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港管理区(农场)概况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37844941 上传时间:2018-04-2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港管理区(农场)概况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小港管理区(农场)概况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小港管理区(农场)概况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小港管理区(农场)概况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小港管理区(农场)概况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港管理区(农场)概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港管理区(农场)概况(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小港管理区(农场)概况小港管理区位于洪湖市中南部,西以老闸河与滨湖办事处隔水相望,东南依蔡家河与乌林镇分治,北托四湖总干渠与汊河镇划界为邻。管理区驻地港南镇。全区共有国土面积25.52 平方公里,人口 12632 人。1987 年时,小港管理区名为“湖北省国营小港农场”,行政、业务分属洪湖市和荆州行署农垦局领导。1990 年 11 月,小港农场隶属荆州行署直接管辖。1997 年 4 月,成立“荆州市小港管理区”,与“湖北省国营小港农场”共两块牌子,一套领导班子。次年 4 月,管理区建置取消。2002 年 8 月,恢复“荆州市小港管理区”。2004 年 7 月,小港管理区划归洪湖市管辖。200

2、7 年,管理区辖 1 镇(2 个社区)、5个农业大队(19 个自然村)。1987 年以来,小港管理区(农场)坚持以改革为动力,实施经济发展战略,促进了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的发展。2007年,全管理区工农业总产值由 1987 年的 2074 万元,增加到13132 万元;财政收入由 1987 年的 60.9 万元,增加到 145 万元;人平年纯收入由 1987 年的 432 元,增加到 4625 元。20 年间,小港管理区(农场)先后被省农业厅、环保局授予“全省生态农业先进单位”、被省政府授予“选林灭荒先进单位”,被荆州市政府授予“造林绿化先进单位”。经济建设1987 年后,小港管理区(农场)经济

3、建设大体经历了 3 个2阶段:1987 年至 1991 年为以工业为主、农业为辅的发展时期。其工、农业产值分别为 1350 万元、724 万元;1642 万元、808万元;1476 万元、907 万元;1227 万元、1010 万元;1201 万元、1098 万元。1992 年至 2004 年调整产业结构,优先发展农业,农业得到快速发展。1992 年,农业产值达到 1455 万元,首次超过工业产值 61.6 万元,以后逐年成倍递增。至 2004 年,农业产值已达到 5896 万元,比工业产值多 4616 万元。2005 年至 2007 年,工农业生产步入协调发展阶段,至 2007 年,工农业产

4、值分别为 5375 万元和 7757 万元。比 1987 年分别增加4025 万元和 7033 万元。农业农业和和农农村村经济经济1987 年,小港管理区(农场)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实行的是农工和生产队双层承包。1990 年始,生产队不再作为承包者,农工作为土地承包人,有了完全的生产自主权。2003 年后,管理区(农场)开展了第二轮土地延包,对农业人口实行“两田制”(基本口粮田、劳力责任田)。对农业实行税费改革,取消农业税收。按国家政策,对农工的粮食收购和良种、农资、农机购置实行补贴。仅 2005 年、2006 年就向农工发放补贴 286.6 万元。在农业生产上,适时调整产业结构,从单纯注重粮食生

5、产,逐步转变为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将 2000 亩地势较高的水田改种棉花、麻类等作物,将 3000 亩低洼水田开挖成鱼池,将 3000 多亩旱田改种席草和湘莲等多种经济作物。1990年后,管理区(农场)再次调整产业结构,实施“稳粮、扩油、增3菜、强水”的措施,每年各拿出 1000 亩农田种植西瓜和蔬菜,拿出 6000 亩农田种植油菜,投资 450 万元兴建 1500 亩优质席草生产基地,逐年对粗养渔池进行升级改造。并从改土治水、改造低产田入手,实施水、林、田、路综合同步升级建设,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和农业生态环境,提升了农业种植业和水产养殖的生产能力,农业生产得到较大发展。2007 年,

6、管理区(农场)农业生产形成农、渔并举,多种经营全面发展的格局,农业总产值比 1987 年增加了 10.71 倍。种植种植业业: :小港管理区(农场)农作物耕地面积 16890 亩。种植业以种植水稻等粮食作物为主,兼以油菜、芝麻、棉花、席草及其它经济作物。水稻生产以种植中稻为主,1988 年,种植中稻 10672 亩,此后中稻面积以此基数上下徘徊,最多年份为 1995 年,达到 14121 亩,最少年份为 2002 年,为 6300 亩。2007 年为 9595 亩。早稻和双季晚稻种植面积较少。早稻种植最多年份为 1990 年 2235 亩,双季晚稻种植最多年份为 1998年 3863 亩。19

7、88 年,水稻种植面积共 15256 亩,总产 1192.9万斤,平均单产 700 斤。2007 年,水稻种植面积共 10145 亩,总产 943 万斤,平均单产 885 斤,其中中稻单产 942 斤。1990年后,小港管理区(农场)把扩大油菜生产作为发展农业经济的一项重要措施。1990 年,种植油菜 2538 亩,比 1988 年增加2175 亩。2002 年,油菜种植面积最高达到 9070 亩,最少年份为 1993 年 1165 亩,其他年份油菜种植面积在 1800 亩至 6000亩之间。2007 年,油菜面积共 4050 亩。芝麻种植面积 1988 年4为 1192 亩,2007 年种植

8、面积 705 亩。棉花种植面积 1988 年为 937 亩,最多年份为 1991 年 1227 亩,最少年份为 2007 年105 亩。其他年份棉花种植面积在 1000 亩上下徘徊。为发展本地草席生产,1988 年,管理区(农场)积极推广种植席草。当年种植面积达到 1529 亩。至 1992 年,发展到 2295 亩。以后,每年席草种植面积均在 2000 亩左右徘徊。至 2000 年,由于市场变化,草席出口销售受阻,席草停止种植。转而种植瓜果、蔬菜等其它经济作物。水水产产养殖养殖业业: :1988 年,小港管理区(农场)水产养殖水面7000 亩,主要养殖各类成鱼,单产 210 斤,总产 147

9、 万斤。1990 年后,管理区(农场)把发展水产生产作为发展农村经济的一项重大举措,投资 500 万元对洋圻湖及周围低产农田进行升级改造,扩大了水产养殖水面。同时,邀请中科院武汉分院、武汉大学、省水产研究所、省环保所、湖北农学院等 10 个科研院所水产专家帮助开展水产养殖高产试验,使成鱼养殖产量逐年提高。2007 年,管理区(农场)水产养殖水面发展到15525 亩。其中,成鱼养殖水面 4080 亩,成鱼单产达到每亩2000 斤,总产 814 万斤。水产养殖品种不断扩展。2000 年起,开始大面积发展螃蟹养殖,养殖面积由 193 亩,逐步发展到2340 亩、2700 亩、4050 亩、4500

10、亩、6750 亩、8760 亩。至2007 年,螃蟹养殖水面达到 11445 亩,单产 198 斤,总产 218万斤。经济鱼类、龙虾、莲藕、莲子等水产品生产也不断发展。2000 年以来,水产养殖业逐步成为管理区(农场)农业经济的5支柱产业。2000 年,水产品总产 407.2 万斤。以后,每年以 20%递增。2007 年,水产品总产达到 1152 万斤。当年水产品养殖面积达到全(场)管理区种养面积的 85%;水产产值 6593 万元,占农业产值的 85%;水产业收入 5227 万元占农业收入总额的85%。同时,管理区(农场)被洪湖市定为下内荆河 20 万亩水产板块建设基地之一。林林业业: :小

11、港管理区(农场)自 1971 年以来,着力抓好林业生产。到 1987 年,林业面积 3687 亩,累计植树 66 万株,森林覆盖率达 18.2%。此后,坚持开展植树造林。任原有林业的基础上,继续完成境内河、渠、堤、路及小块荒地的植树造林任务。到 2007 年,森林面积 6300 亩,累计植树 166.4 万株,森林覆盖率达 21%。形成湖、田、渠、路、林一体,阡陌纵横的优美生态环境。1993 年、1994 年和 1996 年,小港管理区(农场)分别被评为湖北省“生态农业先进单位”、 “造林灭荒先进单位”和荆沙市“造林绿化先进单位”。林业的发展,不仅改善了生态环境,也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198

12、8 年至 2007 年,累计有计划地砍伐林木 9477 立方米,共创产值 650 万元。2007 年底测算,林木蓄积量仍有 3.6 万立方米。在林业发展的同时,果园建设也有发展。1988 年,共有果园面积 120 亩,水果产量 5.2万斤。以后逐步扩大,2004 年扩大到 450 亩,水果产量 80 万斤。至 2007 年,果园面积有所减少,共有 150 亩,水果产量2.6 万斤。20 年间,共产水果 1708.38 万斤。湖北省农垦局称小港管理区(农场)是镶嵌在洪湖岸边的“绿宝石”。6水利:水利:1987 年,小港管理区(农场)拥有装机容量为 千瓦的大型排灌站 2 座,装机容量为 千瓦的小型

13、排灌站 4 座,排灌涵闸 32 处,机耕桥 6 座,排灌干渠 7 条共 34 公里。从1990 年起,管理区(农场)继续抓好水利建设。开展了以改土治水,以改造低产田为中心的农田基本建设,实施水、林、田、路综合同步升级。至 2000 年,共投资 142.43 万元,完成土方145.13 万方,改造低洼农田 1.6 万亩。2001 年至 2006 年,又投资 420 万元,改造、维修经西和经东等 6 座大小排灌站;投资500 多万元对洋圻湖及周围低产农田升级改造;投资 76.2 万元清洗排灌干渠 29.4 公里、并加固了环场防洪大堤 23 公里,有效地改善了农业种植和水产养殖的生产条件。工工业经济

14、业经济1987 年,管理区(农场)共有工业企业 17 家。其中,规模较大的有砖瓦、造纸、草席、编织、机械等五家企业。企业职工人数达 1608 人,固定资产净值 459 万元,产值 1267.6 万元,利润 217.6 万元,分别占全(场)管理区总产值和利润的60.2%、60%。受市场经济和企业内部诸多因素的影响,从1988 年起,一些抗风险能力差的企业相继倒闭。至 1999 年,企业总数减至 8 家,其中 3 家出现亏损,亏损额达 35 万元。2001 年至 2004 年,席草、塑料编两大支柱企业相继倒闭。为振兴工业经济,管理区(农场)深化企业改革,适时转轨改制。2001 年至 2004 年,

15、对 3 家国有企业转制为民营。并拓展企业发展途径,2004 年至 2007 年,先后对倒闭的皮革、服装、草席、7填料、工贸等企业的闲置资置资产和存量土地实行改制对外招商,相继引进鱼米乡集团、宏业水产、金宏物资、鑫源纺织、依美特制衣、荷叶青食品酒业、石化备件等企业,工业经济开始显现新的生机和活力。1988 年至 2006 年,管理区(农场)工业年产值在 1750 万元至 1900 万元之间,2007 年,企业数量达到 13 家,引进资金 4000 多万元,盘活资金 400 多万元,1000 多名下岗职工重新就业。工业年产值达到 5375 万元,税收 120 万元,并形成了农产品加工、食品饮料、服

16、装、石化备件四大类型的产业结构。重点企重点企业业: :鱼米乡集团:2005 年 11 月,鱼米乡集团投资 223.8 万元,在小港独资经营。现有鱼鸭、禽蛋、莲子、藕粉、荷叶茶五条生产线,生产湖北著名商标“鱼米乡”牌系列产品 80 多个。2007年实现销售收入 2800 万元、利税 470 万元。其中,仅荷叶茶的销售收入达 800 万元,利税达 290 万元。鱼米乡集团 2006 年以来,连续两年被评为洪湖市、荆州市和湖北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村镇建设1987 年以来,小港管理区(农场)先后两次对港南镇进行规划和建设,并逐步开展农垦新村建设,全管理区(农场)从集镇到乡村,各项设施不断完善,人居环境不断改善,面貌不断改观。港南港南镇镇建建设设8港南镇是小港管理区(农场)机关所在地,现有在籍人口3336 人。1987 年时,港南镇共有港南二路、港南三路两条商业街道和文卫、财贸、后勤、机务处、草席、皮革六个居民小区。2004 年至 2007 年,管理区(农场)利用修建新小港大桥和仙洪公路小港段改道的机遇,实施两改东扩工程(西部改造、东部扩建),两次对镇区建设进行了规划和建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