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蚕人工饲料研究进展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37843483 上传时间:2018-04-2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家蚕人工饲料研究进展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家蚕人工饲料研究进展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家蚕人工饲料研究进展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家蚕人工饲料研究进展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家蚕人工饲料研究进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家蚕人工饲料研究进展(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家蚕人工饲料研究进展家蚕人工饲料研究进展我所开展家蚕人工饲料研究始于 1978 年,当时研究的主要内容是棉籽蛋白作为部分蛋白源在人工饲料中的应用、稚蚕人工饲料配方研究及农村小规模中试等。1998 年以来,我们承担了省科技厅、农业部、国家茧丝办 3 项与人工饲料相关的项目,在学习和引进日本无菌蚕饲育技术体系及低成本人工饲料配方的基础上,人工饲料育技术体系研究与中试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1999 年以来累计中试杂交种 3000 多张种,日系原蚕 4000 多 g 蚁量(均为 12 龄人工饲料育) ,杂交率检验 500多批次,生产叶面添食配合饲料 80 多 T。除在我省较大面积中试外,浙江、江苏、上

2、海、北京、河南、山西、安徽、广东、广西等地科研、生产单位也使用我们的人工饲料和饲育技术。通过科研创新和不断完善,已初步形成实用性强、饲育成本低、操作简便易行、适合我国国情的人工饲料育技术体系,为今后在我国大面积推广应用该项技术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有关科研进展情况如下:一、人工饲料配方的研究与改进一、人工饲料配方的研究与改进家蚕人工饲料配方的研究是人工饲料育技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在引进日本低成本稚蚕人工饲料配方的基础上,通过消化吸收与创新,已研制出较适合我国现行蚕品种的低成本稚、壮蚕人工饲料,解决了人工饲料育蚕成本高的问题。在配方研究过程中,去掉了原配方中干燥豆腐渣粉,改用桑树绿枝粉,取得良

3、好效果1 ,其他成分也做了较大调整,饲料成本由原来每千克13.50 元,下降到 4.95 元(均为原料价) ,与原配方相比,更适合我国蚕品种2 ,在疏毛率、减蚕率等调查内容上与原配方呈现极显著差异。我们研制出的稚蚕 1 号、2 号及壮蚕用人工饲料3 4 ,其中稚蚕 1 号配方为低成本饲料,适合条状饲料育,可采用手工切条和给饵。稚蚕 2 号配方是添加卡拉胶成型剂饲料,适合手工或机械切条,给饵劳动工效高,但饲料成本增加 1 倍,可供不同需求选择使用。在人工饲料配方的基础上,根据我省气候、土壤条件及桑园肥培管理特点,经多年试验,开发出“5 龄叶面添食配合饲料” ,该饲料以优质脱脂大豆蛋白粉为主体,适

4、量添加多种营养成分和微量元素等,采用先进加工机械设备精细加工而成,能解决养蚕缺叶、桑叶老化等对产量和茧质的影响,增产增收及防治蚕病效果显著。为方便用户使用人工饲料养蚕,我们还研制出类似火腿肠包装的“即用型”稚、壮蚕人工饲料,制作中经高压灭菌,贮存期长达 6 个月以上,使用十分方便,打开后即可喂蚕,特别适合科研与教学等单位使用。2002 年 10 月该项目通过农业部组织的专家验收并通过省科技厅鉴定,专家一致认为:“家蚕低成本人工饲料配方及配套饲育技术研究”项目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建议在国内大面积推广应用。二、对现行品种的适应性进行了筛选分类二、对现行品种的适应性进行了筛选分类不同家蚕品种(包括一

5、代杂交种及中、日系原种)对人工饲料的适应性存在显著差异5 。群体发育整齐度的好坏及疏毛率、减蚕率的高低,是判断该品种能否适合人工饲料育的重要指标。而不同人工饲料配方对相同品种饲育结果也会有较大差异。我们采用添加桑绿枝粉的低成本人工饲料,对我省几个现行品种进行了反复试验,根据养蚕成绩初步分为适宜品种,较适宜品种,其主要技术指标是收蚁 24h 疏毛率、12 龄发育整齐度、减蚕率高低及龄期经过。现已初步确定菁松皓月、春*本项研究得到莒县丝绸公司、诸城市丝绸公司、青州桑蚕育种场、山东省蚕种管理站、沂水蚕种场、惠民县丝绸公司、烟台桑蚕原种场、烟台蚕种冷库、五莲丝绸公司、江苏省蚕种管理所、湖州市蚕桑科学研

6、究所等单位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感谢。蕾镇珠、秋丰白玉等为适宜人工饲料育品种,827 鲁8214 鲁、94059406、鲁七9202 等为为较适宜品种。另外,对国内几十个原蚕品种及一代杂交种进行了试验调查,积累了大量资料。其2中,陕蚕四号等 18 对杂交种,收蚁 24h 疏毛率在 95%以上的有 14 对;皓月等 20 个日系原蚕品种,收蚁 24h 疏毛率在 95%以上的有 13 个;菁松等 21 个中系原蚕品种,收蚁 24h 疏毛率还不很理想,且品种间的开差较大,我们在改进配方后对部分中系蚕品种进行了试验,疏毛率提高已极为显著,但仍未能达到生产实用水平。另外,据浙江湖州蚕桑科研所试验6 ,采用

7、我们研制的稚蚕低成本人工饲料及配套饲育技术,成功中试饲养 52 张秋丰白玉,生长发育齐一,3 龄起蚕分到农户用桑叶饲育,产茧量与全龄桑叶育相比,已基本一致,无一失败,受到当地蚕农的欢迎,湖州市农业局已将其作为重点引进高新项目之一。另外,该所新选育的 5 对品种,收蚁 24h 疏毛率均达到 98%以上。三、研究配套饲育技术,提高发育整齐度和产茧量三、研究配套饲育技术,提高发育整齐度和产茧量人工饲料配套饲育技术也是人工饲料育技术体系的重要组成,即使是使用相同饲料配方和蚕品种,在饲育技术措施不当的情况下,会发生减蚕率高,蚕体开差大,给分蚕到户后改喂桑叶带来麻烦,产茧量也偏低。我们通过研究认为,在缺少

8、真正适合人工饲料育的蚕品种的前提下,目前,要解决这一难点7 ,可通过加强饲育管理,来提高饲育成绩。要掌握的技术关键,第一是饲料湿度的调控,每龄的前期和中期,饲料要保持较高湿度,见眠初期,如发现饲料偏干或内干燥偏少时,可少量补给饲料,促使迟眠蚕摄食,减少群体开差。见起时,则要做到让饲料在较短时间干燥。另外,在眠起处理时借鉴桑叶育做法,可在蚕座上撒一层焦糠,有助吸湿和隔离饲料,防止早起的蚕啃食残饵。其次,饲育中从收蚁开始蚕头在饲料上分布要均匀,防止局部过密造成发育不齐,蚕室温度 12 龄必须达到目的温度 ,湿度调节要与饲料干湿调节同步。大规模饲育室必须配备有良好除湿功能的空调,在规模小、条件较差的

9、农村饲育室应配备换气扇或电扇,适当加大室内气流。第三,稚蚕人工饲料育的张种产量偏低的原因,主要是稚蚕期淘汰率(淘汰的绝大部分为眠蚕)比桑叶育高,对我省现行品种的调查,淘汰率(12 龄)一般在 5%左右,可适当增加蚕种数量,及时淘汰迟小蚕,确保群体发育整齐度和蚕头数。目前,我们通过上述技术处理,可使人工饲料育蚕发育整齐度接近桑叶育,分蚕到户后能使蚕民基本满意。四、进行了稚蚕不同饲育形式的试验四、进行了稚蚕不同饲育形式的试验人工饲料育技术推广应用尚处在起步阶段,为探讨适合我国农村人工饲料育的形式,在莒县、诸城、惠民、五莲等地进行了不同饲育形式试验,中试前期莒县在 8 个村分散饲育,由于村共育室饲育

10、条件普遍较差,温、湿度控制较难,饲育人员流动性大,技术指导难,饲育成绩不稳定。后期在公司科技示范园人工饲料专用蚕室集中饲养,我们给其配备了塑料饲育箱、饲料蒸煮车、饲料搅拌机、冰柜等配套设施,温度采用自动调控,专人负责饲养管理,饲育到 3 龄起蚕后再分户饲养。由于集中饲养,便于技术指导,房屋条件及设备都较好,能基本满足人工饲料育要求,共育质量稳定。2002 年 4 月下旬,我省受到严重霜冻,有四十多万亩桑园受到不同程度冻害,为解决缺乏稚蚕用叶难题,我们在缺乏给饵机械的情况下,突破常规,采用手工切条给饵方法,仅用 20 人,在惠民县催青室一批次成功饲养了鲁七9202 共 500 张蚕种,为大批量工

11、厂化人工饲料养蚕积累了经验。我们认为改善现有饲育条件,采用适度规模共育,应该是一个发展方向,但在没有配套机械设备条件下,每个共育点共育批量不宜超过 200 张种。稚蚕人工饲料技术的推广应用,目前尚在起步阶段,我们认为饲育点不宜过于分散,而且应具备相应的饲育条件,避免因饲育失败带来的负面影响。待操作人员能熟练掌握该项技术后才能扩大规模和增加饲育点。五、对原蚕日系品种进行较大规模的中试五、对原蚕日系品种进行较大规模的中试原蚕稚蚕人工饲料育在日本曾广泛应用过,国内 1999 年以前仅有过少量实验室试验,未见在3生产上实际应用的报道,1999 年秋蚕期,我们在试验室研究的基础上,首次在国内对日系原蚕进

12、行人工饲料育实用化试验 8 、 9 ,当年在青州桑蚕育种场饲养了 250蚁量皓月,初步获得成功,在此基础上青州场将原蚕室改建成设施较为完善的人工饲料稚蚕专用饲育室 200 m2。2000 年又增加了沂水蚕种场作为原蚕中试基地,烟台桑蚕原种场也进行了少量试验,至今已饲育皓月等 4 个日系品种 4000 多克蚁量。据调查,稚蚕 12 龄采用人工饲料育,目前以皓月最为适宜,其次为镇珠、白玉等,据调查皓月收蚁 24h 疏毛率在 99%以上,12 龄减蚕率在 2%左右,生长发育齐一。春期克蚁制种量要少于全龄桑叶育,而蚕种质量无差异,秋期人工饲料育各项成绩则一般要好于春期。另外,我们通过改进饲料配方等手段

13、,对现行多个中系品种进行了大量试验,使菁松等中系品种的疏毛率有了较大提高,不过,目前仍未能达到可应用的水平10 ,有待于通过品种选育及饲料配方的改进来实现中系原蚕稚蚕人工饲料育。总之,通过多年大规模原蚕中试,已初步摸索到原蚕饲育的规律,饲育技术日趋成熟,2002 年春期青州桑蚕育种场用人工饲料饲育皓月已非常成功,为今后大规模推广应用日系原蚕稚蚕人工饲料育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人工饲料共育不仅可防止原蚕稚蚕期(12 龄)各种病原体,特别是微粒子病的感染、防止农药、自然灾害(霜冻)及工业污染对原蚕生产的危害,并能较大幅度提高劳动工效和饲育质量,对提高蚕种质量有积极的意义,我们坚信:这项技术必将成为我国

14、蚕种生产技术进步的重要内容。六、在杂交率检测方面的应用六、在杂交率检测方面的应用一代杂交种杂交率是判定蚕种质量是否合格的检验指标之一,过去我省一般在蚕期进行抽样调查,但调查结果已经滞后,如果去南方省分饲养,则各项费用很高。2000 年初春,在应用我们研制的家蚕低成本人工饲料及技术指导下,山东省蚕种管理站在国内首次试用人工饲料育进行杂交率检验获得成功(检验对象主要是中系原种) ,结果与桑叶育对照相符。2001 年起我省部分一代杂交种杂交率检测正式采用人工饲料育。为解决人工饲料育中存在极少量小蚕的问题,青州场建起温室,栽种桑树,将每区发生的少量小蚕用桑叶饲养至 4 龄,以解决可能影响检测精度问题。

15、2002 年据我们对烟台桑蚕原种场个品种 34 批次蚕种及江苏提供的 8 个品种进行试验调查,发现收蚁 24h 未疏毛的蚕饲育至 48h 再调查,其中,98%以上的蚕均可疏毛(极个别批除外) ,而且均能正常生长发育至调查龄期。我们又对中系品种进行收蚁 72h 疏毛率调查,发现疏毛率仍在增长,超过 72h 则未疏毛蚕出现死亡。我们认为该品种能否采用人工饲料育方法进行检验,收蚁 72h 疏毛率是关键技术指标,只要收蚁 72h 疏毛率在 99%以上,并采取相应配套饲育技术,饲育过程中不丢失蚕头,就可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不必再建桑园温室以上。2002 年春江苏蚕种管理所采用我们人工饲料和饲育技术,对

16、 8 个品种、19 批次蚕种进行试验,与去南方省份用桑叶饲育的同批次进行对照,检验结果与桑叶育完全一致,由于人工饲料育蚕保苗率高,许多相同批次调查蚕头数还普遍多于桑叶育。从我们几年试验结果看,采用人工饲料育技术对适宜蚕品种进行杂交率检验,不仅费用低(0.5 克卵量,饲育至 4 龄调查仅需人工饲料 800g 左右,饲料费用不超过 10 元) ,不受季节限制,而且保苗率高(14 龄死亡率和遗失蚕率低于 1%) ,结果准确,值得蚕种管理部门及蚕种生产单位质量自检应用11 。七、无菌蚕饲育与应用研究七、无菌蚕饲育与应用研究家蚕无菌饲育需要有严格操作规程和特定的配套设备等,我们在学习日本松原藤好全龄人工饲料工厂化无菌饲育技术体系基础上,对上述技术进行消化吸收与创新,首先根据我国国情,将无菌蚕的应用范围定位在“生物反应器”上12 13 ,其次饲料不采用日本模式的饲料成型机,改用手工制作,以大幅度降低设备投入。2000 年起根据无菌蚕饲育特点,对无菌蚕室布局、温湿度控制、4气流方式及配套设施等进行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