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西湖悠久历史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7851789 上传时间:2018-04-23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9.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1西湖悠久历史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1-1西湖悠久历史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1-1西湖悠久历史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1-1西湖悠久历史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1-1西湖悠久历史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西湖悠久历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1西湖悠久历史(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西湖悠久历史浚治之功西湖历代浚治与景观的形成西湖文化景观的形成非一朝一夕之功。作为自然形成的泄湖, 若没有历代的人工疏浚治理,西湖恐早已湮没不存。持续千年的浚治使西湖与杭州城建立了密不可分的关系,城倚湖而兴,终成东南名城。先贤们更是以卓越的智慧和无与伦比的创造精神,在疏浚中融入了富有诗意和哲理的景观设计活动,以一个又一个伟大壮举诠释了中国“天人合一”的思想,谱写了一首人与自然和谐互动的光辉史诗。1. 秦代至隋代(公元前3 世纪公元 7 世纪)先秦至西汉时期( 2600 年前) ,泻湖形成,水域周围有群山的溪流注入,逐渐淡化。秦始皇二十五年(公元前222 年) ,秦设钱唐县,位置在今西湖附近,杭

2、州从此开始了作为城市的历史。(秦始皇揽船石照片、史记关于秦始皇巡游钱唐的记载)东汉时期( 25220 年) ,地方官华信筑海防大塘,使江湖彻底分离。湖中有孤山、丁家山和夕照山三个天然岛屿。 (配图:东汉前西湖岸线图、 水经注引钱唐记 )水经注 引钱唐记载: 钱塘江“防海大塘在县东一里许 , 郡议曹华信家议立此塘 ,以防海水”。随着杭州一带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南朝陈贞明元年(587) ,置钱唐郡。2. 唐代(公元 79 世纪 )德宗时期 (779-805 年) , 杭州刺史李泌开凿六井引西湖之水供杭州城居民灌溉和饮用,使杭城与西湖建立了不可分割的联系,形成了延续至今的人湖互动关系。自此,杭州

3、城居民出于生存和发展的需求,持续开展对西湖的清淤维护和人工治理。李泌( 722-789 ) ,字长源,辽东辽阳人。出任杭州刺史期间,因地下水卤咸难饮,开六井,引西湖水入城,便民汲用,极大促进了城市的发展。今市内井亭桥西尚存相国井遗址。唐长庆二年( 822) ,杭州刺史白居易主持疏浚西湖,并以挖出的湖泥兴筑长堤,拦蓄湖水,这不但有利于农田灌溉,而且美化了西湖景观,在西湖景观设计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人们为纪念白居易,将孤山与断桥之间的白沙堤称为白公堤。白居易创作了大量与西湖有关的诗词,经其妙笔点化,西湖声名鹊起,成为倍受文人士夫青睐的风景名胜湖泊。白居易( 772-846 ), 字乐天,晚年

4、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是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 所作平易可读, 老妪自解, 著作极丰。结集传世有 白氏长庆集。唐贞观年间( 7 世纪) ,钱塘县迁治濒西湖,由此,西湖三面环山、东岸临城的历史空间环境初具雏形。唐中后期(910 世纪) ,西湖景观已初具规模,灵隐天竺、孤山、凤凰山一带的寺庙和园林景观成为远近闻名的山水胜迹。3. 唐末五代(公元 10 世纪)吴越钱氏政权( 907-978)建都杭州。第一位国王钱镠(852-932)在位期间,保境安民,发展生产。他认为“无水即无民” ,设“撩湖兵”千人,专事浚湖,为疏浚西湖最早的专职人员。钱镠( 852-932) ,字具美,浙江临安人

5、,五代吴越国第一位国王。经过吴越国五代君主的勤勉治理,都城杭州获得了空前的繁荣,西湖人文景观也随之发展。钱镠曾三次扩筑杭州城,使其西城墙与西湖东岸紧密契合,城湖关系为后来朝代所承继。吴越国历代国王笃信佛教, 在西湖周边大兴佛寺, 建宝塔,开石窟 , 西湖由此成为 10世纪中国佛教发展的重地,被誉为“东南佛国”。4. 北宋(公元 10 世纪 12 世纪)北宋时期,杭州历任官员均着力组织开浚西湖,西湖景观此时得到了更大的发展。元祐五年( 1090) ,苏轼任杭州太守,对西湖进行了空前规模的疏浚,并利用浚挖的葑泥在湖上修筑了一条长堤,堤上建六桥,遍植桃柳,后世为纪念其功绩将其命名为“苏堤”。苏轼(1

6、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填词开创豪放一派,对后世影响深远。苏轼在全湖最深处立石塔三座,禁止其范围内种植菱藕,以防止湖底淤浅。三座石塔后来演化为西湖十景之一的“三潭印月”景观。苏轼作为大文豪,在杭期间创作了大量有关西湖的诗文,与白居易的作品遥相辉映,为西湖景观文化价值的进一步挖掘和广泛传播起到了里程碑式的推动作用。5. 南宋(公元 12 世纪 13 世纪)南宋定都临安(杭州) , 西湖景观随着都城的繁荣而臻于鼎盛,大量宅园、佛寺临湖而建,与西湖山水构成了大型而丰富的山水园林景观。 (南宋西湖图、 南宋御花园分布图)南宋时期,

7、西湖多次得到疏浚,是杭州城市居民生活和生产的最重要水源,成为百万生灵命脉之所系。淳祐七年(1247) ,临安知府赵与开浚西湖,将疏浚所得淤泥筑成长堤,作为去灵隐、天竺通路,人称赵公堤。南宋承袭吴越国杭州城,在其基础上进一步修筑。临安城西墙临湖,设丰豫门(今涌金门) 、钱塘门和清波门三门,至此,西湖“三面云山一面城”的格局正式形成。钱塘门遗址:钱塘门始建于南宋绍兴十八年(1148) ,自宋至清历代沿用。现存地下遗址,见证了南宋西湖景观成形之际的城湖分界,也是 1220世纪西湖“三面云山一面城”景观格局的直接物证。6. 元代(公元 13 世纪 14 世纪)元代,蒙古统治者认为南宋朝廷过于沉浸在西湖

8、山水的美好享受中,导致了国家的败亡,因此视西湖为祸国尤物, 对之“废而不治”。西湖因缺少疏浚和景观建设,淤塞严重。“六桥以西,水流如线” 。凤山水城门:杭城现存唯一的古城门。为元末张士诚于至元十九年(1359)重筑杭城时所筑。当时设旱门十,水门五,凤山水门为其一。现存城门历经明清两代维修。元代,杭州设两浙都督府,后改为安抚司。游牧民族对杭州的统治,为西湖注入了新的文化元素。灵隐飞来峰一带开凿了一批藏传佛教式样的石刻造像,堪称我国南方石刻造像艺术的瑰宝,为这一时期西湖景观发展最重要的事件。杨琏真伽:元代掌管江南佛教事务的“总统”,主持雕凿了飞来峰藏传佛像。7. 明代(公元 14 世纪 17 世纪

9、)明代文化发展具有强烈的“唐宋文化复兴”倾向,西湖再次受到文人画家们的关注,对西湖景观的设计营造和文化内涵阐释活动逐渐兴起。明正德三年( 1508) ,杭州郡守杨孟瑛主持对西湖进行大规模疏浚,修整苏堤和白堤。他仿苏东坡做法以湖泥在西湖西面堆筑长堤,人称“杨公堤”。堤上也设六桥, 称里六桥。杨孟瑛,字温甫,四川酆都(今四川丰都)人。明弘治十五年(1502)任杭州知府。明万历四年( 1576) ,湖心亭“喜清阁”修建,开启了西湖湖中岛屿景观营造的先河。明万历十七年( 1587) ,司礼监孙隆整修十锦塘(白堤) ,在宋代涵碧桥遗址架木桥,改名锦带桥。清康熙年间(17 世纪)改为单孔石拱桥,沿用至今。

10、8. 清代(公元 17 世纪 20 世纪)清代,在康熙、乾隆等皇帝多次巡幸、题咏西湖的影响下,西湖及周围寺庙得到全面疏浚与修葺,景观达到全盛, 影响力空前深远,不仅影响了中国皇家造园艺术的发展,也对东亚地区的造园艺术产生了巨大影响。清雍正年间( 17231735) ,杭州巡抚李卫等再次大规模疏浚西湖,对保护西湖秀丽风光起了重要作用。李卫在疏浚西湖的同时,还注重名胜景点的建设,增修“西湖十八景” ,并编撰西湖志。李卫( 1686-1738) ,字又玠,江苏铜山人。雍正三年(1725) ,任浙江巡抚,雍正五年任浙江总督。1689 年,康熙皇帝第二次南巡,始建孤山行宫。1699 年, 康熙皇帝第三次

11、南巡时御题西湖十景四字景名,刻碑建亭,确定了西湖十景的最佳观景点,使西湖十景正式获得了皇家钦定。清乾隆年间( 17361795) ,乾隆皇帝六次下江南,其间西湖得到多次疏浚,并由乾隆的品题赋诗形成了“二十四景” 。西湖景观达到全盛时期。清嘉庆十四年( 1809) ,浙江巡抚阮元疏浚西湖,将淤泥在小瀛洲北面堆筑成岛,后人称为“阮公墩”。 “两堤三岛”的景观格局最终形成。阮元(1764-1849) ,字伯元,江苏仪征人。精通诗文、金石考据。清嘉庆五年(1800)出任浙江巡抚,勤政修文, 政绩卓著。清同治三年( 1864) ,蒋益礼创立西湖浚湖局,为疏浚西湖的专门机构。9. 民国时期( 191119

12、49 年)清末民初,西湖经历了近代化过程,北山街建造了大批富有特色的别墅和园林建筑,西湖周边还建造了众多富有特色的园林,大部分完好保存至今。1922 年,西湖与城市之间的城墙被拆除;修建环湖马路, 使城湖联系更为紧密。 1938年成立浚湖队,专事负责西湖捞草、清秽工作。10. 建国以来对西湖的治理1949 年新中国成立前夕, 西湖风景名胜满目疮痍, 一片萧条景象。 大面积山林遭严重破坏,65000多亩土地,80% 以上是童山秃岭。 水土流失严重, 西湖淤塞,平均水深仅 0.55米,蓄水量仅 400余万立方米。荒山还绿为迅速绿化荒山, 广大城乡居民加入了义务植树造林的队伍。19501957 年,

13、累计植树造林 1956.2 万株。经过封山育林、人工造林、林相改造等措施,西湖山区出现了林木参天、色彩斑斓的景观。浚湖壮举为使西湖彻底摆脱沼泽化困境,1952-1958 年,实施了有史以来清除淤泥量最多的一次疏浚, 721 万立方米的淤泥被清除,湖水从0.55 米加深到 1.8 米,蓄水量由疏浚前的413 万立方米增加至 1027 万立方米。名胜古迹的修复1949 年后,西湖周边景点及古迹经整修、 复建,大多得以重光。 西湖十景、 苏白二堤、湖中三岛、孤山、玉皇山、灵隐、虎跑、净慈寺、六和塔、保俶塔、岳庙、刘庄等景点和历史遗迹不仅恢复旧貌,还增添了更多的内涵。环湖动迁和绿化西湖环湖沿岸区域总面

14、积256.1 公顷,在 20 世纪 80 年代,约有 80 多公顷被占用,建筑零乱破旧,严重影响景观。1983 年起,实施环湖动迁、绿化工程,显著改善了西湖环湖景观面貌。11. 西湖综合保护工程进入 21 世纪,一项传承历史文化、保护生态环境的宏大工程西湖综合保护工程正式启动。工程贯彻了以下原则:保护第一,生态优先。对景区实行分类、分级保护;坚持不新建、扩建同风景名胜无关的建筑物和构筑物,逐步拆除有碍景观的建筑物、构筑物;降低景区人口密度和建筑密度;维护和修复西湖原有生物种群、结构;重视水生态保护,通过疏浚引水工程和长桥溪生态公园建设,西湖水做到一月一换,水透明度不断提高。传承历史、突出文化。注重保存历史文化遗存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延续性,并深入挖掘、展示其文化内涵,不断丰富景区文化底蕴,促进自然与人文的完美融合。以民为本、 还湖于民。坚持以民为本、 为民服务的理念, 实行工程方案提前公示制度,充分体现民主决策;通过大量增加游客公共服务设施和环湖公园的免费开放,使更多的人享受到西湖丰富的旅游资源,实现公共资源最大化和最优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