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媛媛教学反思2篇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7863387 上传时间:2018-04-2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王媛媛教学反思2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王媛媛教学反思2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王媛媛教学反思2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王媛媛教学反思2篇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王媛媛教学反思2篇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王媛媛教学反思2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王媛媛教学反思2篇(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找质数找质数教学反思教学反思雷龙湾中心小学 王媛媛在新教材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更新教育理念,让学生动起来,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让课堂“活”起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样才能体现新课程教学理念。为了在教学中使学生更加准确地理解概念,本节课的设计以数学活动为主。1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认知活动使受情绪因素影响的,宽松活跃、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大胆探索、勇于创新的催化剂。在教学中,建立师生间的平等、和谐的友好伙伴关系,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创新。例如:本课以做拼图游戏引入,学生很快地进入了角色,通过评选冠军,让学生产生争议, “我们组有 11 块小正方形,只能写出一个乘法算式。只有一

2、种设计方案。 ”说明比赛不公平,从而引起学生的思考,“为什么有的组设计多,而有的组只有一种设计方案?”使学生在活动中理解了质数、合数的意义。但教案在实施过程中,处理学生的争议应更加灵活。有的学生认为“小正方形的个数少设计方案就少” ,就应及时抓住机会举出反例,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概念。2采用小组合作形式,为思维的发展提供前提在学生解决问题的探索中,给足学生的思考时间,让他们在联想猜测,自主探索的基础上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合作,得出正确结论。小组合作不要仅仅流于形式,要有详细的分工,真正达到合作交流的目的。讨论的问题要有价值,避免一问一答。今后的教学中应注意学生良好合作习惯的培养。3新颖的活动设计本

3、节课的练习也采用了游戏的形式,目的性强,学生乐于参加。叫号游戏,使学生建立了新旧知识的联系,能正确的区分奇数、偶数、质数、合数。自我介绍游戏,使学生全面认识一些自然数的特性,如:我是 20 号。它是偶数,也是合数,既能被 2 整除,又能被5 整除。动脑筋出教室,也使学生的下课形式变得新颖。在数学活动中,学生通过观察,试验,归纳获得数学猜想,并进一步证明,能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认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活动中的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及数学结论的确切。教学方法方面,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作用,采取互动式教学法和尝试教学法,引导学生发现新知识并且学会运用。体现创新教育

4、方面,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以拼图游戏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形式多样的练习,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方法是人创造的、积累的,能不能用“活”教材,让数学走进生活,关键在教师。 的确,照本宣科,教师轻车熟路,在一定程度上也能使学生获得必要的知识技能,但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学生在数学方面的发展不只是知识技能,还包括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价值观念诸多方面,这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整体,学生的全面发展要在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中才能够实现。我们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就要设计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就要加工改造教材,用“活”教材,让数学走进生活。三角形面积三角形面积教学反

5、思教学反思雷龙湾中心小学 王媛媛我班学生总体来说思维活跃、个性较强,我针对这一实际,对教学进行了这样的安排:在揭示课题后,我让学生自己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了两次操作:第一次,把三角形拼成以前学过的会计算面积的图形,并从拼摆中使学生明白只有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才能拼成平行四边形;第二次,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拼好的图形,自己推导出三角形和所拼的图形有什么关系,从而得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最后让学生把得出的三角形面积公式应用到练习中。本节课中,我觉得比较成功的地方有以下几点:一、渗透一、渗透“转化转化”的思想的思想“转化”是数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思想方法之一。在课的开始,学生把一个

6、长方形的花坛平均分成了两个直角三角形,借助长方形的面积算出一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学生初步感到直角三角形和长方形有一定的联系。课中,通过两次的实践操作,学生更加明白了其实三角形可以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在课的结尾,我再适时进行了总结:当我们遇到一个新问题时就可以动脑筋把它转化成我们以前学过的就知识。这样, “转化”思想贯穿于课的始终。二、注重学生间的合作与交流二、注重学生间的合作与交流学生学会合作与交流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其人格的健全发展。在这节课中,我注重学生间的合作与交流: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对三角形进行拼摆,再让他们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让其他小组的同学对黑板上的图形做及时的补充;在

7、小组合作推导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时,我也尽量让学生对其他各组的推导过程进行补充或提出异议,让学生在交流中学到了知识,在交流中看到了可以用许多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但许多问题在有限的时间内不可能靠一个人的力量完成,必须靠大家的力量,培养了彼此间的合作与协作精神,同时深切地感受到集体合作的重要性。三、重视数学的应用性三、重视数学的应用性学以致用是数学教学的一个基本原则。课的开始,我让学生在欣赏美丽的西湖的同时,解决园林工人遇到的问题:把一块长方形花坛平均分成两半,你认为应该怎样分开呢?如果平均分成了两个直角三角形,那每个三角形的面积又是多少呢?课中,我又让学生求红领巾的面积、算出标志牌的大小。这些都让学

8、生认识到了数学在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体会到了数学的应用性。当然,本节课也存在一些不足,如:一、推导三角形面积的方式太过单一在推导三角形的面积时,我只让学生进行了拼摆,其实对于部分学生来说,他完全有可能想出如割补、折叠的方法。我考虑到课堂时间的有限,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也不强,就没有设计了这样的环节二、课堂设计不够开放整节课下来,学生的回答、操作都在我的预想中进行。仔细想想,这节课其实是有很多地方能够让学生冒出思维的火花,让学生有创造性的发现的,而我却把学生框在了自己设计的教案中。因此,这节课完全可以设计得更开放些,让学生课前先寻找需要实验的素材,自行确定其研究方案,真正实现根据学生的需求进行教学

9、。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教学反思宝塔中心小学 王亚妮“分数的基本性质”是在学生已掌握了商不变的性质之后,并在已有应用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这节课用“猜想验证反思”的方式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是学生在大问题背景下的一种研究性学习。这不仅对学生提出了挑战,而且对教师也提出了挑战。用故事情景引入,增强解决问题的现实性。采用学生自己亲自观察、操作,再分析怎样做的方式,把学生推上学习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最后运用知识,深化对分数的基本性质认识,使学生加深对分数的基本性质的理解,并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节课教学设计突出的特点是学法的设计。从大胆猜想、实验

10、感知、观察讨论到概括总结,完全是为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设计的。具体表现在:1、学生在操作中大胆猜想。、学生在操作中大胆猜想。注重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设计者只是提供了一个材料,引导学生充分地观察、讨论、交流,而不是填鸭式地讲解,使学生在探索研究的过程中,发现分数的基本性质,并且注重联系旧知,完善学生认知结构。2、学生在自主探索中科学验证。、学生在自主探索中科学验证。在学生大胆猜想的基础上,教师适时揭示猜想内容,并对学生的猜想提出质疑,激发他们主动探究的欲望。在探索“分数的基本性质”和验证性质时,通过创设自主探索、合作互助的学习方式,由学生自行选择用以探究的学习材料和参与研究的学习伙

11、伴,充分尊重学生个人的思维特性。在较为宽泛的时空中,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来证明自己猜想结论的正确性,凸显出课堂教学以学生为本的特性。整个教学过程以“猜想验证完善”为主线,每一步教学都强调学生自主参与,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3、让学生在分层练习中巩固深化。、让学生在分层练习中巩固深化。练习力求紧扣重点,做到新颖、多样、层次分明,有坡度,加深了学生对分数的基本性质的认识,激发了学习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这样不仅能照顾到学生思维发展的过程,而且有效拓宽了学生的思维空间,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折纸折纸教学反思教学反思宝塔中心小学 王亚妮分数加减法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主题。第一课时折纸的重点是

12、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对学生来说这是一个全新的知识,也是分数加减法中的一个难点。这节课我主要是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方法,组织学生借助图形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的算法,在探索与交流中完成了新知的学习,也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1、注重操作的实效性。学生动手折纸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发现加法算式,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借助图形直观地理解算理,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注重让学生动手,在提出数学问题后,计算 1/2+1/4 ,让学生结合自己手中的正方形纸,折一折,画一画,借助直观图形理解算理,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通过直观操作,学生就会很容易的理解到:分数加减法,分母不相同时,要通过通分,将化成

13、分母相同的分数,再相加或是相减,既注重了过程与方法,又重视了知识与技能。2、 注重培养转化的思想,学会把新知转化成旧知来解决问题。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把不同分母的分数转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然后按着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法则进行计算。教学是为了解决教学难点,在此组织了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为什么要通分,通分目的是什么,进而让学生认识到通分后就是把不同的分数单位转化成相同的分数单位。进而达到解决难题的目的。3、体现数学的实用性。高年级的数学学习,应该让学生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做到数学为生活服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当在学生做完基础练习后,我设计了一道练习题, 让学生调查生活中哪里有分数知识,有的学生调查了家里收入的支出情况,有的同学调查了自己的零用钱的消费情况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调查进行相应的计算,并与小组同学交流,体现了数学在生活中的实用性。但是由于课堂中的时间的限制,没能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做,显的有些过于形式化了。、不足。由于刚学完最小公倍数,学生掌握的还不够熟练,在转化的过程中部份学困生感到吃力,进而课堂练习相对少些,知识巩固的不够扎实。另在数形结合上还要进一步强调,加深理解。今后还要继续努力提高课堂实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