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关一小学生防雷防汛常识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37851910 上传时间:2018-04-23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关一小学生防雷防汛常识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城关一小学生防雷防汛常识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城关一小学生防雷防汛常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关一小学生防雷防汛常识(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城关一小学生防雷防汛常识城关一小学生防雷防汛常识为切实加强学校安全管理,让全体同学充分认识雷电、暴洪等自然危害,并学会预防雷电、暴洪袭击的知识,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雷电暴、洪伤害事件的发生。现给大家介绍一些防雷电小常识。 一、小学生防雷知识一、小学生防雷知识(一)户外避雷1、外出如遇雷雨,可以蹲下,尽量降低自己的高度,同时将双脚并拢,减少跨步电压带来的危害。因为雷击落地时,会沿着地表逐渐向四周释放能量。此时,行走中的人前脚和后脚之间就可能因电位差不同,而在两步间产生一定的电压。2、不要在大树底下避雨。因为下雨时,大树潮湿的枝干相当于一个引雷装置,如果用手扶大树,就仿佛用手摸避雷针一样。所以,在打

2、雷时最好离大树 5米以外。3、下雨时不要在水边、洼地停留,要迅速到附近干燥的住房避雨,山区找不到房子,可以到山岩下或者山洞里避雨。4、不要拿着金属物品在雷雨中停留,因为金属物品属于导电物质,雷雨天气有时能够起到引雷的作用。随身所带的金属物品应该暂时放在 5 米以外的地方,等雷电停后再拾回。5、不要触摸或者靠近防雷接地线、自来水管、用电器的接地线、大树树干等可能因雷击而带电的物体,以防接触电压或者接触雷击和旁侧闪击。6、雷雨、暴雨天气时,在户外最好不要接听和拨打手机,因为手机的电滋波也会引雷。7、遇到雷雨,暴雨天气外出时,最好穿胶鞋,这样可以起到一定的绝缘作用。(二)室内避雷1、打雷时,首先要做

3、的就是关好门窗,防止雷电直击室内和球形雷飘进室内。2、碰上雷雨天气,在室内远离进户的金属水管和与屋顶相连的下水管等。3、雷雨天气时,尽量不要拨打、接听电话,或使用电话上网,应拔掉电源、电话线及电视线等可能将雷电引入的金属导线。科学稳妥的办法是在电源线上安装电源避雷器,在电话线上安装电话避雷器。保持屋内的干燥,房子漏雨时,应该及时修理好。4、进户电源线的绝缘子铁脚应做接地处理,三相插座应连好接地线。5、晾晒衣服被褥等用的铁丝不要拉到窗户、门口,以防铁丝引雷。26、不要在凉亭、草棚和房屋中避雨久留,注意避开电线,不要站立灯泡下,最好是断电或不使用电器。二、小学生防汛知识二、小学生防汛知识(一)住宅

4、被淹时如何避险?这种情况一般是针对洪泛区低洼处来不及转移的居民,其住宅常易遭洪水淹没或围困。假如遇到这种情况,通常有效的办法是:一是安排家人向屋顶转移,并尽量安慰稳定好他们的情绪;二是想方设法发出呼救信号,尽快与外界取得联系,以便得到及时救援;三是利用竹木等漂浮物将家人护送漂移至附近的高大建筑物上或较安全的地方。(二)洪水中如何逃生?处于水深在 07m 以上至 2m 的淹没区内,或洪水流速较大难以在其中生活的居民,应及时采取避难措施。1、要熟悉避难路线,让每一个避难者弄清,洪水先淹何处,后淹何处,以选择最佳路线,避免造成“人到洪水到“的被动。2、要认清路标。在那些洪水多发的地区,政府修筑有避难

5、道路。一般说来,这种道路应是单行线,以减少交通混乱和阻塞。3、要保持镇定的情绪。掌握“灾害心理学“实际上也是一种学问。(三)、汛期学校教育学生应注意的安全事项1、汛期气候多变、突变,常会出现雷电、大暴雨、冰雹等灾害性天气,容易发生山体滑坡、崩塌、泥石流及山洪暴发等自然灾害。2、要经常收听收看天气预报,密切注视天气变化,了解掌握灾情预测预报,做好防洪自护。要认真学习有关汛期防灾抗灾的知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3、不到易发生山洪区域游玩逗留。4、不到易发生山体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等危险区域或危房里活动停留。5、不到溪、河、渠、池塘、水库等水域戏水、游玩。6、需过溪河要找桥通过。不要涉水过坑、过溪、过河,更不要冒险抢渡溪河。如果有鞋、书包、雨伞等物品掉水里,千万不能去捡捞,避免落水。7、不到小溪、小坑流等水域捕鱼玩耍。8、遇到灾害性天气尽量不外出,已出门在外的要寻找安全地带避灾自护。9、要熟记求救电话,应急转移线路和地点,需紧急转移时,要听从指挥,及时有序地安全转移。10、途中遇险时,不必惊慌失措,应迅速进行避险自救或寻找求助的办法,不能冒险行事。宕昌县城关一小宕昌县城关一小32012 年年 5 月月 18 日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