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三角洲东方白鹳繁殖生态和栖息地选择特征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7843318 上传时间:2018-04-23 格式:PDF 页数:62 大小:3.3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河三角洲东方白鹳繁殖生态和栖息地选择特征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黄河三角洲东方白鹳繁殖生态和栖息地选择特征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黄河三角洲东方白鹳繁殖生态和栖息地选择特征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黄河三角洲东方白鹳繁殖生态和栖息地选择特征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黄河三角洲东方白鹳繁殖生态和栖息地选择特征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黄河三角洲东方白鹳繁殖生态和栖息地选择特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河三角洲东方白鹳繁殖生态和栖息地选择特征(6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徽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黄河三角洲东方白鹳繁殖生态和栖息地选择特征姓名:薛委委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生态学指导教师:周立志2010-05摘要 I 黄河三角洲东方白鹳繁殖生态和栖息地选择特征黄河三角洲东方白鹳繁殖生态和栖息地选择特征 (摘(摘 要)要) 东方白鹳为大型濒危迁徙水鸟, 繁殖种群和栖息地保护是东方白鹳种群稳定和壮大的关键。黄河三角洲是东方白鹳的迁徙停歇地,自2003年以来,每年都有东方白鹳在此繁殖,并且繁殖数量在逐年增加。为了解黄河三角洲种群现状,有效地保护东方白鹳这一新出现的繁殖种群。2008年7月-2009年7月,对黄河三角洲的东方白鹳种群数量动态、繁殖习性、栖息地选择和利用进行了

2、初步研究,以期为该濒危物种的保护积累基础资料和提供理论依据。 采用路线调查法和样方法研究东方白鹳种群数量动态和栖息地选择特征, 采用样方法、定点观察法和瞬时扫描取样法对 2009 年繁殖季节东方白鹳繁殖习性和繁殖期行为的时间分配进行了研究,并通过无倾向对应分析(DCA)研究了繁殖期觅食地选择特征。 东方白鹳主要分布在大汶流湿地恢复区,黄河北岸海滩涂有少量分布。2008年 12 月底至 2009 年的 2 月初,由于水面结冰没有发现东方白鹳,其余时期都有发现。随季节的变化,东方白鹳栖息地利用情况发生变化。秋冬季东方白鹳利用栖 息 地 为 五 万 亩 湿 地 恢 复 区 ( 41.0440.75%

3、 ) 、 十 万 亩 湿 地 恢 复 区(20.6928.86%) 、虾池(16.7431.04%) 、芦苇水塘(6.8514.91%) 、巢区(0.773.16%) 、稻田(0.110.41%) ;夏季为五万亩湿地恢复区(7.1915.51%) 、十万亩湿地恢复区 (11.3220.55%) 、 虾池 (8.1616.43%) 、 芦苇水塘 (1.364.68%) 、巢区(71.0734.15%) ;春季为芦苇收割地(36.7329.52%) 、湿地恢复区五万亩水面(5.575.45 %) 、十万亩明水面(5.575.45%) 、芦苇水塘(10.039.71%) 、公路水沟(4.745.87

4、%) 、巢区(33.7914.87%) 、苇茬地(8.839.67%) 。黄河三角洲季节性水位变化影响着东方白鹳栖息地选择利用。 东方白鹳于 2 月上旬陆续回到巢区占区,2 月中下旬开始营巢。巢筑在水泥电线杆、人工招引立柱或者高压输电铁塔上,大汶流巢区平均巢高 13.252.07m (n=18)、巢间距 647.221086.49 m (n=18);黄河口巢区平均巢高 25.507.97m (n=3),巢间距 42640.0062838.80m (n=3)。决定东方白鹳巢址选择主要是水和干黄河三角洲东方白鹳繁殖生态和栖息地选择特征 II扰距离因子,次主要是巢高和巢距因子,次要是植物因子。 孵化

5、期最早始于 2 月 25 日,受干扰影响个别繁殖对延迟到 5 月中旬。孵化期 32.071.34d (n=15),育雏期 63.336.83d (n=12),日育雏 6.232.23 次 (n=68),雏鸟最早离巢时间为 5 月 28 日,最晚离巢时间为 8 月 19 日。2009 年 21 对繁殖的东方白鹳共有 17 对繁殖成功,孵出 47 只幼鸟,出飞幼鸟 37 只。人工招引立柱巢与电线杆巢相比,具有高的繁殖成功率。影响东方白鹳繁殖的自然因素是强风,此外,游客干扰、适宜巢址缺乏也是影响繁殖的重要因素。 繁殖不同时期亲鸟的坐巢、交配、育雏、翻卵、休息、警戒、飞翔、整巢、取材、理羽、其他、视野

6、外差异极显著(P0.05) (表4-5) 。 表 4-5 东方白鹳繁殖前期与后期觅食地对比 Tab. 4-5 Comparison between early breeding and late breeding period feeding sites of oriental white storks 生境变量 Habitat variable 繁殖前期(n=34) Early breeding period 均值标差 Mean SD繁殖后期(n=40) Late breeding period 均值标差 Mean SD Man-Whitney U-test z 显著性 Sig 植被盖度 V

7、egetation coverage(%) 18.06 20.53 28.5564.40 0.236 0.627 植物高度 Vegetation height(cm) 56.4163.38 39.5350.07 4.901 0.027 植物密度 Vegetation density(ind/ m2) 354.65203.17 157.78208.08 15.315 0.000* 水深 Water depth(cm) 25.387.14 24.836.70 0.157 0.692 开阔程度 Wide level 1.260.45 1.150.36 1.476 0.224 距公路距离 Distan

8、ce to road(m) 448.99394.32 875.64410.50 15.932 0.000* 距小道距离 Distance to byway(m) 398.14348.53 374.88474.76 0.627 0.428 距旅游区距离 Distance to tourist(m) 2566.221134.34 2237.871298.95 0.238 0.625 距巢距离 Distance to nest(m) 365.392329.31 789.53392.30 28.478 0.000* 距居民点距离(m) Distance to settlements 1624.4743

9、4.49 1824.91576.37 3.854 0.050 清澈度 Clear level 1.650.49 1.150.36 4.021 0.045 其他水鸟数量 Number of other water birds 7.505.21 5.783.31 1.586 0.208 其他水鸟种类 Species of other water birds 1.500.79 1.780.70 2.952 0.086 东方白鹳数量 Oriental White stork number 1.820.99 1.931.07 0.110 0.110 P0.05)(表 4-10),其他差异显著(0.010

10、.05),视野外、休息、警戒、击喙、翻卵差异极显著(P 0.05),警戒差异极显著(P 0.05)(表 4-10) ,其他差异显著(0.010.05), 视野外、 休息、 警戒、 击喙、 翻卵差异极显著(P0.05),警戒差异极显著(P0.01)。这表明人工招引立柱和电线杆巢之间时间分配差异很小。 第五章 讨论 395.2.4 繁殖的影响因素繁殖的影响因素 由于黄河三角洲东方白鹳巢大多筑在高压电线杆上和输电铁搭上, 同越冬繁殖地一样92,943,87 ,电工毁巢事件经常发生132,加之高压电对生物机体影响较大152。 因此电线杆不是东方白鹳繁殖合适场所。 2007 年树立了人工招引立柱, 20

11、09年被东方白鹳首次利用。对比 2009 年人工招引立柱巢与电线杆巢繁殖情况结果表明人工招引巢繁殖成功率高于电线杆巢 (表 4-7) , 距食物资源近和弱人为干扰使得人立柱招引杆巢亲鸟可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生长上。 近缘种白鹳在食物资源丰富程度高、 营巢地干扰小的栖息地中, 繁殖成功率要高于资源丰富度相对低、干扰相对大的栖息地153,本研究的结果与此相似。人工招引立柱巢与电线杆巢相比,具有高的繁殖成功率(表 4-7),因此人工招引立柱是东方白鹳在黄河三角洲理想巢址,应逐步将东方白鹳引导至人工招引立柱上繁殖,这是未来迁徙停歇地和越冬地繁殖种群保护的一个努力方向。 人工招引立柱繁殖的东方白鹳选择井

12、字形铁架其中一个角落筑巢, 而整个繁殖期风力较大,在营巢期间大风多次将巢材吹掉,东方白鹳重新取材建巢。风暴潮引起的大风是影响东方白鹳繁殖的主要因素,在 4 月 16 日的一次风暴潮中,人工 3 号巢被大风吹损,正在孵化的卵吹落到地面,导致繁殖失败。每一个种群都有最适于当地条件的时间分配, 符合最适时间分配的个体在自然选择是最有利的92。强风破坏力巨大这就势必迫使东方白鹳花费更多的时间和能力来维护巢,这就有可能导致东方白鹳的时间分配偏离当地最适的时间分配从而影响繁殖的成功率。 因此建议在原有井字形铁架基础上增加焊接几根横铁以方便东方白鹳筑巢。人工招引立柱间距(最近 100m)小于电线杆巢之间最近

13、间距 250m,过密巢址可能导致人工招引立柱东方白鹳对资源竞争程度。 在下一步人工招引工作中要增大人工招引立柱之间的距离。 繁殖期还有其他进入繁殖期的东方白鹳个体由于没有合适的巢址而入侵巢区,干扰繁殖对的繁殖活动,建议在湿地恢复区范围不断增加的情况下,适当增加人工招引立柱。 由于东方白鹳大部分巢是沿着旅游公路而建,最近一巢距公路仅有 130m,大量的车辆以及由此带来的噪音极大的影响了东方白鹳的繁殖。因此,在发展旅游的同时制订切实可行的措施,减少游人对繁殖东方白鹳的干扰。 黄河三角洲东方白鹳繁殖生态和栖息地选择特征 405.2.5 繁殖适应性繁殖适应性 北方繁殖区的东方白鹳于3月中下旬从越冬地迁

14、回,3月下旬至4月初进入繁殖期,4月初至中旬产卵,5月份孵出,7至8月份出巢72-74,82-85, 。越冬地繁殖的东方白鹳2月上旬进入繁殖期,3月底至4月初进入孵化期,4月底孵出,6-7月份出巢92,94 。本研究区东方白鹳大都选择在2月下旬筑巢,5月初孵出,7月出飞。因此黄河三角洲的繁殖时间比北方繁殖地要早但是晚于越冬繁殖地, 我们推测东方白鹳繁殖日期随着繁殖地纬度降低而提前。 因此黄河三角洲东方白鹳在巢址选择和繁殖进程上与北方繁殖区和越冬繁殖地具有较大差异。 进入2月,气温开始回升,湿地恢复区冰面融化,此时水位适合、湿地资源丰富,7月黄河水引入湿地恢复区,造成水位上涨导致东方白鹳捕食困难

15、,幼鸟在这时大部分离巢。 东方白鹳繁殖时期与大汶流湿地恢复区的食物最丰富的时间基本相吻合。雏鸟最早于5月28日离巢,而受4月份的风暴潮干扰的一巢离巢时间推迟至8月19日,两者相差70d,因此,环境变化影响到东方白鹳的繁殖进程74。 近缘种白鹳年龄与繁殖成功率关系表明, 年龄大的亲鸟繁殖成功率比年龄小的要高47,151, 并且上个繁殖的失败也影响着下个繁殖期繁殖情况这与本研究的白鹳的年龄是影响繁殖成功一个重要因素。 本研究表明旧巢的出雏数目和出飞幼鸟数比新建巢多(表4-6) 。虽然鹳形目鸟类有利用旧巢的习性154,但还不能确认利用旧巢繁殖对的年龄要比新巢的大, 因此年龄大的东方白鹳繁殖成功率是否

16、要比年龄小的高尚须进一步研究。 大汶流巢区的湿地恢复区有足够量的食物,东方白鹳在繁殖期间,在巢、翻卵、育雏、保护巢区等行为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充足的食物资源保证着繁殖的成功。他们研究了白鹳种群大小和白鹳繁殖情况与田鼠密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种群数量和繁殖成功情况按照接近田鼠密度波动情况波动, 幼鸟数量也与田鼠密度密切相关49。繁殖日期与东方白鹳生活现象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而且随着地理状况、环境状况发生着很大的变化。 5.3 保护建议保护建议 根据黄河三角洲东方白鹳栖息地特征、种群动态、繁殖生态的初步研究,为更好的保护该濒危物种和迁徙停歇及繁殖种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五章 讨论 411、合理控制水位变化,增加湿地恢复面积 大汶流湿地恢复区是东方白鹳主要的栖息地,淡水来自黄河。黄河径流量的减少,甚至断流,影响了恢复区的总的淡水补给,而调水调沙又会恢复区水位在短时间内剧增,水位的剧烈变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