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平县2008~2009年度小麦新品种比较试验

上传人:龙*** 文档编号:378443 上传时间:2017-02-12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235.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镇平县2008~2009年度小麦新品种比较试验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镇平县2008~2009年度小麦新品种比较试验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镇平县2008~2009年度小麦新品种比较试验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镇平县2008~2009年度小麦新品种比较试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镇平县2008~2009年度小麦新品种比较试验(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攀 吐 03969j000一 镇平县2 0082 009年废 小麦 品种比较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李玉东刘小勐 (河南省镇平县种子管理站474250) 刘人萍王鹏 (河南省镇平县种子公司) 11 参试品种 参试品种共12个,分别为衡观35、许农5号、周麦 22、新麦18、洛麦21、洛麦22、许科1号、郑麦366、豫农 949、郑麦9023、周麦23,以当地主推小麦品种豫麦70为 对照。 12 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随机区组排列,每个品种为1个处理,重 复3次,9行区,小区长667m,小区宽(含畦宽)20m,小 区面积1334m ,设计密度为270万株复间留观 察道06m,四周设保护行。 13试验

2、地概况 试验设在河南省镇平县安字营乡王孟瑞村,土质沙 浆黑土,肥力中上等,地势平坦,地力较均匀,排灌条件 好,前茬玉米。10月14日用拖拉机犁地,耕深25 地前撒施湖南天元过磷酸钙(P O :12)750kg俄罗 斯氯化钾(K O:60)1575kg犁地时顺犁丢施碳铵 750kg然后顺耙、横耙各3遍。划线定小区,用匀播耧人工播种。2月24日用节水滴 管浇水1次。2月21日中耕除草1次。3月12 尿素120kg月22 1次。4月7日、4月22日、5月5 5月31 14气候因素对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 小麦播种后至2月中、下旬,近120 旱严重,再加上12月78日极端低温的影响,小麦根系 分布浅,分蘖

3、偏少,部分品种存在黄化死苗现象,冻害较 重,春季部分品种受倒春寒影响,不孕小穗较多,穗顶部 轻度不孕,个别品种籽粒缺位。返青后降水一定程度上 缓解了旱情。中、后期特别是灌浆期雨水充沛,有利于千 粒重提高,但由于中后期雨水偏多,条锈病中度偏重发 生。收获期遭遇连阴雨,大多数品种不同程度穗发芽,严 重影响商品性和种用价值。总体上气候特点是弊大于 利:成穗偏少,穗粒数不足,千粒重略高。 表1产量结果表 30种子世界201010 表2方差分析麦 2结果与分析 21 产量表现 试验品种产量变幅在6 3757 575kg照豫 麦70为6 638kgm ,比对照豫麦70增产的品种有8 个,增幅为226141

4、2,比对照豫麦70减产的品种 有3个,减幅为019395,详见表1。 22产量差异显著性检验 对试验产量结果进行显著性检验,结果见表2,品种 问1F (312),表明品种间产量差异达极显 著水平。进一步通过新复极差检验看出,周麦22、豫农 949比对照豫麦70增产极显著,洛麦21比照豫麦70增 产显著,郑麦9023、衡观35、郑麦366、周麦23、新麦18 比对照豫麦70增产不显著,许农5号、洛麦22、许科1 号比对照豫麦70减产不显著。 23 品种间生育期差异 参试品种生育期在216221麦9023最 短,许农5号、周麦22、洛麦22最长,详见表3。 24主要性状表现 由表3可知,参试品种株

5、高在701835郑麦366最低,洛麦21最高;参试品种穗长在78 86观35最小,郑麦9023最长;参试品种成 穗数在3975万5745万周麦23成穗数最少,豫 农949成穗数最多;参试品种穗粒数在308434粒之 间,周麦23最多,洛麦22最少;参试品种千粒重在 388474麦366最低,洛麦21最高;参试品 种容重在767791g麦22最高,许农5号最 低;参试品种黑胚率在0133之间,郑麦366、豫农 949最轻,许农5号最高。 25抗病性 衡观35、洛麦21、洛麦22、许科1号、周麦23中感 条锈病,豫农949轻感条锈病,其余参试品种较抗条锈 病;许农5号中感叶锈病,衡观35、洛麦21

6、、豫农949轻 感叶锈病,其余参试品种较抗叶锈病;衡观35、豫农949 学实验 妻 中感白粉病,洛麦21零星发生,其余参试品种没有发 生;纹枯病各参试品种均有发生;衡观35、许农5号、 新麦18轻感赤霉病,其余参试品种没有发现赤霉病。 26抗倒性 参试品种20082009年度没有倒伏。 27耐旱性 洛麦21、周麦22、衡观35耐旱性强;新麦18、许 科1号、郑麦366、豫农949、郑麦9023、周麦23耐旱性 较强;许农5号、豫麦70耐旱性中等;洛麦22耐旱性较 差。 28抗寒性 衡观35、周麦22、洛麦21、郑麦366、豫农949耐寒 性较强;许农5号、新麦18、洛麦22、许科1号、豫麦70

7、、 周麦23耐寒性中等;郑麦9023耐寒性较差。 29落粒性 郑麦9023、豫麦70较易落粒,其余参试品种不易落 粒。 210穗发芽 许农5号、豫麦70穗发芽较重,周麦22抗穗发芽, 其余参试品种穗发芽中等。 3 品种简评 周麦22:试验产量7 575比对照豫麦70增 产1412,差异极显著。半冬性中晚熟品种,生育期 221蘖力较强,成穗率较高。株型紧凑, 穗层整齐,长相清秀,茎秆粗壮,抗倒性强。穗纺锤形,籽 粒半角质,成熟落黄好,耐旱性强,综合抗病性好。成穗 数5415万粒数354粒,千粒重464g。该品种 综合性状优,适宜我县早中茬中上等肥力地大面积示范 推广。 豫农949:试验产量7 4

8、25kg比对照豫麦70增 产1187,差异极显著,弱春性中熟品种,生育期220d。 幼苗半直立,分蘖力中等,成穗率高。株型紧凑,穗层整 齐,纺锤形穗,籽粒半角质,商品性好。成熟落黄好,抗寒 性强,较耐旱,中抗条锈病,中感叶锈病、白粉病和赤霉 病,成穗数5745万粒数312粒,千粒重472g, 该品种综合表现好,深受农民喜爱,可继续作为主导品 种在全县推广,注意足墒播种和防治叶锈病和白粉病。 洛麦21:试验产量7 275kg比对照豫麦70增 产960,差异显著,半冬性大穗型中晚熟品种,生育期 201010种子世界31 表3各品种主要性状及产量结构表 品种 全生育期幼苗习性株高 株型穗长穗型基本苗

9、最高群体成穗数O2m) (万万(Tf()(粒) (g,L) ( 221d。幼苗半匍匐,苗势壮,抗寒性强,分蘖力中等,成穗 率较高,成穗数一般,株型紧凑,长相清秀,穗长方形,籽 粒半角质,抗倒性好,耐旱性强,高抗条锈病,中感白粉 病、叶锈病和纹枯病。成穗数4455万粒数388 粒,千粒重474g,适宜我县岗坡丘陵及平原旱肥地早中 茬种植,高肥地应严格控制株高。 郑麦9023:试验产量6 975kg比对照豫麦70 增产508,差异不显著。弱春性早熟品种,生育期 216d。幼苗半直立,分蘖力一般,成穗率高。株型较紧凑, 纺锤形穗,长芒、白壳、白粒、角质,品质优,为强筋优质 小麦。较抗倒伏,较耐旱,抗

10、寒性一般,高抗赤霉病、条锈 病,中抗叶锈病、纹枯病,中感白粉病。成熟落黄好。成穗 数5280万穗粒数334粒,千粒重458g,适宜我 县中晚茬种植,可继续作为主导品种在全县推广,注意 播期不宜过 。 衡观35:试验产量6 938kg比对照豫麦70增 产452,差异不显著。半冬性中早熟品种,生育期 218d。幼苗半直立,分蘖力中等。株型紧凑,穗层整齐,长 相清秀,长方形穗,籽粒半角质,熟相较好,抗寒性较强, 高抗倒伏,耐旱性强,中感条锈病、白粉病、纹枯病,高感 赤霉病、叶锈病。成穗数5万穗粒数382粒, 千粒重396g。适宜我县早中茬中上等肥力地及旱地示 范推广,生产上利用要注意防病。 郑麦36

11、6:试验产量6 863kg比对照豫麦70增 产339,差异不显著。弱冬性中早熟品种,生育期 218d。幼苗半匍匐,抗寒性好,分蘖力较强,成穗率较高。 株型较紧凑,抗倒性好,穗层整齐,穗纺锤形,籽粒角质, 32种子世界2o 品质优,熟相一般。高抗条锈病,中感赤霉病。成穗数 5340万穗粒数374粒,千粒重388g。适宜我县中 上等肥力地早中茬示范推广。 新麦验产量6 788kg对照豫麦70增 产226,差异不显著。半冬性中熟品种。该品种在我县 已种植多年,稳产性好,可继续作为搭配品种利用。 周麦23、洛麦22、许科1号:这3个品种比对照豫 麦70增减产均不显著,且初次在我县参试,下年度继续 试验。 许农5号:该品种在我县示范多年,大穗大粒,稳产 性好,2010年因气候影响,穗发芽严重,产量下降幅度 较大,且高感赤霉病和叶锈病,植株偏高,生产上利用时 注意控制株高和防病。 豫麦70:稳产性好,在我县已推广多年,但该品种产 量潜力有限,耐旱性一般,感叶锈病、白粉病和赤霉病, 应适当压缩其种植面积。 (收稿日期:2010090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农作物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