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专业学校德育学分实施方案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7851539 上传时间:2018-04-23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等专业学校德育学分实施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中等专业学校德育学分实施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中等专业学校德育学分实施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中等专业学校德育学分实施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中等专业学校德育学分实施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等专业学校德育学分实施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等专业学校德育学分实施方案(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等专业学校德育学分实施方案中等专业学校德育学分实施方案为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坚持以生为本,凸现德育评价的过程性、发展性和实效性。根据国家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和江苏省教育厅颁布的职业学校学生管理规范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弹性学习制度的整体建构,特制定弹性德育学分制实施意见 ,并自 2005 级新生开始试行。一、工作目标以学生和谐发展为主旨,积极探索适应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需要和适合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主发展的德育评价新机制,不断优化德育工艺和教育手段,突出主体育德和过程管理,充分发挥具有弹性学分的德育评价制度在学生成人成才过程中的导向和激励作用。二、实施原则1、教育引导

2、原则:通过建立理性化德育目标和可描述性评定标准,使学生在德育实践中不断改善自己的道德行为,促使良好品质的内化。2、激励互动原则:通过建立弹性化的可减分增分德育学分评分规则,使学生在自我审视、自我调整、自我激励过程中,形成自信心和责任感。3、和谐发展原则:通过建立多元化的自评、他评、互评的评价方式,使学生在集体生活中得到他人的关注和认同,增强归宿感和荣誉感。三、德育学分 1、德育学分内容德育学分由基本学分、奖励学分和附加学分三部分组成。基本分是反映学生思想品德、行为规范等方面的情况;奖励分是反映学生积极进取、主动服务、参赛获奖等方面的情况;附加分是反映学生担任干部、学期(年)评优等方面的情况。其

3、涵盖内容主要包括:(1)思想素质思想进步 关爱集体 明礼诚信 参与活动 遵守公德 作风正派(2)行为规范尊敬师长 团结同学 爱护公物 举止文明 仪表端庄 勤俭节约(3)遵纪守法 遵守准则交往得体 行为检点 不沾烟酒 抵制偷赌 远离黄毒(4)学习态度目的明确 勤奋好学 学风端正 遵守考纪 互帮互学学业进步 (5)体育卫生热爱劳动 着装整洁 讲究卫生 坚持锻炼 上好两操 体能增强(6)实训实习履行“协议”遵章守纪安全操作 虚心勤学 团结合作 掌握技能2、德育学分构成(1)基本学分 (表一)一级指标基 本 分二级指标思 想素 质A行 为规 范B学 习态 度C体 育卫 生D实 训实 习E项目满分Ai1

4、00100100100100权项系数Zi0.060.110.110.060.06基本学分绩点:满分 6.0+11.0+11.0+6.0+6.0=40.0 (2)奖励学分 (表二)一级指标奖 励 分二级指标关 爱集 体 M1服 务他 人 M2拾 金不 昧M3见 义勇 为 M4比 赛获 奖 M5进 步显 著 M6权项系数0.10.10.10.10.20.2学分绩点3.03.03.03.04.04.0奖励学分绩点:合计 3.0+3.0+3.0+3.0+4.0+4.0=20.0(3)附加学分 (表三)一级指标附 加 分二级指标班级干部N1校级干部N2社团组织N3单项先进N4综合表彰N5学分绩点2.03

5、.01.52.56.0附加学分绩点:合计 2.0+3.0+1.5+2.5+6.0=15.03、德育学分统计D= (AiZi)+ M + N 注: 1D 为德育学分 2 M 为奖励学分3N 为附加学分 4 Ai 为第 i 项得分 5Zi 为第 i 项权项系数,4、德育学分等级(1)每学期德育合格学分(d)标准为:d=学期德育基本学分满分合格系数:4065%=26(分)德育学分(D)量性评价与质性评价对应关系:(表四)量性评价质性评价D40 分优32 分D40 分良26 分D32 分合 格D26 分不合格(2)在学期间,学生德育学分连续计算。毕业德育合格总学分为:d=26n (n 为学期数)德育学

6、分(D)高低决定学期学生个人先进评比。本学期德育合格学分不满者可以本学期奖励及附加学分按1:2 比例弥补;上一学期德育合格学分不满者可以本学期基本学分按 1:1 比例弥补,仍然不足时可以本学期奖励及附加学分按 1:2比例弥补。在一学期中违反法律法规,受到司法部门处理者,该学期合格德育学分为零。四、评价细则弹性德育学分采用减分和加分的动态评价方式。评定中,若某同学基本学分有关项目未涉及到或未被减分,则该项目得满分;若某同学奖励学分和附加学分有关项目未发生,则该项目不得分。1、基本学分评分标准 (表五)项 目代码减 分 点分值/次思 想素 质(A)A1升旗仪式无故缺到-10A2校、班会不认真参加-

7、10A3不接受教育批评-10A4不参加集体活动-15A5损害集体荣誉和污蔑祖国、社会言论-15行 为规 范(B)B1衣着、发式、打扮不合要求-10B2集体活动不穿校服、不戴胸卡-10B3破坏绿化、故意损坏公物-20B4顶撞、辱骂、威胁师长-20B5不团结、搞帮派、闹矛盾-10B6修改胸卡或违规进出校门-15B7不正常交往、谈恋爱-15B8收看、传递黄色制品-20B9吸烟、酗酒、赌博行为未及处分-20B10打架斗殴、寻衅闹事未及处分-20B11涉足青少年不宜的场所-10B12寄宿生夜不归宿、私留他人住宿-20B13教室、寝室充电、携带打火机、蜡烛等违反安全制度行为-20B14违反社会公德、造成不

8、良影响-20B15涉嫌抢劫、偷盗及其它违法行为-30学 习态 度(C) C1晨读迟到-5C2晚自习迟到、早退、窜班-5C3无故旷课一节-10C4违反课堂纪律-10C5故意扰乱课堂秩序-15C6作业迟缴、故意错缴-5C7抄袭作业或老师发现明显乱做现象-10C8测验有作弊行为-15C9学习不努力、学期成绩明显退步-20体 育卫 生(D)D1不参加广播操、跑步-10D2不参加体育活动-10D3不参加卫生值日-15D4宿舍卫生检查不合格-15实 训实 习(E)E1不遵守劳动、安全规章-10E2不服从安排、自我行事-10E3不安心、不团结、闹矛盾-10E4私自调换实习单位-20E5实习期间有违法乱纪行为

9、-30注: 1 项目分按次减分,上不封顶。 某一事件,涉及到不同项目的减分点,不重复计算。 学生受学校纪律处分,直接扣除学生德育基本学分,不再扣减上列项目分。其标准如下:(表六)处分等级扣除基本学分警 告-5严重警告-8记 过-10留校察看-15开除(劝退)-30对班级考核小组成员讽刺挖苦、打击报复或无理取闹而影响本实施办法正常实施者,直接扣除该生德育基本学分计 5 分。班级考核小组成员履行职责过程中假公济私、弄虚作假,一经发现直接扣除该生德育基本学分计 5 分并撤销相应职务。2、奖励学分评分标准按照表(二)所设项目、权项系数及学分绩点加分,原则上由班主任根据评价对象贡献及影响的大小分等级加分

10、。各班可参照表七结合本班实际制定奖励项目及奖励分值。奖励学分=(项目加分权项系数),每学期各项累计奖励学分一般不超过 20 分。(表七)项 目分值/次系数为班级、学校服务(出黑板报、布置教室等)5-100.1积极参加班级、学校、社会各项比赛(获奖)5-100.2参加班级、学校、社区各项活动(志愿者活动等)5-100.1学习、生活中热心助人5-100.1主动举报、制止一些不良行为发生5-100.1拾金不昧5-100.1学期期中、期末成绩显著进步5-100.2其 他(表八)项 目代 码加 分 点学分/期次班 级干 部F1班长、团支部书记2.0F2其他干部1.0校 级干 部F3学生会、校团委干部3.

11、0、2.0F4其他干部1.0社 团组 织F5校运动队、艺术团成员1.5F6校文学社、升旗队及其他组织成员1.0单 项先 进F7校文明学生、优秀团员等2.5F8学校其他单项评比2.0综 合表 彰F9校级三好生、优秀学生干部3.0F10校 旗 手4.0F11省、市级先进6.0、5.0注:(1)班集体荣获各级表彰,班级成员视其贡献情况给予附加分。(2)任职干部、社团组织成员视其履职情况给予相应附加分。(3)干部任职、先进表彰属同一类型者取高分,不重复计分。五、学分效用1、德育学分与学生的评优、实习、就业挂钩,学(期)年德育学分低于良好等级者,不能参加该年度的各种评优。 2、毕业德育合格总学分(d)低

12、于 26n(n 为学期数)者,该生不能获得正常的毕业资格。 3、 学生德育学分手册作为学生在校德育表现的证明材料,每学期期末须交学生家长审阅并签字,开学以后交班主任审核、保存。4、学生毕业时,学校将学生每学期的德育学分获得情况进行汇总,形成德育学分总表,载入学生档案。5、学生毕业时德育学分达不到毕业要求,本人可以通过日后努力工作,获取实习(工作)单位表彰、奖励,学校据此及社区、当地公安机关提供的情况给予相应德育学分,补发毕业证书。六、管理办法1、弹性德育学分制是一种有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的新型评价制度,必须加强领导、管理与研究,由班主任具体组织操作,学生工作处扎口管理。2、学校根据实施意见要求,统

13、一印制学生德育学分手册,人手一册,用于学生在学期间德育的考评与记载。同时,学生处要利用校园网以班级为单位建立学生德育学分考核平台,班主任、学生处相关人员随时进行记录与汇总,并最终形成学生个人德育学分电子档案。3、德育学分的考评原则上采用平时记载、周末小计、月末汇总、期末累积、学年中评、毕业总评、学分累加、规范操作的办法,突出评价的客观性、形成性和发展性。4、班级在实施的过程中,应在班主任的指导下,建立学生考评小组(班干部、学生代表若干名) ,将自我对照、自我评价、自我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师生共同参与、互动和谐的评价机制。5、学生进入实习环节后,学校根据招生就业处、实习单位(社区、当地公安机关)提供的情况给予相应德育学分,班主任负责具体实施。6、学生在学期间因各种原因休学、停学、退学、转学、或实行工学交替、学学交替,德育学分的考评亦自然中断,按学籍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7、学生工作处每学年汇总学生德育学分手册,检查考评情况并及时登录学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