斯,杜威 二、 20 世纪后期 1、现象学 —— 胡塞尔 2、存在主义 —— 克尔凯郭尔,萨特,海德格尔 3、结构主义 —— 索绪尔,列维·斯特劳斯,拉康,福柯,罗兰· 巴特,乔姆斯基,路易·阿尔都 塞4、解构主义 —— 德里达生命哲学生命哲学产生于19 世纪的末期, 流行在 20 世纪初期 ,是在叔本华的生存意志论和尼采的权力 意志论的影响下形成的。
主要流行于德国和法国,创始人是德国的狄尔泰,代表人物有齐美尔、 施本格勒等,集大成者是法国的柏格森 亨利 .柏格森( 1859—— 1941)主要著作:《时间与自由意志》 《物质与记忆》 《生命与意识》 《创造的进化》 《道德与宗教 的两个起源》等 柏格森的生命哲学柏格森的哲学以生命冲动为基石,以时间为本质,以直觉为方法,包罗了与人有关的一切理 论领域他认为决定世界进化的原因,既不是精神,也不是物质,而是“ 生命之流 ” 生命之流 ” 是一 种盲目的 “ 生命冲动 ” ,它是完全自由的,不受任何束缚,不遵守任何必然性,所以是一种非理性的冲动,不服从任何规律,其趋向和结果都是偶然的,是无法预知的 生命冲动 ” 无时无刻 不在创造自身和创造新的东西,这种创造的具体表现就是进化他把这种进化论称之为“ 创造的进化论 ” 柏格森的 “ 绵延说 ”柏格森认为生命的本质是时间,生命只与时间有关他把时间分为两种,一种是科学使用的 由钟表度量的时间,这种时间是量的时间,没有质的差别,它可逆,可以计量因为成为一种可以相加的数,所以也就成为可以计算的空间,所以他把这种时间称为“ 空间化的时间 ” 另一 种是质的时间,它的每一瞬间与其他瞬间相连但绝不相同,不可逆,不可分割,不可计算,是 连续的变化,同数量没有关系,这种时间是通过直觉体验到的,是纯粹的心理过程。
这种时间 就是 “ 绵延 ” 柏格森的 “ 直觉说 ”他认为科学的任务是要在空间范围内研究世界的现象,哲学的任务则是要在时间过程中研究 世界的本质不同的任务要求不同的方法,科学需要的是借助符号和概念的理性分析,哲学则 需要非理性的直觉只有通过直觉才能体验和把握到生命存在的“ 绵延 ” ,那才是唯一真正本体性的存在要正确使用直觉本能,需要在意志上作出许多努力,摆脱功利、语言、逻辑等等的影响,使 自己返回到赤裸裸的“ 第一自我 ” 中来 “ 研究哲学,就在于扭转思想活动的习惯 柏格森哲学的价值柏格森的生命哲学虽然具有强烈的唯心主义和神秘主义的色彩,但它对理性的批判和冲击, 对于人类精神解放有着重要意义,是对现代科学主义的反拨因而,他的学说成为现代派文学 艺术的重要哲学基础他的内心意识绵延说、关于区分实际时间与心理时间的观点,是现代心理 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为欧美 20 世纪的意识流小说的创作,提供了理论基础 西格蒙德 · 弗洛伊德( 1856—1939)主要作品:《歇斯底里研究》 《梦的解析》 《性学三论》 《图腾与禁忌》 《精神分析引论》 《自我和本我》等 叔本华《爱与生的苦恼》“ 性的关系在人类生活中承担着极重要的任务。
它是人类一切行为或举动之不可见的中心点, 戴着各色各样的面罩,到处出现爱情事件是战争的原因,也是和平的目的;是严肃正经的基 础,也是戏谑玩笑的目标;是智慧无尽的源泉,也是解答一切暗示的锁钥—— 男女间的互递暗号、秋波传情、窥视慕情等,这一切,无非是基于爱情⋯⋯ 性爱才是这个世界真正的世袭君 主⋯⋯ 因为性欲是生存意志的核心,是一切欲望的焦点,,所以我把生殖器官名之为,意志的焦点? 尼采《强力意志》“ 艺术家按照其性质来说恐怕难免是好色之徒,一般易受刺激,每种官能都开放着,远远地 就能对刺激的暗示起反应⋯⋯ 一个人在艺术构思中消耗的力和一个人在性行为中消耗的力是同一种力,只有一种类型的力 早期学说早期,他把人的精神世界分成意识、前意识、无意识(也称潜意识,或下意识)意识是被 直接感知到的心理内容,前意识是被暂时忘却而又可以被召回的心理内容,无意识则是受到压抑因而意识不到的心理内容无意识的主要内容是作为生物本能的、遭受压抑的性意识 晚期修正晚年,他用 “ 本我、自我、超我” 代替了 “ 无意识、前意识、意识” 的框架本我是埋藏在心灵 世界最底层的原始冲动,其唯一原则就是寻求本能的满足,而不考虑这种满足的可能性与现实 性。
因此,在现实生活中,本我往往会在盲目的冲动中遭受挫折,甚至危及自身于是,在本我的要求与现实世界不断发生冲突的过程中,富于理智的自我逐渐产生了自我是通过知觉的 中介而为外部世界直接影响所改变的本我的一部分自我是从本我中分化出来的理智内容而超我,则是从自我中分化出来的道德内容自我是主体与客体交往过程中的经验积累,超我则 是个体与社会交往过程中的文化积淀另一修正是用“ 生的本能 ” (爱的本能)和“ 死的本能 ” (破坏本能)代替了原有的性本能 释梦理论梦是一种(受抑制的)愿望(经过改装)的达成因此,梦境一般包含两重意思,一是其中 固有的促成梦境的原始欲望,这构成“ 梦的隐意 ” (梦思);二是经过改装而出现的梦的表面内 容,它构成 “ 梦的显意 ” (梦内容)释梦就是通过“ 梦的显意 ” 而发掘 “ 梦的隐意 ” ,通过 “ 梦内容 ” 发现 “ 梦思 ” 过失心理学“ 动机性遗忘 ” 是无意识动机对意识内容的消极排斥过失则是无意识动机对意识内容的积极抵抗过失是无意识在阻扰和左右人们的行动,是暗 中实现被压抑的欲望升华说 宗教、艺术、科学的原始驱动力,正是人类遭受压抑的本能,是本能的升华。
作为宗教前身的图腾崇拜就是上古人类原始本能的升华,是杀父娶母的“ 俄狄浦斯情结” 在意 识形态领域的倒影艺术作品在本质上是一种白日梦,是艺术家通过幻想来求得欲望的满足艺术家通过艺术处 理使作者潜在的欲望失去原有的个人色彩,从而引起广大欣赏者的共鸣,使每一个欣赏者都能 把作品中的艺术境界与自身的生活经验结合起来,使自身的欲求随着作者的欲求一同升华 逻辑实证主义逻辑实证主义也称后实证主义、新实证主义、逻辑经验主义等等,是分析哲学中影响最大的 流派 20 世纪的逻辑实证主义与19 世纪孔德的实证主义以及孔德之后以马赫为代表的第二代 实证主义是一脉相承的都反对形而上学,强调尊重经验,认为一切知识都起源于经验,也必须由经验来证实 现代西方分析哲学分析哲学包括了罗素和维特根斯坦的逻辑原子主义、以维也纳学派为核心的逻辑实证主义、 由逻辑实证主义演化出来的逻辑语义学、由逻辑实证主义和实用主义融合而成的实用主义分析 哲学、批判理性主义、日常语言哲学等等流派这些流派的共同特点是反对形而上学,否定传 统哲学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等哲学基本问题的研究他们认为哲学的唯一任务是对科学的语言 进行逻辑分析,阐明它们的意义。
分析哲学家在如何对语言进行逻辑分析上分为两种倾向一种是人工语言(符号语言)派,包括逻辑原子主义、逻辑实证主义、逻辑语义学和实用主 义分析学派另一种是日常语言(自然语言)派,包括 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和牛津学派逻辑实证主义认为,一个命题是否有意义,就看它是否属于逻辑和数学命题,或者是由经验 可以证实的事实命题如果一个命题既不能从推理上证明真假,又不能通过经验来证实,那就 是没有意义的所以,逻辑实证主义是以经验为根据,以逻辑为工具来寻求结论逻辑实证主 义认为哲学的唯一任务就是进行逻辑分析,也就是用科学的方法对经验科学的命题和概念进行逻辑分析 查理 · 皮尔士( 1839—1914)实用主义的创始人,其《信仰的确定》《怎样使我们的观念清楚明白》两篇文章标志着实用 主义的诞生 威廉 · 詹姆斯( 1842—1910)主要著作:《人的不朽》《宗教经验的类型》 《实用主义 :某些旧思想方式的一个新名称》《多元 的宇宙》《真理的意义:实用主义的后果》 威廉 · 詹姆斯的 “ 彻底经验主义”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彼此独立的,互不依赖,也没有第一性和第二性之分,它们之间也没有内 在联系,没有规律性整个世界就是这些分散的、单一的事实综合,就像五颜六色的小石块镶嵌而成的艺术品一样,所以,他把自己的彻底经验主义称为镶嵌哲学。
经验主义要彻底,就必须把世界上的一切都看做是经验这样世界就有了统一性,就可以避 免传统哲学在处理物质和意识、客观和主观等等的关系时陷入二元论纯粹经验的特点就是不确定、不稳定,只能感受,不能定义,是一条意识之流 约翰 · 杜威( 1859—1952)代表著作:《哲学的改造》 《人性和行为》 《经验和自然》 《确定性的追求》 《人的问题》等等 杜威的 “ 经验自然主义”主张不要把经验和自然、主体和客体、精神和物质分割开来,不要在经验和自然之间划分界 限,而要把它们看做是一个统一、连续的整体主观和客观之间没有本质区别,不存在第一性 还是第二性、反映被反映的关系杜威的 “ 工具主义 ”思想、概念、理论等不过是人们为了达到某种预期目的而设计的工具,如果它们对于达到预 期目的有用,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