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织实验织造原理实验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7851519 上传时间:2018-04-23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6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织实验织造原理实验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机织实验织造原理实验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机织实验织造原理实验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机织实验织造原理实验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机织实验织造原理实验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机织实验织造原理实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织实验织造原理实验(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实验一 络筒张力的测定与分析实验目的:1.对络筒张力的影响因素建立感性认识2.了解络筒时纱线张力的变化规律3.掌握测定张力的仪器性能及使用方法 基本知识:1.络筒张力的定义:络筒过程中,张力装置与槽筒导纱点之间的纱 线张力。2.络筒张力要求:络筒时,为了使筒子具有一定的卷绕密度且成型 良好,纱线必须有一定的张力,张力的大小要符合一定的工艺要 求。(1)张力过大:纱线弹力损伤,不利织造。(2)张力过小:筒子卷绕密度小,容量减少,且成型不好。3.张力波动的要求:络筒张力要求均匀,络筒时管顶与管底的张力 差异不能太大,整个管纱退绕过程中络筒张力波动要小。(1) 张力的波动对后道工序的正常进行及半成品

2、卷绕质量影响 较大。(2)张力的波动会影响织物的外观。 实验准备:仪器:1332MD 型络筒机或自动络筒机,机械式单纱张力仪或电子式 单纱张力仪。材料:不同支数的纱穗 实验内容:(1)测试不同张力垫圈重量时的络筒张力变化。(2)测试不同纱线密度的络筒张力变化。(3)测试不同导纱距离时的络筒张力变化。(4)测试不同络筒速度时的络筒张力变化。(5)测试管纱不同退绕位置:管顶及管底部的络筒张力变化。 实验步骤:1.测量络筒机转速或记录络筒机速度。2.测量槽筒直径和导纱动程。3.测量导纱距离,即管纱顶端到导纱瓷眼之间的距离。4.放置张力装置,放置管纱并将其引到筒子上。5.放置张力仪,放置位置为张力装置

3、后,靠近张力装置的纱段上。6.按照实验内容依次进行,并记录数据。 注意事项:络筒过程中,络筒张力始终是一个波动值,读值时读取中间值即平 均 值;且测量管纱退绕时某一固定位置的张力值,例如距管顶或管底 4 厘米的位置。 实验记录:1.实验条件络筒机型号: ;导纱动程: ;槽筒直径: ;2.数据记录表 1 不同张力垫圈重量时的络筒张力变化 张力垫圈(g)G1= G2=管纱管顶管底平均值管顶管底平均值12络筒条件:导纱距离 H= mm,纱线密度= Tex, 络筒速度= r/min 表 2 不同纱线密度的络筒张力 纱线密度 (Tex)Tex1= Tex2=管纱管顶管底平均值管顶管底平均值 1 2 络筒

4、条件:张力垫圈= g, 导纱距离= mm,络筒速度= r/min表 3 不同导纱距离的络筒张力 导纱距离 (mm)H1= H2=管纱管顶管底平均值管顶管底平均值12 络筒条件:张力垫圈= g,络筒速度= r/min,纱线密度= Tex表 4 不同络筒速度的络筒张力 络筒速度 r/minV1= V2=管纱管顶管底平均值管顶管底平均值12 络筒条件:张力垫圈= g,纱线密度= Tex,导纱距离= mm 表 5 管顶及管底络筒张力的变化 气圈破裂器张力平均值 管纱管顶管底12 络筒条件:张力垫圈= g,纱线密度= Tex,导纱距离= mm,络筒速度= r/min 思考题: 1. 影响络筒时平均张力变

5、化的因素有那些?影响规律如何? 2. 络筒时,导纱距离和气圈破裂器对管顶及管底的络筒张力有何不同作 用,即对络筒张力的均匀作用有何影响?实验二 圆锥型筒子的卷绕密度及卷绕特征的测定与分析实验目的:1.学会检测筒子质量2.掌握筒子密度的测定方法 3.掌握筒子的卷绕特征及其特征值的测定 基本知识:1.筒子质量主要检测其成型即外观质量,还有其内在质量。 2.筒子卷绕密度参考范围如表 5 棉纱密度 (Tex/Ne)96-32/8-1631-2/19-2919-12/30-4811.5-6/50-100卷绕密度 g/cm30.34-0.390.34-0.420.35-0.450.36-0.473.圆锥筒

6、子体积公式: V=/12(D2+D12+D1.D)H+( D12+d2+ D1.d)h+( d2+d12+d.d1)(h+H) 实验准备:仪器 筒管,络筒机,直尺,量角器,台秤材料 纱线 实验内容:1.测试一个满筒子的卷绕密度。2.测试小、中、大筒子的卷绕特征值。 实验步骤:1.称筒管重量,在络筒机上络成小、中、大三种规格的筒子。 2.称大筒子的重量,求出绕纱重量。 3.测量大筒子的直径及高度。 4.计算大筒子的体积,根据绕纱重求出绕纱密度。 5.测量小、中、大筒子的卷绕特征值。6.测量槽筒直径及纱线一个往复槽筒转速。7.测量并计算小、中、大筒子的平均半径、传动半径、实际半径。 注意事项:由于

7、筒子有一定的软度,测量误差较大,数据要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实验记录: 筒子上端半 径 /cm下端半径 /cm平均半 径/cm传动半 径 /cm每往复圈 数实际半径 /cm小 中 大 筒子卷绕角交叉角每层绕 纱长度 /cm每层绕 纱圈数螺距/cm位移角小 中 大参数筒子上端 直径 D1/cm筒子下端 直径 D /cm筒管上 端直径 d1 /cm筒管下 端直径 d /cm锥体高度 H /cm 锥台高度 h /cm大筒思考题: 1. 计算所测定筒子的卷绕密度,衡量筒子的松紧程度,并评价络筒张力 是否合适。 2. 在络筒过程中,筒子的各个半径是如何变化的,有何规律? 3. 在络筒过程中,筒子的卷绕特征值

8、是否发生变化,如何变化的?实验三 自动络筒机清纱工艺的确定与分析实验目的:1)了解电子清纱器的工作原理。 2)掌握电子清纱器的参数设定方法。 3)纱线纱庛的种类及数量统计。 实验内容: 1)设计 2-3 种清纱工艺。 2)将管纱按设定的清纱工艺进行络筒。 3)统计每个锭子的疵点种类及数量。 实验准备:全自动自动络筒机、纱线 实验步骤:将自动络筒机上的钉子分成三组。 1) 按组分别设定清纱工艺。 2)进行络筒 1000 米,并记录工艺参数和实验数据。 3)对比不同工艺条件下的清纱效率和筒子纱质量,优化得出优良 工艺。 实验记录:棉结、短粗节数、长粗节数、细节数。 截面增量长度疵点总数清除数清除效

9、率 棉结 短粗结 长粗结 细节思考题: 1)电子清纱器的清纱工艺参数有哪些 ? 2)设定工艺参数时应考虑哪些? 3)清纱工艺与清纱效果之间的关系。 实验四 淀粉浆料的性状及粘度稳定性的测定与分析实验目的:1.观测几种淀粉浆料的微观状态。2.观测玉米淀粉的溶胀特点。3.测定并分析几种浆料的粘度稳定性。 基本知识:粘度稳定性是将浆料煮熟后测得粘度为 0,在保温状态下每间隔 30 分钟测定粘度,共测 6 次,分别为 123456,取六次中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则粘度稳定性=(max-min)/ 0 实验准备:仪器 生物显微镜,烧杯,电炉,温度计,玻璃棒,载玻片,盖玻 片,粘度仪。材料 各种淀粉,碘液

10、 实验内容:1.观察几种淀粉的颗粒外形。2.观察在温度和碱的作用下,玉米淀粉颗粒外形的变化。3.测定玉米浆料的粘度稳定性。 实验步骤:1.将玉米、木薯、红薯、土豆、小麦几种淀粉配成稀溶液少许。2.将各种溶液制成标本,并在标本上涂少许碘液。 3.在生物显微镜上用 10*40 倍数观察。 4.将 400 毫升 5%的玉米淀粉溶液加热,在 50,75,90温度下 分别做标本并在显微镜下观察。 5.测定上述溶液的粘度稳定性。6.将 20 毫升 5%玉米淀粉溶液假如少量碘液,加热,在 50,75 温度下做标本并观察。 注意事项:做标本时所涂液体要少,否则颗粒堆积不利于观察。 实验记录: 标本507590

11、50 (NaOH)75(NaOH)颗粒外形图 外形描述 标本玉米木薯红薯土豆小麦 颗粒外形图 外形描述思考题:1.温度作用下颗粒外形的变化,碱作用下颗粒外形的不同变化。2.各种淀粉颗粒外形的特点。实验五 浆液的调制及质量检测实验目的:1.掌握浆液的调制方法。2.掌握浆液的质量检测指标。 基本知识:1.生浆定浓:在调浆过程中,浆液温度升到 50 度时测定玻美度定浓。2.含固量的测定方法主要有烘箱法,量糖计法。其中量糖计法简便 易行,具体测试方法为:将少量的浆液涂在量糖计的棱镜上,盖 好盖板,让光线从进光窗射入,在目镜读取数值,根据读取值在 说明书上查出该液体的折射率,根据公式计算该浆液的含固率。

12、 淀粉浆的公式:折射率=1.3328+0.128*含固率 3. 粘度的测定方法主要有:漏斗法,旋转式粘度计法。1)漏斗一般用于工厂中,携带方便,操作简单。具体使用方法为: 将漏斗放入浆槽中窜动数次使其与浆液温度相同,然后迅速从浆 槽中提起,距液面 10 厘米处开始记时,直至浆液不在流出呈断续 状为止,根据所用时间查出相对应的粘度值。 2)旋转式粘度计法:将浆液装于储浆杯中,浆杯外层为 95 度的循 环水使其保持恒定温度。将旋转体放入浆杯中窜动几次使表面没 有气泡,然后挂于转子上,打开开关转子开始转动,稳定后读表 针数值为浆液粘度,单位毫帕.秒。 实验准备:仪器 烧杯,电炉,粘度仪,泊美表,温度

13、计,滤纸,量糖计,PH 试纸,玻璃棒。材料 各种浆料已知纱线:19Ne 纯棉纱;用途:织造平纹细布,配制 500ml 浆液。 玉米淀粉含水为 14%。浆纱配方:玉米淀粉 100% 21.5g PVA 10% 2.15g大白粉 5% 1.08g牛油 6% 1.29g火碱 1.6% 0.4g二萘酚 0.55% 0.12g 实验步骤:1.按配方称取浆料。2.1000 毫升烧杯装水 300 毫升,将 NaOH 溶液加入其中。 3.投入大白粉并搅拌均匀。 4.投入玉米淀粉并搅拌均匀。 5.另取 500 毫升烧杯,加入 150 毫升水,加入 PVA 加热至 95 度完全溶解,冷却至 50 度以下与玉米淀粉

14、混合,搅拌均匀。补水至 500 毫升。 6.将混合液加热至 50 度定浓:测波美度。 7.继续加热至 98 度,测定粘度、PH 值、渗透度、含固量。 注意事项:1.滤纸做成 10*50 厘米的纸条,在 10 厘米处其始以毫米为单位画刻 度,用来测定渗透度,测定一分钟浆液向上渗透的毫米数。2.渗透度的测定要在浆液降温至 50 度以下。 思考题:1.量糖计法含固量、烘箱法含固量与计算值之间有何区别?2.为何要求在 50 度定浓?实验六 浆纱工艺的确定与实施实验目的:1.根据已知纱线确定上浆配方。2.按正确的调浆方法调成一定体积的浆液。 3. 制定浆纱机上浆工艺并对已知纱线上浆。 4. 测定纱线上浆前后的耐磨及纱线上浆率。基本知识:浆料配方设计的基本原理和原则1.原理结构“相似相容”2.原则科学、少元、合理、经济实验准备:仪器 恒温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