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会史文选 读后感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7848640 上传时间:2018-04-2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新闻社会史文选 读后感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中国新闻社会史文选 读后感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中国新闻社会史文选 读后感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中国新闻社会史文选 读后感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国新闻社会史文选 读后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新闻社会史文选 读后感(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新闻社会史文选中国新闻社会史文选 读后感读后感“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唐太宗这句话是为了悼念魏征而说的,但在此我想用它来说明读“史”的重要性。通过读史我们可以从前人那里吸取经验教训, “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我们可以少走弯路,避免误入岐路,这是我读“史”的一点见解。下面我就从不同年代的典型新闻入手,谈谈中国新闻社会史文选给我的启发。中国古代文献资料记载的事件在本书里姑且算作新闻吧。 春秋左传中的长勺之战记载的是关于战争的事,这篇文章以对话的形式为我们讲述了当时的状况。其乡人曰“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公曰“小大之狱,

2、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通过对话,我们可以很容易地了解到长勺之战的一些情况。由此,我们可以学到一招:通过记录对话,我们可以清楚的再现事件真相。这对于我们新闻工作者是一种经验。近代以来中国饱受蹂躏,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压迫掠夺,给国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这也激起了人民的反抗。从农民阶级的义和团运动到资产阶级维新派再到革命派,中国人民作了各种救国路的尝试。在这之中,办报宣传是其共同的方法。 民报是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创办的。在发刊词中,孙中山第一次明确提出并系统阐述了三民主义思想:民族,民权,民生。他通过在报刊上发表文章来号召中国人民团结起来,挽救国家危亡,争

3、取民族独立,获得人民自主权利。此时,报纸是传播先进思想的工具,是启蒙国民的重要阵地。由此我们可以说报纸在当时对于人民思想的解放和启发民智方面有着巨大作用,这对于我们现代社会具有借鉴意义。道德普遍滑坡是当今社会的一大弊病,法律对此可以说是束手无策的,此时舆论的引导作用就体现出来了。通过表彰道德模范,为人们树立旗帜,让好的风气引领生活。新中国成立以来,舆论在鼓舞人民,引领时代发展方面也是功不可没的。新华社文章当你们熟睡的时候介绍了夜间坚守岗位的托儿所保育员细心负责的照顾孩子,为了明天的乘客而紧张劳动的汽车公司检修厂工作人员,夜间急救病人的医生,黎明时的电报工作人员,通宵运蔬菜的农民,洒扫全城的清洁

4、工人深夜工作,为了千百万读者而深夜奋斗的报业人员,供应的小贩这些都是为了让生活更好而努力奋斗却鲜为人知的人,正是新华社文章让更多的人了解到自己的美好生活是由这么多坚守岗位的人提供的,由此会更敬重那些普通工作岗位上不平凡的人。正面引导固然很好,但也不能太过。新华社文章两个蒙古族小姑娘同暴风雪搏斗一昼夜保护了羊群让我有了另一种想法。这篇文章讲述了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两个内蒙古小姑娘为保护公社羊群同暴风雪搏斗一昼夜,最终保住了羊群但却被冻伤了的故事。这两个小姑娘的精神固然值得赞扬,但对于这种教育的宗旨,我却不敢苟同。我们总提倡“安全第一” “珍爱生命” “生命宝贵” ,这似乎又与两姐妹的事迹相矛盾了,

5、文章中是高度赞扬这种行为并把她们当榜样的,那生命又被放在什么位置呢?这又需要我们反思了。另外,新闻的真实性也是值得认真对待的。随着市场经济的进程,媒介低俗化问题越来越突出,新闻人的道德面临空前危机。书中有篇关于 2007 年十大假新闻的文章,其中纸箱馅包子这则假新闻让我印象深刻。北京电视台透明度栏目以“纸做的包子”为题,播出了记者暗访朝阳区一无照加工点使用废纸箱制作小笼包出售的节目。通过调查才知道真相:该记者在选题会上提出曾接到过群众电话反应“包子有掺碎纸” ,这引起了栏目制片人的兴趣,遂被确定为报道专题。此后该记者在调查中没有发现包子有问题,但选题已报上,压力很大,加之刚到电视台,既想出名又想挣钱。期间,栏目主编还以时限为由催促抓紧拍摄。于是记者大胆的想出了妙招,即自己“导演”这样一场戏。就这样一个假新闻问世了。看了这则新闻我震惊了,记者的职业素养哪去了?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如果连生命都被剥夺了,那么新闻的存在又有什么价值?纵观新闻发展的历程,我们会有很多感想。有对经验的借鉴,有对错误的反思,也有一些不光彩的时段,但我们都会勇于面对,勇于改正。作为媒体人,我们肩负着重要的责任,这更需要我们对自己严格要求,时刻提醒自己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总之,我们要一直进步并推动社会的进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