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诗歌鉴赏练习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7850255 上传时间:2018-04-2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诗歌鉴赏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九年级诗歌鉴赏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九年级诗歌鉴赏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九年级诗歌鉴赏练习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诗歌鉴赏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诗歌鉴赏练习(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九年级诗歌鉴赏练习1对下列诗句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两句运用比喻手法,说明淑女、君子在河滩幽会,营造 一种幽静的氛围。 B.“参差荇菜,左右流之”两句反复使用,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也反映了古代民 歌的特色。 C.“悠哉悠哉,辗转反侧”以行动来反映君子的深深思恋,十分生动形象。 D. “寤寐逑之”中的“寤”和“寐”分别指醒来和睡着,可见君子思恋之苦。 相见欢 1.下列对诗词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对“离愁”做了真切、深刻的描写,如“剪不断、理还乱”这个比喻,如 “别是一番滋味”等,情深切自然,语言朴实,成为千古传诵的名篇。 B.“无言独上西楼”句让

2、我们看到了一个孑然一身“斯人独憔悴”的孤影。可想见 其人处境之孤寂,心境之萧条,为整首词渲染了凄凉暗淡的感情。 C.“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点名季节是秋天,“寂寞”者是“梧桐深院”,被“锁 ”者是“清秋”,使人愁而更愁。 D.“剪不断、理还乱”用来形容人内心的烦乱,或形容某些事难以处理解决。“别 有滋味”等用来形容只有自己内心知晓的那种难以言说的感受。 2这首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想象感情?3词的上片描写了哪些景物,渲染了一种怎样的氛围?4“剪不断,理还乱”一句历来为人称颂,请简要赏析。浣溪沙 1.对下列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此词选自漱玉词 ,是晏殊的代表作,也是宋词中被后人广为传诵的名篇

3、。.上片写作者在唱一曲新词、饮一杯醇酒时,竟感到这样的生活已经无数次重复,因为春天的天气同去年一样,亭台景物也都依旧。C作者看见“夕阳西下”想到岁月在不断地流逝。作者向我们倾诉的是他感到生活的空虚、无聊,同时也有一种对时光流逝的惋惜之情。D词中作者对生活的体验,对人生的思考,借助曲、酒、夕阳、落花、燕子并通过自己的观察与感受表现出来,做到了情景结合、浑然一体。2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请将要分析“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一句精妙在哪儿。龟虽寿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

4、至哉,歌以咏志。1下列对诗词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抒发人生感慨的咏志诗。作者先以神龟、腾蛇、老骥为喻,表明宇宙万物有生必有死,是自然的规律,人应该利用有限之年,建功立业。B.“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是全诗的核心。要求自己利用这短暂的生命建功立业,不要虚度一生。C.“志在千里”中的“志”就是要统一全国。作者认为统一全国是符合历史的需要,决心为此奋斗终生。D.“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这四句在承认寿命有限这一客观事实的前提下,强调发挥人的主观作用,反映了诗人的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2 “烈士”在这里是指什么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

5、开头四句连用两个典故,目的是什么?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 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1 赏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2 结合这两首诗谈谈你对曹操的认识。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1对下列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写诗人的联想,表现了诗人的开阔胸襟,又写出了边地特有的奇异风光。B “狐裘不暖” , “锦衾薄” , “角弓不得控” , “铁衣冷难着” ,都生动地说明了边地雪天的奇寒叫人难以忍受。C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渗淡万里凝” ,

6、 “百丈冰”是夸张的写法,极言奇寒,也暗寓“行路难”之意;“愁云惨淡”是为了写气氛。D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 “山回路转” ,是说一直走到“山回路转”处人马不见为止。2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一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两句与李白“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在表达感情方面的相同之处是什么?3本诗以“雪”为线索, “雪”共出现四次,依次组成四个画面,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四幅画面的内容。4.赏析“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饮酒 陶渊明1诗人在与大自然的亲近中获得了 的心境。2前人评论这首诗时曾说,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用得非常精妙,

7、换成“望”字就没有这种效果。请你说说为什么。3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歌颂了热闹的田园生活,突出地表现了诗人与大自然相契合的心理。B “悠然见南山”一句中“见”字用的极好,表现出诗人不是有意而为之,而是在采菊时,山的形象无意中映入了眼帘。C这首诗在艺术上的特点是情、境、理三者的浑然融合。在幽美淡远的景和悠然自得的情构成的境界中,蕴涵着万物各得其所的哲理。D “真意”与“忘言”的关系是说此情此境中让人体会到生活的真谛,而这种“真意”只能用心灵去感受,因而诗人只好“忘言”了。4全诗通过对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 ”(填原文)的道理,表达作者从自然景物中寻得乐趣的恬适之情和丰富的精神生

8、活。5诗中最能体现诗人隐逸生活情趣的一个词是_。6诗中描写的景物突出了_特点。 行路难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诗中表现诗人内心苦闷抑郁和感情激荡变化的四个动作是: 2.在“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引用典故的目的是什么?3.赏析“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1下面是

9、对游山西村的分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C )A这首诗紧扣“游”字,按时间推移展开叙述,记叙了当地的风俗以及得到山西 村主人的盛情款待。 B三、四两句流传最广,写了村庄周围的景色。山西村山环水绕,柳暗花明,一 派花团簇拥的景象。现在作为成语富有生活哲理。指遇到困难,前途渺茫时,不丧 气,只要坚持不懈,会生出许多希望。 C颈联写乡俗民事,从村民的服饰、言行和习俗的描写中,展现村民勤劳俭朴的 品质以及宣扬迷信、拜神求佛保佑的陋习。作者于赞美中含蓄地表达批判之意。 D这首诗描写了游山西村古朴的民风,也表达诗人的向往之情。虽是写游的诗, 未必与政治无关,因为当时世风衰颓,跟山西村这种古朴的风尚形成鲜明

10、的对比。 1头两句诗中的“莫笑” “足”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2颔联两句的精彩之处表现在哪儿?江城子密州出猎1.本词上阙写景,描写了 的宏大壮观的场面;下阙言志,抒写了词人 的豪情壮志。2“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有什么含义?3对这首词文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左牵黄,右擎苍”一句,运用借代的修辞方法,塑造了诗人出猎时左手牵黄犬,右手擎苍鹰的豪迈潇洒的形象。B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一句,描写猎队武士的装束打扮,并以千骑飞驰的勇武气势来烘托亲率猎队的诗人自己。C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运用典故表达了诗人以冯唐自比,企盼有朝一日得到信任和重用,戍边杀敌,报效朝廷。D “西北望,射天狼”一句,用代表“贪残侵掠”的天狼星暗喻屡犯边境的辽和西夏,表达了诗人渴望抗敌戍边的雄心。 (六)山坡羊潼关怀古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 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1诗人是为“宫阙万间都做了土”而“伤心”吗?答: 2诗中“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 “亡,百姓苦”好理解,为何“兴”百姓也苦呢? 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