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关系学案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7853148 上传时间:2018-04-2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关系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关系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关系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关系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关系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关系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关系学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九年级物理学案九年级物理学案课题: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课题: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学习目标学习目标】: 1、会探究并能说出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2、会运用“控制变量”的研究方法研究物理规律; 3、学会利用图象研究物理规律的思路; 4、使学生获得探索未知世界的乐趣。【学习重点和难点学习重点和难点】重点:实验探究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的过程。 难点:1、利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方案。 2、对数据、图像的分析处理得出结论。 【温故知新温故知新】 【设置试题或创设物理情景导入新课】激趣导学 提出提出问题问题: :用两节干电池给一个小灯泡供电,使小灯泡正常发光,提 出问题:如何改变小灯泡

2、的亮度?(提示:方法越多越好) 分析分析讨论讨论: :学生分组讨论,展示交流改变小灯泡亮度的方案,确定两 种方案进行交流分析(教师启发引导:小灯泡亮暗的变化,说明小灯泡 中的电流发生了变化), 方案一:可以改变电池的节数。此实验说明:通过导体的电流大小与加 在它两端的电压有关,电压越大,电流越大。 方案二:在电路中串联一个滑动变阻器。此实验说明:通过电路的电流 与电路的电阻大小有关,导体的电阻越大,流过它的电流就会越大。 得出得出结论结论: :归纳上面两个方案的结论可得出: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 两端的电压和导体的电阻有关。导入课题: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导入课题: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3、【我能自学我能自学】【预习学案】 【我能参与我能参与】【展示课教案】 一、提出问题:电流、电压和电阻三者之间又有怎样的定量关系呢? 二、猜想与假设:猜想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并说明猜想依据 三、设计实验 教师穿插:电流的大小同时受电压和电阻两个因素影响,我们在研究 多个变量之间关系的时候要采用什么方法?(引导学生分析要采用控 制变量法进行实验,并且可以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也可以探究电 流与电阻的关系。 )我们先来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温馨提示:利用控制变量法来探究电流与电压之间的关系:如何控制 电阻不变?如何改变电阻两端的电压?实验中需要测量那些物理量,2如何测量?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如何

4、来验证自己的猜想设计出电路图,并发表 自己的见解。 预见性问题: 1、有的学生想到利用改变电池的节数来改变电阻两端的电压; 2、可能想不到利用滑动变阻器来改变电阻两端的电压,其他学生和 老师可参与讨论。 措施: 学生展示的设计方案,让学生提出异议,对两种较多的设计方案 进行辨析讨论,辩析哪种方法最好。 温馨提示:(1)从注意事项要求的严格性 (2)从数据的准确性上 (最终引导学生确定方案一): 方案一: 方案二: 方案二的设计弊端: 1、对电压表和电流表无法起到保护作用。 2、电压的改变总是倍数的变化,电压改变不连续,不具有普遍性。 四、进行实验(10 分钟) 1、让学生表述连接电路过程中的注

5、意事项 (1)按电路图从电源正极出发正确连接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 开关、定值电阻。 (2)连接电路更换电路元件时,开关应处于断开状态。 (3)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放在最大阻值的位置。 (4)检查电路时要试触,防止电路中的被测物理量超出电流表、电压 表的量程。 (5)在测量过程中,电路闭合时间不能太长,读取数据后要断开电源, 以防通电时间过长,电阻发热给测量带来误差。 (6)至少测三次。 (7)电压尽可能成整数倍变化。2、教师补充说明: 考虑灯丝电阻受温度影响明显,实验时为保持电阻不变,我们选 用定值电阻进行实验。 电压的改变按递增或递减规律进行。 为使结论具有普遍性,我们应更

6、换不同阻值的定值电阻再测一 组数据。 3、以小组为单位,首先进行实验分工,学生再按确定的实验方案3进行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及时发现学生实验时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正, 并提醒学生及时记录实验数据。 五、分析论证 方法一:利用实验数据分析论证(处理数据的方法:近似法) 方法二:利用图像进行数据处理 教师穿插:小学的正比和反比知识,如:当 x/y=常量,x 与 y 成正比; 当 xy=常量时,x 与 y 成反比。从图像角度分析。 1、让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分析论证,再在导学提纲中画出 I-U 关系图 像,对几个小组的数据和图像进行展示,分析得出实验结论。 实验结论:在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

7、成正比。 2、提出问题:如果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应该怎样设计实验?从上 面两组表格的数据中我们能不能找出研究电流与电阻关系的有用数 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实验结论:在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3、综上所进行的实验,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可以表述为: 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六、评估交流: 对探究活动进行回顾、分析、思考,通过评估,自己发现不足,及 时总结,及时调整。并与同学交流,改正与弥补不足。 【知识梳理知识梳理】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没有弄懂的地方?请 写在后面的黑板上,并理清当堂课的知识网络。 【达标测评达标测评】 【快乐

8、套餐】 1通过实验探究发现:在_一定的情况下,通过导体的电流 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_比;在_一定的情 况下,通过导体的电流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_比。 2 如图所示是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的电路图,实验分“保持 电阻不变”和“保持电压不变”两步进行。在“保持电阻不变”这一步实 验时应( ) A保持 R2滑片的位置不动 B保持 R2两端的电压不变 C保持 R1不变,调节 R2滑片到不同的适当位置 D保持电路中电流不变 3在探究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实验中,当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时,应该 ( ) A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路中的电流保持不变 4B调节滑动变阻器,使不同的定值电阻 R 两端的电压保持

9、不变 C使电阻 R 两端电压成倍数变化 D每次测量时都要使电路中的电流成倍数变化 4过某导体的电流是 2A,此时它两端的电压是 4V,当电压增大到 12V 时,导体中的电流是_。 5某同学在研究导体中的电流跟电压关系时,实验的数据如下表,请 你按实验得到的结论,把没有填上的数据填在表内空格处。 电压 U/V48电流 I/A0.50.751.256与一段导体串联的电流表的示数为 0.6A,与该导体并联的电压表 的示数为 3.6V,若电压表的示数减小到 2.4V,则该电流表的示数为 _A。 7一个用电器两端的电压增大到原来的 2 倍,则通过该用电器的电 流 ( ) A增大到原来的 4 倍 B增大到

10、原来的 2 倍 C减小到原来的 1/4 D减小到原来的 1/2 5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预习学案预习学案1、用两节干电池给一个小灯泡供电,使小灯泡正常发光,你能有 什么方法改变小灯泡的亮度吗?(方法越多越好)2、如图,用一节电池对小灯泡供 电(图甲),灯泡发光;用两节电池串联 后对灯泡供电(图乙),灯泡会变得 (选填 更亮、更暗或亮度不变)。 甲、乙两个实验中灯泡的电阻不变(不考虑温度对电阻的影响), 灯泡两端的电压变 ,通过灯泡的电流变 。由此可知, 通过导体的电流和导体两端的电压 (有关、无关)。 结论:通过导体的电流与_和_有关。 3、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

11、关系 提出问题:电流、电压和电阻三者之间又有怎样的定量关系呢? 1)、我们在研究多个变量之间关系的时候要采用什么方法?_ 2)、猜想与假设:猜想一: 猜想二: 3)、实验设计:(电路图)4)、进行实验: 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1)、实验记录表格 (R=R1= ) 实验次数1 2 3 电压 U/V电流 I/A换接另一个电阻(R=R2= ) 实验次数123电压 U/V电流 I/A65)、在坐标纸上画出 UI 图象实验结论:在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 _。 6)、通过上面的实验数据分析出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实验结论:在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_。 【物理物理阅读阅读

12、】 研究物理的科学方法控制变量法 控制变量法:该方法是研究某一物理量(或某一物理性质)与哪些 因素有关时所采用的研究方法,研究方法是:控制其他各项因素都不 变,只改变某一因素,从而得到这一因素是怎样影响这一物理量的。 这是物理学中最重要,使用最普遍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初中阶段的 教学内容用这种方法的有:(1)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2)影响力的作 用效果的因素;(3)影响滑动摩擦力打小的因素;(4)影响压力作用效 果的因素;(5)研究液体压强的特点;(6)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 (7)影响动能 势能大小的因素;(8)物体吸收放热的多少与哪些因素 有关;(9)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10)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11)电功 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12)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 (13)通电螺线管的极性与哪些因素有关;(14)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哪 些因素有关;(15)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16)通电导体的 磁场中受力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U/vI/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