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案(3)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7847440 上传时间:2018-04-23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8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教案(3)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地理教案(3)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地理教案(3)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地理教案(3)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地理教案(3)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理教案(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教案(3)(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重庆学乐教育精品小班重庆学乐教育精品小班乐学 笃行 感恩 1地球上的大气常常见见天天气气系系统统 气气压压带带和和风风带带大气热状况大大气气运运动动热力环流水平运动形成移动大气环流季风环流北半球 气压中心风压带对 气候影响锋面系统气旋、反气旋综合深化知识铺垫全全球球气气候候变变化化不断变化、变化的可能影响、适应对策大气的热力作用大气的受热过程基 础重 点重庆学乐教育精品小班教学方案课时数:2 课时 主讲人:刘老师高一地理上册(三)教学目的:1、认识大气流通的规律,及影响。2、掌握大气环流的概念及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规律。3、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大气的

2、受热过程;热力环流中大气的运动过程教学难点:1、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教学内容:1、大气运动的热力循环总体分析重庆学乐教育精品小班重庆学乐教育精品小班乐学 笃行 感恩 2大气环境(一)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垂直分层依据: 温度、密度和大气运动状况的垂直差异 对流层 大气温度随高度增加而 降低 ,原因是 对流层大气的热量 。云雨雪等天气现象都发生在这一层,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平流层 大气温度随高度增加而 升高 ,原因是 该层的臭氧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 。适合于高空飞机飞行。高层大气 高层大气温度随高度增加先是降低,一定高度后又上升很快。一、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3、 吸收: 选择性 性。平流层 臭氧 吸收紫外线;对流层水汽、CO2 吸收红外线;反射: 无选择 性。散射: 有选择 性,波长较短蓝色光最容易被散射。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太阳 地面 大气 宇宙空间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削弱作用用大气逆辐射重庆学乐教育精品小班重庆学乐教育精品小班乐学 笃行 感恩 3影响地面辐射的主要因素有: 纬度因素 、 下垫面因素 、 气象因素 。(一)大气的组成例题分析:1. 图中正确表示地球大气温度随高度变化情况A. B. C. D.2如果近地面温度为 20C,对流层中距地面 3000 米高度处的温度高于 时,空气垂直运动受阻。A. 5 C B 2C C. 0C D 3重

4、庆学乐教育精品小班重庆学乐教育精品小班乐学 笃行 感恩 43. 对短波通信具有重要意义的电离层位于A对流层 B.臭氧层 C 平流层 D 高层大气随堂检测在某日的清晨、上午、午后及夜间四个不同时段的近地面大气垂直气温分布曲线图。读图回答12 题。1、图中丁曲线越接近地面气温越高的主要原因是A越接近地面风速越小,大气热量不易散失B越接近地面空气尘埃越多,尘埃能吸收太阳辐射C越接近地画空气密度越大,大气吸收太阳辐射越多D越接近地面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越多2四条曲线依次表示清晨、上午、午后及夜间的是A甲、乙、丁、丙 B丙、乙、丁、甲C甲、丙、丁、乙 D甲、乙、丙、丁重庆学乐教育精品小班重庆学乐教育精品小

5、班乐学 笃行 感恩 5(二)关于太阳辐射太阳辐射小部分被大气吸收或反射,大部分到达地面,并被地面反射和吸收,使地面增温。这一过程我们称之为“太阳暖地面” 。大气的热力作用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1)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平流层大气中的臭氧主要吸收紫外线;对流层的水汽和二氧化碳主要吸收红外线。(2)反射:无选择性。反射量的多少与云层厚度、云量多少有关。(3)散射:有选择性。散射可以改变太阳辐射的方向,使一部分太阳辐射不能到达地面;波长较短的蓝色、紫色光最易被散射。经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主要是可见光部分。重庆学乐教育精品小班重庆学乐教育精品小班乐学 笃行 感恩 6太阳辐

6、射小部分被大气吸收或反射,大部分到达地面,并被地面反射和吸收,使地面增温。这一过程我们称之为“太阳暖地面” 。 (先是太阳辐射使地面增温, “太阳暖地面” ;接下来是地面辐射使大气增温,“地面暖大气” ;最后是大气逆辐射使地面保温, “大气还地面” 。 )2.大气的保温效应太阳辐射使地面增温:地面吸收太阳短波辐射后,温度增高,同时又以长波辐射的形式把热量向外辐射。地面辐射使大气增温:对流层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对太阳短波辐射的吸收能力很差,但对地面长波辐射的吸收能力很强,因此地面辐射的绝大部分能量被保留在大气中,使大气增温。大气逆辐射对地面起保温作用:大气增温的同时,也向外放出长波辐射,其中的

7、大部分向下射向地面,称为大气逆辐射,被地面吸收,补偿了地面的热量损失,起到保温作用。3.全球热量平衡(1)概念:就整个地球多年平均状况来看,地球收入热量与支出热量是相等的,即热量收支平衡。(2)人类活动的影响:由于人类活动不断向大气中输入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大气的保温效应将使地球的热量收支失去平衡,可能导致全球气候变暖。(3)关于热力环流形成重庆学乐教育精品小班重庆学乐教育精品小班乐学 笃行 感恩 7(1)如果 A 地受热,近地面大气膨胀上升,上空空气密度加大,形成高气压;B、C 两地冷却,空气收缩下沉,上空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气压。(2)同时,A 地受热,近地面大气膨胀上升,近地面空气密度减

8、小,形成低气压;B、C 两地冷却,空气收缩下沉,近地面空气密度加大,形成高气压。(3)由于同一水平面上产生了气压差异,并且在水平方向上,空气总是从高气压流向低气压。所以,高空空气就从气压高的 A 地向气压低的 B、C 两地扩散,近地面的空气又从 B、C 两地流回 A 地。(4)这样,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热力环流形成了。(4)海陆风海陆热力性质不同,海洋热容量大,陆地热容量小,因此海洋升温降温较慢,陆地升温降温则较快。白天:陆地受热升温较快,海洋受热升温较慢,从而产生了冷热差异,近地面风由海洋吹向陆地。夜晚:陆地降温较快,海洋降温较慢,从而产生了冷热差异,近地面风由陆地吹向海洋。在图中画出近地面

9、大气的运动方向。思考分析:重庆学乐教育精品小班重庆学乐教育精品小班乐学 笃行 感恩 8疑难突破.等压面的凸向与气压高低等压面是指空间气压值相等的各点连接而成的面。同一竖直面与之相切,就可得到一组等压线。若等压面向上凸出,即表明该处气压比同一海拔高度上的其他地方高,反之则低。我们可以用等值线法来说明,如下图为一组等压面,因为气压是指单位面积上空气柱的压力,故气压总随着海拔高度上升而下降,所以图中气压值由低处向高处渐小。在图上取一最大凸向点 A,过 A 点作一水平线(即代表一等高面) ,与其他一系列等压面相交,通过各交点的值相比较可以看出,A 处气压值最大。例题分析:右图 “山谷风剖面示意图” ,

10、回答 13 题。1.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图示出现的时间是夜晚 图示出现的时间是白天 此时吹山风 此时吹谷风。A. B. C. D. 2对于图中的气温、气压说法正确的是A. 图中的等压线的数值自下往上递增 B. 图中的等温线的数值自上往下递减重庆学乐教育精品小班重庆学乐教育精品小班乐学 笃行 感恩 9C. 甲地的气压较同一高度的乙地低 D. 甲地的气压较同一高度的乙地高3据实际调查,图中甲地的夜雨较多,其主要原因是该地区A. 夜晚的气温高于白天的气温,气流作上升运动B. 夜晚的气温比周围地区的气温低,气流作下沉运动C. 夜晚的气温比周围地区的气温高,气流作上升运动(5)热岛效应(6)风的受力分析地

11、球上水平运动的物体,将会受到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风是大气的水平运动,也会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地转偏向力只改变风的方向,不能改变风的速度。疑难突破如何在等压线图上,确定任一地点的风向?第一步在等压线图中,按要求画出过该点的切线并作垂直于切线的虚线箭头(由高压指向低压,但重庆学乐教育精品小班重庆学乐教育精品小班乐学 笃行 感恩 10并非一定指向低压中心)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第二步确定南、北半球后,面向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向右(北半球)或左(南半球)偏转 3045角,画出实线箭头,即为经过该点的风向。如下图。例题剖析1、 (2002 年全国,810)读下图,回答(1)(

12、3)题。(1)M 处的气压数值可能为A.1020、1020.5B.1017.5、1020C.1017.5、1015D.1015、1012.5(2)N 处的盛行风向不可能是A.南风 B.西风C.西南风D.东北风(3)图示地区 4 月份因大陆气团与海洋气团交汇而降水较多的地方为A.B.C.D.重庆学乐教育精品小班重庆学乐教育精品小班乐学 笃行 感恩 112、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和移动总体分析大气环境(二)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二、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一)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原理:太阳辐射在地表的差异分布,造成不同地区 气温 不同,导致水平方向上的气压 差异,引起大气运动受热上升形成:地面

13、冷热不均 垂直运动同一水平面的 气压 差异水平运动冷却下沉 形成热力环流(二)大气的水平运动水平气压梯度力:原动力(垂直于等压线,高压指向低压)风向与等地转偏向力:(垂直于风向,北半球向右,南半球向左)压线平行 风向和等压线 斜交 摩擦力:(近地面、方向与风向 相反 )(三)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重庆学乐教育精品小班重庆学乐教育精品小班乐学 笃行 感恩 12形成因素: 热力 因素,如 赤道 低气压带和 极地 高气压带动力 因素,如 副极地 低气压带和 副热带 高气压带低纬环流和信风带(030)中纬环流和西风带(3060)高纬环流和极地东风带(6090)地面表现 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以赤道低压为轴南北对称,高、低压相间分布,气压带之间为风带(四)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移动原因: 太阳直射点 随季节而变化的南北移动移动规律: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 北 移,冬季 南 移。南半球则相反(1)三全环流作用:促进高低纬度间、海陆间的热量和水汽交换,促进了地球上的水量平衡和热量平衡。例题解析:1、如图四幅风带图中,对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形成有重要影响的是( )重庆学乐教育精品小班重庆学乐教育精品小班乐学 笃行 感恩 13(二)全球气压带和风带例题分析:右图是“半球近地面风带分布示意图”,回答 12 题。 1图中 a 处的盛行风向是A东北风 B西北风C东南风 D西南风2图中 b 处的气候特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